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控制机构及其窗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9317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窗帘控制机构及其窗帘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与窗帘控制机构有关,特别是指涉及一种具有解锁及缓降功能的窗帘控制机构,能够有效控制窗帘展开速度的窗帘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拉绳式窗帘包括一上梁、一下梁、一帘体及一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多为弹簧盒。所述帘体设置于所述上梁与所述下梁之间,并可随着所述下梁的上下位移在所述上梁的下方收合或展开。所述帘体收合的过程中,所述弹簧盒是提供所述帘体收合时所需要的动力,且所述帘体的收合动力是通过所述帘体在展开的过程中蓄积于所述弹簧盒内。所述帘体收合或展开过程中的停滞位置,是通过所述弹簧盒的作用力以及窗帘系统的摩擦力与所述帘体和所述下梁的重量平衡来进行控制。换言之,当所述帘体与所述下梁的重量和所述窗帘整体的摩擦力相互平衡时,所述下梁可以停滞在该位置维持所述帘体的遮蔽面积。然而,所述窗帘整体的摩擦力相较于所述帘体和所述下梁的重量是很难有效地控制,尤其目前所述弹簧盒是通过至少一涡卷弹簧的弹力提供所述动力,所述涡卷弹簧的弹力除了潜藏弹性疲乏的问题外,当所述下梁愈靠近所述上梁位置时,所述帘体堆栈于所述下梁的部分愈多,使所述下梁承载的重量不断增加,容易造成所述下梁在停滞於所需位置後,所述下梁会有沉降情形发生,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与困扰。

因此,为解决此一问题,可进一步针对所述窗帘设置一锁制机构用以将所述下梁固定在停滞位置,改善所述下梁受重力影响而自行下降的缺陷。但是,所述锁制机构需要解锁操作才能正常使用,而不同使用者对于所述窗帘的可操作高度并不一致,当所述锁制机构的高度超出使用者可操作的范围时,就会造成使用的不便。此外,当所述锁制机构解除对下梁的锁制限制之后,帘体亦可能快速展开而造成人员受伤或损坏窗帘机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窗帘控制机构及其窗帘系统,通过窗帘控制机构的一速度调节模块有效控制帘体的展开与收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窗帘控制机构及其窗帘系统,所述窗帘控制机构适用于一窗帘系统,所述窗帘系统其包括一壳座、一配重件、一帘体以及所述窗帘控制机构,且所述帘体位于所述壳座与所述配重件之间,并有至少一升降拉绳穿过所述帘体,所述拉绳一端连接所述窗帘控制机构,另一端连接所述配重件,以通过所述窗帘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帘体的展开与收合,使所述配重件远离或移靠所述壳座。所述窗帘控制机构其包括一驱动模块以及一速度调节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壳座,且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配重件连动设置,所述驱动模块包含一动力组及一卷线机构连动设置,所述卷线轮枢设于所述壳座,所述升降拉绳相对于所述配重件之一端连接于所述卷线机构,且所述卷线机构受一第一作用力之作用朝向一第一方向运动以释出所述升降拉绳,使所述配重件朝向远离所述壳座方向移动,且所述帘体展开。其中,所述第一作用力系至少包含所述配重件之重量产生的重力。所述速度调节模块对应于所述驱动模块设置,所述速度调节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之间选择性地产生一阻滞力,且当所述速度调节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之间产生所述阻滞力时,所述卷线机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的速度减小,以减缓所述配重件远离所述壳座的速度。

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窗帘控制机构及其窗帘系统,是通过所述窗帘控制机构的所述驱动模块以及所述速度调节模块的配合运作,有效控制帘体的展开与收合,并可减缓所述帘体展开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系为本发明窗帘系统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第一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4系为图3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上视图;

图5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第二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6系为图5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7系为图6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8系为图7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第三实施方式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0系为图9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1系为图10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上视图;

图12系为图1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作动的立体示意图;

图13系为图1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滑槽的作动示意图;

图14系为图1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摩擦件的a-a剖面之剖视图;

图15系为图1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弹性件的作动示意图;

图16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第四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17系为图16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区隔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8系为图16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上视图;

图19系为图16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夹持臂对应区隔构件的示意图;

图20系为图16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作动立体示意图;

图21系为图16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弹性件的作动示意图;

图22系为图16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夹持臂对应区隔构件的作动示意图;

图23系为图16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摩擦件接触弹性件的作动示意图;

图24系为图23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摩擦件对应弹性件的作动示意图;

图25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串接定位解锁模块的一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26系为图25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串接定位解锁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7系为图25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串接定位解锁模块的上视图;

图28系为图25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串接定位解锁模块的作动立体示意图;

图29系为图28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串接定位解锁模块的作动示意图;

图30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设置的调频模块的一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31系为图30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调频模块的操作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32系为图3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调频模块的操作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

图33系为图32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调频模块的的操作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34系为图32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调频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35系为图32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调频模块的操作部的作动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窗帘系统100

壳座102

凸肋102a

凸柱102b

配重件104

帘体106

叶片1061

升降拉绳1063

梯绳1065

窗帘控制机构200a、200b、200c、200d

驱动模块20

动力组22

储藏轮222

驱动轮224

弹性件226

卷線机构24

卷线轮242、244

第二连动齿轮242a

速度调节模块30、40、50、60

摩擦件32、42、52、62

端脚32a、32b、42a、42b

顶推件34、44

顶推块34a、44a、54a

导杆36、46、56、66

单向离合器48

外壳482

第一连动齿轮484

离合部件486

摩擦面52a

偏压件52b

顶推轮54

滑槽58

内壁58a

夹持构件64

夹持臂642

夹持端642a

收束件644

区隔构件68

带动轮682

第一齿部682a

阶级轮684

第一阶级盘684a

第二阶级盘684b

凹陷部684c

第二齿部684d

定位解锁模块70

作动轮72

作动凸块72a

制动件74

爪部74a

被作动部74b

轴部74c

复位件76

调频模块80、90

角度调整机构82、92

涡轮822、922

涡杆824、924a

操作部84、94

调频轮86、96

涡杆组924

分线盘924b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一具体介绍。

请参阅图1系为本发明窗帘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所述窗帘系统100包括一壳座102、一配重件104、一帘体106以及一窗帘控制机构200a,所述帘体106设置于所述壳座102与所述配重件104之间,所述帘体106可视使用或设计需要作不同形式的设置,以构成百叶帘、蜂巢帘、罗马帘、卷帘等不同窗帘。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窗帘系统100系以百叶帘表示,所述帘体106是由复数个叶片1061所构成。其中,所述壳座102可为对应所述配重件104设置的上梁,或为一个便于模块化装配的基座。

请再一并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2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系为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之第一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图4系为图3速度调节模块之部分上视图。其中,第一实施方式窗帘控制机构200a包含驱动模块20及速度调节模块30。

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模块20包含一动力组22及一卷线机构24。其中,所述动力组22包含一储藏轮222、一驱动轮224及一弹性件226,所述卷線机构24包含一卷线轮242:其中,所述储藏轮222与所述驱动轮224枢设于所述壳座102而可相对所述壳座102枢转;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226系以一涡卷弹簧表示,所述涡卷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储藏轮222,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轮224。为便于说明,先行定义所述弹性件226之初始状态系对应于所述配重件104位于最接近所述壳座102的位置,即所述帘体106为完全收合的状态,此时所述弹性件226是卷绕于所述储藏轮222上并具有一卷绕圈径。在所述帘体106由收合状态到完全展开(如图1所示)的过程中,即所述配重件104自最接近所述壳座102位置逐渐远离所述壳座102,所述弹性件226会随之逐渐卷绕于所述驱动轮224上,使得所述弹性件226卷绕于所述储藏轮222的所述卷绕圈径由最大逐渐缩小。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卷线机构24是包含二卷线轮242、244分别并列且枢设于所述壳座102内而可相对所述壳座102转动,所述卷线轮242、244之间以相互啮合的齿轮使其可相互连动,以其中所述卷线轮242说明,其可相对于所述壳座102于一第一方向或一第二方向转动。所述升降拉绳1063的一端固结于所述卷线轮242上,另一端则通过所述帘体106后固结于所述配重件104;所述驱动轮224与所述卷线轮242、244之间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进行连动,藉此设置,所述驱动轮224、所述弹性件226及所述卷线机构24可同步运动。

由于所述卷线轮242系枢设于所述壳座102,而可受外力驱动以朝向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且所述卷线轮242系用于卷收或释放与所述配重件104连接的所述升降拉绳1063,为方便说明,在此定义所述卷线轮242受一第一作用力之驱动而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并将卷收于其上的所述升降拉绳1063释出,即对应于所述帘体106展开,所述配重件104朝向远离所述壳座102方向运动之状态。此处所指之所述第一作用力则至少为所述配重件104或连同堆栈于所述配重件104上的所述帘体106之重力,且所述动力组22的所述弹性件226会随着所述帘体106之展开而逐渐卷绕于所述驱动轮224。而当所述卷线轮242受一第二作用力之驱动而朝向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并将所述升降拉绳1063卷收于所述卷线轮242上,此处所指之所述第二作用力是所述动力组22的所述弹性件226所提供的回复力,对应于所述帘体106朝向所述壳座102方向收合,即所述配重件104朝所述壳座102方向运动之状态。且在此须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作用力系大于所述第二作用力,亦即所述配重件104之重力大于所述动力组22的所述弹性件226所提供的回复力。再者,前述之任一卷线轮242、244进行卷收或释放所述升降拉绳1063之功能,亦可使用其他等效的电动装置、机械装置实现,例如;马达、滑车。所述卷线轮、马达、滑车或其他等效装置皆可统称为所述卷线机构24。

图3所示的所述速度调节模块30包含一摩擦件32、一顶推件34及一导杆3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摩擦件32系以一约束弹簧表示,且所述摩擦件32套设于所述储藏轮222上,所述顶推件34套设于所述导杆36而与所述导杆36连动,所述导杆36一端连接一动力源(图中未示)以带动所述顶推件34转动,动力源可为电动或手动之动力输入而不以为限。所述摩擦件32具有二端脚32a、32b,其中所述端脚32a接设于所述壳座102而不为移动,另一所述端脚32b为自由端,所述顶推件34上具有一顶推块34a对应于所述摩擦件32的所述自由端脚32b设置。

在不对所述配重件104或所述摩擦件32施加外力时,所述摩擦件32束紧所述储藏轮222以约束所述储藏轮222之转动,此时所述窗帘系统100整体之作用力系呈平衡状态,则所述配重件104可停留在任意位置。当欲展开所述帘体106时,藉由所述导杆36带动所述顶推件34转动,使所述顶推块34a顶抵所述摩擦件32的所述自由端脚32b,所述摩擦件32之圈径扩大,使得所述摩擦件32对于所述储藏轮222的约束力变小,而允许所述储藏轮222相对所述摩擦件32转动;同时,所述摩擦件32内面对应于所述储藏轮222之间系产生接触摩擦,因而减缓所述储藏轮222的转动速度,即同时减缓了与其连动的所述卷线机构24的运动速度,使所述帘体106展开的速度减缓。当欲收合所述帘体106时,仅需推顶所述配重件104,提供一相反于所述第一作用力之推力抵销所述第一作用力并使所述配重件104上升,同时所述第二作用力会抵抗所述摩擦件32之约束力而驱使所述卷线轮242朝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配合所述配重件104的上升而卷收所述升降拉绳106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摩擦件32系套接于所述储藏轮222,但不以此为限,在所述动力组22或所述卷线机构24上任一可连动之轮体,甚至额外增加可连动的轮体,均可用于设置所述摩擦件32,并达到等效目的。

再请参阅图5至图8,揭示了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速度调节模块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图5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的第二实施方式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速度调节模块的另一视角之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之速度调节模块之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之速度调节模块之分解图。第二实施方式窗帘控制机构200b的所述速度调节模块40包含一摩擦件42、一顶推件44、一导杆46及一单向离合器48,所述顶推件44及所述单向离合器48套设于所述导杆46,且所述顶推件44具有一多角孔与所述导杆46之外轮廓配合,而使所述顶推件44可与所述导杆46同步转动。所述单向离合器48包含一外壳482、一第一连动齿轮484及一离合部件486,所述外壳482呈中空筒状,其一端供所述离合部件486容设,且所述离合部件486与所述壳座482仅能在单一方向产生相对转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所述离合部件486为单向滚子离合机构(如图8所示),其系习用之离合机构,在此不另赘述,且可采用其他单向离合机构取代滚子离合机构以达等效之单向离合作用。所述离合部件486之另一面为所述第一连动齿轮484,所述第一连动齿轮484与设置于所述卷线轮242上的一第二连动齿轮242a相互啮合,使得所述单向离合器48的所述离合部件486可与所述卷线轮242产生连动。

所述摩擦件42系以一约束弹簧表示,其套设于所述单向离合器48的所述外壳482上,所述摩擦件42具有二端脚42a、42b,其中所述端脚42a接设于所述壳座102而不为移动,另一所述端脚42b为自由端,所述顶推件44具有一顶推块44a对应于所述摩擦件42的所述自由端脚42b设置,在未对所述摩擦件42施加外力之状态下,所述摩擦件42紧抱所述外壳482使所述外壳482不相对所述摩擦件42转动,而所述导杆46的一端连接一动力源(图中未示)以带动所述顶推件44转动。

在不对所述配重件104或所述摩擦件42施加外力时,所述摩擦件42束紧所述外壳482以约束所述单向离合器48相对于所述摩擦件42转动,所述窗帘系统100整体之作用力系呈平衡状态,则所述配重件104可停留在任意位置。当欲将所述帘体106展开时,藉由所述导杆46带动所述顶推件44转动,使所述顶推块44a推顶所述摩擦件42的所述自由端脚42b,所述摩擦件42之圈径扩大,使得所述摩擦件42对于所述外壳482的约束力变小,而允许所述外壳482相对所述摩擦件42转动;同时,所述摩擦件42内面对应于所述外壳482之间系产生接触摩擦,透过所述第一连动齿轮484及所述第二连动齿轮242a之转换,对所述卷线轮242提供了阻滞力,继而减缓所述卷线轮242及其连动之另一所述卷线轮244和所述动力组22的转动速度,使所述帘体106展开的速度减缓。当欲收合所述帘体106时,可推顶所述配重件104以提供一相反于所述第一作用力之施力抵销所述第一作用力并使所述配重件104向上移动以收合所述帘体106,同时,所述第二作用力驱动所述卷线轮242朝向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并卷收所述升降拉绳1063,且所述单向离合器48的所述离合部件486允许所述第一连动件484相对于所述外壳482转动,使得所述摩擦件42虽束紧所述外壳482,但其约束力不能传递至所述卷线轮242影响所述卷线轮242的转动。

再请参阅图9至图15,揭示了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速度调节模块的第三实施方式。其中,图9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之第三实施方式之分解示意图,图10为图9速度调节模块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11至图15则分别揭示图9速度调节模块相对于弹性件之作动关系。第三实施方式的窗帘控制机构200c的所述速度调节模块50,其包含一摩擦件52及一用于调整所述摩擦件52位置的调整器(图中未标号),此调整器包含一顶推轮54一导杆56及一滑槽58,所述滑槽58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座102上,并可沿着所述壳座102上的一凸肋102a(如图9所示)移动;所述顶推轮54套设于所述导杆56,其上具有一顶推块54a对应于所述滑槽58设置,所述导杆56的一端接设一动力源(图中未标示)而可带动所述顶推轮54转动,以选择性地推顶所述滑槽58移动;所述摩擦件52枢设于所述滑槽58内而可受所述滑槽58之带动而移动,且所述摩擦件52可相对所述滑槽58枢摆,所述摩擦件52具有一摩擦面52a及一偏压件52b,所述摩擦面52a对应于所述动力组22(如图14所示)之所述弹性件226,所述偏压件52b则对应于所述滑槽58之一内壁58a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226是一涡卷弹簧并具有一卷绕圈径。在所述配重件104朝向所述壳座102移动,即收合所述帘体106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226会逐渐回复到初始状态,亦即所述弹性件226会由所述驱动轮224转而逐渐卷绕于所述储藏轮222上,使得所述卷绕圈径随之增加,此时,所述滑槽58未受所述顶推轮54之推顶而位在远离所述储藏轮222的位置,且不接触所述弹性件226(如图11所示),因此所述弹性件226之运作不受所述摩擦件52所影响,使所述卷线机构组24卷收所述升降拉绳1063的动作顺畅。配合参阅图12至图14,当在展开所述帘体106时,因所述第一作用力大于所述第二作用力,所述配重件104及所述帘体106受自身重力作用而朝向远离所述壳座102的方向展开,于此同时转动所述导杆56以带动所述顶推轮54转动,使所述顶推块54a推顶所述滑槽58朝向所述弹性件226移动,此时所述摩擦件52的所述摩擦面52a压抵于所述弹性件226以产生接触摩擦,同时,因受所述弹性件226之旋转方向所带动,所述摩擦件52受力朝向相反于所述弹性件226旋转方向偏摆,所述偏压件52b抵于所述滑槽58的所述内壁58a以限制所述摩擦件52之偏摆角度,以维持所述摩擦件52的所述摩擦面52a持续压抵在所述弹性件226上接触摩擦,以提供阻滞力降低所述弹性件226之卷绕速度,进而降低所述动力组22及所述卷线机构24之运动速度,减缓所述帘体106的展开速度。在所述帘体106展开过程中,所述弹性件226于所述储藏轮222上的所述卷绕圈径会逐渐缩小,最终将缩小至所述摩擦件52的所述摩擦面52a接触不到所述弹性件226(如图15所示),而不再产生阻滞力,则所述第一作用力将驱使所述卷线轮242持续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继续释出所述升降拉绳1063。

随着所述帘体106展开,所述配重件104愈远离所述壳座102,堆栈于所述配重件104上的所述叶片1061就愈少,使得所述第一作用力会逐渐变小,若所述第一作用力减少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作用力及阻滞力之总和,则所述配重件104可能因为所述窗帘系统100整体之作用力达到平衡而不再继续移动,进而导致所述帘体106展开不完全;为避免此现象产生,藉由上述实施方式所揭示的配置,可以事先计算所述弹性件226的所述卷绕圈径对应于所述配重件104远离所述壳座102的行程位置,以决定所述摩擦件52接触或不接触所述弹性件226的时间点,亦即可在所述卷绕线径缩小至一预定尺寸后,使所述摩擦件52不再接触所述弹性件226,因此可视需求通过所述卷绕圈径的所述预定尺寸,决定不产生阻滞力的位置,藉以调控所述帘体106展开的速度,并确保所述配重件104可以走到最远离所述壳座102的位置,使所述帘体106完全展开。

再请参阅图16至图24,揭示了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之速度调节模块的第四实施方式。其中,图16系为图1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的速度调节模块之第四实施方式之立体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夹持构件之立体示意图,图18为图16夹持构件之上视图,图19至图24则分别揭示图16速度调节模块相对于弹性件之作动关系。第四实施方式的窗帘控制机构200d之所述速度调节模块60,其包含一摩擦件62及一用于调整所述摩擦件62位置的调整器(图中未标号),所述调整器包含一夹持构件64、一导杆66及一区隔构件68,所述夹持构件64包含至少一夹持臂642对应于所述动力组22的所述弹性件226设置,所述夹持臂642一端以所述壳座102的所述凸柱102b为轴心而枢设于所述壳座102,所述夹持臂642另一端设有一收束件644以使所述夹持臂642恒向所述弹性件226方向压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系以一对夹持臂642表示,此对所述夹持臂642的一端均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凸柱102b而可相对所述壳座102枢摆,所述夹持臂642的另一端则以一线圈弹簧表示为所述收束件644,以将此对所述夹持臂642维持朝向所述弹性件226方向夹合,所述摩擦件62设置于所述夹持臂642面对所述弹性件226的一面上,以随所述夹持臂642的位置而选择性地摩擦所述弹性件226。

所述区隔构件68包含一带动轮682及一阶级轮684,所述带动轮682套设于所述导杆66上并具有一第一齿部682a,所述导杆66一端接设一动力源(图中未标示)以驱转所述带动轮682;所述阶级轮684对应所述夹持臂642及所述弹性件226设置,所述弹性件226是一涡卷弹簧并具有一卷绕圈径,使所述夹持臂642与所述涡卷弹簧的中心之间具有一间距,所述阶级轮684的直径区隔出所述间距,通过所述间距的调整控制所述摩擦件62与所述涡卷弹簧的接触以产生所述阻滞力。所述阶级轮684包含一第一阶级盘684a及一第二阶级盘684b,所述第二阶级盘684b之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阶级盘684a的直径,所述第二阶级盘684b设置于所述第一阶级盘684a面对所述弹性件226的一面上,且所述第二阶级盘684b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阶级盘684b圆心内凹的至少一凹陷部684c(在本实施方式中系以对称之二凹陷部684c表示)对应于所述夹持臂642的一夹持端642a设置,所述第一阶级盘684a之周缘设有一第二齿部684d对应于所述带动轮682的所述第一齿部682a,使所述带动轮682与所述阶级轮684连动。

进一步说明此实施方式之作动关系。在所述配重件104朝向所述壳座102方向移动过程中,所述导杆66驱使所述带动轮682将所述阶级轮684定位在所述第二阶级盘684b的所述凹陷部684c与所述夹持臂642的所述夹持端642a错开的位置,则二所述夹持臂642之间的距离较大,使所述弹性件226从所述驱动轮224释出而卷绕于所述储藏轮222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226与所述摩擦件62不为接触(如图16至图19所示)而不产生阻滞力,则所述弹性件226可顺畅卷绕于所述储藏轮222。当欲展开所述帘体106之初,此时所述弹性件226为卷绕于所述储藏轮222之初始状态,所述卷绕圈径为最大,转动所述导杆66以驱使所述带动轮682转动,以将所述阶级轮684定位在所述夹持臂642的所述夹持端642a卡抵于所述第二阶级盘684b的所述凹陷部684c的位置,此时所述夹持臂642受所述收束件644之作用朝向所述弹性件226夹合,则所述摩擦件62抵靠于所述弹性件226(如图21至图23所示),以在所述储藏轮222转动并释出所述弹性件226至所述驱动轮224的过程中对所述弹性件226产生接触摩擦,以产生阻滞力,减缓所述动力组22及所述卷线机构24的运动速度,进而降低所述帘体106展开的速度。在所述帘体106展开过程中,所述弹性件226于所述储藏轮222上的所述卷绕圈径逐渐缩小,最终将缩小至所述摩擦件62接触不到所述弹性件226(如图24所示),而不再产生阻滞力,则所述第一作用力将驱使所述卷线轮242持续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继续释出所述升降拉绳1063。

随着所述帘体106展开,所述第一作用力会逐渐变小,为避免所述帘体106展开不完全,藉由上述实施方式所揭示的配置,可以预先计算所述弹性件226的所述卷绕圈径对应于所述配重件104远离所述壳座102的行程位置,以设定所述阶级轮684的所述第二阶级盘684b的直径以及所述凹陷部684c的深度,藉以决定所述摩擦件62接触或不接触所述弹性件226的时间点,以调控所述帘体106展开的速度,并确保所述配重件104可以走到最远离所述壳座102的位置,使所述帘体106完全展开。

在前述之各种窗帘系统100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所述配重件104之定位更为精确,图1之窗帘系统100中更可进一步设置一定位解锁模块70与窗帘控制机构200a(或200b、200c及200d其中任一)连动设置。请参阅图25至图29,揭示了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机构串接定位解锁模块之一实施方式。所述定位解锁模块70包含一作动轮72、一制动件74及一复位件76,所述作动轮72套设于所述导杆36而与速度调节模块(图中未示)连动,所述作动轮72具有一作动凸块72a,所述制动件74系以一卡爪表示,且具有一爪部74a、一被作动部74b及一轴部74c,所述制动件74以所述轴部74c为枢轴而枢设于所述壳座102,所述爪部74a对应于窗帘控制机构(图中未标号)中之所述卷线轮242的所述第二连动齿轮242a,但不以为所限,诚如前所述,所述动力组22及所述卷线机构24彼此均以相互啮接的齿轮连动设置,因此所述爪部74a亦可对应于任一轮体的齿轮甚或额外设置的连动轮体(图中未示)的齿轮,均可达到等效目的。所述被作动部74b对应于所述作动轮72的所述作动凸块72a设置;所述复位件76以一复位弹簧表示,设置于所述制动件74与所述壳座102之间,以提供所述制动件74之所述爪部74a一恒朝向窗帘控制机构的偏压力。

当所述作动轮72受所述导杆36驱转至所述作动凸块72a偏离所述制动件74的所述被作动部74b时,所述制动件74的所述爪部74a受所述复位件76之偏压力作用而压抵于所述第二连动齿轮242a,因所述爪部74a对应于所述第二连动齿轮242a的一侧为斜面,且所述复位件76具有弹性,使所述制动件74可相对所述第二连动齿轮242a往复摆动,则所述第二连动齿轮242a的凸齿可单向滑略所述制动件74之所述爪部74a的斜面(如图26及图27所示),因此允许所述卷线轮242能朝向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卷收升降拉绳1063,则使用者可直接推顶所述配重件104上升以收合所述帘体106;但当所述卷线轮242欲往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连动齿轮242a的凸齿将卡抵于所述爪部74a的端部,因此限制了所述卷线轮242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转动,亦即限制了所述卷线轮242释出所述升降拉绳1063,使所述配重件104不为下降且所述帘体106不为展开;又所述卷线轮242与另一所述卷线轮244及所述动力组22互为连动设置,亦即当所述卷线轮242被限制而不能往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动力组22亦不为作动。而当所述作动轮72受所述导杆36之驱转至所述作动凸块72a推顶所述被作动部74b,使所述制动件74枢摆而所述爪部74a与所述第二连动齿轮242a分离(如图28及图29所示),即解除了所述爪部74a对所述卷线轮242之限制,使所述卷线轮242可自由转动,因所述第一作用力大于所述第二作用力,则所述配重件104自动下降使所述帘体106展开。

因此,所述定位解锁模块70对窗帘控制机构而言构成一个开关机构,在所述第二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一作用力的前提下,利用所述制动件74的单向卡止功能,能由用户操作所述配重件104上升并停留在任何需要的位置,或者在解除所述制动件74对所述卷线轮242的卡制状态时,允许使所述配重件104自行向下垂降以展开所述帘体106。同时,所述定位解锁模块70与所述速度调节模块以所述导杆串接,换言之,经由适当配置,在所述导杆解除所述制动件74对所述卷线轮242的卡制状态时,可以同时启动所述速度调节模块,以减缓所述帘体106展开的速度,降低所述配重件104快速下降可能造成的意外或机件损坏。

此外,在前述之各种窗帘系统100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不同条件之使用者均能顺利操作所述帘体106之展开,图1之窗帘系统100中更可进一步设置一调频模块80与窗帘控制机构200a(或200b、200c及200d其中任一)连动设置。请参阅图30及图31,揭示了窗帘系统的窗帘控制装置串接调频模块80之一实施方式。所述调频模块80具有一角度调整单元82、一操作部84及一调频轮86,且所述角度调整单元82及所述调频轮86套接于所述导杆36,使所述角度调整单元82可透过所述导杆36驱动所述调频轮86转动。所述角度调整单元82包含相啮合的一涡轮822及一涡杆824,所述涡轮822套设于所述导杆36而使所述导杆36与所述涡轮822同步转动,所述涡杆824接设所述操作部84并垂置于所述帘体106外部(如图1及图31所示)以供使用者操作,在此以一转棒表示操作部84。

前述的所述梯绳1065呈梯格状,各所述叶片1061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梯绳1065之梯格内,所述梯绳1065的一端连结于所述调频轮86(如图2所示),另一端则连结于所述配重件104;通过旋转接设于所述涡杆824的所述操作部84以带动所述涡杆824转动,进而驱动所述涡轮822旋转并同时带动所述导杆36旋转,而套设于所述导杆32的所述调频轮86即随所述导杆36转动,以使连结于所述调频轮86上的所述梯绳1065作动而改变各所述叶片1061的角度,以调节所述帘体106之透光程度。

前述实施方式系以转棒表示为调频模块80的操作部84,以供外部操作,然其亦有采用拉绳作为操作部之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32至图35,揭示图1窗帘系统的调频模块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调频装置90具有一角度调整单元92、一操作部94及一调频轮96,所述角度调整单元92与所述调频轮96套接于所述导杆36,而可藉由所述角度调整单元92驱使所述导杆36带动所述调频轮96同步作动。所述角度调整单元92包括相啮合的一涡轮922及一涡杆组924,所述涡轮922套设于所述导杆36上,所述涡杆组924包含一涡杆924a及一分线盘924b,且所述涡杆924a与所述涡轮922相互啮合,所述操作部94以调频拉绳表示,且操作部94卷绕于所述分线盘924b后其两端为自由端并垂置于所述帘体106前方以供操作(如图32所示);前述的所述梯绳1065的一端连结于所述调频轮96,另一端则连结于所述配重件104;通过拉动以调频拉绳表示之所述操作部94的自由端,可带动所述涡杆924a转动以驱动所述涡轮922转动,并同时旋转所述导杆36,而所述导杆36旋转的同时会带动所述调频轮96旋转以调整所述叶片1061的遮光角度(如图35所示)。

藉由前述调频模块之设置,可将所述调频模块视为所述导杆的动力源,且经由所述导杆同时串接所述定位解锁模块70及任一所述速度调节模块,除了可以令所述配重件104精确定位之外,利用所述调频模块80的所述操作部84驱动所述定位解锁模块70及任一所述速度调节模块作动,也解决了不同使用者对于所述配重件104之可操作高度不一致所造成的不便,而可轻易使所述配重件104下降,并缓速的展开所述帘体106。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