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449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动吸尘器,在主体壳体的与被吸尘面对置的下部具备与集尘部连通的吸入口。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已知有使用传感器等检测障碍物等,并且在被吸尘面上一边自律行驶一边进行吸尘的所谓自律行驶型的电动吸尘器(吸尘机器人)。这样的电动吸尘器为,在具有集尘部等的主体壳体的下部,形成有与集尘部连通的吸入口,并且安装有使主体壳体自律行驶的一对驱动轮。此外,在主体壳体的内部收纳有电动送风机,该电动送风机的吸入侧与集尘部连通。而且,通过电动送风机的驱动而经由吸入口将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集尘部来进行吸尘。

在这样的电动吸尘器的情况下,根据吸入口与被吸尘面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而吸入口处的真空度的大小变化,因此期望成为使吸入口接近被吸尘面的状态而确保吸入力,但是在吸入口接近被吸尘面的情况下,需要使吸入口的部分不会搁浅而勾挂于从被吸尘面突出的阶梯差等,或者使驱动轮不会相对于被吸尘面抬起而抓紧力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8145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能够将吸入口与被吸尘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为大致恒定,能够使吸尘部难以搁浅于被吸尘面并且确保吸入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具有主体壳体、驱动轮以及吸尘部。主体壳体具备电动送风机、以及与该电动送风机的吸入侧连通的集尘部。驱动轮使主体壳体能够在被吸尘面上行驶。吸尘部具备主体部、吸入口以及间隙保持部件。主体部具有与被吸尘面对置的底面部,位于主体壳体的下部,能够上下移动。吸入口设置于底面部且与集尘部连通。间隙保持部件从底面部朝下方突出,通过与被吸尘面接触而使主体部追随被吸尘面地上下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部相对地位于上方的状态的、与图5的I-I位置相当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同上的吸尘部相对地位于下方的状态的、与图5的I-I位置相当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同上的吸尘部相对地位于上方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同上的吸尘部相对地位于下方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示意型地表示同上的电动吸尘器的主体壳体的内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同上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同上的电动吸尘器的连通部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同上的电动吸尘器的内部构造的框图。

图9是从下方表示同上的电动吸尘器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同上的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0对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图1至图10中,11表示电动吸尘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该电动吸尘器11,以一边在被吸尘面(地面)F上自律行驶(自走)一边对被吸尘面F进行吸尘的所谓自走式的机器人吸尘器为例,在以下对该电动吸尘器11进行说明。

该电动吸尘器11具备中空状的主体壳体12,在该主体壳体12中收纳有电动送风机13,并且与该电动送风机13的吸入侧连通的集尘部14例如位于后部且设置成能够拆装。此外,在该主体壳体12上例如分别设置有多个(一对)作为驱动部的驱动轮15、多个从动轮17、多个作为距离检测单元(距离检测部)的测距传感器18、一对作为清扫部的回转清扫部即侧刷19、19、由电路基板等构成的控制部(控制单元)22、以及构成电源部的电池即二次电池23。另外,在以下,将沿着电动吸尘器11(主体壳体12)的行驶方向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图1等中所示的箭头FR、RR方向),将与该前后方向交叉(正交)的左右方向(两侧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并且以将电动吸尘器11载放在平坦的被吸尘面上的状态作为基准进行说明。

主体壳体12例如通过组合由硬质的合成树脂等形成的多个壳体而构成为扁平的圆柱状(圆盘状)等。构成该主体壳体12的下部的下表面25,在俯视时形成为圆形状。在该下表面25上,分别开口有排出来自电动送风机13的排气的多个排气口26、以及安装开口27,并且在该安装开口27的两侧靠前方的位置配置有驱动轮15、15。该安装开口27位于主体壳体12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且靠向前后方向的后部(集尘部14的前方),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即形成为横长的四边形状。此外,在该安装开口27中安装有相对于主体壳体12在上下方向上可动(能够上下移动)的吸入部即吸尘部28。而且,在该吸尘部28与集尘部14之间夹设有使该吸尘部28与该集尘部14连通的连通部29。

另一方面,构成主体壳体12的上部的上表面31,在俯视时形成为圆形状。在该上表面31上,用于与外部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33,配置于前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并且,在该上表面31上设置有在拆装集尘部14时进行开闭的集尘部盖部34。

吸尘部28(图1至图6)为,在将电动吸尘器11载放在被吸尘面F上的状态下,位于与该被吸尘面F对置的位置,该吸尘部28一体地具备:主体部35;能够旋转地安装于该主体部35的作为旋转清扫体的旋转刷36;安装于该主体部35,产生使旋转刷36旋转驱动的旋转力的作为旋转驱动单元(旋转驱动部)的刷马达37;安装于该主体部35,将刷马达37的旋转力传递至旋转刷36的作为传递单元(传递部)的刷齿轮箱38;以及安装于该主体部35的作为间隙保持部件(接触部件)的旋转体即车轮39、39。而且,该吸尘部28由作为施力单元(施力体)的例如一对螺旋弹簧40、40相对于主体壳体12朝向下方施力。

主体部35例如由硬质的合成树脂等形成。该主体部35一体地具备轴支承于主体壳体12的例如一对轴支承臂42、42、以及与安装开口27嵌合的壳体部43。

轴支承臂42、42从壳体部43的两侧附近的位置朝后方呈直线状延伸。在这些轴支承臂42、42的顶端部(后端部)、即相对于壳体部43朝后方分离的位置,朝宽度方向外侧突出设置有圆柱状的转动轴部45、45。这些转动轴部45、45分别沿着水平方向(宽度方向)具有轴向,且相互位于同轴上。而且,这些转动轴部45、45在集尘部14的两侧且比下表面25靠上方的位置,被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12转动。即,通过这些转动轴部45、45将主体部35(吸尘部28)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12转动,通过使主体部35(吸尘部28)以这些转动轴部45、45为中心转动,由此该主体部35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12上下移动,换言之,能够在主体壳体12的下表面25与被吸尘面F之间朝下表面25侧与被吸尘面F侧(从下表面25突出的方向和其相反方向(突出相反方向))往复移动。因而,主体部35通过转动而从主体壳体12的下表面25朝下方(被吸尘面F侧)突出的突出量变化。

另一方面,壳体部43为,与被吸尘面F对置而在下部具备平面部即底面部51,在该底面部51上开口有吸入口52。此外,该壳体部43具备从底面部51的前部朝向前方向上方呈倾斜状立起的前面部即倾斜面部53。并且,该壳体部43具备从底面部51的后部向上方呈圆弧面状立起的后面部即滑接面部54,在该滑接面部54上开口有连通口55。而且,在该壳体部43上具备连通吸入口52与连通口55的管道部56。

底面部51在宽度方向上呈长条状延伸。此外,在该底面部51的两侧附近,在吸入口52的侧方(外侧方)能够旋转地安装有车轮39、39。而且,在主体部35(吸尘部28)相对于主体壳体12位于最下方的状态下,该底面部51位于比下表面25更靠下方、即朝被吸尘面F侧突出的位置,且与该下表面25大致平行。另外,在主体部35(吸尘部28)相对于主体壳体12朝上方转动了的状态下,该底面部51可以位于比下表面25更靠下方的位置,也可以与下表面25为大致齐平面、或者至少一部分位于比该下表面25更靠上方的位置。

吸入口52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呈长条状延伸的四边形状。收纳在管道部56内的旋转刷36位于该吸入口52,该旋转刷36的外周侧的下部能够从该吸入口52朝下方稍微突出而与被吸尘面F接触。而且,车轮39、39位于该吸入口52的前方,在该吸入口52后方的位置上,主体部35通过转动轴部45、45相对于主体壳体12轴支承为能够转动。

倾斜面部53在宽度方向上呈长条状延伸。该倾斜面部53的前侧部朝向安装开口27的前缘部倾斜。

滑接面部54是从安装开口27的后缘部以与连通部29对置的方式与该连通部29的前部滑接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呈长条状延伸。此外,该滑接面部54为,沿着水平方向从侧方(右侧或者左侧)观察,沿着主体部35(吸尘部28)的转动方向呈圆弧状弯曲,即沿着以转动轴部45、45(转动轴部45、45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弧(圆弧面)弯曲。即,该滑接面部54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宽度方向)具有轴向的圆筒面状。换言之,该滑接面部54与转动轴部45、45的外周面形成为同心面状。而且,该滑接面部54以朝向上方向后方逐渐突出的方式弯曲。

连通口55使吸入口52(经由连通部29)与集尘部14连通,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呈长条状延伸的四边形状。即,该连通口55成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狭缝状。

管道部56例如通过硬质的合成树脂等、以从吸入口52朝连通口55且从下方朝向后方上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为筒状。而且,该管道部56的内部成为从吸入口52吸入的含尘空气朝集尘部14侧通过的吸入室。

旋转刷36形成为长轴状,在外周面配置有毛刷、刮片等清扫部件36a,通过旋转使这些清扫部件36a与被吸尘面F反复接触,由此抓起被吸尘面F的尘埃。而且,该旋转刷36的两端部轴支承于管道部56的左右两侧而该旋转刷36位于吸入室内。即,该旋转刷36沿着水平方向(宽度方向)具有旋转轴。

刷马达37例如固定于管道部56上部的外侧面。该刷马达37位于向管道部56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偏靠的位置。

刷齿轮箱38位于管道部56的一侧方并固定在主体部35(壳体部43)上,将刷马达37与旋转刷36相互连接。

车轮39、39通过与被吸尘面F常时接触来支承电动吸尘器11(主体壳体12),并且使主体部35(吸尘部28)以追随被吸尘面F的形状的方式上下移动(沿上下方向转动)。即,这些车轮39、39将被吸尘面F与底面部51(吸入口52)之间的间隙G保持为大致恒定,换言之,将底面部51(吸入口52)相对于被吸尘面F保持为规定间隙G的平行状态。这些车轮39、39位于比吸入口52更靠宽度方向的外侧、即外方的位置,且位于比该吸入口52更靠前方的位置。这些车轮39、39的中心轴即旋转轴39a、39a,沿着水平方向(宽度方向)相互位于同轴上。这些旋转轴39a、39a在比底面部51更靠上方且在该底面部51的前端部附近的位置,轴支承于主体部35(壳体部43),通过在该位置的轴支承,车轮39、39的外周面的下侧以及前侧比底面部51更朝下方以及前方突出。因此,车轮39、39的外周面的前侧部分比底面部51与倾斜面部53连续的角部更朝前方下侧突出。而且,这些车轮39、39的外周面由滑动性比底面部51(主体部35)高、即滑移性较高的起毛布、无纺布等软质部件(滑动部件)39b、39b覆盖。

螺旋弹簧40、40配置于主体部35(壳体部43)的两侧部的后部,下端部被保持在主体部35(壳体部43)上,上端部被保持于设置在主体壳体12上的作为施力单元承接部(施力体承接部)的弹簧承接部58。这些螺旋弹簧40、40位于比吸入口52更靠后方的位置,并在轴支承臂42、42的基端部附近的位置对主体部35(壳体部43)朝下方施力。

连通部29(图1、图2、图5以及图7)例如具备由硬质的合成树脂等形成的连通部主体61。该连通部主体61沿着宽度方向形成为长条状。该连通部主体61在安装开口27的后缘部安装于下表面25的上部,夹设在吸尘部28与集尘部14之间地固定于主体壳体12。此外,在该连通部主体61上,与吸尘部28对置地具备能够与吸尘部28(主体部35)的滑接面部54滑接的弯曲面状的弯曲面部62,在该弯曲面部62开口有连通开口部63。并且,在该连通部主体61上,与集尘部14对置地具备平面状的连接面部64,在该连接面部64开口有与连通开口部63连通的通气开口部65。因而,该连通部主体61成为沿着前后方向具有轴向的筒状。

弯曲面部62是与吸尘部28的主体部35(壳体部43)的后部对置而与滑接面部54滑接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呈长条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弯曲面部62与滑接面部54大致无间隙地密接而直接滑接。此外,该弯曲面部62为,沿着水平方向从侧方(右侧或者左侧)观察,沿着主体部35(吸尘部28)的转动方向呈圆弧状弯曲、即沿着以转动轴部45、45(转动轴部45、45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弧(圆弧面)弯曲,并成为与滑接面部54大致相同的曲率。即,该弯曲面部62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宽度方向)具有轴向的圆筒面状。换言之,该弯曲面部62与转动轴部45、45的外周面形成为同心面状。而且,该弯曲面部62以朝向上方向后方逐渐突出的方式弯曲。并且,该弯曲面部62为,在主体部35(吸尘部28)相对于主体壳体12上下移动(沿上下方向转动)的范围整体中,维持与滑接面部54的滑接。

连通开口部63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呈长条状延伸的四边形状。该连通开口部63经由通气开口部65与安装于主体壳体12的集尘部14连通。此外,该连通开口部63与在相对于弯曲面部62滑接的主体部35(吸尘部28)的滑接面部54开口的连通口55连通,并在主体部35(吸尘部28)相对于主体壳体12上下移动(沿上下方向转动)的范围整体中,通过弯曲面部62与滑接面部54的滑接而维持与连通口55的连通。因而,该连通开口部63(经由连通口55)与吸入口52(吸入室)常时连通。

连接面部64例如在宽度方向上呈长条状延伸,且沿着上下方向形成为大致铅垂状。在该连接面部64上,沿着通气开口部65的周缘部安装有四边形框状的密封体68,该密封体68被压接于安装于主体壳体12的集尘部14而维持与该集尘部14之间的连接的气密性。该密封体68例如由橡胶等部件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

通气开口部65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呈长条状延伸的四边形状。该通气开口部65形成为相对于连通开口部63没有阶梯差而顺滑地连续。

电动送风机13例如在驱动轮15、15之间的位置收纳于主体壳体12。该电动送风机13的吸入侧经由未图示的连通风路部与集尘部14气密地连接。

集尘部14(图7)为,在内部存积通过电动送风机13的驱动而从吸入口52吸入的尘埃,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12拆装的集尘箱。在该集尘部14开口有:在安装于主体壳体12的状态下被压接于连通部29的密封体68的后端部而与通气开口部65气密地连接的导入口71、以及在安装于主体壳体12的状态下与连通风路部气密地连接的排出口72。导入口71为,在与连通部29的连接面部64(通气开口部65以及密封体68)对置的前部下侧的位置,在宽度方向上呈长条状开口。此外,排出口72例如在与连通风路部对置的前部上侧的位置开口。即,该导入口71与该排出口72在集尘部14中位于相互在同侧即前侧上下地排列的位置。另外,存积在集尘部14内的尘埃,在打开集尘部盖部34而将集尘部14从主体壳体12拆卸的状态下,能够从导入口71或者排出口72废弃,为了更容易地废弃尘埃,也可以能够开闭地设置另外的尘埃废弃口。

驱动轮15、15是能够使主体壳体12在被吸尘面F上行驶(自律行驶)的、即行驶用的驱动轮,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宽度方向)具有旋转轴的圆盘状,在宽度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在主体壳体12下部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附近的位置。而且,这些驱动轮15、15经由作为驱动单元(驱动部)的马达74、74(图8)被旋转驱动。

这些马达74、74经由未图示的作为驱动传递单元(驱动传递部)的齿轮箱与这些驱动轮15、15分别连接,能够使驱动轮15、15独立地驱动。而且,这些马达74、74与驱动轮15、15以及各齿轮箱一起,由未图示的悬架单元(悬架部((悬架))朝从主体壳体12的下表面25向下方突出的方向一体地施力,通过该施力,确保驱动轮15、15相对于被吸尘面F的抓紧力。

从动轮17(图9)为,在主体壳体12的下表面25,以适当旋转自如的方式配置于能够与驱动轮15、15一起平衡良好地支承电动吸尘器11的重量的位置。尤其是,主体壳体12的下表面25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且前部的位置的从动轮17,成为以能够相对于被吸尘面F平行地回转的方式安装于下表面25的回转轮77。

测距传感器18例如是超声波传感器或者红外线传感器等非接触型的传感器,例如遍及主体壳体12的外周的前部至两侧部地配置,能够分别检测主体壳体12前方的障碍物(壁部)以及侧方的障碍物(壁部)等的有无、以及它们与主体壳体12之间的距离等。

侧刷19、19对位于吸入口52无法到达的该吸入口52的两侧、尤其是墙边等比主体壳体12的外部轮廓(外周面)更靠外方或者驱动轮15、15前方的位置的尘埃进行收集而吸尘,例如配置于主体壳体1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比主体壳体12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部更靠斜前方的两侧(主体壳体12的前方左右45°方向)的位置。这些侧刷19、19分别具备:能够沿着主体壳体12的径向呈放射状地移动的作为清扫部主体的刷主体81;对该刷主体81朝从主体壳体12的外部轮廓(外周面)突出的方向施力的未图示的作为清扫部施力单元(清扫部施力体)的刷施力单元(刷施力体);能够旋转地配置于刷主体81的与被吸尘面F对置的下部的毛刷等清扫体83;以及使该清扫体83旋转的作为回转驱动单元(回转驱动部)的回转马达84(图8)。

刷主体81能够在从相对于主体壳体12的外部轮廓(外周面)朝外方突出的位置到相对于该外部轮廓成为大致齐平面的位置之间移动。而且,该刷主体81通过与障碍物等接触,由此克服刷施力单元(刷施力体)的施力而朝主体壳体12侧退避。

回转马达84一体地安装于刷主体81,并构成为使清扫体83相对于被吸尘面F平行地旋转即回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回转马达84、84使清扫体83、83相互朝相反方向回转,以便将主体壳体12的两侧方的尘埃朝主体壳体1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侧收集。即,位于左侧的侧刷19的回转马达84使清扫体83顺时针(朝右)回转,位于右侧的侧刷19的回转马达84使清扫体83逆时针(朝左)回转。

而且,控制部22例如具备计时器等计时单元(计时部)、存储器等存储单元(存储部)以及微型计算机等控制部主体,与电动送风机13、测距传感器18、通信部33、刷马达37、马达74、74以及回转马达84、84等电连接,能够基于测距传感器18的检测结果,经由马达74、74对驱动轮15、15的驱动进行控制,而使主体壳体12(电动吸尘器11)以回避障碍物的方式自律行驶,并且对电动送风机13、刷马达37以及回转马达84、84等的驱动进行控制,而使电动吸尘器11进行吸尘。

二次电池23(图8)向控制部22、电动送风机13、测距传感器18、刷马达37、马达74、74以及回转马达84、84等供电。该二次电池23例如在回转轮77的后方配置于驱动轮15、15之间的位置。而且,该二次电池23与位于主体壳体12的下表面25的充电端子电连接,例如通过使充电端子与设置于室内(房间)的规定位置等的规定的未图示的充电台连接,由此能够进行充电。

接着,对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将电动吸尘器11载放在被吸尘面F上时,驱动轮15、15与被吸尘面F接触,通过电动吸尘器11的自重而驱动轮15、15克服悬架单元(悬架部)的施力,与各齿轮箱一起朝主体壳体12内进入至从动轮17(回转轮77)与被吸尘面F接触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吸尘部28为,通过各车轮39的外周面(软质部件39b)与被吸尘面F接触,由此在该被吸尘面F与底面部51、即吸入口52与被吸尘面F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G(图1至图4)。而且,该电动吸尘器11为,例如当成为预先设定于控制部22的规定时刻等时,使电动送风机13驱动,例如从充电台开始吸尘。另外,吸尘的开始位置能够设定为电动吸尘器11的行驶开始位置或者房间的出入口等任意场所。

该电动吸尘器11为,控制部22使电动送风机13驱动,并且马达74、74经由测距传感器18例如对与包围在吸尘区域周围的壁部、吸尘区域内的障碍物等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由此监视电动吸尘器11的位置、行驶状态,与来自测距传感器18的检测相对应地一边回避障碍物一边在被吸尘面F上行驶。此时,吸尘部28为,主体部35被朝下方施力,并且维持各车轮39的外周面(软质部件39b)与被吸尘面F接触的状态,因此即便在被吸尘面F上存在阶梯差(凹凸)D的情况下,主体部35也追随该阶梯差D而上下移动,维持底面部51(吸入口52)与被吸尘面F之间的间隙G(图1至图4)。此外,即便吸尘部28的主体部35上下移动,滑接面部54与弯曲面部62也大致无间隙地滑接,维持连通口55与连通开口部63的连通,因此经由管道部56与连通口55连通的吸入口52、和经由通气开口部65以及导入口71与连通开口部63连通的集尘部14维持连通(图1以及图2)。并且,连通口55与连通开口部63相互连通的面积,维持为集尘部14的导入口71(通气开口部65)的开口面积以上。即,连通口55以及连通开口部63与导入口71(通气开口部65)的宽度尺寸相互大致相等,因此吸尘部28的主体部35上下移动时的连通口55的下缘部与连通开口部63的上缘部之间的距离维持为导入口71(通气开口部65)的上下尺寸以上。另外,对于侧刷19、19以及旋转刷36,可以使其与电动送风机13同样地常时动作,也可以使其仅在需要时动作。

而且,该电动吸尘器11为,通过作用有由于电动送风机13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的吸入口52,将对置的被吸尘面F上的尘埃或者通过侧刷19、19收集的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吸入口52与被吸尘面F之间的间隙G通过车轮39、39而被保持为大致恒定,因此真空度被维持为大致恒定,能够保持大致恒定的吸入力。此外,旋转刷36从吸入口52抓起被吸尘面F的尘埃。

从吸入口52吸入的尘埃或者被抓起至吸入口52的尘埃,经由管道部56(吸入室)、连通口55、连通开口部63以及通气开口部65从导入口71导入集尘部14而被捕集,并且分离了尘埃的空气经由排出口72以及连通风路部被电动送风机13吸入,在对该电动送风机13进行了冷却之后,成为排气风而从排气口26朝主体壳体12的外部排气。

在判断为吸尘区域的吸尘结束了的情况下,控制部22使电动吸尘器11自律行驶至充电台的位置,使电动送风机13等停止,并且使充电端子与充电台(物理地以及电气地)连接,使马达74、74停止,结束运转,对二次电池23进行充电。

根据以上说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使位于主体壳体12下部的吸尘部28的主体部35能够上下移动,在该主体部35的与被吸尘面F对置的底面部51设置与集尘部14连通的吸入口52,并且使车轮39、39从该底面部51朝下方突出,通过这些车轮39、39与被吸尘面F的接触来使主体部35追随被吸尘面F地上下移动。因而,即便在被吸尘面F存在阶梯差D等凹凸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被吸尘面F与底面部51以及在该底面部51上开口的吸入口52之间的间隙G保持为大致恒定。结果,能够使吸尘部28难以搁浅(勾挂)于被吸尘面F,并且能够将根据吸入口52与被吸尘面F之间的间隙G的大小而变化的吸入口52处的真空度的大小维持为大致恒定,能够确保吸入力。即,吸入口52与被吸尘面F之间的间隙G越大则吸入口52处的真空度越降低、吸入力越降低,因此通过不论被吸尘面F的凹凸形状如何都使间隙G大致恒定,由此能够使吸入口52确保能够维持吸入力的真空度。

而且,能够抑制吸尘部28的主体部35的底面部51等搁浅而勾挂于被吸尘面F的阶梯差D等、而驱动轮15、15相对于被吸尘面F的抓紧力降低,还能够可靠地抑制由于这样的抓紧力的降低而引起的驱动轮15、15的空转、由于该空转而引起的电动吸尘器11(主体壳体12)的堆积(stack)等。

此外,通过用滑动性比底面部51高的软质部件39b、39b来覆盖车轮39、39的表面、即与被吸尘面F接触的外周面,由此能够抑制车轮39、39相对于被吸尘面F的滑动阻力,能够使车轮39、39更难以勾挂于被吸尘面F。

并且,通过在吸尘部28的主体部35安装旋转刷36、刷马达37以及刷齿轮箱38,由此通过这些旋转刷36、刷马达37以及刷齿轮箱38的重量(以及主体部35的自重)而主体部35成为常时被朝下方按压的状态。因此,车轮39、39被常时按压于被吸尘面F而难以从被吸尘面F分离,能够通过车轮39、39更可靠地将吸入口52与被吸尘面F之间的间隙G保持为大致恒定。

而且,通过由螺旋弹簧40、40将吸尘部28的主体部35朝下方施力,由此能够将车轮39、39更可靠地按压于被吸尘面F而使其难以从被吸尘面F分离,能够通过车轮39、39更可靠地将吸入口52与被吸尘面F之间的间隙G保持为大致恒定。

此外,将主体部35在比吸入口52更靠后方的位置相对于主体壳体12轴支承为能够转动,并且将车轮39、39在吸入口52前方的位置配置于主体部35,由此在电动吸尘器11(主体壳体12)前进时,吸尘部28中的车轮39、39最先与从电动吸尘器11(主体壳体12)的前方接近的阶梯差D接触,通过该接触能够使主体部35沿着阶梯差D朝上方可靠地转动,主体部35更加难以勾挂于阶梯差D。

而且,在电动吸尘器11中,由于电动送风机13、驱动轮15、15、侧刷19、19、控制部22、二次电池23以及马达74、74等位于主体壳体12的吸入口52的前方而难以取得空间,因此通过在吸入口52的后方将主体部35轴支承为能够转动,由此能够容易地取得用于该轴支承的空间,且能够使轴支承主体部35的位置(转动轴部45、45的位置)从吸入口52分离。因此,实质上能够构成为使主体部35相对于主体壳体12的下表面25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因此不论主体部35上下移动的位置如何,都能够将底面部51即吸入口52保持为相对于被吸尘面F大致平行的状态,能够将吸入口52与被吸尘面F之间的间隙G保持为大致恒定。

尤其是,作为间隙保持部件而使用作为旋转体的车轮39、39,并将这些车轮39、39的旋转轴在比主体部35的底面部51更靠上方的位置且前侧的外周的一部分比该底面部51朝前方突出的位置轴支承于主体部35,由此在电动吸尘器11(主体壳体12)前进时,与从电动吸尘器11(主体壳体12)的前方接近的阶梯差D接触的车轮39、39旋转而难以勾挂于阶梯差D。此外,阶梯差D容易沿着车轮39、39的外周面(软质部件39b、39b)朝下方潜入,因此能够通过车轮39、39将由于与该阶梯差D接触而对车轮39、39相对地朝后方施加的力的朝向高效地转换成朝向上方,并能够利用该力而高效地使主体部35朝上方退避。

另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滑接面部54构成为相对于弯曲面部62直接滑接,但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连通口55周围的位置安装密封填料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相对于弯曲面部62滑接。即,滑接面部54与弯曲面部62进行滑接,也包含这样的在滑接面部54与弯曲面部62的至少任一方上配置的部件彼此进行滑接的构成。

此外,作为间隙保持部件(接触部件),也可以代替车轮(旋转体)39、39而成为能够与被吸尘面F接触的简单的突起等。

并且,主体部35(吸尘部28)被轴支承为相对于主体壳体12进行转动,由此能够上下移动,但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设置引导件等,而对主体部35(吸尘部28)进行引导以使其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12沿上下方向移动(滑动)。

此外,作为施力体,也可以代替螺旋弹簧40、40,而使用将转动轴部45、45向转动方向施力的扭簧等,还能够构成为,通过旋转刷36、刷马达37以及刷齿轮箱38的重量、主体部35(壳体部43)的重量,使主体部35(吸尘部28)朝向下方转动、移动,而成为不使用施力体的构成。

并且,在主体壳体12上,例如也可以在外周面上设置通过与障碍物接触来检测该障碍物的接触型的障碍物传感器等。

而且,电动吸尘器11为在通过测距传感器18等检测障碍物的同时进行自律行驶的自走式的电动吸尘器,但是例如也可以是使用者使用遥控器等进行远程操作的电动吸尘器等。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该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该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该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