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1148阅读:来源:国知局
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10);第二夹持部(20),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0)相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10)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具有夹持位置,以及从所述夹持位置复位至所述夹持装置的初始状态的释放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10)还包括:第一固定部(11),所述第一固定部(11)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20)凸出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0)上,所述第一固定部(11)具有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为平面或弧形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第二端具有所述夹持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第一端,所述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10)的第二端的方向凸出的弧形部(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10)以及所述第二夹持部(20)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0)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10)的第二端或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或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10)的第二端或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或所述第一夹持部(1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10)的第二端或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0)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夹持部(20)运动的第一位置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形成所述夹持位置,所述第一夹持部(10)具有从所述夹持位置复位至所述第一夹持部(10)初始状态的第二位置以形成所述释放位置,或者,所述第二夹持部(20)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10)运动的第一位置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0)形成所述夹持位置,所述第二夹持部(20)具有从所述夹持位置复位至所述第二夹持部(20)初始状态的第二位置以形成所述释放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0)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0)具有相向运动的第一位置以形成所述夹持位置,所述第一夹持部(10)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0)具有从所述夹持位置复位至所述第一夹持部(10)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0)初始状态的第二位置以形成所述释放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20)包括:第二固定部(21),所述第二固定部(21)朝向所述第一固定部(11)凸出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部(20)上,所述第二固定部(21)具有与所述第一夹持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面为平面或弧形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面为磨砂面,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面为磨砂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防滑部(40),所述防滑部(40)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0)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外表面上。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部(40)为凹陷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0)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外表面上的凹部(41),所述凹部(41)为多个。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4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部(41)阵列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0)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外表面上。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处于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夹持装置夹持锅具。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