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2658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烹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热锅,尤其是涉及锅体容量增大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益发展,特别是家用烹调煮食设备方面,为了迎合人们生活饮食对烹调煮食的不同需求,市面上推出一款多功能的电热锅,该电热锅主要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对发热量的控制,可对食物进行普通炒菜、煮食,或打火锅、甚至是油炸食物等,实现多种烹调方式。由于该电热锅集合多种烹调功能,实用性高极高,且方便易用,十分受人们喜爱。

现有技术的电热锅,一般由锅体、底座以及上盖组成,底座内设有发热装置,往往很多企业在电热锅的研发方向会选择如何将更多的功能集成到一个小小的电热锅上,使得所述电热锅能够更智能,使用更方便;但在改进电热锅这些方面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电饭锅的根本性问题,随着电饭锅内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会进一步的压缩锅体的容量,使得电饭锅的容量越来越小;而为了保证锅体的容量,往往会选择增大电饭锅的尺寸来保证锅体的容量,这样整个电热锅就显得非常臃肿、沉重,非常不方便用户使用。

如图1和图2中公开了一种发热装置的插接器及应用该插接器的电热锅,尤其是在其说明书附图中可以明显的观察得出其底座内组件的结构,如发热管的电极插接结构,采用竖直的电极插接方式,不利于缩小底座所占据的空间,再如隔热盘与锅体的插接固定结构,其中隔热盘采用普通的平面设置,此种平面的隔热盘没有充分利用底座内的空间,造成锅体的容量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锅,所述电热锅内部结构紧密,充分利用锅内空间,增大电热锅的容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电热锅,包括锅体、底座、发热装置、电极插座以及用于固定电极插座的固定板,所述锅体安装于底座内且将底座的内部腔体由下至上分割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极插座通过固定板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发热装置嵌于锅体下侧表面,且该发热装置向电极插座延伸有电极;所述电极相对锅体的下侧表面以锐角的角度向下延伸;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供电极插座穿设的开口,该电极插座位于固定板的上侧部分设有供所述电极插接电极插口,所述电极插口由电极插座靠近电极的一侧向下延伸,供所述倾斜的电极向下插接。

为了增加所述电热锅的容量,即增加所述第二腔体的容积,发明人开始对现有技术中的电热锅的结构进行改造,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的锅体发热装置的电极是采用竖直的插接结构,由于发热装置的工艺需要,需要将所述电极设置得较长来避免其不符合生产标准,而通过将电极倾斜设置,就可以大大降低电极所需要的插接空间,进而增大所述电热锅的容量,但传统的电热锅的电极插座和底座内部结构都无法满足倾斜电极插座的插接,所以,发明人对所述电热锅的底座和电极插座的结构也同样作出了改进。

本发明的一种电热锅,通过所述锅体安装于底座内将底座内部腔体由下至上分割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为锅体内用于烹调食物的腔体,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增大电热锅容量的发明目的,即在所述底座内部腔体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所述第二腔体的容量;通过将电极的倾斜设置,使得锅体下表面能够继续向下延伸增大第二腔体的容量;同时对底座内对电极的插接结构作出了改进,由于电极为倾斜设置,现有技术中的竖直的电极孔无法配合其使用;同时,也对电极插座的安装位置进行了改进,将电极插座设置于固定板上方,防止固定板阻碍电极向下的插接动作,将所述电极插口向下延伸,也对电极插口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所述电极插口由电极插座靠近电极的一侧向下延伸,供所述倾斜的电极向下插接,使得倾斜的电极在插入所述插座时不会被阻挡;上述对底座的结构进行的改进配合所述倾斜设置的电极使得所述电热锅的容量增加。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搭接于底座的内壁上,该固定板将所述第一腔体由下至上分隔为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向下凹陷,所述电极插座设置于该凹陷处的底面上。所述固定板将第一腔体分隔为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该第四腔体为容置电极插接的腔体,所述固定板还起到隔热板的作用,保护电热锅内的其他零件;同时,所述固定板向下凹陷,使得所述第第三腔体占用的空间更小,结构更紧密,让电极插座的安装位置也处于最低位置,也能节省第一腔体的空间,进而增大所述第二腔体的容积。

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面上还设有凸面。由于所述发热装置的电极为倾斜向下插接,所欲所述固定板与发热装置的水平部分存在一定的间隙空间,所述凸面可以利用所述间隙空间,作为固定板的加强筋;所述凸面还可以安装传感器,由于凸面离所述锅体下表面更加接近,让所述传感器的探测得到的信息能够更加精确,还可以为第三腔体内的零件提供避空位,充分利用底座内部空间,使得所述底座和固定板的结构更加紧密。

再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底部设有插接柱,所述固定板的四角处设有向上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与插接柱配合插接的插孔,防止锅体在腔体内移动,影响电热锅的正常使用;所述插孔设置于向上延伸的凸台上,可以充分利用第四腔体的空间,缩短插接柱的长度,节约材料。

再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柱至少设有两个,并对应所述插孔设置,所述插孔的数量不少于插接柱的数量设置。所述插接柱设有多个,使得锅体固定得更加稳定,所述插接柱设于锅体边缘,避免所述插接柱影响中部加热装置的设置。

再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柱从其根部沿该柱体外壁向下环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所述凸台配合形成供所述电极与电极插座插接的第四腔体。所述限位条用于将所述锅体架设于固定板上,所述限位条的长度与电极和电极插座的插接距离配合,使得电极与电极插座能够紧密插接,使得所述加热装置能够连通电源进行加热。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上盖,所述锅体为上部敞口设置,所述上盖盖合于锅体的敞口处。

再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插座包括电极片和插座盖,所述插座盖内部中空形成容纳所述电极片的空间。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需要对电极片增加一个绝缘插座盖进行遮盖,避免用户直接接触所述电极片发生意外。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相对锅体的下侧表面以15-45的角度向下延伸。将电极以锐角角度倾斜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垂直设置的电极,倾斜设置的电极所需的与电极插座的配合距离更短,优选的将所述角度设置为45度、30度以及15度,当所述角度越小电极与电极插座的配合距离更短,当然也需要避免倾斜的角度过小,由于需要设置插座盖对电极片进行保护,当所述倾斜角度过小时,也会影响电极与电极插座的插接效果,甚至是电极无法与电极插座插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发热装置呈环形,且发热装置在环形收口区域向环形内延伸。现有技术中发热装置为环形布置,由于发热管的环形结构端部为朝向相对设置的电极,因此使用时会在这个收口区域形成一个冷区,由于冷区的存在使得锅内食物受热不均,影响加热出来的食物的口感。而本专利中将发热装置的环形设计为在收口区域向环形内延伸,就是的发热装置的收口部位尽可能靠近,电极在发热装置环形区域内平行设置,克服了以上的冷区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热锅的爆炸图1;

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热锅的爆炸图2;

图3为所述的电热锅的爆炸图;

图4为所述的电热锅的剖视图;

图5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为所述的电热锅的立体图;

图7为所述隔热盘立体图;

图8为所述锅体与电极插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9为所述电极插座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种电热锅。

如图3至9所示的电热锅,包括锅体4、底座1、发热装置3、电极插座21以及用于固定电极插座21的固定板2,所述锅体4安装于底座1内且将底座1的内部腔体6由下至上分割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63,所述电极插座21通过固定板2固定于底座1上,所述发热装置3嵌于锅体4下侧表面,且该发热装置3向电极插座21延伸有电极31;所述电极31相对锅体4的下侧表面以锐角的角度向下延伸;所述固定板2上设有供电极插座21穿设的开口24,该电极插座21位于固定板2的上侧部分设有供所述电极31插接电极插口214,所述电极插口214由电极插座21靠近电极31的一侧向下延伸,供所述倾斜的电极31向下插接。

本发明的一种电热锅,通过所述锅体4安装于底座1内将底座1内部腔体6由下至上分割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63,所述第二腔体63为锅体4内用于烹调食物的腔体,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增大电热锅容量的发明目的,即在所述底座1内部腔体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所述第二腔体63的容量;通过将电极31的倾斜设置,使得锅体4下表面能够继续向下延伸增大第二腔体63的容量;同时对底座1内对电极31的插接结构作出了改进,由于电极31为倾斜设置,现有技术中的竖直的电极孔无法配合其使用;同时,也对电极插座21的安装位置进行了改进,将电极插座21设置于固定板2上方,防止固定板2阻碍电极31向下的插接动作,将所述电极插口214向下延伸,也对电极插口214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所述电极插口214由电极插座21靠近电极31的一侧向下延伸,供所述倾斜的电极31向下插接,使得倾斜的电极31在插入所述插座21时不会被阻挡;上述对底座1的结构进行的改进配合所述倾斜设置的电极31使得所述电热锅的容量增加。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2搭接于底座1的内壁上,该固定板2将所述第一腔体由下至上分隔为第三腔体61和第四腔体62,所述固定板2的底面向下凹陷,所述电极插座21设置于该凹陷处的底面上。所述固定板2将第一腔体分隔为第三腔体61和第四腔体62,该第四腔体62为容置电极31插接的腔体,所述固定板2还起到隔热板的作用,保护电热锅内的其他零件;同时,所述固定板2向下凹陷,使得所述第第三腔体61占用的空间更小,结构更紧密,让电极插座21的安装位置也处于最低位置,也能节省第一腔体的空间,进而增大所述第二腔体63的容积。

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2的底面上还设有凸面23。由于所述发热装置3的电极31为倾斜向下插接,所欲所述固定板2与发热装置3的水平部分存在一定的间隙空间,所述凸面23可以利用所述间隙空间,作为固定板2的加强筋;所述凸面23还可以安装传感器,由于凸面23离所述锅体4下表面更加接近,让所述传感器的探测得到的信息能够更加精确,还可以为第三腔体61内的零件提供避空位,充分利用底座1内部空间,使得所述底座1和固定板2的结构更加紧密。

再进一步的,所述锅体4底部设有插接柱41,所述固定板2的四角处设有向上延伸的凸台22,所述凸台上设有与插接柱41配合插接的插孔221。所述插接柱41用于固定所述锅体4,防止锅体4在腔体6内移动,影响电热锅的正常使用;所述插孔221设置于向上延伸的凸台22上,可以充分利用第四腔体62的空间,缩短插接柱41的长度,节约材料。

再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柱41至少设有两个,并对应所述插孔221设置,所述插孔221的数量不少于插接柱41的数量设置。所述插接柱41设有多个,使得锅体4固定得更加稳定,所述插接柱41设于锅体4边缘,避免所述插接柱41影响中部加热装置的设置。

再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柱41从其根部沿该柱体外壁向下环设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条411,所述限位条411与所述凸台22配合形成供所述电极31与电极插座21插接的第四腔体62。所述限位条411用于将所述锅体4架设于固定板2上,所述限位条411的长度与电极31和电极插座21的插接距离配合,使得电极31与电极插座21能够紧密插接,使得所述加热装置能够连通电源进行加热。

如图7所示的固定板22,在固定板22的四个角设置有凸台22,且在每个凸台22上分别设置有插孔221,所述插孔221设有防呆,所述锅体4配合插孔221的位置设置,还可以防止锅体4与固定板2插接错误。

进一步如图8所示的锅体4,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插接柱41上的限位条411,限位条411与所述凸台22配合将所述锅体4架设于固定板2上形成所述第四腔体62,且所述限位条411还能加强所述限位柱的力学性能。

再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插座21包括电极片212和插座盖211,所述插座盖211内部中空形成容纳所述电极片212的空间。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需要对电极片212增加一个绝缘插座盖211进行遮盖,避免用户直接接触所述电极片212发生意外。

优选的,所述底座1的底面上还设有供所述插座盖211固定的固定柱,所述插座盖211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柱配合的固定孔2111,所述固定板2上设有配合固定柱的开孔25,所述插座盖211穿过所述开孔25固定于所述固定柱上。使得电极插座21固定得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31相对锅体4的下侧表面以15-45的角度向下延伸。将电极31以锐角角度倾斜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垂直设置的电极31,倾斜设置的电极31所需的与电极插座21的配合距离更短,优选的将所述角度设置为45度、30度以及15度,当所述角度越小电极31与电极插座21的配合距离更短,当然也需要避免倾斜的角度过小,由于需要设置插座盖211对电极片212进行保护,当所述倾斜角度过小时,也会影响电极31与电极插座21的插接效果,甚至是电极31无法与电极插座21插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发热装置3呈环形,且发热装置3在环形收口区域向环形内延伸。现有技术中发热装置3为环形布置,由于发热管的环形结构端部为朝向相对设置的电极31,因此使用时会在这个收口区域形成一个冷区,由于冷区的存在使得锅内食物受热不均,影响加热出来的食物的口感。而本专利中将发热装置3的环形设计为在收口区域向环形内延伸,就是的发热装置3的收口部位尽可能靠近,电极31在发热装置3环形区域内平行设置,克服了以上的冷区缺陷。

进一步的,如图4、5、8和9所示的电极插接结构,所述锅体4底部设有发热装置3,所述发热装置3两端设有电极31,所述固定板2上设有供电极31插接的电极插座21,所述电极插座21内设有电极片212;所述电极插座21上设有电极31插口;还包括防护挡板213,所述电极31从电极31插口插入推开防护挡板213,使电极31与电极片212连接。所述电极31倾斜设置。电极31倾斜设置,方便电极31继续推动所述防护挡板213

再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防护挡板213为设于电极插座21内腔中的旋转挡板,挡板横截面呈扇形,当电极31插入电极插座21内时,所述电极31推动防护挡板213从所述第四腔体62移动至第三腔体61内,充分利用电热锅内部空间,使得电热锅内部结构更加紧密。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