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833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座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家具领域,具体涉及办公家具,尤其涉及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上班族的工作节奏愈发紧张,因此中午只能选择在工作地休息。

然而,现有的座椅调节靠背到倾斜角度,无法达到座椅便捷地放平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座椅,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座椅,所述方法包括:靠背、坐垫和连接所述靠背与所述坐垫的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靠背用于支撑人体的上半身和头部;所述坐垫用于支撑人体的臀部;所述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包括靠背支架、靠背角度调节轨和连接所述靠背支架与所述靠背角度调节轨的靠背角度调节架,其中:所述靠背支架与所述靠背连接;所述靠背角度调节轨与所述坐垫连接;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架用于调节所述靠背支架与所述靠背角度调节轨之间的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背角度调节框架、靠背高度调节旋钮、弹性部件和靠背角度调节杆,其中: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框架包括贯穿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框架的靠背支架槽;所述靠背高度调节旋钮用于调节所述靠背支架与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框架之间的紧密程度;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头,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杆的固定头与所述靠背角度调节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框架连接;所述用于提供拉力的弹性部件一端与靠背角度调节框架连接,一端与所述靠背角度调节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靠背调节轨包括:靠背角度调节杆固定槽和靠背角度调节槽,其中: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杆固定槽用于固定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杆;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槽用于为所述固定头提供滑动的空间,并且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槽与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杆固定槽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靠背调节轨还包括靠背角度调节转轮槽和设置在所述靠背角度调节转轮槽内的靠背角度调节转轮,其中,所述靠背角度调节转轮用于所述固定头的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杆固定槽是锯齿状凹槽,设置在所述靠背调节轨中间的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槽是长方体槽,设置在所述靠背调节轨中、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槽下方的所述靠背角度调节转轮槽是长方体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还包括:与所述坐垫连接的脚垫和连接所述坐垫和所述脚垫的脚垫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脚垫用于支撑人体的腿部;所述脚垫调节装置包括脚垫长度调节轨、脚垫长度调节杆和脚垫转轴,其中:所述脚垫长度调节轨设置在所述坐垫上;所述脚垫长度调节杆贯穿所述脚垫长度调节轨;所述脚垫转轴设置在所述脚垫上并且与所述脚垫长度调节杆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脚垫长度调节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脚垫长度调节轨内并用于所述脚垫长度调节杆滑动的脚垫长度调节转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脚垫长度调节杆远离所述脚垫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防止所述脚垫长度调节杆从所述脚垫长度调节轨中滑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还包括:与所述靠背连接的扶手、扶手转轴以及与所述坐垫连接的扶手支架,其中:所述扶手转轴连接所述靠背与所述扶手、所述坐垫与所述扶手、所述扶手与所述扶手支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还包括:与所述坐垫连接的座椅脚,用于支撑所述坐垫。

本申请提供的座椅,通过设置靠背、坐垫和连接上述靠背与上述坐垫的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其中:上述靠背用于支撑人体的上半身和头部;上述坐垫用于支撑人体的臀部;上述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包括靠背支架、靠背角度调节轨和连接上述靠背支架与上述靠背角度调节轨的靠背角度调节架,其中:上述靠背支架与上述靠背连接;上述靠背角度调节轨与上述坐垫连接;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架用于调节上述靠背支架与上述靠背角度调节轨之间的角度,实现了便捷地放平座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仰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靠背竖起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靠背放平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脚垫部分抽出的正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正视图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俯视图的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剖面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脚垫的正面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脚垫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脚垫调节装置的正视图的透视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脚垫调节装置的俯视图的透视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脚垫调节装置的剖面图;

其中,1靠背,2扶手,3扶手支架,4坐垫,5脚垫,6座椅脚,7靠背支架,8扶手转轴,9靠背角度调节框架,10靠背角度调节旋钮,11靠背支架槽,12靠背角度调节轨,13靠背角度调节槽,14靠背角度调节转轮槽,15靠背角度调节转轮,16弹性部件,17靠背角度调节杆,18固定头,19靠背角度调节杆固定槽,20脚垫长度调节轨,21脚垫长度调节杆,22脚垫长度调节转轮,23脚垫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所给出的座椅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示例性正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仰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靠背竖起状态的正面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靠背放平状态的正面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脚垫部分抽出的正面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6,本申请的座椅,包括靠背1、坐垫4和连接上述靠背1与上述坐垫4的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其中,上述靠背1用于支撑人体的上半身和头部,上述坐垫4用于支撑人体的臀部,上述靠背角度调节装置包括靠背支架7、靠背角度调节轨12和连接上述靠背支架7与上述靠背角度调节轨12的靠背角度调节架,其中:上述靠背支架7与上述靠背1连接;上述靠背角度调节轨12与上述坐垫4连接;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架用于调节上述靠背支架7与上述靠背角度调节轨之间12的角度,以实现靠背1和坐垫4之间角度的调节。

作为示例,靠背1使用时与人体接触的一侧可以设置为一大一小两个弧形面,其中,小弧面可以供人体头部倚靠,大弧形面可以供人体背部倚靠。

作为示例,坐垫4为类长方体结构。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正视图的透视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俯视图的透视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剖面图。需要说明的是,靠背支架7未显示在图6至图9中。

参见图6至图9,可选地,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架包括: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架包括:靠背角度调节框架9、靠背高度调节旋钮10、弹性部件16和靠背角度调节杆17,其中: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框架9包括贯穿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框架9的靠背支架槽11;上述靠背高度调节旋钮10用于调节上述靠背支架7与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框架9之间的紧密程度;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杆17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头18,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杆17的固定头18与上述靠背角度调节轨12连接,另一端与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框架9连接;上述用于提供拉力的弹性部件16一端与靠背角度调节框架9连接,一端与上述靠背角度调节轨12连接。

作为示例,靠背角度调节框架9为类长方体结构,位于靠背1和坐垫4夹角处的下方,靠背角度调节框架的外侧连接靠背高度调节旋钮10。

作为示例,上述靠背支架7为长方体结构,与靠背1背面相连接,用于支撑靠背1,下端插入靠背支架槽11内,可通过改变靠背高度调节旋钮10的松紧,来调节其插入靠背支架槽11的深度,从而调节靠背1的高度。

作为示例,靠背高度调节旋钮10为一大一小两个相连的圆柱体结构,其位于靠背角度调节框架9的一侧,小圆柱体与靠背支架槽11相联通,当靠背高度调节旋钮10紧靠背支架7时,靠背高度固定;当靠背高度调节旋钮10旋松时,可调节靠背支架7的高度。

作为示例,上述弹性部件16可以是弹簧,弹簧两端分别连接靠背角度调节框架9前面和靠背角度调节轨12内靠背角度调节槽13的上方,是座椅从座椅形态变换到躺卧形态的动力,上述弹簧时刻处于拉伸状态。

可选地,上述靠背调节轨12包括:靠背角度调节杆固定槽19和靠背角度调节槽13,其中: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杆固定槽19用于固定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杆17;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槽13用于为上述固定头18提供滑动的空间,并且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槽13与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杆固定槽19连通。

可选地,上述靠背调节轨12还包括靠背角度调节转轮槽14和设置在上述靠背角度调节转轮槽14内的靠背角度调节转轮15,其中,上述靠背角度调节转轮15用于上述固定头18的滑动。

可选地,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杆固定槽19是锯齿状凹槽,设置在上述靠背调节轨12中间的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槽13是长方体槽,设置在上述靠背调节轨12中、上述靠背角度调节槽13下方的上述靠背角度调节转轮槽14是长方体槽。

作为示例,靠背角度调节轨12为类“凹”字型空心棱柱体结构,内部有三种形态的凹槽,最上方的锯齿状凹槽为靠背角度调节杆固定槽19,固定靠背角度调节杆17的固定头18的位置;中间的长方体凹槽为靠背角度调节槽13,为靠背角度调节杆的固定头18提供滑动的空间,和靠背角度调节杆固定槽19相联通;最下方的左右两列长方体凹槽为靠背角度调节转轮槽14,是靠背角度调节转轮15放置的空间。

作为示例,靠背角度调节转轮15为多个圆柱体结构,放置在靠背角度调节转轮槽14内,是供靠背角度调节杆17滑动的转轮。

作为示例,靠背角度调节杆17是改变靠背角度的关键部件,靠背角度调节杆17一端的固定头18是类圆柱体,其镶嵌在靠背角度调节槽13和靠背角度调节杆固定槽19内部,靠背角度调节杆17的另一端是圆柱体并且和靠背角度调节框架11相连接。靠背角度固定时,固定头18位于靠背角度调节杆固定槽19某一锯齿槽内;当需要调节靠背角度时,顺时针扳动靠背上方,弹簧拉伸,固定头18从靠背角度调节杆固定槽19移动到靠背角度调节槽13内,再逆时针改变靠背角度,固定头18可在靠背角度调节转轮15上滑动,当调节到满意的靠背角度时,放松靠背,由弹簧的收缩力自动将固定头18从靠背角度调节槽13移动到相应的靠背角度调节杆固定槽19内,由此完成靠背1的角度调节。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脚垫的正面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脚垫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脚垫调节装置的正视图的透视图,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脚垫调节装置的俯视图的透视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座椅的脚垫调节装置的剖面图。

参见图10至图14,可选地,上述座椅还包括:与上述坐垫4连接的脚垫5和连接上述坐垫4和上述脚垫5的脚垫调节装置,其中:上述脚垫5用于支撑人体的腿部;上述脚垫调节装置包括脚垫长度调节轨20、脚垫长度调节杆21和脚垫转轴23,其中:上述脚垫长度调节轨20设置在上述坐垫4上;上述脚垫长度调节杆21贯穿上述脚垫长度调节轨20;上述脚垫转轴23设置在上述脚垫5上并且与上述脚垫长度调节杆21转动连接。

作为示例,脚垫5为类长方体结构,用于支撑小腿,其底部左右两侧与脚垫转轴23相连接,座椅形态时位于坐垫5的正下方,躺卧形态时与坐垫5处于同一水平面。

可选地,上述脚垫长度调节轨20还包括设置在上述脚垫长度调节轨20内并用于上述脚垫长度调节杆21滑动的脚垫长度调节转轮。

可选地,上述脚垫长度调节杆21远离上述脚垫转轴23的一端设置有凸起,上述凸起用于防止上述脚垫长度调节杆21从上述脚垫长度调节轨20中滑出。

作为示例,脚垫转轴23为两个半圆柱体结构,位于脚垫底部左右两侧,与两根脚垫长度调节杆21末端相连接,可将脚垫进行180°的翻转。

作为示例,脚垫长度调节转轮22为多个圆柱体结构,位于脚垫长度调节轨20的空心槽内,在脚垫长度调节杆21的下方,供脚垫长度调节杆滑动。

作为示例,脚垫长度调节轨20为两根空心长方体结构,位于坐垫5底部左右两侧,中间的空心槽从上到下依次放置脚垫长度调节杆21和脚垫长度调节转轮22。脚垫长度调节杆21为两根类长方体结构,位于脚垫长度调节轨20的空心槽内,在脚垫长度调节转轮22的上方,其可在脚垫长度调节转轮22上滑动;脚垫长度调节杆21一端带有凸起,防止脚垫长度调节杆21从脚垫长度调节轨20中滑出,另一端与脚垫转轴相连接。

可选地,上述座椅还包括:与上述靠背连接的扶手2、扶手转轴8以及与上述坐垫4连接的扶手支架3,其中:上述扶手转轴8连接上述靠背1与上述扶手2、上述坐垫4与上述扶手2、上述扶手2与上述扶手支架3。

作为示例,扶手2为两个类长方体结构,用于支撑左右前臂,其末端和中间处嵌有扶手转轴8,分别与靠背1大弧形的左右两端和扶手支架3的上端相连接。扶手支架3为两个类长方体结构,用于支撑扶手2,其两端嵌有扶手转轴8,上端与扶手2中间处相连接,下端与坐垫4左右两端相连接。扶手转轴8为六根圆柱体结构,分别镶嵌在扶手2和扶手支架3内部,扶手2末端的扶手转轴8与靠背大弧形的左右两端相连接,扶手2中间处的扶手转轴8与扶手支架3上端相连接,扶手2支架下端的扶手转轴8与坐垫4的左右两侧相连接。当扳动靠背调节靠背1角度时,扶手转轴8随之联动,使扶手2和扶手支架3移动到相应的角度和位置。

可选地,上述座椅还包括:与上述坐垫4连接的座椅脚6,用于支撑上述坐垫4。

作为示例,座椅脚6为四根斜四棱柱,用于支撑坐垫4,上底面与坐垫4底部的四个角相连接,下底面与地面相接触。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