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锁扣结构的慢炖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2650阅读:9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锁扣结构的慢炖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慢炖锅,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锁扣结构的慢炖锅。



背景技术:

毫无疑问,慢炖锅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整天工作而无需人的照看。慢炖锅工作时,完全不需要搅拌,如果搅拌,慢炖锅还要花费很长的时间重聚由于盖子被掀起而散失的热量。繁忙的人们,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居家父母,都被这种烹调方式所吸引。它能为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人们只要在早上调配好食材,回家就可以享用现成的食物,使得慢炖锅这一新型烹调用具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普通家庭的厨房中。

目前,我们常见的慢炖锅的盖体与瓷胆是分开的,密封性能相对较差,而且烹饪食物时候蒸汽会漏出,锁不住营养,烹饪好食物后,带出去外面野营时汤汁会溢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带锁扣的圆形慢炖锅》(cn204839098u),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组件8,陶胆6,及设置于陶胆6上的玻璃盖组件5,玻璃盖组件5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锁扣,锁扣由扣位手柄1、插销2、钢丝铁环3和扣位底盖4组成,扣位底盖4上设置有扣位手柄1,扣位手柄1上设置有钢比铁环3,通过插销2固定在玻璃盖上,主体组件8左右两侧设置有外壳手柄7,钢丝铁环卡3扣在外壳手柄7上的倒l形扣钩内固定。通过钢丝铁环3与倒l形扣钩的连接,实现玻璃盖与主体组件8的固定,避免在搬动慢炖锅时,玻璃盖移动而使汤汁溢出。

然而,从图中可以看出,用于锁扣玻璃盖的锁扣结构较为复杂,尤其集中在玻璃盖上,使盖体的重量增加,清洗不便;另外,外壳手柄为固定结构,对收纳存放带来不便,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锁扣结构的慢炖锅,通过结构的改良,简化结构,便于携带及收纳,且提高使用的便捷及舒适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锁扣结构的慢炖锅,包括锅体、锅盖及设置于锅体两侧的手柄,每一所述手柄上分别设有一锁扣结构,所述锁扣结构包括安装于手柄上的扣环,以及设置于锅盖上的扣钩,所述扣环一侧为开口端,另一侧为与所述扣钩卡扣配合的封闭端;所述手柄包括与所述锅体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与该固定部通过转轴连接的折叠部,所述折叠部的转轴上设有一凸轮机构,所述扣环的开口端设置于该凸轮机构的从动件上,使得扣环与扣钩之间具有锁紧和解锁两个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折叠部呈一u型,其开口端分别经一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内设有容纳折叠部开口端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开口,所述折叠部通过所述转轴向所述底部开口处旋转,具有自水平至垂直向下的旋转自由度,且所述折叠部旋转至垂直向下时,对应所述扣环与扣钩的解锁状态,所述折叠部旋转至水平时,对应所述扣环与扣钩的锁紧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轮机构为盘形凸轮机构,包括凸轮及设置于凸轮上的安装柱及通孔,所述扣环的开口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柱上,所述凸轮通过螺钉经通孔连接于所述折叠部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转轴处,设有与转轴同轴心的弧形限位滑槽,所述折叠部上设有一销轴,该销轴滑动连接于所述弧形限位滑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折叠部内设有一安全锁扣,该安全锁扣包括支架、弹簧及按键,所述支架前端设有锁孔,所述固定部内设有与锁孔配合的锁舌,所述支架的中部设有一按压片,所述弹簧一端抵于该按压片上,另一端抵于所述按键上,所述按键突出于所述折叠部外表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一推拨件,该推拨件设置于所述折叠部或凸轮结构上,所述扣环搁置于该推拨件上,当折叠部向水平状态转动时,所述推拨件推动扣环向所述扣钩方向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轮呈扇形,所述轴转位于扇形的圆心角处,所述安装柱及通孔分别位于扇形的弧线两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扣环由一根钢线弯曲构成,其开口端分别设有向外的弯钩,构成所述扣环与所述从动件转动连接的转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内还设有一软钢丝。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中将锁扣结构与手柄相结合,简化了整个慢炖锅的结构,整体外形更为简洁,美观性得到提升;由于将锁扣结构设置于手柄上,与以往的结构相比,锅盖上仅保留扣钩部分,减轻锅盖的重量,也便于对锅盖的清洗操作;

2.手柄包括固定部与折叠部,使得手柄具有收纳功能,同时将锁扣结构通过一凸轮结构巧妙地与折叠部相结构,当手柄折叠的同时,也对锁扣结构进行解锁,而当手柄正常使用时,可将扣环与扣钩配合,旋转折叠部使凸轮结构随之转动,改变扣环与转轴之间的距离,拉紧扣环,达到扣环与扣钩锁紧的状态;简单的操作,获得两种功能,既锁紧了锅盖,避免汤汁溢出,又可折叠手柄,便于收纳,节省空间,一举两得;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弧形限位滑槽与销轴的配合,避免折叠部因外力的误旋转,需要达到一定的旋转力,才可将销轴沿弧形限位滑槽移动,打开锁扣结构,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4.为避免误打开锁扣结构,在手柄内设置了安全锁扣,通过支架上锁孔与手柄内锁舌的配合,只有将按键按下,推动支架,使锁孔脱离锁舌,才可转动折叠部,开启锁扣结构,进一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5.本发明结构紧凑,适应于广大家庭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锅体与锅盖未画出);

图3是图2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解锁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锅体与锅盖未画出);

图8是图7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其中:1、扣位手柄;2、插销;3、钢丝铁环;4、扣位底盖;5、玻璃盖组件;6、陶胆;7、外壳手柄;8、主体组件;

11、扣环;12、扣钩;13、固定部;14、转轴;15、折叠部;16、凸轮机构;17、凸轮;18、安装柱;19、通孔;20、螺钉;21、弧形限位滑槽;22、销轴;23、安全锁扣;24、支架;25、弹簧;26、按键;27、锁孔;28、按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2~6所示,一种带有锁扣结构的慢炖锅,包括锅体、锅盖及设置于锅体两侧的手柄,每一所述手柄上分别设有一锁扣结构,所述锁扣结构包括安装于手柄上的扣环11,以及设置于锅盖上的扣钩12,所述扣环11一侧为开口端,另一侧为与所述扣钩12卡扣配合的封闭端;所述手柄包括与所述锅体连接的固定部13,以及与该固定部13通过转轴14连接的折叠部15,所述折叠部15的转轴14上设有一凸轮机构16,所述扣环11的开口端设置于该凸轮机构16的从动件上,使得扣环11与扣钩12之间具有锁紧和解锁两个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扣环11由一根钢线弯曲构成,其开口端分别设有向外的弯钩,构成所述扣环11与所述从动件转动连接的转轴。

如图2所示,所述折叠部15呈一u型,其开口端分别经一所述转轴14与所述固定部13连接,所述固定部13内设有容纳折叠部15开口端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开口,所述折叠部15通过所述转轴14向所述底部开口处旋转,具有自水平至垂直向下的旋转自由度,且所述折叠部15旋转至垂直向下时,如图4所示,对应所述扣环11与扣钩12的解锁状态,所述折叠部15旋转至水平时,对应所述扣环11与扣钩12的锁紧状态。

如图3、5、6所示,所述凸轮机构16为盘形凸轮机构,包括凸轮17及设置于凸轮17上的安装柱18及通孔19,所述扣环11的开口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柱18上,所述凸轮17通过螺钉20经通孔19连接于所述折叠部15上。所述凸轮17呈扇形,所述轴转14位于扇形的圆心角处,所述安装柱18及通孔19分别位于扇形的弧线两端。当折叠部15向下转动时,螺钉20带动凸轮17一并逆时针转动,使得位于下方的安装柱18逆时针转动,到达螺钉20的上方,缩短了安装柱18到锅盖的距离,扣环11可从扣钩12内松脱,如图3所示,处于解锁状态。

需要锁紧时,将扣环11放置于扣钩12上,此时为活动状态,未锁紧,而后将折叠部15向上翻转,凸轮17在折叠部15的拉动下,顺时针转动,安装柱18向下拉动扣环11,直至折叠部15恢复水平位置,扣环11与扣钩12拉紧,实现对锅盖的锁紧,并压迫锅盖与锅体之间密封圈,形成密封盖合,避免汤汁的溢出。

为避免折叠部15的误翻转,所述固定部13靠近所述转轴14处,设有与转轴14同轴心的弧形限位滑槽21,所述折叠部15上设有一销轴22,该销轴22滑动连接于所述弧形限位滑槽21内。手柄的折叠,需要在折叠部15上施加一定的旋转力,使销轴22可在弧形限位滑槽21内移动,否则将无法折叠手柄,以防止外力引起的扣环11与扣钩12之间的误松脱。进一步地,可以在弧形限位滑槽21内设置凸点,以增加销轴22滑动的阻力,凸点可设置于锁紧状态下,销轴22所在位置处(未画出)。

还可以在所述折叠部15或凸轮17上设有一推拨件(未画出),所述扣环11搁置于该推拨件上,当折叠部15向水平状态转动时,所述推拨件推动扣环11向所述扣钩12方向转动。如此,可省去手动推拨扣环11,折叠部15或凸轮17转动时,推拨件自动推动扣环11向扣钩12处转动,同时完成锁扣的操作。

上述推拨件也可以是一连杆,该连杆连接凸轮17与扣环11之间,锁紧时,可推动扣环11向扣钩12处转动上锁,解锁时,可拉动扣环11脱离扣钩12,简化手工操作,使用者可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参见图7~9所示,一种带有锁扣结构的慢炖锅,本实施例的结构基本与实施例一相似,不同点在于:所述折叠部15内设有一安全锁扣23,该安全锁扣23包括支架24、弹簧25及按键26,所述支架24前端设有锁孔27,所述固定部13内设有与锁孔27配合的锁舌(未画出),所述支架24的中部设有一按压片28,所述弹簧25一端抵于该按压片28上,另一端抵于所述按键26上,所述按键26突出于所述折叠部15外表面。

本实施例中,扣环11与扣钩12的配合,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处为防误翻转的安全锁扣23,如图9所示,支架24前端设有锁孔27,与固定部13内的锁舌配合,此为处于锁紧状态,折叠部15无法转动,起到防止误解锁的问题;当需要解锁时,按压按键26,使按键26经弹簧25推动按压片28,使支架24向外移动,退出锁舌的钳制,此时便可转动折叠部15,解除扣环11与扣钩12的锁紧状态,支架24在弹簧25的弹力下复位,待需要再次锁紧时,转动折叠部15,而后按压按键26,使支架24上的锁孔27再次与锁舌配合,进入锁紧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