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离靠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1472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船舶离靠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与码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船舶离靠岸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船舶与码头相撞,通常在码头停靠岸侧壁上固定报废的轮胎或其它橡胶物件作为防撞减震装置,这种防撞装置对船舶有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但该防撞减压装置存在着很多缺陷:在船舶靠岸时,由于船舶还处于运动中,而防撞减震装置是固定的,船舶只有靠近岸边时,才起到保护作用,缓冲距离短、作用时间短,船舶的冲击力很大,在防撞减震装置与船舶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依然会对船舶表面造成损伤;固定的防撞减震装置对快速停靠码头的船舶起到的保护作用有限,特别是较强横向风作用下,船舶停靠速度过快时往往无法有效保护船身和前方桩台;废旧轮胎外观难看,影响水域景观,并且容易落入水中造成水质污染。

为改良上述情况,部分新码头或老码头改造时,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船舶离靠岸装置。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06603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船舶靠岸减压装置,用于使船舶缓缓向码头靠岸,最终平稳地靠向码头,减小了船舶靠岸时对码头的撞击力,保证了码头的安全性。上述技术通过油缸来实现靠岸减压,其油缸压力恒定,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如船舶吨位、风浪大小不同时,油缸就不能很好的完成防撞缓冲,甚至有可能会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码头防撞减震装置无法调节缓冲力大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调节的船舶离靠岸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船舶离靠岸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液压缸以及控制所述液压缸动作的液压回路,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与活塞杆,所述缸体的安装在码头内,所述活塞杆的端头用于推顶船舶,所述液压回路包括三位四通电磁阀、油泵、回油箱、PLC控制器,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包括进油口、回油口、一号油口、二号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油泵连通,所述回油口与回油箱连通,所述一号油口与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二号油口与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无杆腔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油口与油泵之间设有电磁调压阀,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传输至所述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与电磁调压阀动作。

所述回油口与回油箱之间设有电磁节流阀,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节流阀动作。

所述活塞杆的端头为球头,所述船舶的船舷上安装有与所述球头接触的球窝,所述球窝接触面的内径大于所述球头的外径。

所述球窝由外向内依次包括接触层、缓冲层、安装层。

所述接触层为弹性材料。

所述接触层与缓冲层之间设有磁力层,所述磁力层为电磁铁,所述球头为磁性材料。

所述缓冲层为弹簧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船舶离靠岸时,利用压力传感器来检测船舶对码头的作用力,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电磁调压阀,来调节液压缸的压力,以适应不同吨位船舶、不同气候环境下的停靠岸,安全、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压回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C处放大图。

码头01、船舶02、液压缸1、缸体11、活塞杆12、有杆腔13、无杆腔14、球头15、液压回路2、三位四通电磁阀21、油泵22、回油箱23、PLC控制器24、压力传感器25、电磁调压阀26、电磁节流阀27、进油口P、回油口T、一号油口A、二号油口B、球窝3、接触层31、磁力层32、缓冲层33、安装层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一种船舶离靠岸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液压缸1以及控制所述液压缸1动作的液压回路2,所述液压缸1包括缸体11与活塞杆12,所述缸体11的安装在码头01内,所述活塞杆12的端头用于推顶船舶02,所述液压回路2包括三位四通电磁阀21、油泵22、回油箱23、PLC控制器24,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21包括进油口P、回油口T、一号油口A、二号油口B,所述进油口P与油泵22连通,所述回油口T与回油箱23连通,所述一号油口A与液压缸1的有杆腔13连通,所述二号油口B与液压缸1的无杆腔14连通,所述无杆腔14内设有压力传感器25,所述进油口P与油泵22之间设有电磁调压阀26,所述压力传感器25的信号传输至所述PLC控制器24,所述PLC控制器24控制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21与电磁调压阀26动作。本实施例在船舶02离靠岸时,利用压力传感器25来检测船舶02对码头01的作用力,通过PLC控制器24控制电磁调压阀26,来调节液压缸的压力,以适应不同吨位船舶02、不同气候环境下的停靠岸,安全、节能。

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回油口T与回油箱23之间设有电磁节流阀27,所述PLC控制器24控制所述电磁节流阀27动作。本实施例,电磁节流阀27与电磁调压阀26共同作用,使液压回路2的进油和回油回路都用于控制,通过流量、压力两个条件的控制,使船舶停靠岸更稳定、可靠。

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活塞杆12的端头为球头15,所述船舶02的船舷上安装有与所述球头15接触的球窝3,所述球窝3接触面的内径大于所述球头15的外径。本实施例中球头15与球窝3的接触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船舶02离靠泊时出现晃动摇动时,可自主调节接触位置。

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球窝3由外向内依次包括接触层31、缓冲层33、安装层34;所述缓冲层33为弹簧减震器;所述接触层31为弹性材料。本实施例结构,为船舶02的靠岸提高足够的缓冲和减震,避免船体表面的损伤。

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接触层31与缓冲层33之间设有磁力层32,所述磁力层32为电磁铁,所述球头15为磁性材料。本实施例的磁力层32的磁力可接通、可断开;球头15与球窝3接触时,磁力接通,保证接触的稳定性,球头15与球窝3分离时,磁力断开,保证船舶02顺利离港。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