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新型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41275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隧道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新型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高铁隧道工程中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隧道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新型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比crtsⅰ型、crtsⅱ型两种板式无砟轨道,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下改变了板式轨道的限位方式、扩展了板下填充层材料、优化了轨道板结构,具有整体性强、坚固耐用、稳定性好、变形累积缓慢和轨道变形小等特点,但其在环境变化较小的隧道工程中存在施工工序繁多,技术复杂,影响施工工期的问题,无砟轨道如何在保证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速度、节约成本也成为高速铁路轨道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隧道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新型结构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隧道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新型结构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板式轨道施工工序繁多、技术复杂、工序较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隧道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新型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支承层及底座施工:底座施工时,支承层沿线路纵向连续浇筑,切缝每5米设置一道,切缝宽度约为1mm,深度为80~100mm,板缝的标准长度与轨道板宽度一致。

b铺设钢筋网片:铺设钢筋网片时,轨道板门字型筋下的钢筋位于门子型钢筋下,且不穿过门字形钢筋,钢筋网片下方放置保护层垫块;

c横隔带施工:横隔带施工时,横向长度与轨道板相同,纵向长度为18~20cm,横隔带使用自密实混凝土现浇,横隔带处钢筋及网片连续且无搭接;

d轨道板粗铺:轨道板粗铺时的位置偏差纵向不大于8~12mm,横向不应大于精调支架的横向调整的1/2;

e轨道板精调:高程±0.3~0.7,中线0.3~0.7;

f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自密实混凝土施工中,两块无砟轨道板与底座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同时灌注。

优选的,步骤a中设置c20素混凝土支承层,取消了钢筋铺设。

优选的,步骤b中保护层垫块每平方米至少设置有4个垫块。

优选的,步骤c中每隔2块板设置一处横隔带,在铺板前要完成横隔带的浇筑。

优选的,步骤f中,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模板内侧粘贴不透水模板布,模板布光面朝外,因取消隔离层土工布所以为保证混凝土灌注时不漏浆,在模板表面粘贴模板布的同时还要在模板底部粘贴模板布。

优选的,步骤f中,轨道板单元间端模利用“x”型卡加固,先安装封边模板,再安装“l”型压缝模板,最后将“l”型压缝模板固定在侧模上另外采用纵梁压紧,横隔带处使压缝模板据横隔带顶面2.5cm,无横隔带处“l”型压缝模板板底低于轨道板板底3~7mm。

优选的,步骤f中,采用两个龙门吊吊起两个大料斗直接至轨道板灌注孔位置,灌注孔位置放置小料斗,大料斗就位后两个料斗同时开始在每个轨道板中间孔灌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无砟轨道优化结构施工方法,对施工工艺和工装进行了创新和改进,通过取消隔离层土工布,自密实混凝土轨道板与底座形成了牢固的复合结构,底座设置素混凝土,取消了底座钢筋、限位凹槽弹性缓冲垫层,通过钢筋或网片整体绑扎使钢筋连续且每隔两块轨道板之间设置一道横隔带以方便混凝土浇筑,在保证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的同时,实现了两块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的同时浇筑,实现了多块轨道板下自密实混凝土连续形成整体,这样不但优化施工工序,而且提高施工速度、降低了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进口轨道连续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横隔带位置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横隔带位置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隧道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新型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支承层及底座施工:底座施工时,支承层沿线路纵向连续浇筑,每隔5m设置一道横向预裂缝,切缝宽度约为1mm,深度为80mm,设置c20素混凝土支承层,取消了钢筋铺设;

b铺设钢筋网片:铺设钢筋网片时,轨道板门字型筋下的钢筋位于门子型钢筋下,且不穿过门字形钢筋,钢筋网片下方放置保护层垫块,保护层垫块每平方米至少设置有4个垫块;

c横隔带施工:横隔带施工时,横向长度与轨道板相同,纵向长度为18cm,横隔带使用自密实混凝土现浇,横隔带处钢筋及网片连续且无搭接,每隔2块板设置一处横隔带,在铺板前要完成横隔带的浇筑;

d轨道板粗铺:轨道板粗铺时的位置偏差纵向不大于8mm,横向不应大于精调支架的横向调整的1/2;

e轨道板精调:高程±0.3,中线0.3;

f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自密实混凝土施工中,两块无砟轨道板与底座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同时灌注。步骤f中,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模板内侧粘贴不透水模板布,模板布光面朝外,因取消隔离层土工布所以为保证混凝土灌注时不漏浆,在模板表面粘贴模板布的同时还要在模板底部粘贴模板布。步骤f中,轨道板单元间端模利用“x”型卡加固,先安装封边模板,再安装“l”型压缝模板,最后将“l”型压缝模板固定在侧模上另外采用纵梁压紧,横隔带处使压缝模板据横隔带顶面2cm,无横隔带处“l”型压缝模板板底低于轨道板板底3mm。步骤f中,采用两个龙门吊吊起两个大料斗直接至轨道板灌注孔位置,灌注孔位置放置小料斗,大料斗就位后两个料斗同时开始在每个轨道板中间孔灌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隧道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新型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支承层及底座施工:底座施工时,支承层沿线路纵向连续浇筑,每隔5m设置一道横向预裂缝,切缝宽度约为1mm,深度为100mm,设置c20素混凝土支承层,取消了钢筋铺设;

b铺设钢筋网片:铺设钢筋网片时,轨道板门字型筋下的钢筋位于门子型钢筋下,且不穿过门字形钢筋,钢筋网片下方放置保护层垫块,保护层垫块每平方米至少设置有4个垫块;

c横隔带施工:横隔带施工时,横向长度与轨道板相同,纵向长度为20cm,横隔带使用自密实混凝土现浇,横隔带处钢筋及网片连续且无搭接,每隔2块板设置一处横隔带,在铺板前要完成横隔带的浇筑;

d轨道板粗铺:轨道板粗铺时的位置偏差纵向不大于12mm,横向不应大于精调支架的横向调整的1/2;

e轨道板精调:高程±0.7,中线0.7;

f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自密实混凝土施工中,两块无砟轨道板与底座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同时灌注。步骤f中,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模板内侧粘贴不透水模板布,模板布光面朝外,因取消隔离层土工布所以为保证混凝土灌注时不漏浆,在模板表面粘贴模板布的同时还要在模板底部粘贴模板布。步骤f中,轨道板单元间端模利用“x”型卡加固,先安装封边模板,再安装“l”型压缝模板,最后将“l”型压缝模板固定在侧模上另外采用纵梁压紧,横隔带处使压缝模板据横隔带顶面3cm,无横隔带处“l”型压缝模板板底低于轨道板板底7mm。步骤f中,采用两个龙门吊吊起两个大料斗直接至轨道板灌注孔位置,灌注孔位置放置小料斗,大料斗就位后两个料斗同时开始在每个轨道板中间孔灌注。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隧道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新型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支承层及底座施工:底座施工时,支承层沿线路纵向连续浇筑,每隔5m设置一道横向预裂缝,切缝宽度约为1mm,深度为90mm,设置c20素混凝土支承层,取消了钢筋铺设;

b铺设钢筋网片:铺设钢筋网片时,轨道板门字型筋下的钢筋位于门子型钢筋下,且不穿过门字形钢筋,钢筋网片下方放置保护层垫块,保护层垫块每平方米至少设置有4个垫块;

c横隔带施工:横隔带施工时,横向长度与轨道板相同,纵向长度为19.2cm,横隔带使用自密实混凝土现浇,横隔带处钢筋及网片连续且无搭接,每隔2块板设置一处横隔带,在铺板前要完成横隔带的浇筑;

d轨道板粗铺:轨道板粗铺时的位置偏差纵向不大于10mm,横向不应大于精调支架的横向调整的1/2;

e轨道板精调:高程±0.5,中线0.5;

f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自密实混凝土施工中,两块无砟轨道板与底座间灌注自密实混凝土同时灌注。步骤f中,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模板内侧粘贴不透水模板布,模板布光面朝外,因取消隔离层土工布所以为保证混凝土灌注时不漏浆,在模板表面粘贴模板布的同时还要在模板底部粘贴模板布。步骤f中,轨道板单元间端模利用“x”型卡加固,先安装封边模板,再安装“l”型压缝模板,最后将“l”型压缝模板固定在侧模上另外采用纵梁压紧,横隔带处使压缝模板据横隔带顶面2.5cm,无横隔带处“l”型压缝模板板底低于轨道板板底5mm。步骤f中,采用两个龙门吊吊起两个大料斗直接至轨道板灌注孔位置,灌注孔位置放置小料斗,大料斗就位后两个料斗同时开始在每个轨道板中间孔灌注。

其中:

a支撑层及底座施工

对仰拱填充表面进行凿毛或拉毛处理,并适度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当采用凿毛处理时,见新面不应小于70%,当采用拉毛处理时,拉毛深度为1.5~2mm。

利用cpiii控制网对底座(支承层)进行测量放样,每10m测设2个点坐标,放样完成后做好标记,用墨线底座边线,并记录每个标记点高程,施工缝放样时选择在板缝对应位置。

支承层(底座板)侧模安装。模板需采用钢模板,模板安装前需涂刷脱模剂。根据测量放样的点位对模板进行定位,采用高模板,在模板上标记出底座板收坡前高程位置,模板顶面纵坡应与线路纵坡一致,便于找平尺找平。模板定位后,采用泡沫胶或石膏粉封堵模板底部与基础面的缝隙,避免浇筑混凝土时的漏浆,同时要避免封堵材料侵入混凝土内部造成嵌缝。底座两侧模板可在仰拱回填层表面打孔植筋加固,模板外侧可在水沟电缆槽墙脚用钢管支撑,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出现偏位、移动。

混凝土浇筑采用罐车输送、滑槽入模,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为宜,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无气泡、表面泛浆为宜。振捣过程中遵循快插慢拔的方式,对底座板两侧及凹槽处混凝土进行振捣,避免拆模后混凝土面出现蜂窝及气泡,影响外观质量。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用铝合金刮尺刮平,并且对两侧排水坡进行修坡,随时用坡度尺检测并调整排水坡坡度。排水坡坡度为7%,隧道内两侧排水坡宽度为25cm。

支承层(底座板)浇筑完成,在24h内进行横向预裂缝施工,对应衬砌施工缝位置设置,深度为9cm。

b铺设钢筋网片

根据cpⅲ控制网在无砟轨道底座上进行测量放样,每10m一对点,横隔墙位置和边线控制点用墨线弹出。

试验“段落一”使用crb550钢筋网片,网片每四块板为一个单元进行整体绑扎,每个单元间独立有混凝土不连续。试验“段落二”使用hrb400ф16钢筋为纵向钢筋,及hrb400ф12钢筋横向钢筋,连续绑扎不间断。纵向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8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得大于50%,且搭接不得在板缝及横隔带位置处。c横隔带施工

每隔2块板设置一处横隔带,横向长度为2.5m与轨道板相同,纵向长度为19.2cm,横隔带使用自密实混凝土现浇,横隔带处钢筋及网片连续且无搭接。在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前要对横隔带两侧及顶面两侧5cm处进行凿毛处理。

横隔带位置钢筋要做防锈处理,涂刷范围为以横隔带为中心两侧13.6cm。横隔带支模采用木模板以方便调节钢筋位置且容易拆模。横隔带模板安装保证加固牢靠,不漏浆。

横隔带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采用料斗灌注,浇筑完成后对顶面进行收面及压光,收面时用水平尺检测并及时调节平整度。带模养护待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后方可拆除,一般为12h。拆模后对横隔带两侧及顶面两侧5cm位置进行凿毛。

d轨道板铺设

粗铺前准备工作→轨道板铺设→安装精调调节装置→轨道板精调→轨道板压紧装置及封边模板、板缝模板

e自密实混凝土施工

试验段模板包括端模、侧模及“l”型压缝模板。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模板内侧粘贴不透水模板布,模板布光面朝外,先将模板表面打磨光滑,喷涂专用模板布胶,再将模板布从一端向另一端顺向铺贴平整,因试验段取消隔离层土工布所以为保证混凝土灌注时不漏浆,在模板表面粘贴模板布的同时还要在模板底部粘贴模板布。

模板应与轨道板密贴,安装时不得触碰精调装置,避免影响精调精度。排气孔应与板密贴,安装到位后,紧固连接螺栓,利用压紧装置侧面限位螺栓及方木紧固侧模。轨道板单元间端模利用“x”型卡加固,每个单元均匀间距设置5道。先安装封边模板,再安装“l”型压缝模板,最后将“l”型压缝模板固定在侧模上另外采用纵梁压紧,纵梁连接在两侧的压杠上。注意调整“l”型压缝模板高度,横隔带处使压缝模板据横隔带顶面2.5cm,无横隔带处“l”型压缝模板板底低于轨道板板底5mm。

在灌注孔及观察孔位置铺设土工布,防止溢出混凝土污染轨道板。在轨道板四个角位置安装百分表,百分表固定方式在下图,在灌注中要防止移动工字钢,监测和记录轨道板上浮及位移情况。

为保证两块板同时浇筑的成功,采用经线下工艺性揭板试验总结最可靠的灌注方式,即从两个板的灌注孔同时灌注。混凝土由罐车运送到试验段灌注地点后,先依次装料在两个大料斗内,采用两个龙门吊吊起两个大料斗直接至轨道板灌注孔位置,灌注孔位置放置小料斗,大料斗就位后两个料斗同时开始灌注。灌注模式为从两块板的b孔、e孔同时灌注,直到灌注完毕。

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前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记录轨道板位移监测百分表读数,检查板腔湿润状态。由于两块板连续浇筑,浇筑过程中,整个单元都会受到影响。整个单元(两块板)的浇筑过程作为百分表读数的完整周期。

在灌注孔上方安装灌注漏斗,漏斗底部与灌注孔下料管结合严密,不得漏浆。漏斗内安装过滤网,防止大块骨料进入板腔造成堵塞。并在灌注前洒水湿润溜槽及漏斗。

提升料斗至灌注支架的溜槽上方,作业人员在操作平台上开灌注料斗阀门开始灌注,灌注过程中每块板四个角各安排一名作业人员观察排气孔溢出混凝土状态,发现异常时应及时通知作业平台上的人员调节灌注速度。

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要连续,灌注过程中,注意观察轨道板状态。灌注时先快后慢,注意观察观察孔和排气孔;排气孔有足够余料排出时,封闭排气孔,继续灌注,直至灌完。直线板每次灌注时间控制在6~8min。灌注结束后,一致下一孔继续灌注。灌注时从低端向高端逐孔顶推灌注,直至两块板完全灌满。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