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117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加热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庭厨房电器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加热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加热座,通常内部为密封结构,只在底部开设有散热孔,由于底部气流并不通畅,因此散热效果较差,内部热量无法很好的排出,而如果在侧壁或顶部开设散热孔,则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散热性好、安全性高的电加热座。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加热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发热盘(2)、上盖(3)及支撑座(4),所述底壳(1)上设有多个支撑柱(10)形成平面,所述支撑座(4)设于支撑柱(10)上,为上端开口的碗状结构,底部开设有散热槽(40),所述发热盘(2)的底部设有螺钉柱 (20),支撑座(4)上设有与螺钉柱(20)配合的支撑螺柱(41),发热盘(2) 的螺钉柱(20)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座(4)的支撑螺柱(41)上,所述上盖 (3)中部为开口结构,开口的直径小于发热盘(2)的直径,上盖(3)的下表面位于支撑座(4)的上端外圆侧壁位置设有定位卡槽(32)及位于定位卡槽(32)外设有连接螺柱(33),所述底壳(1)上对应连接螺柱(33)位置设有通孔(11),螺钉穿过通孔(11)后固定在连接螺柱(33)上,将底壳(1) 和上盖(3)固定连接,固定后的上盖(3)与发热盘(2)之间具有散热间隙,所述底壳(1)上开设有散热窗(12),所述支撑座(4)的外侧安装有电控组件。

所述上盖(3)开口处具有一向上的隔水凸缘(34)。

所述底壳(1)上设有隔水凸环(13)。

所述支撑座(4)的底部抵靠在隔水凸环(13)的上表面。

所述底壳(1)位于隔水凸环(13)的外侧靠近上盖(3)部位设有磁感应开关(5)。

所述支撑座(4)侧壁开设有发热盘(2)的电源线穿过的通道(6),电源线穿过通道(6)后与电控组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支撑座是通过支撑柱支撑,电控组件设于支撑座外,固定后的上盖与发热盘之间具有散热间隙,此结构设计,散热效果好,即使不小心水进入到电加热座内部,由于设在底壳、支撑座上的散热孔、散热窗同时具有较好的排水作用,隔水凸环对水进行有效隔离,电控组件并不在支撑座内,水流也不会影响到电控组件,使该电加热座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加热座结构分解图;

图2为另一视角的电加热座结构分解图;

图3为电加热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加热座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加热座,包括底壳1、发热盘2、上盖3 及支撑座4,底壳1上设有多个支撑柱10形成平面,一般至少有三个,支撑座4设于支撑柱10上,为上端开口的碗状结构,碗状结构的支撑座4的侧壁可以是倾斜壁,也可以是竖直壁,图中所示为竖直侧壁,在支撑座4的底部开设有散热槽40,发热盘2的底部设有螺钉柱20,支撑座4上设有与螺钉柱 20配合的支撑螺柱41,发热盘2的螺钉柱20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座4的支撑螺柱41上,上盖3中部为开口结构,其开口的直径小于发热盘2的直径。为了防止不小心将较多的水倒在上盖3上,最好在开口处设计具有一向上的隔水凸缘34。另外,为了方便固定加热容器及排水,最好在隔水凸缘34与外壁之间设置沉台30,在外壁上开设有连通沉台30的导流槽31。上盖3的下表面位于支撑座4的上端外圆侧壁位置设有定位卡槽32及位于定位卡槽32 外设有连接螺柱33,底壳1上对应连接螺柱33位置设有通孔11,螺钉穿过通孔11后固定在连接螺柱33上,将底壳1和上盖3固定连接,固定后的上盖3与发热盘2之间具有散热间隙,在底壳1上开设有散热窗12,支撑座4 的外侧安装有电控组件。为了防止电控组件潮湿,最好在底壳1上设置隔水凸环13。为了配合加热控制,可以在底壳1位于隔水凸环13的外侧靠近上盖 3部位设置磁感应开关5,当加热容器上设有磁铁且正对磁感应开关5时,可以进行加热的控制。为了方便安装发热盘的电源线,在支撑座4侧壁开设有发热盘2的电源线穿过的通道6,电源线穿过通道6后与电控组件连接,通道 6可以是槽,也可以是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