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铝合金隔音门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23805发布日期:2021-05-28 14:2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铝合金隔音门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门窗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铝合金隔音门窗结构。



背景技术:

门窗按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围护构件或分隔构件,有不同的设计要求要分别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功能。普通门窗一般需满足坚固耐久,开启灵活,关闭严密,便于维修以及隔音效果好等条件,其中,对于噪声比较大的环境来说,门窗的隔音效果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门窗中主要起到隔音作用的是窗扇上的玻璃,能够隔绝大多数噪音,但是当外界噪音过大时,会通过隔音效果差的窗扇和窗框传导至室内,尤其在窗扇与窗框的连接处隔音效果最差,从而导致整个门窗的隔音效果不够理想;此外,常见的推拉玻璃窗在关窗或开窗时,往往由于力度过大导致和窗框产生撞击,窗扇和窗框的相互撞击会产生划痕或凹凸,使窗扇和窗框无法完全合拢,更是降低了隔音效果,加剧了噪声的传播路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强了窗扇与窗框的隔音效果和防撞效果,隔音效果更好的一种双层铝合金隔音门窗结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层铝合金隔音门窗结构,包括窗框,滑动连接在所述窗框内的窗扇,安装在所述窗扇内的隔音玻璃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窗扇左右两端的第一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包括正对所述第一减震垫设置的抵接凹槽,设置于所述抵接凹槽槽底的隔音腔,所述隔音腔的腔体内侧正对所述第一减震垫设置有第二减震垫,所述第二减震垫远离所述第一减震垫的一侧粘接有吸音棉垫,所述吸音棉垫远离所述第二减震垫的一侧粘接在所述隔音腔的腔体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减震垫滑动穿过所述抵接凹槽抵接所述第二减震垫后,所述窗扇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隔音组件和第二隔音组件,所述第一隔音组件和第二隔音组件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隔音腔内。

优选的,所述窗框的一侧设置有电磁开关;沿所述窗扇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减震垫远离所述窗扇的一侧嵌设有永磁条,所述第二减震垫上正对所述永磁条设置有电磁体,所述永磁条和电磁体相互吸引或排斥,所述电磁开关电性连接所述电磁体。

优选的,所述吸音棉垫包括蜂窝结构的泡棉层,所述泡棉层的一侧为依次粘接的防火层和第一保护膜层,所述泡棉层的另一侧为第二保护膜层,所述泡棉层内部填充有隔音材料颗粒,所述第一保护膜层粘接所述第二减震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音组件为正对设置的第一铝合金板和第二铝合金板,粘接在所述第一铝合金板和第二铝合金板之间的第一隔音毡,所述第一铝合金板和第二铝合金板均设置有第一消音孔,所述第一铝合金板和第二铝合金板的厚度均不大于2mm,所述第一消音孔的孔径不大于0.1mm。

优选的,所述第二隔音组件为正对设置的第三铝合金板和第四铝合金板,粘接在所述第三铝合金板和第四铝合金板之间的第二隔音毡,所述第三铝合金板和第四铝合金板均设置有第二消音孔,所述第三铝合金板和第四铝合金板的厚度均不大于2mm,所述第二消音孔的孔径不大于0.1mm。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均为软硅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隔音玻璃、窗扇及第一减震垫的两侧均粘贴有隔音膜。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层铝合金隔音门窗结构,加强了窗扇与窗框的隔音效果和防撞效果,隔音效果更好;每次开窗或关窗时,通过第一减震垫弹性连接第二减震垫,有效防止窗扇与窗框直接碰撞产生的划痕或凹凸;关窗时,第一减震垫滑动穿过抵接凹槽抵接第二减震垫后,通过第一隔音组件、吸音棉垫和第二隔音组件有效防止噪声从窗扇与窗框的连接处传入或穿出,隔音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窗扇与窗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吸音棉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隔音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二隔音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窗框1;抵接凹槽11;隔音腔12;窗扇2;隔音玻璃3;第一减震垫4;第二减震垫5;吸音棉垫6;泡棉层61;防火层62;第一保护膜层63;第二保护膜层64;第二减震垫5;第一隔音组件7;第一铝合金板71;第二铝合金板72;第一隔音毡73;第一消音孔74;第二隔音组件8;第三铝合金板81;第四铝合金板82;第二隔音毡83;第二消音孔84;电磁开关9;隔音膜10;永磁条101;电磁体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表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双层铝合金隔音门窗结构,包括窗框1,滑动连接在所述窗框1内的窗扇2,安装在所述窗扇2内的隔音玻璃3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窗扇2左右两端的第一减震垫4,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包括正对所述第一减震垫4设置的抵接凹槽11,设置于所述抵接凹槽11槽底的隔音腔12,所述隔音腔12的腔体内侧正对所述第一减震垫4设置有第二减震垫5,所述第二减震垫5远离所述第一减震垫4的一侧粘接有吸音棉垫6,所述吸音棉垫6远离所述第二减震垫5的一侧粘接在所述隔音腔12的腔体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减震垫4滑动穿过所述抵接凹槽11抵接所述第二减震垫5后,所述窗扇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隔音组件7和第二隔音组件8,所述第一隔音组件7和第二隔音组件8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隔音腔12内。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层铝合金隔音门窗结构,加强了窗扇2与窗框1的隔音效果和防撞效果,隔音效果更好;每次开窗或关窗时,通过第一减震垫4弹性连接第二减震垫5,有效防止窗扇2与窗框1直接碰撞产生的划痕或凹凸;关窗时,第一减震垫4滑动穿过抵接凹槽11抵接第二减震垫5后,通过第一隔音组件7、吸音棉垫6和第二隔音组件8有效防止噪声从窗扇2与窗框1的连接处传入或穿出,隔音效果更好。

如图1-5所示,所述窗框1的一侧设置有电磁开关9;沿所述窗扇2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减震垫4远离所述窗扇2的一侧嵌设有永磁条101,所述第二减震垫5上正对所述永磁条101设置有电磁体102,所述永磁条101和电磁体102相互吸引或排斥,所述电磁开关9电性连接所述电磁体102;本实施例中,关窗后,按下电磁开关9,永磁条101吸附在电磁体102上,使第一减震垫4与第二减震垫5贴紧,有效防止噪声从窗扇2与窗框1的连接处传入或穿出,隔音效果更好。

如图1-5所示,所述吸音棉垫6包括蜂窝结构的泡棉层61,所述泡棉层61的一侧为依次粘接的防火层62和第一保护膜层63,所述泡棉层61的另一侧为第二保护膜层64,所述泡棉层61内部填充有隔音材料颗粒,所述第一保护膜层63粘接所述第二减震垫5;本实施例中,通过泡棉层61填充有隔音材料颗粒能有效进行消音;通过防火层62有效防火;通过第一保护膜层63和第二保护膜层64防止灰尘进入泡棉层61内部。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隔音组件7为正对设置的第一铝合金板71和第二铝合金板72,粘接在所述第一铝合金板71和第二铝合金板72之间的第一隔音毡73,所述第一铝合金板71和第二铝合金板72均设置有第一消音孔74,所述第一铝合金板71和第二铝合金板72的厚度均不大于2mm,所述第一消音孔74的孔径不大于0.1mm;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铝合金板71和第二铝合金板72上开设的第一消音孔74和第一隔音毡73有效隔音,通过第一铝合金板71和第二铝合金板72的厚度均不大于2mm,第一消音孔74的孔径不大于0.1mm,隔音效果更好。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二隔音组件8为正对设置的第三铝合金板81和第四铝合金板82,粘接在所述第三铝合金板81和第四铝合金板82之间的第二隔音毡83,所述第三铝合金板81和第四铝合金板82均设置有第二消音孔84,所述第三铝合金板81和第四铝合金板82的厚度均不大于2mm,所述第二消音孔84的孔径不大于0.1mm;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铝合金板81和第四铝合金板82上开设的第二消音孔84和第二隔音毡83有效隔音,通过第三铝合金板81和第四铝合金板82的厚度均不大于2mm,第二消音孔84的孔径不大于0.1mm,隔音效果更好。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减震垫4和第二减震垫5均为软硅胶材质;本实施例中,通过软硅胶材质制成的第一减震垫4和第二减震垫5,有效防止关窗或开窗时由于用力过大导致的划痕或凹凸,使窗扇2与窗框1关闭时的密封性更好,隔音效果就更好。

如图1-5所示,所述隔音玻璃3、窗扇2及第一减震垫4的两侧均粘贴有隔音膜10;本实施例中,通过隔音玻璃3、窗扇2及第一减震垫4的两侧均粘贴有隔音膜10,加强了隔音玻璃3与窗扇2的连接处、窗扇2与第一减震垫4的连接处的隔音效果,使窗扇2与窗框1的整体效果更好。

最后需要说明,上述描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