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镀U型生产线的转弯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8331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镀U型生产线的转弯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镀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用于电镀U型生产线的转弯轮。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线材、冲压端子等的使用寿命,防止磨损、腐蚀,在产品成型后,往往需要进行电镀。由于线材、带有载带的冲压端子的长度比较长,一般为60-100m。当电镀车间没有这么长时,由于场地限制,通常会设置成U型生产线。U型生产线的转弯处需要用到转弯轮。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转弯轮11的外壁为一平面,中心设有不锈钢轴12,并通过驱动器控制转弯轮11的转速。每回生产时,工作人员都要根据产品的产速去调节转弯轮11的转速,以确保产品的产速与转弯轮11的转速一致,防止因速度不一致而导致产品废材翘或产品变形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但是,由于不锈钢轴12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生锈、磨损,且驱动器很难控制转弯轮的转速与产品的产速保持一致,因此容易导致产品废材翘或产品变形等,从而造成产品的报废。

此外,由于现有的产品形状多样,多为凹凸不平的结构,且产品的材质也相应变薄,采用现有的转弯轮易使产品碰到转弯轮的外壁,从而使产品变形等。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可以防止产品变形的转弯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镀U型生产线的转弯轮,以解决现有的转弯轮的转速调节不方便、绕设在转弯轮上运转的产品容易变形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镀U型生产线的转弯轮,包括转弯轮本体,所述转弯轮本体的外壁设有一环形凹槽,使得表面不平整的产品经过转弯轮本体的外壁时,不平整的部分恰好置于凹槽内,起到让位作用,防止产品变形,所述转弯轮本体的内部穿设有陶瓷轴承,生产时,转弯轮本体由牵引机的引取轮带动,使转弯轮本体的转速与产品的产速始终保持一致,并且引取轮的拉力对转弯轮本体的磨损也随之减少,能有效减少产品废材翘或变形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并且可以改善转弯轮本体的自身磨损。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弯轮本体的外壁上还设有一层硅胶皮套,可以增大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便于表面平整的产品贴附在转弯轮本体的外壁上不断向前输送,使得生产更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弯轮本体上设有若干竖向通孔,可以减少材料的消耗,以及减轻转弯轮的重量。

优选的,所述转弯轮本体的内部下方为中空结构,以进一步减少材料的消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弯轮还包括设于转弯轮本体的底部的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径大于转弯轮本体的外径,以使转弯轮的结构更稳定牢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转盘至凹槽的距离为3mm。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镀U型生产线的转弯轮,其有益效果是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具体体现在:

1、陶瓷轴承的设置,可以确保产品的产速与转弯轮的转速一致,防止产品变形,同时还可以增加转弯轮的使用寿命;

2、适用范围广:凹槽的设置,适用于表面凹凸不平的线材、冲压端子等走线;另外,硅胶皮套的设置,适用于表面平整的产品,其适用范围广,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转弯轮的主视图。

图2为现有的转弯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弯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弯轮的俯视图。

图5为带有硅胶皮套的转弯轮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弯轮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镀U型生产线的转弯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电镀U型生产线的转弯轮,包括转弯轮本体1,所述转弯轮本体1的外壁设有一环形凹槽2,使得表面不平整的产品经过转弯轮本体1的外壁时,不平整的部分可以置于环形凹槽2内,起到让位作用,防止产品变形。所述转弯轮本体的内部穿设有陶瓷轴承3,生产时,转弯轮本体1由引取轮带动,使转弯轮本体1的转速与产品的产速始终保持一致,并且引取轮的拉力对转弯轮本体的磨损也随之减少,从而有效减少产品废材翘或变形等不良情况现象的发生,并且可以改善转弯轮本体的自身磨损。

如图5所示,所述转弯轮本体1的外壁上还设有一层硅胶皮套4,可以增大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便于表面平整的产品贴着转弯轮本体不断向前输送,使得生产更加稳定。

所述转弯轮本体1上设有若干竖向通孔5,可以减少材料的消耗,以及减轻转弯轮的重量。转弯轮本体1的内部下方优选为中空结构,以减少材料的消耗。

所述转弯轮还包括设于转弯轮本体1的底部的转盘6,所述转盘6的外径大于转弯轮本体1的外径,以使转弯轮的结构更稳定牢固。

所述转盘6至凹槽2的距离为3mm。

使用时,在电镀U型生产线的转弯处设置转弯轮,将线材、冲压端子等需要电镀的产品7绕设在转弯轮本体1上,然后在牵引机的牵引下,线材等贴着转弯轮本体1的外壁不断向前输送,以进行电镀作业。整个过程中,由于环形凹槽2的设置,使得不平整的部分可以置于环形凹槽2内,起到让位作用,防止产品变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