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定量出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9911发布日期:2018-06-30 01:21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食用油定量出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食用油定量出油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油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过多食用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管和肥胖等疾病,对人体健康不利。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一个人一天的食用油摄入量不宜超过25克。目前,炒菜时,人们直接搬动大桶的食用油桶往锅中倾倒食用油,这种倾倒出油方式,无法控制食用油的出油量,食用油往往过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授权公告号为CN20482412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家用厨房抽油装置,包括油桶、加油口、加油盖、出油管、刻度条、压盖、伸缩杆、活塞、导油管、放油头、放油按钮、抽油缸、卡口、回油管、吸油管和油槽,所述油桶左上端设有加油口,加油口上端设有加油盖,油桶内设有吸油管,吸油管下端的油桶底部设有油槽,所述吸油管上端设有出油管,出油管右端设有抽油缸,抽油缸表面设有刻度条,抽油缸内设有活塞,活塞上端设有伸缩杆,伸缩杆上端设有压盖,所述抽油缸右下端设有导油管,导油管右端设有放油头,放油头上设有放油按钮,所述油桶右侧设有回油管,回油管上设有卡口。

但是,上述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油桶和抽油缸内会积存很多油渣,但是油桶和抽油缸打不开,内部无法清理;而且,出油管、导油管、放油头、回油管、吸油管和油槽等复杂结构的设计势必增加了油渣和油垢的积存空间,且狭小的空间无法清理。

2、该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两只手操作,一只手下压压盖,另一只收拿着放油头操作放油,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用油定量出油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可以无死角的清洗,而且,能够实现单手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食用油定量出油装置,包括: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储油桶和给油量筒,所述隔板的下部设有单向出油装置;所述储油桶滑动且密封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上端固定设有压板,所述活塞上设有第一加油孔,所述第一加油孔连通有加油嘴,所述加油嘴螺纹连接有加油封盖;所述给油量筒的上端设有倒油口,所述给油量筒的筒壁上设有刻度;在所述给油量筒的上端设置有与给油量筒的上端开口配合的拔插式塞子;所述单向出油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隔板下部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设有连通所述储油桶和所述给油量筒的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伸向储油桶的一端开口尺寸小于所述进油管伸向所述给油量筒的一端开口尺寸,所述进油管伸向储油桶的一端设有钢球,所述进油管伸向所述给油量筒的一端固定设有圆环形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钢球之间设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储油桶的上端可拆卸设置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设有第二加油孔,所述加油嘴连接于所述第二加油孔上,所述第一加油孔和所述第二加油孔之间通过波纹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油桶的上端可拆卸设置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设有直径大于所述加油嘴的通孔,所述加油嘴固定在所述第一加油孔上,当所述活塞移动到顶端时,所述加油嘴从所述通孔内伸出;在所述通孔上设置有可拔插的塞子;所述加油封盖下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加油孔上端设置有内螺纹。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油管伸向储油桶的一端与所述隔板平齐;在所述给油量筒的底部设置有与竖直的圆柱形出油口,所述进油管与所述圆柱形出油口连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单向出油装置和给油量筒精确控制食用油的出油量,实现食用油的定量使用,进而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在给油量筒上设置拔插式塞子,杜绝了灰尘、飞虫等异物进入给油量筒,保证了食用油的干净卫生。防尘盖的设计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储油桶内的干净,防尘盖采用拔插式,可以方便打开取出活塞对储油桶进行清洗。给油量筒底部设计与进油管连通的圆柱形出油口,最大程度减少了给油量筒底部的清洗难度,清洗时采用一根筷子包裹一层布插入圆柱形出油口旋转即可清洁干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单向出油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隔板;2-储油桶;3-给油量筒;31-倒油口;32-拔插式塞子;33- 出油口;4-活塞;41-第一加油孔;5-推杆;6-压板;7-防尘盖;71-第二加油孔;71'-通孔;711'-塞子;8-加油嘴;9-加油封盖;9'-加油封盖;10-单向出油装置;101-进油管;102-钢球;103-挡板;104-弹簧;11-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1-3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且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它包括隔板1,隔板1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储油桶2和给油量筒3,储油桶2和给油量筒3均为透明材质制成,隔板 1的下部设有单向出油装置10。

储油桶2滑动且密封连接有活塞4,活塞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推杆5,储油桶2的上端可拆卸设置设有防尘盖7,优选的,防尘盖7插接在储油桶2上。推杆5穿过防尘盖7且与防尘盖7之间留有空隙,推杆5的上端可拆卸(可螺纹连接或插接)设有压板6,活塞4上设有第一加油孔41,防尘盖7上对应第一加油孔41处设有第二加油孔71,第一加油孔41和第二加油孔71通过波纹管 11连接,第二加油孔71连接有加油嘴8,加油嘴8螺纹连接有加油封盖9。

给油量筒3的上端设有倒油口31,给油量筒3的筒壁上设有刻度。在所述给油量筒3的上端设置有与给油量筒3的上端开口配合的拔插式塞子32。

单向出油装置10包括设于隔板1的下部的通孔,通孔内固定设有用于连通储油桶2和给油量筒3的进油管101,进油管101伸向储油桶2的一端开口尺寸小于进油管101伸向给油量筒3的一端开口尺寸,进油管101伸向储油桶2的一端设有钢球102,进油管101伸向给油量筒3的一端固定设有圆环形的挡板 103,挡板103与钢球102之间设有弹簧104。

炒菜时,加油嘴8密封加油封盖9,用力下压压板6,推动活塞4向下运动,以增大储油桶2食用油的压力,食用油推动钢球102向给油量筒3的方向移动,压缩弹簧104,钢球102离开进油管101伸入储油桶2内的开口,食用油从储油桶2流向给油量筒3,继续下压压板6,观察给油量筒3中食用油液面的高度;当液面高度达到所需的刻度后,停止下压压板6,通过推杆5与防尘盖7之间的空隙平衡食用油与外界的压差,食用油受到的压力变小,弹簧104推动钢球102 密封进油管101伸入储油桶2内的开口;将给油量筒3中的食用油倒入锅中。

通过给油量筒3测量倒入锅中的食用油,精确控制了食用油的使用量,进而避免了人们过多的摄入食用油,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旋下加油封盖9,将大桶的食用油桶中的食用油通过加油嘴8倒入储油桶2 中,以补充储油桶2中的食用油。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防尘盖7设有直径大于所述加油嘴8的通孔71',所述加油嘴8固定在所述第一加油孔41上,所述第一加油孔41上端设置有内螺纹。在所述通孔71'上设置有可拔插的塞子711'。当所述活塞4移动到顶端时,取下塞子711',所述加油嘴8从所述通孔71'内伸出。所述加油封盖9'下端设置有外螺纹,加油封盖9'为直径小于第一加油孔41的圆柱体。这种设计与实施例一相比,活塞4的行程不受波纹管的影响,而且清洁更加方便。

减少了给油量筒底部的清洗难度,所述进油管101伸向储油桶2的一端与所述隔板1平齐。在所述给油量筒3的底部设置有竖直的圆柱形出油口33,所述进油管101与所述圆柱形出油口33连通。清洗时采用一根筷子包裹一层布插入圆柱形出油口33旋转即可清洁干净圆柱形出油口33。

上述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应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一切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做出的种种变化,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