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铁路平交道口板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932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铁路平交道口板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交通设施,尤其是一种可拆卸铁路平交道口板支撑结构。

技术背景

铁路平交道口是公路车辆平面穿越铁路的主要设施,主要有整体式和铺装式两种类型,整体式一般是由混凝土整体浇筑而成,整体性好,但一旦建成后,结构无法更换和改变;铺装式是在原有轨道结构上铺设特制的钢筋混凝土板或其它材料制成的板,铺装式道口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方便地改建和更换,轨道结构也没有特定的要求,其基本结构是由若干道口板组成,由于铺装式道口铺设更换比较容易,因此被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绝大部分铺装式道口是直接将水泥板或水泥橡胶组合板放置在轨道结构的轨枕上,在实际使用中道口板和轨枕间难免存在缝隙,在汽车通过道口时,产生的冲击对道口板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导致板的振动位移加剧,甚至产生跳动,逐步造成道口状态劣化,不仅会对道口和轨道的状态和寿命造成不利,也会影响他们的使用寿命,由于道口板的状态不良,也会给机动车辆运行通过道口带来影响,严重时还会影响车辆安全通过,成为目前铁路平交道口的一个主要安全问题。采用橡胶混凝土道口板,对车辆通过道口时的荷载对道口板冲击有所减小,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上述现象,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

分析产生上述破坏的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道口在铺设时,由于混凝土轨枕在生产制造以及安装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公差,使得道口板在安装时与轨枕之间不可避免存在间隙,在车辆轮载作用下,相互产生冲击和道口板的翘动,导致相互表面产生损伤而间隙扩大,形成恶劣循环;其次道口板是直接放置在轨枕上,相互没有约束,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板的上下跳动,产生相互冲击,产生表面的相互损伤,导致结构逐步劣化。

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主要思路是,稳定道口板,避免车辆通过时道口板产生跳动,使车辆在通过时道口板不会跳动或翘动;采取减振措施。目前一个常用的技术措施就是将道口板与轨道基础连为一体,例如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道床基础,或者是通过螺栓将板与基础连为一体,但是这两种措施都要求将道床浇筑成混凝土整体,不但施工复杂,成本高,而且混凝土结构浇筑后往往是永久结构,一旦有道口或轨道结构本身故障需要维修和更换,需要涉及到道床结构变动时将非常困难。

本发明不需要对原有轨道结构的道床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体,仍然保持原有的有砟轨道型式,轨道板的更换、轨道结构维修以及其他需要对轨枕和道床等进行拆装的维修不受任何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拆卸铁路平交道口板支撑结构,目的是不改变原有铁路平交道口区段轨道结构的型式,将道口板固定在轨道基础结构上,使车辆通过道口时,道口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道口板不会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跳动和相互冲击以及产生道口板的翘动而导致道口板和轨枕相互表面产生损伤。

一种可拆卸铁路平交道口板支撑结构,包括钢轨和道口板,还包括一用于支撑和固定道口板的承接构架,所述承接构架置于钢轨底部,所述承接构架设有卡口并通过卡口与钢轨轨底连接,所述道口板固定安装在钢轨间的承接构架上,若干安装有道口板的承接构架沿钢轨布置形成支撑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承接构架在钢轨间的部分还设置有用于阻止道口板移动的台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构架通过卡口与钢轨连接,所述卡口包括两翼包覆钢轨轨底,卡口整体与钢轨轨底匹配,所述卡口的两翼,一侧自承接构架向上延伸,另一侧与承接构架螺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道口板固定安装在钢轨间的承接构架上,是将道口板与承接构架螺接,在道口板与承接构架之间有用于填充间隙的弹性填充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卡口与钢轨之间有弹性填充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填充材料是橡胶或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混凝土基础,所述承接构架向钢轨外侧延伸与混凝土基础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若干个安装有道口板的承接构架通过构架安装在强度和精度较好的钢轨底部,形成一个有较好平整度的支承面,钢轨的强度高,保证支撑面可以承受机动车辆荷载。承接构架、道口板与钢轨联为一体,从而与整个轨道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车辆荷载作用下,道口板不会单独振动或跳动造成板的损坏或变形,构架上的弹性材料条进一步减小了车辆载荷对道口板及相关部件的冲击,改善其受力环境,延长使用寿命。当铁路道口需要维修拆除道口板和其它部件时,只需将连接道口板和构架之间的螺栓拆卸后,就可以移除道口板,然后拆除构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承接构架与钢轨连接横断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承接构架在钢轨间部分示意图;

图4是道口板与承接构架组装示意图;

图5是道口板、承接构架和钢轨组合安装示意图;

图6是承接构架与钢轨、外侧混凝土连接横断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承接构架;2-卡口;3-螺栓;4-钢轨;5-台阶;6-道口板;7-弹性填充材料;8-轨枕;9-混凝土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原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拆卸铁路平交道口板支撑结构,包括钢轨4和道口板6,还包括一用于支撑和固定道口板6的承接构架1,所述承接构架1置于钢轨4底部,所述承接构架1设有卡口2并通过卡口2与钢轨4轨底连接,所述道口板6固定安装在钢轨4间的承接构架1上,若干安装有道口板6的承接构架1沿钢轨4布置形成支撑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承接构架1在钢轨4间的部分还设置有用于阻止道口板6移动的台阶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构架通过卡口2与钢轨4连接,所述卡口2包括两翼包覆钢轨4轨底,卡口2整体与钢轨4轨底匹配,所述卡口2的两翼,一侧自承接构架1向上延伸,另一侧与承接构架1螺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所述道口板6固定安装在钢轨4间的承接构架1上,是将道口板6与承接构架1螺接,在道口板6与承接构架1之间有用于填充间隙的弹性填充材料7。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卡口2与钢轨4之间有弹性填充材料。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如下面结合附图叙述一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将承接构架1放置在轨道结构中两根轨枕8之间的钢轨2底部,将承接构架1端部的卡口6分别置于左右钢轨4轨底,用螺栓3拧紧一端卡口在钢轨4底部,然后将承接构架1另一端的卡口2用螺栓3固定在钢轨4的另一端钢轨4底部,安装时应注意保持原有钢轨4的轨距,安装完毕后继续安装下一根承接构架1,安装数量根据道口的宽度要求确定,最终使承接构架1在钢轨4和轨枕8之间形成一个支承道口板的整体平面,支承面的平整度可以通过调整构架端部的卡扣螺栓进行修正。调整完毕后,安装承接构架1上的弹性条7,然后按照要求在承接构架1上放置道口板6,查看道口板6与构架的支承密贴性,如果发现有不密贴情况,可以进一步通过调整卡扣螺栓3进行修正。调整完毕后,将紧固螺栓3通过道口板6与承接构架1相联并拧紧,使道口板6与承接构架1形成一体,查看道口板6的安装位置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可以通过卡扣螺栓3和紧固螺栓3进行修正,完成后继续进行下一块道口板6的安装,直到全部道口板6安装完毕。道口板6全部安装完成以后,进一步对板6的安装位置和尺寸进行检查,如果不满足要求可以通过卡扣螺栓3和紧固螺栓3进行调整,直到满足要求为止。调整完毕的道口就可以投入使用,使用一段时间后,对道口的几何位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螺栓3松动等情况,进行复紧,保证道口各部件的密贴平顺,完成了道口的安装铺设。如果需要对道口进行维修要拆除道口板6时,首先对道口的紧固螺栓3拧开,去除道口板6,然后拆除承接构架1之后,可以按照一般轨道的要求进行维修作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填充材料7是橡胶或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所述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是聚氨酯材料或聚烯烃材料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还包括混凝土基础,所述承接构架向钢轨外侧延伸与混凝土基础固定连接。

对于道口外侧单轨钢轨,所述承接构架通过一侧卡口与钢轨轨底连接,另一侧与混凝土基础连接固定,道口板依然通过螺栓与承接构架连接组成道口板支撑结构。

通过本发明设计方法的实施,应用承接构架与钢轨相连接,在轨道底部形成一个平整的道口板6支承面,该支承面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对车辆荷载冲击进行减振,支承面可以根据道口板6的要求进行几何调整,确保道口板的支承状态良好密贴,道口板6与轨道结构的间隙得到较好的控制,承接构架1与道口板6的连接螺栓3可以保证道口板6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不会产生翘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以上的发明措施,可以使车辆在进入平交道口时,道口板6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平顺性都得到了保证,不会产生由于板的翘动,造成道口状态劣化,道口板6翘动造成道口状态劣化是普通铺装式道口破坏最为常见的现象;道口板6的几何位置得到改善以及道口板6的弹性支承使得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冲击减小。

总体上来说,通过本发明提出的设计方法的实施,道口的动态性能和道口的稳定平顺性得到了根本性地改善,车辆通过道口的安全性也有较大提高,道口设备的使用环境和寿命也会较大提高。通过本发明设计方法的实施,道口的拆卸比较容易,对轨道线路本身的维修养护不受影响,道口的铺设对原有轨道结构没有特定要求,实现了道口的整体性能和安装方便的提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 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 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 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