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卷帘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009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内置式卷帘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窗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式卷帘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卷帘是一种将帘布卷在卷绕筒上成滚筒状,采用拉绳或链子进行上升下降的控制的窗帘产品,操作简单方便。其中,有一种卷帘因其卷绕筒内置弹簧装置而被称为弹簧卷帘,又称半自动卷帘。

现有的弹簧卷帘的卷绕筒的两端还分别安装于相应的支架上,且卷绕筒内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弹簧端头、螺旋弹簧、阻尼器和限位器。当需要放下帘时,只需向下拉帘布,帘布会带动卷绕筒旋转而进而相对于螺旋弹簧发生转动,而使得螺旋弹簧发生扭转变形积累弹力,同时借助于阻尼器而能使帘布停留在帘布有效行程范围内的任何高度位置。而需要收起帘布时,只需向上推帘布,可使螺旋弹簧的作用力克服阻尼器的阻尼作用而带动卷绕筒反正旋转,从而将帘布重新卷绕至卷绕筒上。现有的这种弹簧卷帘的螺旋弹簧直接与卷绕筒相连接,虽然结构相对简单,但是却易出现不平稳现象。此外,采用了螺旋弹簧,在动作过程中,整根螺旋弹簧都发生形变,导致所产生的弹力难以进行有效控制,当弹力过大时,容易使帘布快速上升,导致下沿的撑杆撞击上梁,而不得不加装阻尼器来缓慢释放螺旋弹簧的弹力,而这又导致结构相对复杂,零件成本及组装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置式卷帘驱动装置,能平稳地驱动卷帘的收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式卷帘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两端分别枢接于对应的支撑架上且外侧面固定有帘布一端的卷绕筒,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装设于卷绕筒内用于提供旋转动力的驱动器、固定于卷绕筒一端外侧的支撑架上且插入卷绕筒内的轴杆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器和轴杆之间实现动力传递的齿轮副,所述驱动器的外壳与卷绕筒在周向上相对固定,所述齿轮副包括设置于驱动器的输出轴上的行星齿轮和设置于所述轴杆上且与卷绕筒共轴设置且固定不动的定齿轮,所述行星齿轮在驱动器输出轴的带动下自转的同时还绕所述定齿轮公转。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还包括平面涡卷弹簧,所述平面涡卷弹簧和输出轴两者的轴向平行设置,平面涡卷弹簧的簧片外端部固定于输出轴的侧面,在所述驱动器的外壳的一侧面开设有供输出轴的一端露出的穿孔,所述行星齿轮与输出轴共轴连接一体且在周向上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设有输出轴的一端的端面外侧固定有齿轮箱,所述行星齿轮和定齿轮均组装于所述齿轮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行星齿轮一端面中部凸出形成第一齿轮轴,所述定齿轮的一端面中部凸出形成第二齿轮轴,且所述行星齿轮的第一齿轮轴和所述定齿轮的第二齿轮轴分别穿过齿轮箱的侧壁并与对应的所述输出轴和轴杆共轴对接,所述第一齿轮轴与输出轴周向上相对固定,所述第二齿轮轴与轴杆在周向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副还包括一个枢设于所述齿轮箱内的过渡齿轮,所述过渡齿轮的齿轮轴与所述行星齿轮和定齿轮分别与所述过渡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齿轮的两端面中部分别凸出形成第三齿轮轴,所述第三齿轮轴分别对应枢接于开设在齿轮箱侧壁上的枢接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数量为至少两个,驱动器的外壳在正对输出轴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穿孔,输出轴的一端设有插接孔,输出轴的另一端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孔和插接柱的横截面相匹配且均为非圆形,所述第一齿轮轴的横截面也与所述插接孔的横截面相匹配,所述至少两个驱动器通过插接孔和插接柱的插接配合而依次串联成驱动器组合,所述行星齿轮的第一齿轮轴插接于驱动器组合一端的输出轴端面的插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卷绕筒内腔壁朝向内腔中心方向凸出形成凸台,而所述驱动器的外壳对应形成嵌槽,驱动器组装至卷绕筒内腔时,所述凸台对应嵌入所述嵌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卷绕筒供轴杆插入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封盖住卷绕筒内腔的端盖,所述端盖朝向卷绕筒内腔的一侧面中部凸出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柱面凸伸形成若干定位片,任意两片相邻的定位片以及定位柱的柱面共同围绕形成嵌接空间,端盖组装至卷绕筒端面时,所述卷绕筒上的凸台对应嵌入所述嵌接空间内,所述端盖上还开设有自端盖的外侧面中部贯穿至定位柱的端面的插孔,所述轴杆穿过所述插孔插入卷绕筒内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轴杆的连接定齿轮的一端端面设有轴孔,所述轴孔与定齿轮的第二齿轮轴的横截面相匹配且均为非圆形,支撑架的外侧面还设有与所述轴孔共轴设计且相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定齿轮的第二齿轮轴插入轴孔时,再由螺钉从安装孔穿入并螺锁于第二齿轮轴的插入端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施例通过在驱动器和轴杆之间设置齿轮副来进行动力传递,驱动器输出动力带动行星齿轮旋转时,会使得行星齿轮自转的同时还绕定齿轮公转,从而带动驱动器以及与驱动器在同向上相对固定的卷绕筒同步旋转,进而实现了卷绕筒上所卷绕的帘布的收放。整个驱动装置结构简单,以齿轮副进行传动,传动效率高且传动平稳,而且驱动装置所有部件均内置于卷绕筒内腔中,而齿轮副的采用可以使得输出轴不必与卷绕筒的中轴线共轴,更有利于驱动器的设计和结构优化。

此外,本发明还通过采用平面涡卷弹簧来提供驱动力,从而可以更好地设计帘布在收放时所需的驱动力。而且整体结构简单,方便组装且易于操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内置式卷帘驱动装置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分拆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内置式卷帘驱动装置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器组装于卷绕筒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内置式卷帘驱动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内置式卷帘驱动装置一个实施例的齿轮副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式卷帘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两端分别枢接于对应的支撑架2上且外侧面固定有帘布(图未示出)一端的卷绕筒1,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装设于卷绕筒1内用于提供旋转动力的驱动器3、固定于卷绕筒1一端外侧的支撑架2上且插入卷绕筒1内的轴杆4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器3和轴杆4之间实现动力传递的齿轮副5。

所述驱动器3的外壳30与卷绕筒1在周向上相对固定,所述齿轮副5包括设置于驱动器3的输出轴32上的行星齿轮50和设置于所述轴杆4上且与卷绕筒1共轴设置且固定不动的定齿轮52,所述行星齿轮50在驱动器3输出轴32的带动下自转的同时还绕所述定齿轮52公转。

本实施例通过在驱动器3和轴杆4之间齿轮副5来传递动力,驱动器3输出动力带动行星齿轮50旋转时,会使得行星齿轮50自转的同时还绕定齿轮52公转,从而带动驱动器以及与驱动器在同向上相对固定的卷绕筒1同步旋转,进而实现了卷绕筒1上所卷绕的帘布的收放。整个驱动装置结构简单,以齿轮副进行传动,传动效率高且传动平稳,而且驱动装置的所有部件均内置于卷绕筒1内腔中,而齿轮副5的采用可以使得输出轴32不必与卷绕筒1的中轴线共轴,更有利于驱动器3的设计和结构优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驱动器3还包括平面涡卷弹簧34,所述平面涡卷弹簧34和输出轴32两者的轴向平行设置,平面涡卷弹簧34的簧片外端部固定于输出轴32的侧面,在所述驱动器3的外壳30的一侧面开设有供输出轴32的一端露出的穿孔300,所述行星齿轮50与输出轴32共轴连接一体且在周向上相对固定。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平面涡卷弹簧34且与输出轴32轴向平行设置,由平面涡卷弹簧34作为动力件来驱动输出轴32旋转,所提供的驱动力的可控性强,从而可以更好地设计帘布在收放时所需的驱动力,而且整体结构简单,方便组装且易于操控。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3设有输出轴32的一端的端面外侧固定有齿轮箱6,所述行星齿轮50、定齿轮52均组装于所述齿轮箱内。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一个齿轮箱6来容纳行星齿轮50、定齿轮52,可以避免异物卡入齿轮传动的啮合部位,有效保障了传动的顺畅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星齿轮50一端面中部凸出形成第一齿轮轴500,所述定齿轮52的一端面中部凸出形成第二齿轮轴520,且所述行星齿轮50的第一齿轮轴500和所述定齿轮52的第二齿轮轴52分别穿过齿轮箱6的侧壁并与对应的所述输出轴32和轴杆4共轴对接,所述第一齿轮轴500与输出轴32周向上相对固定,所述第二齿轮轴520与轴杆4在周向相对固定。本发明通过在所述行星齿轮50的一端面形成第一齿轮轴500,在定齿轮52的一端面形成第二齿轮轴520,进而可通过第一齿轮轴500和第二齿轮轴520来分别对应连接行星齿轮50和输出轴32以及定齿轮52和轴杆4并在周向相对固定,制造及组装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齿轮副还包括一个枢设于所述齿轮箱6内的过渡齿轮54,所述行星齿轮50和定齿轮52分别与所述过渡齿轮54相啮合。通过设置一个过渡齿轮54,在行星齿轮50和定齿轮52之间实现过渡衔接,可以有利于更灵活地根据需要来设计驱动器3的输出轴32的轴向位置,行星齿轮50和定齿轮52的轴心距可以较小,尤其适合于卷绕筒1内部空间较小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齿轮54的两端面中部分别凸出形成第三齿轮轴540,所述第三齿轮轴540分别对应枢接于开设在齿轮箱6侧壁上的枢接孔60中。通过在过渡齿轮54的两端面分别形成第三齿轮轴540,从而可以方便于组装过渡齿轮54并精确定位其旋转轴心。

而在如图4所示的一个相对简化的实施例中,并未设置过渡齿轮54,而由行星齿轮50直接与定齿轮52啮合,仍可达到很好的传动效率,且结构更为简洁,易于维护。相比而言,当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时,尤其是卷绕筒1内部空间较小时,对行星齿轮50和定齿轮52的强度要求更高。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器3数量为至少两个,驱动器3的外壳30在正对输出轴32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穿孔300,输出轴32的一端设有插接孔320,输出轴32的另一端设有插接柱322,所述插接孔320和插接柱322的横截面相匹配且均为非圆形,例如:六边形、五边形、三角形、椭圆、星形等,可以很好地实现动力的匹配传递,所述第一齿轮轴500的横截面也与所述插接孔320的横截面相匹配,所述至少两个驱动器3通过插接孔320和插接柱322的插接配合而依次串联成驱动器组合,所述行星齿轮50的第一齿轮轴500插接于驱动器组合一端的输出轴32端面的插接孔300内。本实施例通过将至少两个驱动器3串联成一个驱动器组合,至少两个驱动器的输出轴连接成一个整体对外输出动力,而且采用非圆形截面设计,输出轴32和行星齿轮50之间也能很好地实现动力的匹配传递。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绕筒1内腔壁朝向内腔中心方向凸出形成凸台12,而所述驱动器3的外壳对应形成嵌槽36,驱动器3组装至卷绕筒1内腔时,所述凸台12对应嵌入所述嵌槽36内,从而可以实现驱动器3和卷绕筒1周向上的相对固定,结构简单易组装。

在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卷绕筒1供轴杆4插入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封盖住卷绕筒1内腔的端盖14,所述端盖14朝向卷绕筒1内腔的一侧面中部凸出设置有定位柱16,所述定位柱16的柱面凸伸形成若干定位片18,任意两片相邻的定位片18以及定位柱16的柱面共同围绕形成嵌接空间,端盖14组装至卷绕筒1端面时,所述卷绕筒1上的凸台12对应嵌入所述嵌接空间内,所述端盖14上还开设有自端盖14的外侧面中部贯穿至定位柱16的端面的插孔140,所述轴杆4穿过所述插孔140插入卷绕筒1内腔中。通过设计端盖14,可以很好地将驱动装置的各部件封装于卷绕筒1内,避免外界异物对驱动装置的正常工作产生干扰。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杆4的连接定齿轮52的一端端面设有轴孔40,所述轴孔40与定齿轮52的第二齿轮轴520的横截面相匹配且均为非圆形,例如:六边形、五边形、三角形、椭圆、星形等,可以很好地实现动力的匹配传递,支撑架2的外侧面还设有与所述轴孔40共轴设计且相贯通的安装孔20,所述定齿轮52的第二齿轮轴520插入轴孔40时,再由螺钉7从安装孔20穿入并螺锁于第二齿轮轴520的插入端内。通过设计轴孔40供定齿轮52的第二齿轮轴520插入,并再借助于螺钉7实现螺固,可以将定齿轮52更稳固地组装于轴杆4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