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及铺设重载临时道路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9329阅读:9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及铺设重载临时道路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以及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铺设重载临时道路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工地厂区的硬化面积一般大于临时用地面积的50%,其中临时道路硬化面积约大于30%,硬化方法多为浇筑厚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工程完成后,需要全部拆除,并产生大量废弃物。硬化路面所浇筑的混凝土,不仅是能源大量消耗,而且构件为一次摊销,成本大。其中包括水泥制造、混凝土制备、运输、浇筑、振捣、养护材料等;拆除及运输过程,不仅消耗能源,而且废弃物堆放在自然环境中,环境不能自然消纳,也增加环境的承载负担,“硬化路面所浇筑的混凝土”、“拆除及运输过程”等过程均为耗能过程。本发明结合实际工程,采用成品“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代替现浇混凝土施工道路,特别是重载道路,实现“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重复使用,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减小环境的承载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实现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拟结合实际工程,采用成品“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代替现浇混凝土施工道路,特别是重载道路,实现“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多次重复使用,达到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小环境的承载负担。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其特征在于:该板块为内置配筋、边缘为加强配筋的混凝土浇筑的矩形;所述板块的正面四边为倒角,对称的两个侧面均设有两个对称的半圆柱形凹槽,所述凹槽的中部有钢筋吊装环,所述吊装环的内部浇筑在板块内。

进一步,所述板块的规格尺寸为1600mm×1600mm×160mm。

进一步,所述板块浇筑用的混凝土标号为C50。

一种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铺设重载临时道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路面基础处理;

第一步,将场地原土下挖400mm深,并平整夯实,压实系数>95%;第二步,铺设道渣垫层,并夯实,夯实厚度200mm;第三步,铺设10%灰土垫层,并夯实,夯实厚度200mm; 第四步,铺设SBS油毡隔离层一道,作用是隔离基础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以及防止雨水、污水进入地基层,从而造成承载力削弱;

(2)、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拼装工艺;

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路面,准备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根据路面的宽幅和长度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排列,将带有吊装环的两侧沿纵向排列,采用半幅路面密封组拼,另外半幅隔缝设置,在隔缝上盖上钢筋箅子;铺设完成后为了固定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不至因重载车辆的频繁震动而使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发生平面位移,采取在侧面做C25素混凝土护角的措施。

作为优选,隔缝宽度为320mm,所述钢筋箅子的下端面设有若干横向加强筋,若干所述横向加强筋的宽度与隔缝宽度一致,使得横向加强筋正好至于隔缝内。

作为优选,铺设SBS油毡隔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设计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采用混凝土标号为C50,内有配筋,且边缘为加强配筋,正面四边倒角,板块本身可承受面荷载50吨/㎡;

2、根据现场不同区域的使用要求,设计出冲车区域、道路区域、加工区域的标准排布组合方案;

3、半幅设置为的隔缝拼接,与路旁的排水沟相连通,可将土方车等出场车辆冲洗的泥水直接排到排水沟内,通过排水沟在排到道路右侧的三级沉淀池内,使得该路面具有冲洗车辆的功能;

4、在隔缝上盖上钢筋箅子,防止轮胎破坏“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的阳角。

5、采取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侧面做C25素混凝土护角的措施,不仅起到保护“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的作用,以及保护处理过的地基不受雨水、污水的侵蚀,还能固定“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的位置;

6、采用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进行重载临时道路铺设,造价低、工期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预制混凝土板块的一种拼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预制混凝土板块拼接的放大图。

其中:1、板块;2、凹槽;3、吊装环;4、钢筋箅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天津某工程总建筑面积:136115㎡;规划用地面积:26837㎡;基坑开挖面积:21300㎡;临时用地面积:8456㎡;临时道路面积:3946㎡;钢筋加工区面积:784㎡;木工加工区面积:275㎡。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其特征在于:该板块1为内置配筋、边缘为加强配筋的混凝土浇筑的矩形;所述板块的正面四边为倒角,对称的两个侧面均设有两个对称的半圆柱形凹槽2,所述凹槽的中部有钢筋吊装环3,所述吊装环的内部浇筑在板块内。所述板块的规格尺寸为1600mm×1600mm×160mm。所述板块浇筑用的混凝土标号为C50。

为实现“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多次重复使用,达到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小环境的承载负担等目的,拟采用成品“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代替部分现浇混凝土施工道路,特别是重载道路。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规格尺寸为1600×1600×160;混凝土标号为C50;内有配筋,且边缘为加强配筋;正面四边倒角。板块本身可承受面荷载50吨/㎡。

本实施例选择重载车辆通过频次最高的重载道路段,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主要选择在北侧大门内侧和南侧大门的内侧的主干道路上,共计34块,87.04㎡。

1、铺设方案

1.1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共分四步处理。第一步,将场地原土下挖400mm深,并平整夯实,压实系数>95%;第二步,铺设道渣垫层,并夯实,夯实厚度200mm;第三步,铺设10%灰土垫层,并夯实,夯实厚度200mm;第四步,铺设SBS油毡隔离层一道,作用是隔离基础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以及防止雨水、污水进入地基层,从而造成承载力削弱。

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达到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刚度向适应的承载力,应不低于面荷载50吨/㎡的要求;二是使地基土性质均匀,以达到均匀沉降的目的。

地基处理剖面示意图如图1:

1.2“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路面侧面的处理

为保护“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的侧面阳角,采取在侧面做C25素混凝土护角的措施,可以起到保护“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保护处理过的地基不受雨水、污水的侵蚀。

1.3“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的组拼方式

道路的幅宽为3200mm,由两块“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组拼成道路幅宽,分为左半幅、右半幅。其中,左半幅路面为密缝组拼;右半幅则为隔缝设置,隔缝宽度为320mm。

右半幅的隔缝与路右侧的排水沟相连通,可将土方车等出场车辆冲洗的泥水直接排到排水沟内,通过排水沟在排到道路右侧的三级沉淀池内。这样的设置,使得该路面具有冲洗车辆的功能。

为了保护“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在隔缝上盖上钢筋箅子4,防止轮胎破坏“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的阳角。

此外,为了固定“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不至因重载车辆的频繁震动而使“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发生平面位移,采取在侧面做C25素混凝土护角的措施,不仅起到保护“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的作用,以及保护处理过的地基不受雨水、污水的侵蚀,还能固定“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的位置。如图2所示(本图示只表示了一个应用区域)。

2、方案实施

2.1、测量放线

3.1.1组织测量队按设计院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复核无误后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对工程进行点面相结合的测量控制。

3.1.2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定出施工道路中线,并定出水准基准点作为整个工程的控制点。每次测量均要闭合,严格控制闭合误差。道路基础两侧以设计路宽为准,分别向外加宽,放出道路的路基灰线,根据此线进行路槽开挖。

2.2、土方开挖

开挖用机械进行,人工配合。在开挖前,开挖的次序和要求由现场施工员向司机及土方工详细交底。在挖土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在现场指挥并应经常检查标高和位置位置。开挖要保证连续作业,衔接工序流畅。

清除表层耕植土,将场地原土下挖400mm深,开挖直至地下老土(设计深度)。暗沟、暗渠部分也必须清除至老土,基槽开挖宽度按要求放坡。

2.2、路槽碾压检验

路槽开挖完成后,排除路基积水,测定路床含水量并进行晾干,进行机械夯实并采用环刀法测试路基干密度,压实系数>95%。

2.3、基层施工

基层施工分为两步,第一步,铺设道渣垫层,并夯实,夯实厚度200mm;第二步,铺设10%灰土垫层,并夯实,夯实厚度200mm。

按设计要求,采用一定比例的石灰与土,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充分拌合,达到均匀、顔色一致。灰土以手握成团,两手指捏即散为准。土料采用粘性土,土内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土粒应过筛,颗粒不应大于15%。

石灰采用Ⅲ级以上新鲜的石灰,使用前石灰消解并过筛,颗粒不得大于5mm。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粒,不得含过多水份。

灰土应分段、分层回填,采用机械夯实,遍数按设计要求的干密度确认,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干密度。灰土完成后,不得受雨淋,不得受水浸泡,并作临时性覆盖,灰土每层施工结束后,检查灰土地基的干密度。

采用石灰、粉煤灰、石子进行机械搅拌均匀,并控制二灰结石的含水率,采用翻斗车运输至现场,摊铺平整,分层、分段碾压密实,分层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表面进行薄膜覆盖,洒水养护不少于7d。

2.4、铺设SBS油毡隔离层

干铺SBS油毡隔离层一道,SBS油毡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作用是隔离基础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以及防止雨水、污水进入地基层,从而造成承载力削弱。

2.5、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

按照组拼设计方案,逐块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拼缝必须紧密。采用小型汽车吊施工。

最后,采用采取在侧面做C25素混凝土护角的措施,保护“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的侧面阳角,保护处理过的地基不受雨水、污水的侵蚀,以及固定“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的位置。

实施例二:

施工的基层处理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的是在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的,采用200mm厚C25混凝土铺设。因为当对比的道路是相同承载力的路面时,采用可比性。

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进行对比:

对比内容:则只对比“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铺装和“200mm厚C25混凝土浇筑及拆除”的造价差。

对比方法:折合成每平米的摊销费用进行比较。实施例一按照周转4个工程考虑,即按照4次摊销考虑;而实施例二则不能周转使用,即按照1次摊销考虑。

本工程采用实施例一,共计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34块,87.04㎡,故按照87.04㎡计算,最后折算为每平米造价。

每块“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到场价格(市内区域)为620元/块;一个机械铺装台班费400元;经过计算,每平米单价242.1875元/㎡;按照4次摊销费用为61.7元/㎡。

实施例二中,C25混凝土,含泵送费用,单价约300元/m3;C25混凝土拆除费用,单价约45元/m3;经过计算,每平米单价69.0元/㎡。(按照硬化面积87.04㎡计算)。

对比结果:

①每平米硬化路面节约7.3元/㎡。

②折合每平米建筑面积的计算,按照建筑容积率2.0计算,建筑用地一般占红线内面积的1/3,且硬化道路占临时用地面积的30%,则10000平米建筑工程,其施工现场的临时道路面积为10000÷2×30%×30%=450㎡,则每完成10000平米建筑工程,可节约资金3285元。

③按照产值折算,按照2015年市场粗装修高层住宅工程平米造价2300元计算,1亿元产值工程相当于完成建筑43478.26㎡,则每完成1亿元产值工程可以节约4.347826×3285=14282.609元。

可见,广泛推广应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块”铺装路面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工期分析

两个方案的地基处理是一样的,因此这部分作业的工序及工期是一样的,不必进行比较;这里只比较地基以上的不同做法部分的工期。

实施例一,采用机械进行铺装,人工辅助完成,速度快,不需要养护,铺装完成后即可投入使用。以本工程为例,其铺装过程仅用时1天。如果是大面积铺装,可以投入多台机械用时铺装,且可以由门口向场内方向铺装,不需要其他的临时铺垫初始的辅助施工道路,且可以随着工程进度变化,实现场内的道路移动。

实施例二:采用象泵进行浇筑,人工辅助振捣、收面和养护完成,达到强度后方可投入使用。建筑工作一般1天可完成,但养护则随季节而不同。一般春夏秋等温度大于15度的季节,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方可投入使用,而冬季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月15天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负温养护的时候),必要是还要采取添加外加剂的措施(费用更高)。

工期对比:根据以上分析,方案一比方案二节省了养护的工期,最少是10天。这可以大大提高项目为建设单位的反应速度,对企业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具有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从社会效果看:

节约能源消耗:实现了施工现场临时道路的工具化,并使之可以周转使用,按照周转4次计算,材料消耗总量减少3/4,直接减少能源消耗,即在4个同体谅工程中只投入一次,对应每平米节约69×3=207元/㎡。

最大限度的环境保护:因为实现了施工现场临时道路的工具化,和周转使用,则不需要拆除混凝土路面,也就减少了3/4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极大的减轻了环境的承载压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