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桥台路基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95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桥台路基的结构,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桥梁的桥台台后填筑透水性较好的土石材料,但由于桥台混凝土与台后土体变形模量差别过大、填土压实施工难以控制和时间一长土体的变形较大,会引起台后土体出现较大沉降和不均匀的沉陷,而出现桥台跳车的问题,进而破坏路面结构、增加维护成本,同时也影响着行车安全;另外,如果桥台高度大,台后填土也高,则作用在桥台上的土侧压力很大,那么就需要大尺寸的桥台结构和较多数量的桩基来抵抗土侧压力产生的弯矩与剪力,从而增加桥梁的造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桥台路基的结构,该结构可以解决因桥台台后土体路基的沉降和不均匀的沉陷而产生的桥台跳车的问题,并可极大地减小土体一侧作用在桥台上的侧压力,从而可采用较小尺寸的桥台结构、较少数量的桩基,降低桥梁的造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桥台路基的结构,包括EPS块组和连接器,EPS块组设置于桥台和土体路基之间,EPS块组的A侧面与桥台的台背面衔接,EPS块组的B侧面与土体路基衔接,EPS块组沿着桥台的轴线方向铺设至桥台的两端,若桥台的两端设置有翼墙,则EPS块组延伸至翼墙的墙背处。连接器设置于EPS块组上,连接器的类型与布置需根据作用在EPS块组上的垂直应力、EPS块层间摩擦角和最大水平剪应力予以确定。

前述的一种应用于桥台路基的结构中,所述EPS块组包括至少一层EPS层。

前述的一种应用于桥台路基的结构中,每层EPS层包括至少一块发泡聚苯乙烯块体,发泡聚苯乙烯块体为长方体状。发泡聚苯乙烯是一种聚苯乙烯树脂加入发泡剂,同时加热进行软化,产生气体,形成一种硬质闭孔结构的泡沫塑料,发泡聚苯乙烯的密度小、强度高,且具有较好的绝缘隔热性能、抗渗性能及较强的自稳性能等特点,因此采用发泡聚苯乙烯塑料材质形成的发泡聚苯乙烯块体可以改善土体的强度和变形性能。将处于不同层的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之间的垂直缝错开布置,可保证EPS层的稳定性。

前述的一种应用于桥台路基的结构中,所述土体路基与B侧面的衔接面为阶梯状,B侧面为倒阶梯形状,土体路基的填土坡度α为40度~50度。α的大小根据填土的类型确定,自稳性能好的土体可以陡一些,自稳性能差的土体则需要缓一些,以保证在节省EPS块组铺筑量的情况下,使作用在桥台上的侧压力尽量的小。

前述的一种应用于桥台路基的结构中,所述EPS块组的顶部面上铺筑有路面结构层。

前述的一种应用于桥台路基的结构中,从上层至下层的EPS层中包含的发泡聚苯乙烯块体的块数为逐层递减模式,或从下层至上层的EPS层中设置的发泡聚苯乙烯块体的块数为逐层增加的模式,且位于不同EPS层的发泡聚苯乙烯块体之间的垂直缝错开布置,以增强EPS块组的垂直抗剪能力及其整体的稳定性。

前述的一种应用于桥台路基的结构中,所述连接器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EPS层;连接器为钢栓连接器、木栓连接器或者EPS栓连接器。

前述的一种应用于桥台路基的结构中,所述EPS块组铺设于压实度满足工程要求的填土、原状土或填沙找平的土基上。

前述的一种应用于桥台路基的结构中,所述EPS块组包括第一EPS层、设置于第一EPS层底部的第二EPS层、设置于第二EPS层底部的第三EPS层及设置于EPS块组最底层的第四EPS层,最底层的EPS层的高程低于或者等于外侧路面或地面的高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桥台台后的部分填土替换为发泡聚苯乙烯块体,解决了因桥台台背填土的沉降量大和不均匀的沉陷而引起的桥台跳车的问题,保证了路面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了维护成本;并且极大地减小了作用在桥台上的侧压力和地基上的压力,由此可以缩小桥台的厚度、减少桩基的数量及降低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从而节省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桥台,2-土体路基,3-EPS块组,4-EPS层,5-发泡聚苯乙烯块体,6-A侧面,7-B侧面,8-路面结构层,9-第一EPS层,10-第二EPS层,11-第三EPS层,12-第四EPS层,13-连接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一种应用于桥台路基的结构,该结构包括EPS块组3和钢栓连接器13,EPS块组3设置于桥台1和土体路基2之间,EPS块组3的A侧面6与桥台1的台背面衔接,EPS块组3的B侧面7与土体路基2衔接,EPS块组3沿着桥台1的轴线方向铺设至桥台1的两端,钢栓连接器13设置于EPS块组3上。EPS块组3包括有上层的EPS层4、中层的EPS层4和下层的EPS层4,下层的EPS层4的高程低于外侧路面或地面的高程。钢栓连接器13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EPS层4,以保证相邻的EPS层4之间的稳定性。从上层至下层的EPS层4中包含的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的块数为逐层递减模式。下层的EPS层4由1块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组成,中层的EPS层4由1.5块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组成,下层的EPS层4由2块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组成。不同层的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之间的垂直缝错开布置。每层EPS层4包括至少一块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为长方体状。土体路基2与B侧面7的衔接面为阶梯状,B侧面7为倒阶梯形状,土体路基2的填土坡度α为40度。EPS块组3的顶部面上铺筑有路面结构层8。EPS块组3铺设于压实度满足工程要求的填土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一种应用于桥台路基的结构,该结构包括EPS块组3和木栓连接器13,EPS块组3设置于桥台1和土体路基2之间,EPS块组3的A侧面6与桥台1的台背面衔接,EPS块组3的B侧面7与土体路基2衔接,EPS块组3沿着桥台1的轴线方向铺设至桥台1的两端,木栓连接器13设置于EPS块组3上。EPS块组3包括第一EPS层9、设置于第一EPS层9底部的第二EPS层10、设置于第二EPS层10底部的第三EPS层11及设置于EPS块组3最底层的第四EPS层12,最底层的EPS层4的高程低于外侧路面或地面的高程。木栓连接器13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EPS层4,以保证相邻的EPS层4之间的稳定性。从上层至下层的EPS层4中包含的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的块数为逐层递减模式。第一EPS层9由2.5块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组成,第二EPS层10由2块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组成,第三EPS层11由1.5块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组成,第四EPS层12由1块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组成,不同层的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之间的垂直缝错开布置。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为长方体状。土体路基2与B侧面7的衔接面为阶梯状,B侧面7为倒阶梯形状,土体路基2的填土坡度α为45度。EPS块组3的顶部面上铺筑有路面结构层8。EPS块组3铺设于压实度满足工程要求的原状土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一种应用于桥台路基的结构,该结构包括EPS块组3和EPS栓连接器13,EPS块组3设置于桥台1和土体路基2之间,EPS块组3的A侧面6与桥台1的台背面衔接,EPS块组3的B侧面7与土体路基2衔接,EPS块组3沿着桥台1的轴线方向铺设至桥台1的两端,EPS栓连接器13设置于EPS块组3上。EPS栓连接器13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EPS层4,以保证相邻的EPS层4之间的稳定性,从上层至下层的EPS层4中包含的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的块数为逐层递减模式。EPS块组3包括第一EPS层9、设置于第一EPS层9底部的第二EPS层10、设置于第二EPS层10底部的第三EPS层11、设置于第三EPS层11底部的第四EPS层12及设置于EPS块组3最底层的第五EPS层,第五EPS层的高程低于外侧地面的高程。EPS栓连接器13设置于第一EPS层9与第二EPS层10、第二EPS层10与第三EPS层11、第三EPS层11与第四EPS层12、第四EPS层12与第五EPS层之间的水平缝上,第一EPS层9由3块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组成,第二EPS层10由2.5块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组成,第三EPS层11由2块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组成,第四EPS层12由1.5块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组成,第五EPS层由1块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组成。位于不同层的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之间的垂直缝错开布置。每层EPS层4包括至少一块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为长方体状。土体路基2与B侧面7的衔接面为阶梯状,B侧面7为倒阶梯形状,土体路基2的填土坡度α为50度。EPS块组3的顶部面上铺筑有路面结构层8。EPS块组3铺设于压实度满足工程要求的填沙找平的土基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采用EPS块组3替换桥台1台后填土,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的材料密度只有压实土密度的1/6至1/10,但抗变形能力强,因而桥台1台后铺设的EPS块组3作用在土体路基2上的压力很小,在压力小于EPS块组3的抗压强度情况下,台后EPS块组3长期的沉降量远小于压实的土体路基2的沉降量,从而可解决路面结构破坏与桥台1跳车问题;在EPS块组3的自重、路面结构层8及汽车或火车荷载的作用下,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的水平应变远小于土体路基2的水平应变,从而作用在桥台1的侧压力更小,一般填土侧压力系数在0.2至0.35之间,而发泡聚苯乙烯块体5的侧压力系数仅约0.1,如此可以减小桥台1的结构尺寸和桩基的数量,从而节省工程造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