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钢拉挤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3254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钢拉挤声屏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杆保护领域,特别是一种玻璃钢拉挤声屏障。



背景技术:

在声源和接收者之间插入一个设施,使声波传播有一个显著的附加衰减,从而减弱接收者所在的一定区域内的噪声影响,这样的设施就称为声屏障(noise barriers)。声屏障一般分为三种,一是交通隔音屏障,二是设备噪音衰减隔音屏障,三是工业厂界隔音屏障。

目前,公路声屏障在早期采用的有混凝土砖砌结构,之后采用有金属彩板、金属板浸塑的。但是仍然存在吸声效果差,易老化,易锈蚀,使用寿命短,施工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钢拉挤声屏障,组装方便、吸声和隔声效果明显,不易腐蚀,使用寿命长达25年以上,实用性较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钢拉挤声屏障,包括玻璃钢声屏障面板和玻璃钢声屏障背板,所述玻璃钢声屏障面板和玻璃钢声屏障背板底部通过塑料支撑件密封,玻璃钢声屏障面板、玻璃钢声屏障背板和塑料支撑件之间构成腔体,腔体内靠近玻璃钢声屏障背板的一侧设有镀锌板,腔体中还填充有吸声玻璃纤维棉和憎水玻璃纤维布,所述玻璃钢声屏障面板表面上设有吸声孔,吸声孔的孔径由外到内逐渐减小,所述玻璃钢声屏障面板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位于不同平面上。

优选的是,所述憎水玻璃纤维布设置在吸声玻璃纤维棉与玻璃钢声屏障面板之间。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塑料支撑件内设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纵横交错设置。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吸声孔均匀分布在玻璃钢声屏障面板上。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玻璃钢声屏障背板设有三角形加强条,三角形加强条向内凹陷进一步增加稳定性。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玻璃钢声屏障面板内侧设有L形卡扣,玻璃钢声屏障背板通过L形卡扣固定住。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交错设置且顺序连接。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玻璃钢声屏障背板的一端设有凸槽,另一端设有凹槽,凸槽和凹槽相互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玻璃钢声屏障面板和玻璃钢声屏障背板底部通过塑料支撑件密封,玻璃钢声屏障面板、玻璃钢声屏障背板和塑料支撑件之间构成腔体,腔体内靠近玻璃钢声屏障背板的一侧设有镀锌板,腔体中还填充有吸声玻璃纤维棉和憎水玻璃纤维布,所述玻璃钢声屏障面板表面上设有吸声孔,吸声孔的孔径由外到内逐渐减小,所述玻璃钢声屏障面板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位于不同平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钢拉挤声屏障,组装方便、吸声和隔声效果明显,不易腐蚀,使用寿命长达25年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玻璃钢拉挤声屏障,包括玻璃钢声屏障面板1和玻璃钢声屏障背板2,所述玻璃钢声屏障面板1和玻璃钢声屏障背板2底部通过塑料支撑件密封3,玻璃钢声屏障面板1、玻璃钢声屏障背板2和塑料支撑件3之间构成腔体,腔体内靠近玻璃钢声屏障背板2的一侧设有镀锌板4,腔体中还填充有吸声玻璃纤维棉5和憎水玻璃纤维布6。所述玻璃钢声屏障面板1表面上设有吸声孔7,吸声孔7的孔径由外到内逐渐减小,吸声孔7的这种结构能够使外部的绝大部分噪音分贝被迅速降低。

璃钢声屏障面板1表面上设有吸声孔7便于噪声进入声屏障腔体内,加装塑料支撑件3和镀锌板4增加强度,腔体中填充吸声玻璃纤维棉5提高吸声效果,吸声玻璃纤维棉5与璃钢声屏障面板1之间有一层憎水玻璃纤维布6以防止雨水进入。

所述玻璃钢声屏障面板1包括第一平面11和第二平面12,第一平面11和第二平面12位于不同平面上,能够分别对噪音进行净化处理,降噪效果更好。

憎水玻璃纤维布6设置在吸声玻璃纤维棉5与玻璃钢声屏障面板1之间。

所述塑料支撑件3内设有多个加强筋31,加强筋31纵横交错设置,进一步增加稳定性和牢固性。

吸声孔7均匀分布在玻璃钢声屏障面板1上。这里的吸声孔7也可以是漏斗状的单独结构,和玻璃钢声屏障面板1相互连通。

玻璃钢声屏障背板2设有三角形加强条21,三角形加强条21向内凹陷进一步增加稳定性。玻璃钢声屏障面板1内侧设有L形卡扣13,玻璃钢声屏障背板2通过L形卡扣13固定住。第一平面11和第二平面12交错设置且顺序连接。玻璃钢声屏障背板2的一端设有凸槽23,另一端设有凹槽22,凸槽23和凹槽22相互匹配。可根据声屏障安装生产组装成任意长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钢拉挤声屏障,组装方便、吸声和隔声效果明显,不易腐蚀,使用寿命长达25年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