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576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



背景技术:

平面闸门是一种挡水面为平面面板的闸门。平面闸门的门叶在门槽内作直线运动以封闭或开放水道。它的制造加工较容易,运行安全可靠,维修方便,广泛用于各种水工建筑物上作为工作闸门、事故闸门和检修闸门。

然而现有的平面闸门设计、加工及安装精度不高,门叶与门槽因需要相对移动,两者之间密封性能不高,难免会有水流通过,影响了水道封闭效果,严重时会影响事故处理以及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沿门叶底部边沿设置,其一侧形成有第一延伸部,以将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的该侧包覆在所述门叶侧面底部,并将所述第一延伸部包覆在所述门叶底面;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凹槽,并在所述第二凹槽中嵌入第二固定条,以将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固定在所述门叶上。

优选的,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的底面为凹面,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凹面的一侧为阶梯结构,使所述第二固定条底面与所述第二凹槽底部之间形成有缝隙,外部流体进入该缝隙后,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的底面在外部流体压力作用下能够与密封安装架紧密贴合,达到自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的底面为凹面,所述延伸部相对所述 门叶底面的一侧为斜面,使所述门叶底面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形成有缝隙,外部流体进入该缝隙后,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的底面在外部流体压力作用下能够与密封安装架紧密贴合,达到自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将密封面从门叶、门槽之间转移到门叶、密封安装架之间,避免了门叶、门槽之间密封性能不佳的问题,并通过进一步改进使闸门封闭状态时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在流体压力作用下达到自密封效果,从而将水道完全封闭。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密封闸门U形胶条与密封安装架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密封闸门U形胶条立体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密封安装架、自密封闸门U形胶条及门叶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一种自密封闸门,包括门叶5、框体3以及驱动装置1,框体3包括立柱及横梁,所述立柱设有门槽,所述门叶5通过该门槽31设于 所述框体3上,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1为气缸,所述气缸固定于横梁,其输出端通过吊杆2与门叶5上的吊耳连接,使所述门叶5受所述驱动装置1驱动实现升降;

还包括位于所述门叶5一侧并与所述门叶5平行的密封安装架6,密封安装架6可固定于框体3或者水道中,使所述密封安装架6相对所述框体3固定,使所述密封安装架6与所述门叶5的间距不变,并设有开口以便于闸门开放时流体通过,本实施例中以开口呈矩形为例,在所述开口外围设有自密封闸门U形胶条4,所述门叶5底部设有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7;自密封闸门U形胶条4及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7具体方式为:

所述自密封闸门U形胶条4位于所述密封安装架6与所述门叶5之间,其一体成形并呈半包围结构沿所述开口的一侧底部经开口上方至另开口的一侧底部,如本实施例中的倒U形结构所示;自密封闸门U形胶条4的厚度略小于密封安装架6与所述门叶5的间距,且所述自密封闸门U形胶条4沿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凹槽,并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嵌入第一固定条41,第一固定条41可通过预设的螺栓穿过第一凹槽底部与所述密封安装架6连接,以将所述自密封闸门U形胶条4固定在所述密封安装架6上;所述自密封闸门U形胶条4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翻边42,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翻边43,两个所述第二翻边43分别抵触在所述密封安装架6的底部,且两个所述第二翻边43与所述第一翻边42一体成形;

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7沿所述门叶5底部边沿设置,其一侧形成有第一延伸部71,以将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7的该侧包覆在所述门叶5侧面底部,并将所述第一延伸部71包覆在所述门叶5底面;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7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凹槽,并在所述第二凹槽中嵌入第二固定条72,第二固定条72也可通过预设的螺栓穿过第二凹槽的底部与所述门叶5连接,以将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7固定在所述门叶5上。

通过上述实施例方案,闸门封闭状态时,密封安装架6外围(底边除外)的自密封闸门U形胶条4、门叶5底部的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7将门叶5两 侧的流体完全封闭,将密封面从门叶5、门槽31之间转移到门叶5、密封安装架6之间,避免了门叶5、门槽31之间密封性能不佳的问题。闸门需要开放时,通过驱动装置1将门叶5举升,以门叶5底部的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7不高过开口上方的自密封闸门U形胶条4为宜,将开口开放。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翻边42的外翻角度小于90度,所述门叶5在封闭后压紧第一翻边42,使位于自密封闸门U形胶条4两侧的第一翻边42在外部流体压力作用下能够分别与所述门叶5紧密贴合,从自密封闸门U形胶条4两侧都达到自密封效果。

同理,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翻边43的外翻角度小于90度,使所述第二翻边43在外部流体压力作用下与能够所述密封安装架6紧密贴合,达到自密封效果。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7的底面为凹面,以向内凹的弧面为宜,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凹面的一侧为阶梯结构73,使所述第二固定条72底面与所述第二凹槽底部之间形成有缝隙,外部流体进入该缝隙后,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7的底面在外部流体压力作用下能够与所述密封安装架6紧密贴合,达到自密封效果。

同理,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7的底面为凹面,所述第一延伸部71相对所述门叶5底面的一侧为斜面,使所述门叶5底面与所述第一延伸部71之间形成有缝隙,外部流体进入该缝隙后,所述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7的底面在外部流体压力作用下能够与所述密封安装架6紧密贴合,达到自密封效果。

在不影响运行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凹面的一侧可以向第二固定条72所在平面之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使流体压力能够加载在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的底面,达到自密封效果;同理,所述第一延伸部71可以向所述门叶5所在平面之外延伸,使流体压力能够加载在自密封闸门直形胶条的底面,达到自密封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 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