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排水沥青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3238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塞排水沥青路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具体涉及一种防堵塞排水沥青路面。



背景技术:

路面结构层是构成路面的各铺砌层,按其所处的层位和作用,主要有面层、基层和垫层。路面不但要承受车轮荷载的作用,而且要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行车荷载和大气因素对路面的影响作用,一般随深度而逐渐减弱,因而路面通常是多层结构,将品质好的材料铺设在应力较大的上层,品质较差的材料铺设在应力较小的下层,从而形成了路基之上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垫层、基层和面层的路面结构形式。一般面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且耐磨、不透水,在下雨天,面层不透水会导致大量的雨水聚集在路面上,从而减小了路面的摩擦力,使得路面上的车辆在驾驶的过程中易打滑,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为了针对上述的问题,现出现透水性路面,透水性路面具有很多其它路面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性,主要是良好的透水性及保水性。与普通混凝土的路面相比,透水性路面采用单一级配组成集料和水泥拌合,在形成大量的贯通孔作为透水通道和具有透水功能。

但是,现有的透水性路面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贯通孔会被路面上的粉尘等杂质堵塞,造成透水性路面失去透水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塞排水沥青路面,以解决现有路面透水性差,易堵塞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堵塞排水沥青路面,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成表面上层、表面下层和基层;在表面上层和表面下层中均具有呈网状且互通的排水孔,表面上层的排水孔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表面上层的排水孔孔隙率低于表面下层的排水孔孔隙率,表面上层和表面下层中均含有过滤层。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表面上层和表面下层中呈网状且互通的排水孔形成了透水通路,减少了路面积水,从而减小了路面出现打滑的情况,过滤层对雨水等具有过滤作用,将雨水中的粉尘等进行过滤,使雨水通过排水孔流走,避免路面的透水功能降低,同时表面上层的孔隙率比表面下层的孔隙率低,进一步增强了路面的透水功能;2、在表面上层出现堵塞的时候,表面上层的排水孔的结构能够使雨水对排水孔进行反冲,使排水孔保持畅通状态,从而提高路面的透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堵塞排水沥青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表面上层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表面上层1、贯通连接层2、表面下层3、防水粘结层4、中面层5、粘结层6、下面层7、应力吸收层8、稳定层9、排水孔10。

实施例基本参考图1~图2所示:一种防堵塞排水沥青路面,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成表面上层1、贯通连接层2、表面下层3和基层;表面上层1的厚度为2~4cm,排水孔10孔隙率为10%~16%,表面下层3的厚度为3~5cm,排水孔10孔隙率为18%~25%,表面上层1和表面下层3均含有过滤层,表面上层1的过滤层由PAC-10材料与水泥、沙石、沥青混合压制而成;表面下层3的过滤层由PAC-13材料与水泥、沙石和沥青混合压制而成,在表面上层1和表面下层3中均具有呈网状且互通的排水孔10,表面上层1的排水孔10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所述贯通连接层2中具有呈网状且互通的球形贯通孔,球形贯通孔的孔径大于表面上层的排水孔孔径;所述基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成防水粘结层4、中面层5、粘结层6、下面层7、应力吸收层8和稳定层9;所述防水粘结层4中含有乳化沥青;所述中面层5中含有AC-20材料,其厚度为5~7cm;所述下面层7中含有AC-25材料,其厚度为5~7cm。

路面出现堵塞现象,主要是表面上层1被堵塞,进而导致路面的透水性差;采用表面上层1的排水孔10孔隙率低于表面下层3的排水孔10孔隙率,使得在雨水进入表面上层1的排水孔10之后,雨水进入表面下层3之后,表面下层3中单位面积的排水孔10数量增多,雨水迅速从表面下层3的排水孔10中排走,从而增加表面上层1中排水孔10的水流速度,能够对堵塞在排水孔10中的粉尘等进行冲刷,随着水流排走,进而达到增强该路面的透水性;在表面上层1中的部分排水孔10出现堵塞的情况下,雨水从表面上层1中的其他排水孔10进入表面上层1中,表面上层1的排水孔10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使得雨水的水流流速在表面上层1的排水孔10逐渐增大,排水孔10呈网状且互通,使得雨水进入被粉尘等堵塞的排水孔10中,对被堵塞的排水孔10中的粉尘等进行反冲,使排水孔10中堵塞的粉尘等冲出路面,使表面上层1中的排水孔10保持通畅,进而提高了该路面的透水性;表面上层1的厚度为2~4cm,排水孔10孔隙率为10%~16%,表面下层3的厚度为3~5cm,排水孔10孔隙率为18%~25%,采用如此的数据范围,除了满足路面的承载力和透水性的性能外,在路面上积水量多的情况下,孔隙率的范围能够使路面积水快速进入表面上层1和表面下层3中,避免雨水聚集在路面上,造成路面打滑的现象,表面上层1和表面下层3的厚度能够形成一个蓄水系统,足够满足路面上的积水快速进入表面上层1和表面下层3之后,达到蓄水与排水同时进行;贯通连接层2中采用呈网状且互通的球形贯通孔结构,使表面上层1的排水孔10与表面下层3的排水孔10之间连通良好,同时在雨水通过表面上层1的排水孔10进入球形贯通孔中,因孔径的变化,使雨水流速减慢,贯通连接层2对雨水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减少路面上雨水的聚集,以增强路面的透水性能;PAC-10和PAC-13均具有良好的净水效果,能够有效的除去雨水中的水中色质、COD、BOD及砷、汞等重金属离子,同时还能够对雨水中的粉尘等杂质进行逐级过滤,从而增强路面的透水性能;AC-20和AC-25均是一种发泡剂,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有效的降低中面层5的表面张力,从而增强该路面的抗压强度和弯拉强度等;乳化沥青是一种良好的防水材料,提高了基层的防水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