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力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7748发布日期:2020-10-02 08:22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压力煲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压力煲。



背景技术:

现有电压力煲的煲体和煲盖之间的连接方式通常有两种:连体翻盖式和分体旋合式。

连体翻盖式电压力煲的煲体和煲盖之间设置有铰链结构,煲体内设置有控制线路板,为提高控压精度、测温精度和进行自动放气等功能,煲盖内设置有控压、测温及电磁放气阀等电气元件,连体翻盖式电压力煲的连体式设置,方便了煲盖内的电气元件与煲体内的控制线路板的有线连接,保证了电连接的可靠性。

然而,对于分体旋合式电压力煲而言,煲体和煲盖相互分离,两者之间无法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实现煲盖与煲体的电信号连通,对于此类电压力煲,通常将控压元件、测温元件等设置于煲体,相对应的结构组成较为复杂,成本较高。此外,对于大部分的分体旋合式电压力煲,其均无法在煲盖配置温度传感器以实现煲盖的温度显示功能,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少数的分体旋合式电压力煲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实现煲盖与煲体的电信号传输,该种信号传输方式成本高,可靠性低。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在煲盖设置插舌,在煲体设置插槽,插舌和插槽可在煲盖旋转的过程中实现插接和分离,以满足煲盖与煲体的电连接需求的分体式电压力煲,对于此类电压力煲而言,至少存在下述技术问题:

电压力煲在工作时,随着煲体内压力的升高,煲盖会随之上移,如何在煲盖上移后依然保持所述插舌和所述插槽的电连接尤为关键。目前用于实现插舌和插槽在浮动状态下的电连接的方式是在所述插槽内设置导电弹片,以期达到煲盖上浮时所述插舌与所述插槽内的导电弹片依然接触的目的,该类产品对于导电弹片的导通性能要求很高,使用时若有灰尘、杂质等进入所述插槽并附着于导电弹片,会出现导通性能不良率提高的问题。此外,现有的分体旋合式电饭煲一般是手动将煲盖旋转盖合于煲体,在手动合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插舌对导电弹片的压力过大的问题,当受到较大的压力时,导电弹片容易发生塑性变形,而影响其导通性能。

分体旋合式电饭煲在旋合过程中,如何实现插舌与插槽的准确对位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旋合过程中,若未准确对位即用力旋合煲盖,会造成插舌的损伤,若插舌无法插入预定的位置,则影响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煲,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压力煲,包括煲盖和煲体,所述煲盖可分离地旋转扣合于所述煲体,所述煲体内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电压力煲还包括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煲盖的上插接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煲体的下插接件,所述下插接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上插接件与所述下插接件可沿所述煲盖的旋转方向插接和分离;所述煲体还设置有下插接件支架,所述下插接件安装于所述下插接件支架;所述电压力煲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上插接件和所述下插接件实现插接的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导向件以及与所述导向件适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件和所述导向槽中的其中一个设置于所述煲盖,另一个设置于所述下插接件支架。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电压力煲还具有如下的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煲盖具有盖合所述煲体的合盖状态和能够打开所述煲体的解锁状态;所述导向槽具有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一止挡部抵靠时,所述上插接件和所述下插接件相互插接,且所述煲盖处于合盖状态;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二止挡部抵靠时,所述上插接件和所述下插接件相互分离,且所述煲盖处于解锁状态。

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所述煲盖,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下插接件支架;所述煲盖还设置有对准槽,所述导向槽位于所述对准槽内,且所述导向槽相对于所述对准槽内凹,所述煲盖盖合所述煲体时,所述下插接件支架的顶部可容纳于所述对准槽内。

所述电压力煲具有上压状态,在所述上压状态下,所述煲盖相对于所述煲体上浮;所述上插接件和所述下插接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弹性件,以在所述电压力煲处于上压状态时,所述上插接件和所述下插接件能够保持插接。

所述上插接件具有插舌,所述下插接件具有与所述插舌适配的插槽;所述下插接件支架具有包裹所述下插接件的罩壳,所述罩壳具有使所述插槽暴露的侧向开口。

所述煲体的上部设置有收水圈,所述收水圈具有通孔,所述罩壳的部分区域通过所述通孔伸出至所述收水圈上方;所述下插接件支架还包括与所述罩壳相连的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位于所述煲体内侧,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限位盘与所述收水圈之间,以使所述下插接件支架可沿所述通孔的轴线升降,所述下插接件与所述下插接件支架同步运动。

所述收水圈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导柱,所述弹性件套在所述导柱的外侧,所述限位盘开设有与所述导柱适配的导向孔。

所述罩壳内具有用于容纳所述下插接件的容置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下插接件与所述容置腔的顶壁之间。

所述收水圈的顶部还具有围绕所述通孔设置的防水凸台,所述防水凸台套在所述下插接件支架的外侧。

所述煲盖还设置有电器元件,所述上插接件与所述电器元件电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电压力煲包括用于引导所述上插接件和所述下插接件实现插接的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的导向件和导向槽相互配合,可在所述煲盖旋转盖合所述煲体的过程中,使所述上插接件和所述下插接件精准对位,避免了因错位而无法插接、损坏插接件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所述上插接件和所述下插接件电连接的稳定性,实现了分体式电饭煲的煲盖和煲体的电信号的传输,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靠性强。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槽具有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一止挡部抵靠时,所述上插接件和所述下插接件相互插接,且所述煲盖处于合盖状态;所述导向件与所述第二止挡部抵靠时,所述上插接件和所述下插接件相互分离,且所述煲盖处于解锁状态。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设计,使所述引导结构并不仅仅用于引导所述上、下插接件的插接,而且还起到开合盖止位的作用,避免合盖状态下继续旋转煲盖而对所述上、下插接件带来损伤,以及避免解锁状态下继续旋转,造成煲盖的部分区域与煲体的部分区域再次锁紧而无法取下煲盖,方便了用户实现快速开盖。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插接件和所述下插接件的插接和分离,可用作为开合盖的检测,而代替干簧管、微动开关等配件,行使开合盖检测的功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其它方式用以检测开合盖的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降低。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插接件和所述下插接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弹性件,以在所述电压力煲处于上压状态时,所述上插接件和所述下插接件能够保持插接。本实施方式通过所述弹性件实现了所述上插接件和所述下插接件的动态插接,保证了电压力煲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当所述上插接件和所述下插接件插接后,上压过程中,因所述弹性件的存在,所述上插接件随所述煲盖向上浮动,从而带动所述下插接件随之上浮,或者所述上插接件连接有弹性件,上压时,煲盖向上浮动,因弹性件的存在,上插接件能够始终保持在与下插接件对接的位置,实现了动态耦合。相较于采用导电弹片的技术而言,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弹性件的塑性变形能力强,且本实施方式对所述弹性件无导电性能的要求,其安装方便,运行稳定、可靠。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插接件支架具有包裹所述下插接件的罩壳,所述罩壳具有使所述下插接件的插接部位暴露的侧向开口,以方便所述上、下插接件的插接,所述罩壳的设置可以防止自煲盖流向煲体的冷凝水滴落到所述下插接件,不仅延长了下插接件的使用寿命,而且避免了下插接件的插接部位有水的前提下插入所述上插接件并连电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收水圈用于安装所述下插接件支架的通孔处设置有防水凸台,通过设置防水凸台,可避免落入收水圈的冷凝水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下插接件支架之间的间隙进入煲体内侧,而影响煲体内部零部件的正常运行,提升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内衬其中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内衬与所述上插接件装配后,其中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内衬与所述上插接件装配后,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下插接件与所述下插接件支架装配后,其中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下插接件与所述下插接件支架装配后,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块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收水圈、所述下插接件及所述下插接件支架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煲体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收水圈、所述下插接件及所述下插接件支架装配后,其中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煲盖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煲盖与所述煲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煲盖处于合盖状态时,所述煲盖与所述煲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煲盖打开所述煲体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煲盖盖合所述煲体,且电压力煲处于未上压状态或上压状态消除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a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煲盖盖合所述煲体,且电压力煲处于上压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b部放大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煲盖、上插接件、下插接件、下插接支架、煲体等的爆炸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煲盖盖合所述煲体,且点压力煲处于上压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c部放大图。

其中,

1煲盖、11内衬、12导向槽、121第一止挡部、122第二止挡部、13对准槽;2、2'上插接件、21插舌;3测温元件;4煲体;5收水圈、51导柱、52防水凸台;6下插接件支架、61、61'罩壳、611卡槽、612、侧向开口、62导向件、63限位盘;7、7'下插接件、71插槽、72引线;8、8'弹性件;9压块、91支撑部、92卡舌、93避让口;10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0至图19所示,一种电压力煲,包括煲盖1和煲体4,所述煲盖1可分离地旋转扣合于所述煲体4,所述煲体4内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电压力煲还包括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煲盖1的上插接件2、2'以及设置于所述煲体4的下插接件7、7',所述下插接件7、7'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上插接件2、2'与所述下插接件7、7'可沿所述煲盖1的旋转方向插接和分离。即,在将所述煲盖1旋转扣合于所述煲体4时,可实现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的插接,以使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可实现电连接;在将所述煲盖1沿与扣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可实现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的分离,以断开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分体式电饭煲的煲盖1与煲体4之间电信号的传输。

所述煲盖1还设置有电器元件,所述上插接件2、2'与所述电器元件电连接,所述电器元件可以为下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煲盖1设置有测温元件3,所述测温元件3与所述上插接件2、2'电连接,所述电压力煲烹饪过程中,所述测温元件3测得的温度信号可通过插接后的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传递至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所述温度信号,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例如,控制所述煲体4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又如,控制所述煲盖1温度显示区域进行实时温度的显示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煲盖1设置有压力检测元件,所述压力检测元件与所述上插接件2、2'电连接,所述压力检测元件可通过插接后的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传递至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所述压力检测元件的信号,所述控制单元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例如,调节所述电压力煲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煲盖1设置有电磁放气阀,所述电磁放气阀与所述上插接件2、2'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插接后的所述下插接件7、7'和所述上插接件2、2'向所述电磁放气阀传送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磁放气阀的开启和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插接件2、2'可作为电阻使用,通过与所述下插接件7、7'的插接和分离实现所述电压力煲开合盖的检测,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用于检测分体式电饭煲开合盖的技术,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实现。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的插接和分离并不局限于上述例举的信号的传输,其还可以用于实现其他信号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煲体4还设置有下插接件支架6,所述下插接件7、7'安装于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所述电压力煲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实现插接的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导向件以及与所述导向件适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件和所述导向槽中的其中一个设置于所述煲盖1,另一个设置于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煲盖1包括上盖以及安装于所述上盖的内衬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其给出了将所述导向槽12设置于所述内衬11,将所述导向件62设置于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的图例,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12由所述煲盖1内凹形成,所述导向件62为设置于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顶端的柱体,将所述煲盖1旋转扣合于所述煲体4的过程中,所述导向件62沿所述导向槽12的延伸方向滑移,直至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完成插接,避免了因错位而导致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无法对位,从而造成上插接件2、2'或下插接件7、7'的插接端发生损坏的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插接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煲盖1具有盖合所述煲体4的合盖状态和能够打开所述煲体的解锁状态。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槽12具有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止挡部121和所述第二止挡部122为设置在所述导向槽12延伸方向末端的两个端部。如图1所示,所述导向件62与所述第一止挡部121抵靠时,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相互插接,且所述煲盖1处于合盖状态,所述导向件62与所述第一止挡部121配合,通过对所述第一止挡部121进行限位,阻止了所述煲盖1的继续旋转,从而避免了对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带来损伤。如图10所示,所述导向件62与所述第二止挡部122抵靠时,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相互分离,且所述煲盖1处于解锁状态,所述导向件62与所述第二止挡部122配合,通过对所述第二止挡部122进行限位,阻止了所述煲盖1的继续旋转,避免了解锁状态下继续旋转而造成煲盖1的部分区域与煲体4的部分区域再次锁紧而无法取下所述煲盖1,方便了用户实现快速开盖,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导向槽12设置于所述煲盖1,所述导向件62设置于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且所述煲盖1还设置有对准槽13,所述导向槽12位于所述对准槽13内,且所述导向槽12相对于所述对准槽13进一步内凹,所述煲盖1盖合所述煲体4时,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的顶部可容纳于所述对准槽13内。所述对准槽13的设置,可以起到初步引导用户盖合所述煲盖1的作用。即,盖合所述煲盖1时,用户将所述煲盖1的对准槽13扣合至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处,以使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的顶部能够收容进入所述对准槽13内,然后旋转所述煲盖1,直至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顶端的导向件62抵触所述第一止挡部121,实现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的插接,在上述过程中,所述对准槽13可以直观地引导用户将所述煲盖1放置到所述煲体4的初始位置,之后通过导向槽12与导向件62的配合进一步引导所述煲盖1的旋转盖合,方便了用户的快速合盖,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的旋转耦合,可使具有电器元件(如上述的测温元件、压力检测元件、电磁放气阀等)的煲盖1不再使用与煲体4铰接的结构形式,即可实现煲盖1与煲体4之间电信号的传输,极大地节约了电压力煲的整机成本,简化了装配,降低了制造成本和人工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上插接件2、2'具有插舌21,所述下插接件7、7'具有与所述插舌21适配的插槽71;如图4所示,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具有包裹所述下插接件7的罩壳61,所述罩壳61具有使所述插槽71暴露的侧向开口612。本实施例将所述插舌21设置于所述上插接件2、2',将所述插槽71设置于所述下插接件7、7',可以避免反过来设计时(即将插舌设置于所述下插接件,将所述插槽设置于所述上插接件),凝结于所述煲盖1的冷凝水会掉落至下插接件的插舌,而增加了插舌生锈的概率,降低插舌的导电性能,且在所述下插接件的插舌存有冷凝水的状况下,实现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的耦合时,容易造成短路,因此,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保证了所述上、下插接件的导电性能和安全性能。

如图4和图8所示,其示出了所述下插接件7具有两个插槽71,且两个所述插槽71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示例。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插槽71的排布形式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7和图18所示,其给出了所述下插接件7'具有两个插槽71,且两个所述插槽71上下布置的图例。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罩壳61的结构设计,既能够方便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的耦合,又可以保护所述下插接件7、7'不受冷凝水的侵蚀,延长了所述下插接件7、7'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侧向开口612向内凹陷,以使所述下插接件7、7'的插槽7内缩于所述罩壳61内,并使所述侧向开口612的上部形成一个遮挡沿,即便有冷凝水掉落至所述罩壳61时,冷凝水沿着所述罩壳61的外侧壁向下流动时,因所述遮挡沿的存在,冷凝水也不会流入所述下插接件7、7'的插槽,从而对所述下插接件7、7'形成了有效地防护。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煲体4的上部设置有收水圈5,所述收水圈5具有通孔,所述罩壳61的部分区域通过所述通孔伸出至所述收水圈5上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所述收水圈5的顶部还具有围绕所述通孔设置的防水凸台52,所述防水凸台52套在所述罩壳61的外侧。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防水凸台52与所述收水圈5分体成型后,再通过粘接、激光焊等焊接技术装配至所述通孔处。在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防水凸台52与所述收水圈5一体成型,从而省略了后期的装配工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凸台52的设置,使所述通孔周边高于所述收水圈5的其余区域,从而可以防止所述收水圈5内积聚的冷凝水通过所述通孔进入到所述煲体4内部,而影响所述煲体4内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正常运行,提升了安全性能。

所述电压力煲具有上压状态,在所述上压状态下,所述煲盖1相对于所述煲体4上浮。为实现浮动状态下,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的耦合,保证浮动状态下所述煲盖1与所述煲体4之间信号传递的稳定性,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弹性件8、8',以在所述电压力煲处于上压状态时,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能够保持插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的动态耦合,可采用下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现:

实施方式一:如图4至图7所示,以及图13至图16所示,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还包括与所述罩壳61相连的限位盘63,所述限位盘63位于所述煲体4内侧,所述限位盘63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以避免所述罩壳61向上运动时自所述通孔处脱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8设置于所述限位盘63与所述收水圈5之间,以使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可沿所述通孔的轴线升降,所述下插接件7随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作同步升降运动,以实现所述煲盖1上浮时,插接状态下的所述下插接件7能够在所述上插接件2的带动下随之上浮,满足了浮动状态下的动态耦合,保证了所述上、下插接件电连接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8为弹簧。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4和图16所示,所述收水圈5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导柱51,所述弹性件8套在所述导柱51的外侧,所述限位盘63开设有与所述导柱51适配的导向孔。所述限位盘63上的导向孔与所述导柱51配合,用以引导所述限位盘63连同所述罩壳61的上下运动,避免其运动过程中发生偏斜,而对罩壳61和其内的所述下插接件7造成损害。

更进一步地,所述煲体4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限位盘63的运动行程进行限制的限位件10。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如图14和图16所示,所述导柱51具有开口朝下的通口,所述限位件10能够固定于所述通口处,所述限位件10具有外径大于所述导向孔的内径的限位部,以限制所述限位盘63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自所述导柱51脱出,作为优选,本示例中,所述限位件为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能够拧紧于所述通口,所述紧固螺钉端部的螺帽的外径大于所述导向孔的内径。在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限位盘63的下方,且所述限位件的顶部可通过所述限位盘63对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形成支撑,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盘63向下运动至与所述限位件的顶部抵靠时,所述限位盘63的至少部分区域仍套置在所述导柱51的外侧,以避免所述限位盘63从所述导柱51上脱下。

为方便所述下插接件7的装配,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4至图6,以及图14和图16所示,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还包括压块9,所述罩壳61的底端具有方便所述下插接件7放入的开口,装配时,通过所述开口将所述下插接件7放入所述罩壳61内,然后将所述压块9盖至所述开口处,以防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自所述罩壳61内脱出。更进一步地,所述压块9具有能够伸入所述罩壳61内的支撑部91,所述支撑部91对所述下插接件7形成支撑限位,避免所述下插接件7在所述罩壳61内的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压块9与所述罩壳61通过卡接结构固定,如4至图6所示,其示出了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压块9的卡舌92,以及设置于所述罩壳9的卡槽611的示例,所述卡舌92与所述卡槽611适配,以实现所述压块9与所述罩壳61的卡接固定,方便了两者的装配,以及对所述下插接件7的安装与更换。当然,还可以反过来,将所述卡舌设置于罩壳61,将卡槽设置于所述压块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块9与所述罩壳61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卡接方式,其还可以通过限位结构、螺钉连接、插销连接、粘接、焊接等方式实现两者的安装。

如图5所示,所述压块9还具有方便所述下插接件7的引线72引出的避让口93,所述下插接件7的引线72自所述避让口93伸出,并连接至所述煲体4内的控制单元。

实施方式二:如图17至图19所示,所述罩壳61'内具有用于容纳所述下插接件7'的容置腔,所述弹性件8'设置在所述下插接件7'与所述容置腔的顶壁之间。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8'为弹簧。在所述电压力煲上压过程中,所述下插接件7'在所述上插接件2'的作用下克服所述弹性件8'的阻力向上运动,所述弹性件8'受力压缩,当所述上压状态消除时,所述下插接件7'在自身重力、上插接件2'的连带作用以及所述弹性件8'的回复力的合力作用下向下移动。

相较于上述实施方式一中,所述下插接件7与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同步运动的实施方式而言,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不动,所述下插接件7'运动,其结构更加简单,且所述下插接件支架6与所述收水圈5通孔之间的安装固定以及防水结构更容易实现。

实施方式三:与上述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中,所述上插接件固定,通过所述弹性件的作用间接或直接地实现所述下插接件的“运动”,以满足浮动耦合的方案不同,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插接件固定,所述上插接件连接有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所述上插接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上插接件的作用可借鉴上述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中弹性件对下插接件的作用,在此不再赘述),通过所述上插接件的“运动”,以满足所述上、下插接件的浮动耦合。

上述三种实施方式中的均采用弹性件实现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的动态耦合,相较于采用导电弹片的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弹性件的塑性变形能力强,且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弹性件8、8'无导电性能的要求,其安装方便,运行稳定、可靠,从而保证了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动态耦合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了所述煲盖1与所述煲体4之间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插接件2、2'和所述下插接件7、7'的动态耦合并不局限于上述三种实施方式,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用以实现两者耦合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