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728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例如电饭煲,一般蒸汽阀的腔体比较小,导致蒸汽阀的破泡防溢能力有限,需要通过控制系统来调功加热系统进行火力控制。如果火力过大,则排汽系统就会有米汤溢出,把产品弄脏,甚至流到桌面,导致消费者投诉,如果火力过小,则米饭的各项性能指标,如甜度、软硬度等都会降低,使得米饭不好吃,这样由于溢出造成内锅容器的火力受限,从而影响米饭的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煲体;上盖,盖设在所述煲体上,所述上盖上设有蒸汽阀,所述蒸汽阀覆盖所述上盖的上表面的至少1/2;其中,所述煲体包括内锅及位于所述内锅下侧的线圈盘,所述内锅包括侧壁、底壁及连接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的内锅圆弧位,所述线圈盘包括盘体及绕设在所述盘体上的多圈线圈,所述盘体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内锅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最上圈所述线圈位于所述内锅圆弧位高度的2/3处或高于所述内锅圆弧位高度的2/3处。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蒸汽阀覆盖上盖的上表面的至少1/2,即蒸汽阀尺寸超过上盖尺寸的1/2,使蒸汽阀内腔的容积增大,增长了蒸汽在蒸汽阀中的流动距离,从而显著提升了烹饪器具煮饭过程的防溢出性能,解决了以往蒸汽阀内腔容积小导致防溢出能力差的问题;线圈盘中最上圈线圈不低于内锅圆弧位高度的2/3处,形成了碗状的容纳空间,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盘状的容纳空间,能够使线圈盘的绕线尽可能多的覆盖内锅,从而增加了对内锅的加热区域,实现了类似于柴火饭明火烤锅的火包锅的效果,从而可以在不溢出的前提下,增大火力,提升煮饭口感。在需要大火力的沸腾阶段或其它需要大火力的阶段开启全功加热模式,实现大火力加热,如在电饭煲烧米饭时,能够使米粒沸腾至芯,粒粒饱满,实现香甜好米饭。

内锅包括底壁、侧壁和连接底壁的周边与侧壁的内锅圆弧位,内锅圆弧位的设置能够形成热对流,使整个热场更加均匀,提高各处米粒受热的均匀性。

蒸汽阀覆盖上盖上表面的至少1/2,例如覆盖上盖上表面的1/2、2/3、3/4等。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盘体为与所述内锅相适配的凹形盘体,多圈所述线圈包括绕设在所述凹形盘体底部的第一线圈和绕设在所述凹形盘体侧部的第二线圈。

盘体呈凹形,从而形成了碗状的容纳空间,且容纳空间的形状与内锅的底部相适配。线圈包括绕设在凹形盘体底部的至少一圈第一线圈和绕设在凹形盘体侧部的至少一圈第二线圈,其中第二线圈中最上圈线圈位于内锅圆弧位的2/3的高度处或位于内锅圆弧位的2/3的高度处以上。

优选地,凹形盘体底部的第一线圈和凹形盘体侧部的第二线圈的绕制密度可以不同,从而在绕制密度大处实现强加热,在绕制密度小处实现弱加热,当然,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绕制密度也可以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盘体的外表面凸出形成多个绕线筋,相邻两个所述绕线筋形成绕线槽,所述线圈位于所述绕线槽内。

对于凹形盘体,凹形盘体的底部的外表面和侧部的外表面分别向外凸出形成多个绕线筋。绕线筋可以呈竖形,也可以呈横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蒸汽阀覆盖所述上盖的整个上表面。

对于将控制面板设计在烹饪器具如电饭煲的煲体上的产品,可以使蒸汽阀覆盖上盖的整个上表面,从而最大化的增大蒸汽阀的尺寸,进一步提升防溢出的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盖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蒸汽阀的蒸汽阀装配位,所述蒸汽阀装配位具有左右敞开的装配面,所述蒸汽阀的左右侧面和所述装配面的左右边沿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阀装配位具有后端敞开的装配面,所述蒸汽阀的后端面与所述装配面的后端边沿平齐。

蒸汽阀装配位具有左右敞开的装配面,且后端敞开的装配面,避免蒸汽阀的大小因受蒸汽阀装配位的空间限制而无法做大的问题,从而通过增大蒸汽阀的尺寸,达到良好的防溢出效果,并且便于蒸汽阀装配位的清洁;优选地,设计蒸汽阀的左右侧面与装配面的左右边沿平齐,蒸汽阀的后端面与装配面的后端边沿平齐,有效保证上盖组件的整体外观效果,满足上盖组件的外观造型设计需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蒸汽阀包括阀座和盖设在所述阀座上的阀盖,所述阀座上设有与所述内锅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阀盖上设有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出气口,所述阀座和所述阀盖限定出蒸汽腔,所述蒸汽腔内设有栅格,且所述栅格支撑在所述阀座和所述阀盖之间。

通过在阀盖和阀座之间设置栅格,并使栅格支撑在阀盖和阀座之间,栅格起到对阀盖的良好支撑作用,有效增强蒸汽阀的结构强度,防止阀盖因受热而变形。

优选地,所述栅格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挡筋,所述阀盖的顶壁支撑在所述挡筋上。

栅格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挡筋,多个挡筋支撑阀盖的顶壁,有效增强栅格对阀盖的支撑作用,防止阀盖因受热而变形的效果明显。

优选地,所述阀座上开设有进气口,多个所述挡筋环绕所述进气口,相邻所述挡筋之间围设出蒸汽通道,所述挡筋上设有连通相邻所述蒸汽通道的栅格缺口。

多个挡筋环绕阀座上的进气口设置,且相邻两个挡筋之间围设出蒸汽通道,相邻两个蒸汽通道通过挡筋上的栅格缺口连通,以增长蒸汽进入蒸汽腔后在蒸汽腔内的流动距离,达到良好的脱泡效果,并使蒸汽中夹杂的米粒、粥汤等能够与蒸汽充分分离、并回落至蒸汽腔内,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溢出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蒸汽腔包括密封的阀腔和位于所述阀腔侧部的缓冲腔,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阀腔相贯通,其中,所述栅格位于所述阀腔内。

阀盖盖设在阀座上,并与阀座限定出密封的阀腔和位于阀腔侧部的缓冲腔,其中,阀盖用于限定出阀腔的部分上设有出气口,阀座用于限定出阀腔的部分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出气口和阀腔相贯通,烹饪器具使用过程中,蒸汽由进气口进入阀腔,并由出气口排出,实现蒸汽阀的正常工作;由于除阀腔外,阀盖与阀座还限定出缓冲腔,与相关技术中蒸汽阀为单腔体结构相比,减小了阀盖用于限定出阀腔的部分占据阀盖的比例,减小了蒸汽阀中阀腔占据的体积,即减小了高温蒸汽与阀盖和阀座的作用面积,减小了蒸汽阀的受热变形程度,相当于提高了蒸汽阀的强度,从而与单腔体的蒸汽阀相比,在保证蒸汽阀的强度的前提下,能够增大蒸汽阀的尺寸,从而能够相对增加阀腔的尺寸,提高煮饭效果,因此,通过设置阀腔和缓冲腔,既能提高煮饭效果,又能保证蒸汽阀的强度,在大蒸汽阀煮饭效果好和强度低之间取得了平衡。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两相对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加强筋;和/或,所述阀盖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加强所述阀盖强度的加强件。

阀盖的下表面和/或阀座的上表面上设有凸出的加强筋,加强筋位于阀腔和/或缓冲腔内,用于增强蒸汽阀的强度;和/或,阀盖的上表面上设有钢板、钢条等加强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蒸汽阀还包括玻璃装饰片,所述玻璃装饰片盖设在所述阀盖的上表面上。

阀盖的上表面上设有玻璃装饰片,玻璃装饰片可以通过支架固定在阀盖上,具体的,玻璃装饰片粘结在支架的上表面上,支架卡接在阀盖上和/或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阀盖上。当然,玻璃装饰片还可以直接通过紧固件连接在阀盖上。

当然,也可以将玻璃装饰片替换为塑料装饰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上盖,10蒸汽阀,101玻璃装饰片,102阀盖,103阀座,104栅格,20电路板组件,30内锅,301内锅圆弧位,40线圈盘,401盘体,402线圈,4021第一线圈,4022第二线圈,403绕线筋,404绕线槽,50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和上盖1。上盖1盖设在煲体上,上盖1上设有蒸汽阀10,蒸汽阀10覆盖上盖1的上表面的至少1/2;其中,煲体包括内锅30及位于内锅30下侧的线圈盘40,内锅30包括侧壁、底壁及连接侧壁和底壁的内锅圆弧位301,线圈盘40包括盘体401及绕设在盘体401上的多圈线圈402,盘体401限定出容纳空间,内锅30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且最上圈线圈402位于内锅圆弧位301高度的2/3处或高于内锅圆弧位301高度的2/3处。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蒸汽阀10覆盖上盖1的上表面的至少1/2,即蒸汽阀10尺寸超过上盖1尺寸的1/2,使蒸汽阀10内腔的容积增大,增长了蒸汽在蒸汽阀10中的流动距离,从而显著提升了烹饪器具煮饭过程的防溢出性能,解决了以往蒸汽阀10内腔容积小导致防溢出能力差的问题;线圈盘40中最上圈线圈402不低于内锅圆弧位301高度的2/3处,如图1所示,h≥2/3H,形成了碗状的容纳空间,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盘状的容纳空间,能够使线圈盘40的绕线尽可能多的覆盖内锅30,从而增加了对内锅的加热区域,实现了类似于柴火饭明火烤锅的火包锅的效果,从而可以在不溢出的前提下,增大火力,提升煮饭口感。在需要大火力的沸腾阶段或其它需要大火力的阶段开启全功率或大功率加热模式,实现大火力加热,如在电饭煲烧米饭时,能够使米粒沸腾至芯,粒粒饱满,实现香甜好米饭。

如图1和图2所示,内锅30包括底壁、侧壁和连接底壁的周边与侧壁的内锅圆弧位301,内锅圆弧位301的设置能够形成热对流,使整个热场更加均匀,提高各处米粒受热的均匀性。

优选地,如图1所示,盘体401为与内锅30相适配的凹形盘体401,多圈线圈402包括绕设在凹形盘体401底部的第一线圈4021和绕设在凹形盘体401侧部的第二线圈4022。

盘体401呈凹形,从而形成了碗状的容纳空间,且容纳空间的形状与内锅30的底部相适配。线圈402包括绕设在凹形盘体401底部的至少一圈第一线圈4021和绕设在凹形盘体401侧部的至少一圈第二线圈4022,其中第二线圈4022中最上圈线圈402位于内锅圆弧位301的2/3的高度处或位于内锅圆弧位301的2/3的高度处以上。

优选地,凹形盘体401底部的第一线圈4021和凹形盘体401侧部的第二线圈4022的绕制密度可以不同,从而在绕制密度大处实现强加热,在绕制密度小处实现弱加热,当然,第一线圈4021和第二线圈4022的绕制密度也可以相同。

优选地,如图2所示,盘体401的外表面凸出形成多个绕线筋403,相邻两个绕线筋403形成绕线槽404,线圈402位于绕线槽404内。

对于凹形盘体401,凹形盘体401的底部的外表面和侧部的外表面分别向外凸出形成多个绕线筋403。绕线筋403可以呈竖形,也可以呈横形。

优选地,蒸汽阀10覆盖上盖1的整个上表面。

对于将控制面板50设计在烹饪器具如电饭煲的煲体上的产品,可以使蒸汽阀10覆盖上盖1的整个上表面,从而最大化的增大蒸汽阀10的尺寸,进一步提升防溢出的效果。

优选地,上盖1上设有用于安装蒸汽阀10的蒸汽阀装配位,蒸汽阀装配位具有左右敞开的装配面,蒸汽阀10的左右侧面和装配面的左右边沿平齐。

进一步地,蒸汽阀装配位具有后端敞开的装配面,蒸汽阀10的后端面与装配面的后端边沿平齐。

蒸汽阀装配位具有左右敞开且后端敞开的装配面,避免蒸汽阀10的大小因受蒸汽阀装配位的空间限制而无法做大的问题,从而通过增大蒸汽阀10的尺寸,达到良好的防溢出效果,并且便于蒸汽阀装配位的清洁;优选地,设计蒸汽阀10的左右侧面与装配面的左右边沿平齐,蒸汽阀10的后端面与装配面的后端边沿平齐,有效保证上盖1的整体外观效果。

优选地,如图1所示,蒸汽阀10包括阀座103和盖设在阀座103上的阀盖102,阀座103上设有与内锅30相连通的进气口,阀盖102上设有与进气口相连通的出气口,阀座103和阀盖102限定出蒸汽腔,蒸汽腔内设有栅格104,且栅格104支撑在阀座103和阀盖102之间。

通过在阀盖102和阀座103之间设置栅格104,并使栅格104支撑在阀盖102和阀座103之间,栅格104起到对阀盖102的良好支撑作用,有效增强蒸汽阀10的结构强度,防止阀盖102因受热而变形。

优选地,栅格104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挡筋,阀盖102的顶壁支撑在挡筋上。

栅格104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挡筋,多个挡筋支撑阀盖102的顶壁,有效增强栅格104对阀盖102的支撑作用,防止阀盖102因受热而变形的效果明显。

优选地,阀座103上开设有进气口,多个挡筋环绕进气口,相邻挡筋之间围设出蒸汽通道,挡筋上设有连通相邻蒸汽通道的栅格缺口。

多个挡筋环绕阀座103上的进气口设置,且相邻两个挡筋之间围设出蒸汽通道,相邻两个蒸汽通道通过挡筋上的栅格缺口连通,以增长蒸汽进入蒸汽腔后在蒸汽腔内的流动距离,达到良好的脱泡效果,并使蒸汽中夹杂的米粒、粥汤等能够与蒸汽充分分离、并回落至蒸汽腔内,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溢出效果。

优选地,蒸汽腔包括密封的阀腔和位于阀腔侧部的缓冲腔,且进气口与出气口均与阀腔相贯通,其中,栅格104位于阀腔内。

阀盖102盖设在阀座103上,并与阀座103限定出密封的阀腔和位于阀腔侧部的缓冲腔,其中,阀盖102用于限定出阀腔的部分上设有出气口,阀座103用于限定出阀腔的部分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出气口和阀腔相贯通,烹饪器具使用过程中,蒸汽由进气口进入阀腔,并由出气口排出,实现蒸汽阀10的正常工作;由于除阀腔外,阀盖102与阀座103还限定出缓冲腔,从而减小了阀盖102用于限定出阀腔的部分占据阀盖102的比例,减小了蒸汽阀10中阀腔占据的体积,即减小了高温蒸汽与阀盖102和阀座103的作用面积,减小了蒸汽阀10的受热变形程度,相当于提高了蒸汽阀10的强度。

优选地,阀盖102与阀座103两相对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加强筋;和/或,阀盖102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加强阀盖102强度的加强件。

阀盖102的下表面和/或阀座103的上表面上设有凸出的加强筋,加强筋位于阀腔和/或缓冲腔内,用于增强蒸汽阀10的强度;和/或,阀盖102的上表面上设有钢板、钢条等加强件。

优选地,蒸汽阀10还包括玻璃装饰片101,玻璃装饰片101盖设在阀盖102的上表面上。

阀盖102的上表面上设有玻璃装饰片101,玻璃装饰片101可以通过支架固定在阀盖102上,具体的,玻璃装饰片101粘结在支架的上表面上,支架卡接在阀盖102上和/或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阀盖102上。当然,玻璃装饰片101还可以直接通过紧固件连接在阀盖102上。

当然,也可以将玻璃装饰片101替换为塑料装饰片。

优选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电路板组件20,电路板组件20、内锅30、线圈盘40装配在外壳罩上。进一步地,煲体与上盖相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盘体401开口端的直径为228mm、盘体401加热深度(盘体401底部的内表面到盘体401开口处上表面的距离)为60mm,绕线高度为43mm;相关技术中,盘体401开口端的直径为200mm、盘体401加热深度(盘体401底部的内表面到盘体401开口处上表面的距离)为37mm,绕线高度为27.8mm。与相关技术中的线圈盘40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盘40对内锅30的加热区域增加了34%。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蒸汽阀10占上盖1上表面的至少1/2,通过增大蒸汽阀10占上盖1上表面的比例,提升蒸汽阀10的防溢出能力;线圈盘40上的最上圈线圈402不低于内锅圆弧位301高度的2/3,从而可以在不溢出的前提下,可以采用较大的加热功率,实现大火力、大面积加热,形成火包锅的加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