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交通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彩色路面的交叉口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需求日益增大,道路横断面也不断加宽,交叉口处的车道数越来越多,并且根据不同需求,左转、直行和右转车道的划分也不尽相同,目前驾驶员在交叉口处一般通过地面标线和交通标志来获取车道信息,选择相应车道。在高峰时期,地面标线容易被遮挡,仅靠路侧交通标志提醒驾驶员区分车道,作用有限。
彩色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近年来在公路、城市道路或广场等场所使用越来越广泛,但主要用作美化环境,并未利用其组织和控制交通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彩色路面的交叉口导流装置,达到引导车流的目的,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彩色路面的交叉口导流装置,它包括设置在交叉口车道的导流路面和与交叉口停车线设有一定间距的交通标志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路面包括左转路面、直行路面和右转路面,左转路面、直行路面和右转路面的颜色各不相同,导流路面上设有导流箭头;所述的交通标志牌设置在交叉口拓宽车道之前的人行道一侧,交通标志牌上设有采用反光材料绘制的、与导流箭头相同的标识箭头,标识箭头的颜色与对应的导流路面颜色相同,且交通标志牌与交叉口停车线的距离Ds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E0为正常状态下动视力;h为交通标志字高,单位mm;α为驾驶员眼睛与标志牌中心的连线与道路平面的夹角;γ0为交通标志转角;H为交通标志中心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m;g为驾驶员到路侧的垂直距离,单位m;V1为认读交通标志时的速度,单位km/h;V2为采取行动后的速度,单位km/h;f为滚动阻力系数;i为道路纵坡百分比;为路面附着系数;n车道变换次数;t1为标志试认时间,单位s;t2为反应时间,单位s;t3为变换一次车道时需要的时间,单位s。
按上述装置,所述的导流路面由由彩色沥青混凝土配合对应颜色的颜料摊铺。
按上述装置,所述的左转路面为红色,直行路面为绿色,右转路面为蓝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彩色路面帮助驾驶员在交叉口快速区分车道,将标志牌与彩色路面结合,有效缩短驾驶员在交叉口辨识和选择正确车道的时间,从而达到引导车流的目的,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交叉口改造示意图。
图2为路侧交通标志牌。
图中,1-左转路面,2-直行路面,3-右转路面,4-交通标志牌,5-交叉口停车线,4-1-左转车道,4-2-直行车道,4-3-右转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彩色路面的交叉口导流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它包括设置在交叉口车道的导流路面和与交叉口停车线5设有一定间距的交通标志牌4,所述的导流路面包括左转路面1、直行路面2和右转路面3,左转路面1、直行路面2和右转路面3的颜色各不相同,导流路面上设有导流箭头;所述的交通标志牌4设置在交叉口拓宽车道之前的人行道一侧,交通标志牌4上设有采用反光材料绘制的、与导流箭头相同的标识箭头,标识箭头的颜色与对应的导流路面颜色相同,且交通标志牌4与交叉口停车线5的距离Ds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E0为正常状态下动视力;h为交通标志字高,单位mm;α为驾驶员眼睛与标志牌中心的连线与道路平面的夹角;γ0为交通标志转角;H为交通标志中心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m;g为驾驶员到路侧的垂直距离,单位m;V1为认读交通标志时的速度,单位km/h;V2为采取行动后的速度,单位km/h;f为滚动阻力系数;i为道路纵坡百分比;为路面附着系数;n车道变换次数;t1为标志试认时间,单位s;t2为反应时间,单位s;t3为变换一次车道时需要的时间,单位s。
所述的导流路面由彩色沥青混凝土配合对应颜色的颜料摊铺,路用性能和稳定性均满足要求。
所述的左转路面1为红色,直行路面2为绿色,右转路面3为蓝色。同理,交通标志牌4上左转车道4-1的导流箭头为红色,直行车道4-2的导流箭头为绿色,右转车道4-3的导流箭头为蓝色,尺寸参数参照《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设置位置由公式(1)确定。
首先,测量正常行驶速度下驾驶员的动视力E0,交通标志的文字高度h,驾驶员眼睛与标志板中心的连线与道路平面的夹角α,交通标志的转角γ0,量取标志板中心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和驾驶员到路侧的垂直距离H,测得车速变化前后的速度V1和V2,道路纵坡i,变换一次车道的时间可取3s,城市道路一般为沥青路面,滚动阻力系数f和路面附着系数实测获得,若无实测,可取0.02和0.7,计算出交通标志牌4与停车线的距离。
本发明交通标志牌4的导流箭头颜色与车道颜色对应,有效刺激驾驶员的视觉感知,形成长时记忆,防止驾驶员因遗忘车道信息而犹豫不决或选错车道;通过不同颜色的路面来区分车道,提高了车道的辨识度,缩短驾驶员选择车道的反应时间,提高交叉口的运行效率;运用低成本方法防止驾驶员做出越实线变道等违章行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拥堵。
以上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例。所以,凡依据本发明所揭示的原理、设计思路所作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