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玻璃纤维护颈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0488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玻璃纤维护颈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颈枕,具体属于一新型玻璃纤维U型护颈枕。



背景技术:

对于人类而言,每天都要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枕头是人们睡眠中不可缺少的寝具之一,一般由枕芯和枕套两个部分构成,一个良好的枕头对人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同时不同的人往往对枕头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尤其是颈椎病人对枕头的软硬和高低也有不同的需求,但是现有的U型枕头一般多内部填充了为化纤、羽绒等材料,存在着弹性较差,对颈部对支撑不够,时间久了容易变形,失去原来针对颈部设计对支撑曲线,舒适度大大减低,而且化纤、羽绒等材料对透气性差,用久了容易出汗而引起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玻璃纤维护颈枕。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玻璃纤维护颈枕,包括螺旋式的玻璃纤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带的外部包裹有外层布,所述外层布的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可相互扣合的连接扣。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内层布,所述内层布包裹在玻璃纤维带的外部,所述外层布包裹在内层布的外部。

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布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拉链或锁扣。

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设置在外层布的左端或右端。

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布的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扣设置在连接带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布上设有可拆卸的头帽。

进一步改进,所述头帽的下边缘与外层布的外侧边缘通过拉链或魔术贴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玻璃纤维带的螺旋截面为椭圆形或四个角均圆滑过渡的菱形。

进一步改进,所述玻璃纤维带的纤维宽度为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用玻璃纤维带代替传统护颈枕的内部填充的化纤、羽绒等材料,利用玻璃纤维带的高强的回弹力来支撑颈部,平躺时头部的重量使玻璃纤维带自然形成贴合颈椎的生理曲线,能提供头颈更为平均、柔和及真实的支撑。另外玻璃纤维带内部没有其它填充物,不但更加轻便,而且透气,避免了在任何时候因颈部出汗而引起的不适,长期使用可保护颈椎健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新型玻璃纤维护颈枕,包括螺旋式的玻璃纤维带1,所述玻璃纤维带1的外部包裹有外层布2,所述外层布的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可相互扣合的连接扣3。本实施例还包括有内层布4,所述内层布2包裹在玻璃纤维带1的外部,所述外层布2包裹在内层布4的外部。进一步所述外层布2上设有开口5,所述开口5处设置有拉链或锁扣。本实施例中,利用内层布4包裹住玻璃纤维带1,形成,开口5通过拉链或锁扣打开后,将护颈枕的主体塞进外层布4的内部,实现了可拆卸。在使用时间较久后,便于将外层布2拆卸下来清选。优选的,开口5设置在外层布2的左端或右端,这样的设计在开口5较小时,即能实现护颈枕的主体的拆装。另外所述外层布的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6,所述连接扣3设置在连接带6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布2上设有可拆卸的头帽7,该头帽7的下边缘与外层布2的外侧边缘通过拉链或魔术贴连接。在平时坐车或在办公室休息时,可将头帽7带上,减少外部的音响,不使用时也可拆卸来。为进一步使护颈枕有更佳的护颈效果,本实施例中玻璃纤维带1的螺旋截面为采用的时椭圆形或四个角均圆滑过渡的菱形,椭圆形或菱形能更好的与颈部贴合,对颈部形成自然真实的支撑,使用起来更加的舒适。一般采用的玻璃纤维带1的纤维宽度为10mm。另外本实施例内层布4为防尘布,便于内层布4的清洁,而外层布2为与肌肤亲近的高级布料,保证使用过程中肌肤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璃纤维带1代替传统护颈枕的内部填充的化纤、羽绒等材料,在没使用的状态下,依玻璃纤维带1的弹力,护颈枕形成直条的形状,如图2所示,这时的护颈枕也便于收藏,使用时将护颈枕两端的连接扣3扣合即形成一个U型的结构,外形与传统的护颈枕相似,如图1所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