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电镀生产线。
背景技术:
电镀是形成镀层的一种表面加工方法,工艺复杂,镀层性能不同于基体金属,具有新的特征,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根据镀层的功能分为防护性镀层,装饰性镀层及其它功能性镀层。电子产品(网络变压器封装外壳)生产时需要对焊脚电镀处理,保护其在生产过程中防氧化,在进行电路板波峰焊接时易上锡,因为带有外露的PIN(焊脚),电镀时容易产生碰撞,挂镀时耗人工,电镀时易落缸废料,并且电镀生产线在进行镀层加工时通常需要进行多次的电镀处理,确保电镀层的均匀性,电镀之后需要进行清洗并重复以上过程,现有的电镀生产线的电镀液和清洗水的耗用量都很大,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严重浪费状况,生产成本高,电镀液容易随工件进入到清洗水,造成电镀液的浪费也降低了清洗效果,同时清洗水也容易随工件进入到电镀液中稀释了电镀液的浓度,从而影响了镀层加工厚度,降低了电镀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自动化电镀生产线,解决目前技术中传统的电镀生产线电镀液和清洗水浪费严重,生产成本高,难以保障镀层质量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化电镀生产线,包括挂架清洗段、挂架上下工位段、电镀加工段、干燥工段和卸料工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架清洗段、挂架上下工位段、电镀加工段、干燥工段和卸料工段通过循环输送线依次连接,电镀加工段包括电镀装置,电镀装置包括子缸和母缸,母缸内的电镀液并通过抽水管输送至子缸,子缸内的电镀液再通过回流管回流至母缸,在子缸的沿输送线输送方向的两端都设置有将工件表面液体吹落的吹风机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化电镀生产线利用吹风机构吹落工件表面的液体,在工件进入电镀装置前先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杂质等才能保障电镀层质量,清洗后工件上会携带着水珠,水珠随工件进入到电镀液中会稀释电镀液浓度,从而使得电镀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了电镀质量,利用吹风机构吹掉水珠,保障电镀液浓度稳定,保障电镀质量达标;在电镀加工完成后,工件表面也会残留电镀液,利用吹风机构吹掉电镀液珠,可将此部分电镀液回收再利用,降低电镀液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电镀加工完成后需要再次清洗,避免电镀液进入到清洗水中降低了清洗效果而需要频繁更换清洗水,降低清洗水的耗用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吹风机构包括风向向下的上风口机构和风向向上的下风口机构,工件从上风口机构和下风口机构之间通过,对工件的上下侧同时进行吹风,提高吹干效果,确保液珠能被全部吹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风口机构和下风口机构为覆盖输送线横向的风帘,提高风吹覆盖范围,避免有死角存在。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风口机构和下风口机构为沿输送线横向的长管,两者的相对侧沿着长管轴向开设了若干的出风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能有效覆盖输送线横向区域,保障风吹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子缸内设置有沿输送线横向的隔板,子缸由隔板分隔为若干个区域,方便控制电镀液浓度,保障电镀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板为上部可弯曲的柔性隔板,隔板之间形成水缸,母缸内的电镀液通过抽水管输送到水缸中,液面漫过随输送线输送的工件,多余的电镀液从隔板外侧溢出再通过回流管回流至母缸,工件在输送过程中接触到隔板时使其弯曲形变后通过,隔板不阻碍工件的通过。
进一步的,所述的子缸的顶部设置子缸盖,子缸与子缸盖形成封闭空间,在电镀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封闭空间避免有毒气体溢出到生产区域中污染空气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进一步的,所述的子缸侧壁设置有透气孔,并设置了与透气孔连通的废气收集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母缸内设置了与热水管连接的热交换管,热水管上设置了调节阀,利用热水通过热交换管对母缸内的电镀液进行加热,使用安全性高,母缸的外壁还设置了保温层,保温性能好,并利用调节阀的开关时间来控制母缸内电镀液的温度,温度控制灵活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的母缸内的热交换管为碳金属管,导热性能好,并且耐腐蚀,不会受到电镀液的破坏,不与电镀液产生不良化学反应,使用寿命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化电镀生产线利用自动控制的循环输送线匀速带动装载着工件的挂架依次通过电镀加工的各个工序段,实现电镀加工的流水线作业,根据不同产品的需求调节循环输送线的输送速度,保障电镀层均匀,质量有效控制;保证工艺,生产工艺简化易调,不需要原来人工搬运,省去大量人工,为上下生产工序实现自动化提供硬件基础,降低生产成本;
吹风机构吹落工件表面残留的清洗水、电镀液,避免清洗水进入到电镀液中稀释电镀液浓度,减少对电镀液体浓度的监控难度,保障电镀质量,确保电镀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还可将工件携带出的电镀液回收到母缸再利用,降低电镀液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后续清洗的难度,降低清洗水的耗用量和清洗时间;
将生产所需的多次电镀加工分由不同的子缸、母缸电镀装置来完成,并将所有的电镀装置集中成线排布,电镀作业在子缸内,子缸体积小,上加盖板,废气集中收集,环保效果好,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循环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子缸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自动化电镀生产线,减小电镀液和清洗水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精确镀层厚度,提高电镀质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自动化电镀生产线,设置有挂架清洗段1、挂架上下工位段2、电镀加工段3、干燥工段4和卸料工段5,挂架清洗段1、挂架上下工位段2、电镀加工段3、干燥工段4和卸料工段5通过循环输送线a依次连接。
在挂架上下工位段2处,待处理工件先装配到挂架b上,然后将装载了工件的挂架b安放到循环输送线a上,挂架b随着循环输送线a通过电镀加工段3,挂架b上的工件在电镀加工段3中进行电镀加工,电镀加工完成后挂架b继续前行至干燥工段4,电镀完成后工件进行干燥处理,使镀件表面干燥,使镀层表面有活态转为钝态,趋向稳定,提高耐磨性,并且使镀层里的氢离子在保温过程中从镀层中扩散出来,防止镀件发生氢脆破坏,然后挂架b输送至卸料工段5,自动卸料装置将挂架b上的工件推出,最后挂架b再随循环输送线a循环回到挂架清洗段1,清理掉挂架上反应生成的镀层,保障挂架b能持续稳定的正常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清理完成后挂架b回到挂架上下工位段2,将空载的挂架b从循环输送线a上取下,待处理工件装配到空的挂架b上,以上加工过程循环进行,实现电镀的连续自动化生产,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均匀电镀,高效电镀,集中控制,节能环保,节省耗材,节省人力。
在本实施例中,电镀加工段3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多次的电镀加工,在每次电镀加工的前后都要进行水洗确保电镀质量,将若干的电镀装置、清洗装置等依次沿线性排布,其中对工件进行处理的电镀装置包括子缸6和母缸7,母缸7内的电镀液并通过抽水管8输送至子缸6,子缸6内的电镀液再通过回流管9回流至母缸7,工件装置在挂架b上随着输送线通过子缸6,子缸6内设置有沿输送线横向的隔板14,隔板14至少设置有两块,子缸6由隔板14分隔为若干个区域,并且隔板14为上部可弯曲的柔性隔板,沿输送线方向两最外侧的隔板14之间形成水箱,母缸内的电镀液通过抽水管输送到水缸中,液面漫过随输送线输送的工件,多余的电镀液从隔板外侧溢出再通过回流管回流至母缸,工件在输送过程中接触到隔板时使其弯曲形变后通过。
子缸6的顶部设置子缸盖15,子缸6与子缸盖15形成封闭空间,子缸6侧壁设置有透气孔16,并设置了与透气孔16连通的废气收集管17,废气收集管17收集排出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废气,避免有毒废气溢出到生产区域内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
在子缸6的沿输送线输送方向的两端都设置有将工件表面液体吹落的吹风机构10,吹风机构10在工件通过路径的上下侧分别设置了风向向下的上风口机构11和风向向上的下风口机构12,上风口机构11和下风口机构12形成覆盖输送线横向的风帘,提高风吹覆盖范围,上风口机构11和下风口机构12为沿输送线横向的长管,两者的相对侧沿着长管轴向开设了若干的出风孔13,从而有效形成沿输送线横向的风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高,有效的将路过吹风机构10的工件上的液珠吹落,避免清洁水进入到电镀液中稀释电镀液浓度而导致镀层厚度无法达标,也避免电镀液被工件带出而加大后续清洗的压力,降低电镀液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母缸7内设置了与热水管18连接的热交换管,热交换管为碳金属管,热水管18上设置了调节阀,母缸7的外壁设置有保温层,采用热水对母缸7内的电镀液进行加热,并且通过控制调节阀的开关时间来控制电镀液的温度,无需人为的频繁去调节温度,降低劳动强度,自动化程度高。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