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流抛投用混凝土预制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993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截流抛投用混凝土预制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件,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截流或应急抢险的水下抛投混凝土预制件。
背景技术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截流及抗洪抢险中,经常采用预制混凝土四面块体进行水下抛投。由于常规混凝土四面体表面均为平面,且单块结构及重量较大,抛投时块体之间咬合能力较差,在水流冲刷力较大时混凝土四面体的抗翻转能力不强,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造成抛填工作和难度加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单块重量较轻,易于抛投,块体之间相互咬合力强,抗冲能力强的截流抛投用混凝土预制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截流抛投用混凝土预制件,预制件为三棱锥体,在预制件的一端棱角上埋设有吊耳,预制件四个面均向内凹变或向外凸起。所述预制件向内凹变的每个面形成一个棱锥形凹槽。预制件一端棱角预制成水平面,在水平面上埋设吊耳。预制件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成。本实用新形提供的一种截流抛投用混凝土预制件,通过将常规四面棱锥体的每个平面制成向内凹陷的凹槽或向外的凸起,增加了结构体的摩擦力,增大了结构体之间的咬合力,改变了不同的预制件相互接触的平面结合方式,使堆砌在一起的本装置每个面之间不能完全靠在一起,抛投体之间会出现一定的空隙,在进行截流时可将水流分流以降低截流难度,达到提高抛投后预制件的抗水流冲刷能力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 — 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根据
图1 一 3所示,一种截流抛投用混凝土预制件,预制件I为三棱锥体,在预制件I的一端棱角上埋设有吊耳3,预制件I四个面均向内凹变。预制件I向内凹变的每个面形成一个棱锥形凹槽2。为便于安装吊耳3,将预制件I 一端棱角预制成水平面,在水平面上埋设吊耳3,使吊耳3安装更为牢固。本实用新型也可将预制件I四个面均设置向外的凸起,也可达到同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流抛投用混凝土预制件,预制件I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成。预制前,先将加工好的模板架立并且连接加固,并安装固定好吊耳3,采用素混凝土或埋设钢筋网后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达到混凝土龄期后即可拆模,本实用新型完成。使用时,可采用自卸汽车将多个,(3-5个),使用钢丝绳连接在一起的本实用新型运输至现场抛投,钢丝绳将多个,(3-5个),本实用新型串联在一起,更能增加整体的抗冲能力;也可根据需要采用 吊车配合单个抛投。
权利要求1.一种截流抛投用混凝土预制件,其特征在于:预制件(I)为三棱锥体,在预制件(I)的一端棱角上埋设有吊耳(3),预制件(I)四个面均向内凹变或向外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抛投用混凝土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I)向内凹变的每个面形成一个棱锥形凹槽(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抛投用混凝土预制件,其特征在于:预制件(I)一端棱角预制成水平面,在水平面上埋设吊耳(3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抛投用混凝土预制件,其特征在于:预制件(I)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截流抛投用混凝土预制件,预制件为三棱锥体,在预制件的一端棱角上埋设有吊耳,预制件四个面均向内凹变或向外凸起。所述预制件向内凹变的每个面形成一个棱锥形凹槽。预制件一端棱角预制成水平面,在水平面上埋设吊耳。预制件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成。本实用新形通过将常规四面棱锥体的每个平面制成向内凹陷的凹槽或向外的凸起,增加了结构体的摩擦力,增大了结构体之间的咬合力,堆砌在一起的本实用新型每个面之间不能完全靠在一起,抛投体之间会出现一定的空隙,在进行截流时可将水流分流以降低截流难度,达到提高抛投后预制件的抗水流冲刷能力的目的。
文档编号E02B3/14GK203144966SQ20132019377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7日
发明者汪仁平, 王行仁, 刘宏丹 申请人: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