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3859发布日期:2020-09-25 18:1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是一种电饭煲。



背景技术:

现有电饭煲中,微晶板的安装固定结构普遍比较麻烦,且存在安装效率低,稳固可靠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6080085u公开了一种发热盘及煨汤锅,具体公开了:包括:外壳,外壳呈上端敞口下端封堵的筒状结构,外壳上端的内侧壁上设有卷边;发热装置,发热装置设置在外壳内;微晶玻璃板,微晶玻璃板设置在发热装置的上方,微晶玻璃板通过卷边压接固定在外壳内;卷边与微晶玻璃板之间通过硅酮胶粘接固定;卷边包括:密封连接段,密封连接段的外侧边缘与外壳敞口的一端的内侧壁一体相连;压接段,压接段的一端一体连接在密封连接段的内侧边缘,压接段的另一端压接在微晶玻璃板上且通过硅酮胶与微晶玻璃板粘接固定;压接段与微晶玻璃板垂直布置;密封连接段、压接段、外壳和微晶玻璃板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硅酮胶。该结构中,微晶玻璃板的固定通过硅酮胶、及密封连接段与压接段的相互配合实现;可见,微晶玻璃板的安装固定结构复杂,导致操作十分麻烦;其中,密封连接段和压接段需要二次折弯成型,折弯处理时容易对微晶玻璃板造成破坏,导致良品率下降。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饭煲,其中微晶玻璃的安装固定结构简单,组装稳固可靠,热效率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饭煲,包括、微晶玻璃和发热体;所述微晶玻璃设置于发热体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热盘;所述微晶玻璃和发热体分别设置于聚热盘内腔;所述聚热盘内侧壁上一体成型有限位部,限位部限位作用于微晶玻璃上,以使微晶玻璃和发热体限位固定于聚热盘上;所述聚热盘上设有聚热腔,聚热腔的深度d为5-500mm,锅体至少部分嵌入聚热腔中。

所述限位部为聚热盘内侧壁的环形凸筋;或者,所述限位部为聚热盘内侧壁的若干凸块。

所述限位部向内凸起,且至少部分限位作用于微晶玻璃边缘,以使微晶玻璃和发热体限位固定在限位部与聚热盘内底壁之间。

所述聚热腔顶部开口设置,微晶玻璃和发热体分别定位固定于聚热盘内腔下侧,聚热腔位于聚热盘内腔上侧,嵌入聚热腔的锅体支承于微晶玻璃上。

所述聚热腔的深度d优选10-100mm。

所述聚热腔呈柱状或喇叭状。

所述聚热盘底部设置有一只或两只以上支撑脚,支撑脚活动式贯穿内胆底部,聚热盘外底壁与内胆内底壁之间环形均布有一个以上弹性件,弹性件固定于内胆或聚热盘上。

所述发热体上设有用于连接电源的接电端,接电端贯穿聚热盘侧壁上的通孔。

所述聚热盘由铝材或其他金属材料一体冲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在聚热盘内侧壁一体加工有限位部,限位部对微晶玻璃和发热体同时实现限位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由于不会对微晶玻璃造成任何破坏,所以良品率高,而且这种安装固定方式不会因长时间使用而失效,所以使用寿命长。此外,聚热盘上有具备聚集热量功能的聚热腔,锅体至少部分嵌入聚热腔中,使锅体嵌入聚热腔部分可同时加热,进而可有效提升热效率,而且加热效果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电饭煲的局部截面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聚热盘与微晶玻璃和发热体组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电饭煲的局部截面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聚热盘与微晶玻璃和发热体组合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电饭煲的局部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聚热盘与微晶玻璃和发热体组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3,本电饭煲,包括内胆1、微晶玻璃4、发热体5、及设置于内胆1内腔的聚热盘3;微晶玻璃4固定设置于发热体5顶部;工作时,锅体2放置于内胆1内腔,锅体2底部支承于微晶玻璃4顶部;微晶玻璃4和发热体5分别固定设置于聚热盘3内腔;聚热盘3内侧壁上一体成型有限位部,限位部限位作用于微晶玻璃4上,以使微晶玻璃4和发热体5限位固定于聚热盘3内腔;聚热盘3上设有聚热腔302,聚热腔302的深度d为5-500mm,锅体2底部嵌入聚热腔302中。本电饭煲通过在聚热盘3内侧壁一体加工有限位部,限位部对微晶玻璃4和发热体5同时实现限位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由于不会对微晶玻璃4造成任何破坏,所以良品率高,而且这种安装固定方式不会因长时间使用而失效,所以使用寿命长。此外,聚热盘3内腔有具备聚集热量功能的聚热腔302,锅体2至少部分嵌入聚热腔302中,使锅体2嵌入聚热腔3部分可同时加热,进而可有效提升热效率,而且加热效果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限位部为聚热盘3内侧壁的环形凸筋301,该环形凸筋301通过辊压方式加工而成;环形凸筋301的截面呈弧形、尖形、矩形、梯形等。

进一步地,限位部向内径向凸起,且限位部底部位置限位作用于微晶玻璃4边缘,以使微晶玻璃4和发热体5同时限位固定在限位部与聚热盘3内底壁之间;通过限位部的简单结构即可同时对微晶玻璃4和发热体5进行限位固定,而且性能可靠、操作方便快捷、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地,聚热腔302顶部开口设置,微晶玻璃4和发热体5分别定位固定于聚热盘3内腔下侧,聚热腔302位于聚热盘3内腔上侧,嵌入聚热腔302的锅体2支承于微晶玻璃4顶部;聚热腔302的深度d优选10-100mm。具体地,锅体2底部至少部分嵌入聚热腔302中,发热体5工作产生的热量会聚集在聚热腔302中,进而可对锅体2底部产生大范围的热传递,进而可有效提升热效率,同时可使加热更加均匀,使用效果更佳,用户使用体验更好。另外,深度d实际为聚热腔302顶部开口与微晶玻璃5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聚热腔302呈柱状,形状与锅体2底部外形基本匹配。

进一步地,聚热盘3底部向下延伸有两支撑脚6,支撑脚6活动式贯穿内胆1底部并与限位螺母8螺接,以防止聚热盘3脱出内胆1;聚热盘3外底壁与内胆1内底壁之间环形均布有四个弹性件7,弹性件7底部固定于内胆1上。

进一步地,发热体5侧壁往外延伸有用于连接电源的接电端501,接电端501贯穿聚热盘3侧壁上的通孔。

进一步地,聚热盘3由铝材一体冲压成型,铝材有较好的导热性,可进一步提升热效率。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4-图6,本实施例涉及的电饭煲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聚热腔302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设置,形状与锅体2底部外形基本匹配。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分析说明。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7和图8,本实施例涉及的电饭煲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限位部为聚热盘3内侧壁的若干凸块303,凸块303环形均布且通过冲压等方式加工而成,其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同第一实施例中的环形凸筋301。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详细分析说明。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