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背联动椅阻尼机构的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139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子的辅助机构,尤其涉及座背联动椅阻尼机构的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办公椅作为日常办公生活中重要的办公用具,椅子的舒适程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目前市面很多办公椅都具有高度调节和靠背倾仰角度调节的功能,且为了使得椅背与人体腰部贴合更加舒适,同时为了用户在倾仰椅背过程中更加安全,越来越多的办公椅采用了椅背和椅座联动的结构,但是这种联动椅由于设置的拉簧是不可调节的,而人的体型、重量等不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体重大的人会感觉到拉簧的回复力过小,在倾仰过程中容易突然倾仰过度,甚至发生翻倒;而体重轻的人容易感到拉簧的回复力过大,在倾仰过程中需要对靠背施加较大的力,对休息效果产生影响。

针对上述缺陷,申请人设计了一种用于座背联动椅的阻尼机构,包括底座、摆架、弹性体和调节装置,所述摆架的一端与底座铰接且摆架绕此铰接点转动,弹性体的一端与摆架相抵,摆架另一端在驱动力作用下绕所述铰接点转动时,促使弹性体产生变形进而形成回复力,所述调节装置调节弹性体与摆架的抵接位置使回复力矩大小产生变化,进而使驱动力矩大小产生变化。但是该调节装置只能在开始阶段来调节弹性体与摆架的抵接位置,在摆架摆动后,压缩弹性体,此时,调节装置将与弹性体脱离而无法再对弹性体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椅背回复力调节效果更好的座背联动椅阻尼机构的调节结构,并且这种调节结构在座背联动椅使用过程中仍可进行调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座背联动椅阻尼机构的调节结构,包括底座、摆架、弹性体和调节装置,所述摆架的一端与底座铰接且摆架绕此铰接点转动,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手柄、行程调节架和用于改变行程调节架位置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和行程调节架设置在摆架内并随摆架同步摆动;弹性体一端与摆架抵接并与行程调节架连接。联动椅的底座滑板设置在摆架的另一端,在联动椅使用过程中,滑板沿预定方向移动,带动摆架绕铰接点转动,弹性体在此过程中对摆架施加的反向的分力,起到使滑板滑动更平稳的作用。这种阻尼调节机构通过调节装置来调节弹性体与摆架的连接位置,从而改变弹性体的力臂大小,进而实现靠背在倾仰过程中,椅座受到的回复力矩的大小的改变,从而使得椅子可以适应不同体型人的需求。且该结构结构简单,调节范围更广。同时,由于驱动装置和行程调节架设置在摆架内并与摆架同步摆动,使得在摆动过程行程调节架仍与弹性体保持连接,也即调节手柄仍可对弹性体进行调节。

作为优选,在调节手柄的内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螺杆、螺母和第二齿轮,所述螺母固定在行程调节架上,螺杆与螺母螺纹配合,第二齿轮固定在螺杆的一端并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采用弧形齿轮。由于驱动装置和行程调节架设置在摆架内并与摆架同步摆动,而第二齿轮采用弧形齿轮,使得在摆动过程中第一齿轮仍与第二齿轮保持啮合,也即调节手柄仍可对弹性体进行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摆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底板和下底板,且上底板和下底板的一端通过端板固定,第二齿轮固定在端板上,上底板一侧的中部和下底板一侧的中部通过侧板固定,在侧板上设置有与上底板和下底板垂直的隔板,该隔板与上底板、下底板之间有间隙;螺杆的一端固定在穿设在隔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行程调节架插接在隔板与上底板、下底板之间的间隙内,并被隔板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行程调节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块调节架侧板以及与两块调节架侧板垂直连接的调节架连板,螺母设置在调节架连板上,弹性体的一端设置在两块调节架侧板之间,并通过一铰接轴与两块调节架侧板实现铰接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体为压簧和伸缩导柱,所述伸缩导柱一端与行程调节架铰接,伸缩导柱的另一端与底座相铰接,所述压簧套设在伸缩导柱上。在压缩弹簧内设置伸缩导柱,限定了弹簧的形变方向、避免了压簧扭转,增大了压簧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导柱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与行程调节架铰接,第二套管与底座铰接,且第一套管靠近铰接端的位置与第二套管靠近铰接端的位置上分别固定有挡块,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挡块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摆架的中部设有拱形缺口,所述伸缩导柱与行程调节架相互铰接处的铰接轴的两端还设有滚轮,所述滚轮抵在拱形缺口内。在伸缩导柱上设置滚轮,使得在调节伸缩导柱与摆臂的抵接位置时,两者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摩擦力相对较小,既使得调节过程更省力,又避免了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一铰接块,摆架的一端铰接设置在第一铰接块上。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二铰接块;弹性体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铰接块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更简单但调节范围更广的座背联动椅阻尼机构的调节结构。以杠杆原理为理论依据,即F1· 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通过调节改变阻力臂的大小,从而改变阻力矩的大小,根据不同人的体型设置不同的初始力臂,从而适应每个人的使用需求,在使用联动椅的过程中,联动椅始终能平稳运作。

具体地说,在摆架绕铰接点的转动过程中,弹性体对摆架的转动起阻碍作用,即提供阻力,其阻力臂为阻力方向到铰接点的垂直距离,外力对摆架转动提供驱动力,其作用点为摆架的另一端,驱动力方向到铰接点的垂直距离为动力臂,而在摆架每一次的转动过程中,其力臂大小几乎是始终是一致的仅有微小差别,因为不同人对力的大小的感知不同,根据杠杆原理F1· 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通过调节阻力臂的大小可以有效调节所需要的驱动力的大小。因而可以根据不同人对力的大小的不同感知,通过调节装置调节弹性体与摆架的抵接位置,从而改变阻力臂的大小,进而实现靠背在倾仰过程中,椅座受到的阻力矩的大小的改变,从而改变所需的初始驱动力的大小,从而适应不同人的需求,在使用过程中,既不会感觉靠背太重,也不会因阻力矩太小而突然往后倾翻。

2.由于驱动装置和行程调节架设置在摆架内并与摆架同步摆动,而第二齿轮采用弧形齿轮,使得在摆动过程中第一齿轮仍与第二齿轮保持啮合,也即调节手柄仍可对弹性体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簧受挤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去掉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体与行程调节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簧以及伸缩导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簧受挤压前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簧受挤压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示意图。

图11是行程调节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11所示的座背联动椅的阻尼机构及其调节结构,包括底座1、摆架3、弹性体和调节装置,所述摆架3的一端与底座1铰接且摆架绕此铰接点转动,弹性体的一端与摆架3相抵,摆架3另一端在驱动力作用下绕所述铰接点转动时,促使弹性体产生变形进而形成回复力,所述调节装置调节弹性体与摆架3的抵接位置使回复力矩大小产生变化,进而使驱动力矩大小产生变化。底座1上还设有第一铰接块11,摆架3的一端铰接设置在第一铰接块11上。

底座1上还设有第二铰接块12;弹性体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铰接块12上。

摆架3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底板32和下底板33,且上底板32和下底板33的一端通过端板34固定,第二齿轮81固定在端板34上,上底板32一侧的中部和下底板33一侧的中部通过侧板35固定,在侧板35上设置有与上底板32和下底板33垂直的隔板36,该隔板36与上底板32、下底板33之间有间隙,在上底板32和下底板33的另一侧中部开设有拱形缺口31。

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手柄2和行程调节架7,行程调节架7的一端与弹性体的一端相互连接,调节手柄2控制行程调节架7移动以调节弹性体与摆架3的抵接位置。调节手柄2设置在底座1的一个侧壁上,行程调节架7设置在摆架3内,具体为:行程调节架7插接在隔板36与上底板32、下底板33之间的间隙内,并被隔板36限位。调节手柄2和行程调节架7之间还设有用来使得行程调节架7在摆架3上移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螺杆8、螺母71和第二齿轮81。在调节手柄2的内端固定有第一齿轮21。所述螺母71固定在行程调节架7上,螺杆8与螺母71螺纹配合,第二齿轮81固定在螺杆8的一端并与第一齿轮21啮合。第二齿轮81采用弧形齿轮。螺杆8的一端固定在穿设在隔板36上。行程调节架7包括平行设置的两块调节架侧板72以及与两块调节架侧板72垂直连接的调节架连板73,螺母71设置在调节架连板73上,弹性体的一端设置在两块调节架侧板72之间,并通过一铰接轴与两块调节架侧板72实现铰接连接。

弹性体为压簧4,所述行程调节架7上还铰接有伸缩导柱5,伸缩导柱5一端与行程调节架7铰接,伸缩导柱5的另一端与底座1相铰接,压簧4套设在伸缩导柱5上。伸缩导柱5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套管53和第二套管52,第一套管53与行程调节架7铰接,第二套管52与底座1铰接,且第一套管53靠近铰接端的位置与第二套管52靠近铰接端的位置上分别固定有挡块54,所述压簧4的两端分别与挡块54相抵。伸缩导柱5与行程调节架7相互铰接处的铰接轴的两端还设有滚轮6,所述滚轮6抵在拱形缺口31内。

一种座背联动椅的底座联动机构,包括上述所述的阻尼调节机构,还包括滑板10,所述滑板10与摆架3的另一端连接,在滑板10上设置有弧形槽,摆架3的另一端在弧形槽内运动。

一种座背联动椅的底座联动机构,包括上述所述的阻尼调节机构,还包括滑板10和连接架9,所述连接架9一端与摆架3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架9的另一端连接滑板10。

实施例2:

如图1~11所示的座背联动椅的阻尼机构及其调节结构,包括底座1、摆架3、弹性体和调节装置,所述摆架3的一端与底座1铰接且摆架绕此铰接点转动,弹性体的一端与摆架3相抵,摆架3另一端在驱动力作用下绕所述铰接点转动时,促使弹性体产生变形进而形成回复力,所述调节装置调节弹性体与摆架3的抵接位置使回复力矩大小产生变化,进而使驱动力矩大小产生变化。底座1上还设有第一铰接块11,摆架3的一端铰接设置在第一铰接块11上。

底座1上还设有第二铰接块12;弹性体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铰接块12上。

摆架3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底板32和下底板33,且上底板32和下底板33的一端通过端板34固定,第二齿轮81固定在端板34上,上底板32一侧的中部和下底板33一侧的中部通过侧板35固定,在侧板35上设置有与上底板32和下底板33垂直的隔板36,该隔板36与上底板32、下底板33之间有间隙,在上底板32和下底板33的另一侧中部开设有拱形缺口31。

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手柄2和行程调节架7,行程调节架7的一端与弹性体的一端相互连接,调节手柄2控制行程调节架7移动以调节弹性体与摆架3的抵接位置。调节手柄2设置在底座1的一个侧壁上,行程调节架7设置在摆架3内,具体为:行程调节架7插接在隔板36与上底板32、下底板33之间的间隙内,并被隔板36限位。调节手柄2和行程调节架7之间还设有用来使得行程调节架7在摆架3上移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螺杆8、螺母71和第二齿轮81。在调节手柄2的内端固定有第一齿轮21。所述螺母71固定在行程调节架7上,螺杆8与螺母71螺纹配合,第二齿轮81固定在螺杆8的一端并与第一齿轮21啮合。第二齿轮81采用弧形齿轮。螺杆8的一端固定在穿设在隔板36上。行程调节架7包括平行设置的两块调节架侧板72以及与两块调节架侧板72垂直连接的调节架连板73,螺母71设置在调节架连板73上,弹性体的一端设置在两块调节架侧板72之间,并通过一铰接轴与两块调节架侧板72实现铰接连接。

弹性体为伸缩导柱5,所述伸缩导柱5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套管53和第二套管52,在伸缩导柱5内设置有弹簧,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套管53和第二套管52的内端面相抵;所述伸缩导柱5的一端与行程调节架7铰接,另一端与底座1相铰接。

一种座背联动椅的底座联动机构,包括上述所述的阻尼调节机构,还包括滑板10,所述滑板10与摆架3的另一端连接,在滑板10上设置有弧形槽,摆架3的另一端在弧形槽内运动。

一种座背联动椅的底座联动机构,包括上述所述的阻尼调节机构,还包括滑板10和连接架9,所述连接架9一端与摆架3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架9的另一端连接滑板10。

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例子。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