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485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换气功能的门结构。



背景技术:

门一般用于将室内空间与外界空间相分隔,使室内空间成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在门关闭后,室内与室外完全隔断,导致室内的空气不能与室外的空气进行流通,进而导致室内的空气质量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换气功能的门结构。

一种门结构,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四个侧面。所述门结构还包括盖板组件,所述基板由铝合金制成,所述第一表面上凹设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贯通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相连通的进风部,所述盖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封盖所述风道,所述盖板组件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相连通的出风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通所述基板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以形成中空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门结构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容置于所述通孔中,并连接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以及连接所述两个侧壁的底壁,所述门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一过滤组件,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板分别安装于两个侧壁上,每个第一安装板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容置于所述风道中并卡设于两个第一安装槽中,且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位置与所述进风部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门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二安装板以及第二过滤组件,所述两个第二安装板分别安装于两个侧壁上,每个第二安装板与相应的第一安装板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容置于所述风道中并卡设于两个第二安装槽中,且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气流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门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三安装板,所述两个第三安装板分别安装于两个侧壁上,每个第三安装板与相应的第二安装板之间形成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阻流板以及支撑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安装板,所述阻流板卡设于所述两个安装板上并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板,所述盖板、所述阻流板与所述支撑板共同封盖所述风道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支撑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凸条,所述至少两个凸条位于所述风道的两侧,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两个凸条相配合的卡合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门结构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并露出于所述盖板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风部包括多个进风口。

作为一种优先方案,所述门结构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进风部露出于所述面板外。

本发明的门结构,通过在基板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设置相互连通的进风部与风道,使室内空气经由进风部以及风道流出至室外环境,实现了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的交换。另外,由于基板由铝合金制成,因此可在基板上形成贯通其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的风道,且不会降低基板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门结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门结构的基板的反面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IV处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应用,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端”、“底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下面通过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所述门结构100包括基板10、盖板20、面板以及风扇80,所述盖板20以及风扇80设置于所述基板10的同一侧,且所述风扇80露出于所述盖板20外,所述面板设置于所述基板10背离所述风扇80的另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门结构100还可包括把手等常用元件,此处不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门结构分解图。所述基板10大致为矩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2与第二表面1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2与所述第二表面14的四个侧面16。其中,所述第一表面12朝向室外空间设置,所述第二表面14朝向室内空间设置。所述基板10由金属制成。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0由铝合金制成。

所述基板10的第一表面12上设置有风道13。所述风道13凹设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12上,并纵向贯通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1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0上间隔设置有两个风道13。所述风道13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132以及连接两个侧壁132的底壁134。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风道13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图1所示门结构的基板的反面示意图。所述基板10的第二表面14上设置有与所述风道13相连通的进风部142。具体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部142设置于所述基板10的底端,且所述进风部142包括多个进风口144,由此可在增大进风量的同时,空气中的大颗粒杂质由进风部142进入。所述进风口144的开口较小,以对空气进行初级过滤。室内的空气经由所述进风部142流入所述基板10中,再经由所述风道13导向流出所述门结构100外且流入室外环境中,从而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交换。

请一并参阅图2以及图4,所述基板10的第一表面12上还设置有凸条60。所述凸条60沿所述基板10的长度方向延伸。具体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每个风道1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凸条60。具体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凸条60的形状大致为倒梯形,其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凸条60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底面,以及连接所述顶面以及底面的侧面。所述凸条60的顶面的宽度大于其底面的宽度,且所述凸条60的侧面为一斜面。所述凸条60的侧面与其底面相交的角度为一锐角。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凸条60的形状还可为矩形、梯形等其他形状,也就是说所述凸条60的顶面的宽度还可小于或等于其底面的宽度。

所述盖板20大致为板状,其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条60相配合的卡合槽。所述盖板20设置于位于所述风道13两侧的凸条60上,用于封盖所述风道13,以防止流入风道13中的空气从所述基板10的第一表面12溢出。具体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20的数量为两个。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盖板20的数量可依据所述风道13的数量而设定。

所述风道13的两个侧壁上132上设置有安装部40。所述安装部40包括两个第一安装板41。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板41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侧壁132上,并分别沿所述风道13延伸。每个第一安装板41相对所述风道13的底壁134间隔设置,以在所述底壁134与相应的第一安装板41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45。所述门结构100还包括一第一过滤组件32。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2的两侧卡设于两个第一安装槽45中,以使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2固定于所述风道13中。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2的位置与所述进风部142的位置相对应,以使经所述进风部142流入的空气直接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2过滤后再流入所述风道13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2贴附于所述风道13的底壁134,以避免经过所述进风部142流入的空气未经过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2进行过滤就流进风道13中。其中,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2对经所述进风部142流入的空气进行初级过滤。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2可用于过滤灰尘等杂质,也可用于过滤甲醛等有害气体。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2可以为过滤网或防尘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40还包括两个第二安装板42。所述两个第二安装板42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侧壁132上,并分别沿所述风道13延伸。每个第二安装板42相对相应的第一安装板41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42与相应的第一安装板41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槽46。所述门结构100还包括一第二过滤组件34。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4的两侧卡设于两个第二安装槽46中,以使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4固定于所述风道13中。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4的底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2的顶端相接触,换句话说,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4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2的气流下方,用于对所述风道13中的空气进而二次过滤。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4可用于过滤灰尘等杂质,也可用于过滤甲醛等有害气体。所述第二过滤组件34可以为过滤网或防尘挡板。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室内空气在风扇80的抽吸作用下,单向地由进风部142流入,再经由风道13流通至室外,再者室外空气通过打开的窗户等流入室内空间中,从而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的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40还包括支撑板44。所述支撑板44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安装板42,用于将位于顶端的部分风道13分隔为通风空间135与安装空间133。所述通风空间135用于供经由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2以及第二过滤组件34的空气进行流通。所述安装空间133用于容置所述风扇80。所述支撑板44上开设有与所述通风空间135相连通的出风口47,也就是说,所述出风口47与所述风道13相连通。所述风扇80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44上,且所述风扇80的进风口大致正对所述出风口47。在风扇80的作用下,经由进风部142进入风道13中的空气,经过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2以及第二过滤组件34过滤后,再经由所述出风口47以及所述风扇80,流至室外,从而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互换。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40还包括两个第三安装板43。所述两个第三安装板43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侧壁132上,并分别沿所述风道13延伸。每个第三安装板43相对对应的第二安装板42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三安装板43与相应的第二安装板42之间形成第三安装槽48。所述门结构100还包括阻流板50。所述阻流板50的两端分别卡合于所述两个第三安装板43上并分别抵持于所述风道13的两个侧壁132上,且所述阻流板50抵持于相应的盖板20以及支撑板44上,以封盖位于所述盖板20部分的风道13,使风道13中的空气仅能通过所述通风空间135流出所述所述风道13外,而不会在所述支撑板44与所述盖板20的连接处造成泄漏。换句话说,所述盖板20、所述阻流板50以及所述支撑板44共同封盖所述风道13的一侧,使空气仅能沿所述风道13的延伸方向流通,而不能由所述风道13的侧面溢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盖板20、所述阻流板50以及所述支撑板44可一体成型为一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封盖所述风道13的一侧,使空气仅能沿所述风道13的延伸方向进行流通,此时出风口47开设于盖板组件上,装设于盖板组件上的风扇80经由出风口47将空气从风道13中抽出。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10上还设置有通孔17。所述通孔17贯通所述基板10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16,以使所述基板10中形成中空结构,用于节省材料。具体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17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通孔17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10的两侧并分别邻两个风道13设置,且所述通孔17与相邻的风道13共用同一个侧壁;其中另一通孔17设置于所述基板10的大致中部位置并位于两个风道13之间,且所述通孔17与相邻的风道13也共用同一个侧壁,换句话说,两个风道13相邻的两个侧壁被用作位于中部位置的通孔17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10上还设置有加强筋70。所述加强筋70容置于所述通孔17中,并连接所述基板10的第一表面12与第二表面14,以提高所述基板10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加强筋70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0的第二表面14上还可设置有凸条60,所述凸条60用于连接所述面板。

使用时,风扇80启动,室内空气在所述风扇80的作用下,经由所述进风部142流入所述风道13中,经过所述第一过滤组件32以及第二过滤组件34过滤后,再经由所述出风口47以及所述风扇80流出所述门结构100外,并流入室外环境中,以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的交换。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支撑板44上的风扇80可以省略,例如在进风部142处设置一风扇,同样可以使空气源源不断地流入风道13中,再由风道13流出至室外。

本发明的门结构100,通过在基板10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设置相互连通的进风部142与风道13,使室内空气经由进风部142以及风道13流出至室外环境,实现了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的交换。另外,由于基板10由铝合金制成,因此可在基板10上形成贯通其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16的风道13,且不会降低基板10的强度;且由于风道13贯通基板10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16设置,因此可以在风道13中容置多个过滤组件,使空气净化效果更好。再者,由于基板10上设置有贯通其相对两个侧面的通孔17,使基板10中形成中空结构,从而可节约基板10的材料,降低了成本。再者,通过在基板10上设置凸条60,并在面板20上设置卡合槽,使面板20可经由配合的卡合槽与凸条6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基板10上,在面板20损坏时,可仅更好面板20,方便了面板20的安装以及拆卸。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