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锁定的吊舱吊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62阅读:9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锁定的吊舱吊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锁定的吊舱吊耳。所述吊舱吊耳包括吊耳(1)、加强框(2)、衬套(3);吊耳(1)安装在加强框(2)的中心线上,吊耳(1)底座上有螺纹定位孔,吊耳对中后通过螺钉(4)穿过螺纹定位孔将其锁定在加强框(2)上;带有内螺纹的衬套(3)通过干涉配合压入加强框(2);带外螺纹的吊耳与衬套(3)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吊舱吊耳较标准吊耳螺纹段直径小,结构简单,传力特性好,方便维护,重量轻,可锁定。
【专利说明】一种带锁定的吊舱吊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锁定的吊舱吊耳。

【背景技术】
[0002]吊舱是指安装有某机载设备或武器,并挂在飞机机身或机翼下的流线型舱段。吊舱可固定安装也可脱卸。机载吊舱可分为武器吊舱、侦查吊舱、干扰吊舱、火控吊舱及后勤吊舱等多个种类。吊耳是吊舱和飞机机械接口,载荷传递、安装精度要求高,吊耳的设计须满足传力形式好,重量轻,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要求。
[0003]传统的吊耳布置在吊舱上壁,使吊舱加强框易受附加弯矩,对于大尺寸、大质量的吊舱受力形式不好,也不好设计和制造上壁吊耳连接结构。尤其对于复杂设备在狭窄的吊舱空间内安装,设计轻便可靠的吊耳,是吊舱设计关键的环节,也是设计和制造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结构简单,传力特性好,方便维护,重量轻的带锁定的吊舱吊耳。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锁定的吊舱吊耳,其特征为:所述吊舱吊耳包括吊耳1、加强框2、衬套3 ;吊耳I安装在加强框2的中心线上,吊耳I底座上有螺纹定位孔,吊耳对中后通过螺钉4穿过螺纹定位孔将其锁定在加强框2上;带有内螺纹的衬套3通过干涉配合压入加强框2 ;带外螺纹的吊耳与衬套3通过螺纹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针对吊耳存在的在吊舱上如何连接难题,有的连在梁上,附加载荷大。合金钢制标准吊耳直径大,与铝合金制梁、框螺纹无法直接螺纹连接及定位等缺点,提出更适用于飞机挂装吊舱的可锁定的吊耳。本实用新型吊耳可通过带内螺纹衬套压入加强框,使带外螺纹的吊耳能够旋入加强框中心线上,使吊耳受力在框平面内,直接可靠。此外,铝合金加强框结构重量轻。本实用新型并且通过吊耳底座的小螺纹孔利用螺钉对定位好的吊耳进行锁定,解决标准吊耳无法锁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吊舱吊耳较标准吊耳螺纹段直径小,结构简单,传力特性好,方便维护,重量轻,可锁定。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在一起可锁定吊耳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锁定吊耳的主视图;
[0009]图3为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吊耳的侧视图;
[0010]图4为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吊耳的俯视图;
[0011]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锁定吊耳中衬套的主视图;
[0012]图6为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吊耳中衬套的俯视图;
[0013]图7为本实用新型可锁定吊耳中加强框的主视图;
[0014]图8为图7所示中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和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0016]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带锁定的吊舱吊耳,其主要组成包括:由吊耳1、加强框2、衬套3、螺钉4组成。
[0017]首先将衬套3从加强框2内压入开孔处,将加强框2在吊舱装配型架上定位,完成吊舱梁、框、长桁、蒙皮等的装配,然后将吊耳I旋入衬套3,进行调整对中,再利用螺钉4锁定,缝隙、接差处涂封密封胶密封。整个装配完成后将吊舱通过带锁定的吊舱吊耳挂在飞机机身或机翼下。
[0018]参见图2?图4为一种可锁定吊舱吊耳,按相匹配的挂架接口即标准接口设计,底座设计小螺纹孔,材料为合金钢锻件,根据吊舱载荷,设计与衬套相匹配的外螺纹段。
[0019]参见图5?图6为一种带内螺纹的合金钢衬套,材料为合金钢,衬套外圈和加强框紧配合,衬套底座非圆型,利用框上筋条可止动。衬套内螺纹与吊耳外螺纹配套,有严格螺纹公差要求。
[0020]参见图7?图8,其为一种吊舱加强框,可采用数控加工,材料为铝合金,加强框腹板可根据设备安装进行开口设计,上部设计与衬套直径一样的孔,控制公差,以便与衬套紧配合,加强框上壁留有与底座相配的凸台,并制小螺纹孔,以便吊耳定位后锁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带锁定的吊舱吊耳,其特征为:所述吊舱吊耳包括吊耳(1)、加强框(2)、衬套(3);吊耳(I)安装在加强框(2)的中心线上,吊耳(I)底座上有螺纹定位孔,吊耳对中后通过螺钉⑷穿过螺纹定位孔将其锁定在加强框⑵上;带有内螺纹的衬套⑶通过干涉配合压入加强框(2);带外螺纹的吊耳与衬套(3)通过螺纹连接。
【文档编号】B64D47-00GK204297109SQ201420696604
【发明者】王哲, 赵慧婷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