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时预约的智能车位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5974发布日期:2018-09-11 19:5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位锁,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时预约的智能车位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渐普及,充电桩的建设持续落实,越来越多的公共停车场开始规划电动汽车专用充电停车位。然而依然有很多电动汽车车主表示充电困难。充电难的原因不是因为找不到充电桩,而是其变成了燃油车的停车位。一些燃油车车主无视充电桩上“请勿占用”的提示,鸠占鹊巢将充电桩当成了免费停车位。为此有必要设计一套能够接受预约并带有车位锁的车位锁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停车为被占用问题,提供了一种分时预约的智能车位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分时预约的智能车位锁系统,包括用户手机端、服务器端、若干车位锁集群,车位锁集群包括若干车位锁、分时预约单元、通讯单元,分时预约单元控制分别与各车位锁控制相连,通讯单元与分时预约单元相连,通讯单元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端连接,用户手机端与服务器端相连;

分时预约单元:能够根据用于预约停车时间,选取合适的空闲时间段车位锁分配给预约用户。

本实用新型根据用户预约停车时间对车位锁空闲时间段进行分割使用,能够将合适的空闲时间段的车位锁分配给用户,防止了两个预约时间之间的时间被浪费,重复利用了车位锁的使用时间。本实用新型车位锁信息能通过通讯单元发送给服务器端,用户手机端能够通过服务器端查看各车位锁的状态,并进行预约,避免用户到达后而无车位锁可用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对车位锁进行预约,只有当前预约的用户才能进入车位,避免了车位被他人占用,方便用户进行停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车位锁包括有用于检测车位锁上是否有车辆的车辆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对应车位锁的充电桩的充电情况的充电检测单元,车辆检测单元、充电检测单元都分别与分时预约单元相连。分时预约单元作为处理器还具有处理其他信息的功能,车辆检测单元可以为红外检测装置或其他检测物体的装置。充电检测单元为检测充电桩是否给电动汽车充完电的设备。车辆检测单元在检测到车辆离去后通过分时预约单元控制车位锁升起。充电检测单元检测到充电桩给电动汽车充完电后,能够通过服务器端发送充完电的信息给用户手机端,便于用户查看充电信息,是否结束停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位锁包括挡臂、电控锁和驱动装置,挡臂两端连接在驱动装置上,电控锁和驱动装置分别与分时预约单元连接,在挡臂与驱动装置之间设置有防撞机构,防撞机构包括活动套和固定套,活动套固定在挡臂的端头上,驱动装置包括有转轴,固定套固定在转轴内侧位置上,活动套活动连接在转轴外侧位置上,活动套与固定套相贴紧,在活动套上设置有对活动套和固定套进行离合的离合机构,在活动套和固定套下方设置有触发离合机构离合的触发支架,电控锁设置在活动套下方,在活动套表面设置有锁孔,在离合机构表面上设置有离合导向槽,在固定套表面上设置有触发槽,在车位锁锁止状态时,电控锁卡入在锁孔内,触发支架分别与离合导向槽、触发槽配合相接。车位锁挡臂竖立后,驱动装置停止,此时进入锁止状态,同时电控锁卡入锁孔将防撞机构也锁死。通过控制电控锁解锁后,用户到达车位锁位置时,通过用户手机端进行解锁,此时电控锁进行解锁。防撞机构在电控锁解锁后才进行工作,本方案中活动套和固定套通过离合机构连接,通过转轴能够实现一体转动,同时离合机构能够进行分离,分离后使得活动套脱离固定套独立进行转动,即在车辆撞击车位锁时,使得挡臂能够脱离驱动装置进行空转,防止了挡臂被撞坏,保护了车位锁。离合机构的离合通过挡臂的转动来实现,活动套表面上设置有离合导向槽,固定套表面上设置有触发槽,挡臂转动时触发支架与离合导向槽、触发槽配合动作,使得在车位锁锁止状态下离合器分离。电控锁用于锁死防撞机构。电控锁解锁后防撞机构就能起到作用。这样未预约过的车辆即非用户车辆就无法停在车位锁上,车辆强行进入会撞坏车位锁,同时也使得车辆受损。而预约的用户车辆能够控制电控锁解锁,这样在用户车辆不小心撞击到车位锁时,防撞机构起作用,够防止车辆对车位锁造成损坏,同时也保护了车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头,所述活动套前端的侧壁内缩,形成直径小于活动套直径的滑动部,所述离合头套在滑动部上,离合头朝向固定套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齿体,在固定套上对应离合头位置设置有一圈第二齿体,在离合头通孔的内壁上轴向设置有若干滑条,在滑动部上对应设置有若干滑槽,滑条嵌入在滑槽内,滑动部端与活动套表面之间形成有挡圈,在离合头后端与挡圈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离合导向槽设置在离合头表面上。离合头通过滑条滑槽滑动连接在滑动部上,该第一齿体为若干个齿构成,这些齿呈中心放射状分布,第二齿体是与第一齿体相对应配合,在活动套和固定套相贴紧,离合机构未分离时,第一齿体和第二齿体相啮合。在啮合状态下转轴转动,与转轴相固定的固定套也随之转动,通过啮合固定套带动活动套一起转动,这样实现正常的挡臂转动。而离合头移动使得第一齿体与第二齿体脱离,则离合机构分离,此时活动套会绕转轴空转,不会带动固定套转动,这种状态下挡臂受到撞击就不会被折断或受到损坏,保护了车位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触发支架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卡头和触发卡头,导向卡头位于离合头下部并顶在离合头上,触发卡头位于固定套下部并顶在固定套上,在活动套、固定套转动时,导向卡头卡入在离合导向槽内,触发卡头卡入到触发槽内,在触发支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触发支架的导向卡头和触发卡头高度一样,分别紧贴在活动套、固定套下表面上。固定套和活动套转动时,在转到挡臂竖立即车位锁锁定时,离合导向槽和触发槽正好转到下方,触发卡头则是卡入到触发槽内,同时也使得导向卡头卡入到离合导向槽内。若车位锁锁定状态下受到碰撞,挡臂受力转动,此时在导向卡头和离合导向槽的作用下,活动套转动同时会向外位移,使得活动套和固定套脱离啮合状态,固定套不动,而活动套进行空转。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套上的离合导向槽包括提升槽和两段保持槽,提升槽由两段倾斜的槽构成的V形结构的槽体,提升槽V形的开口朝向固定套所在方向,保持槽为沿圆周设置的弧形槽,两端保持槽位于同一圆周面上,所述提升槽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保持槽相连接。该提升槽的中点位置与触发槽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即触发卡头卡入触发槽时,导向卡头卡入在提升槽的中间。在导向卡头卡入后,若活动套转动,不论是正转还是反转,导向卡头进入提升槽中倾斜的槽内,这样就使得活动套水平方向向外移动,当导向卡头行进到提升槽与保持槽连接处时,活动套与离固定套已经相脱离,若活动套继续转动,导向卡头进入保持槽,使得活动套与固定套保持脱离啮合的状态。这样也就是挡臂受撞击后无论正转或是反转,都能起到防撞保护。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根据用户预约停车时间对车位锁空闲时间段进行分割使用,能够将合适的空闲时间段的车位锁分配给用户,防止了两个预约时间之间的时间被浪费,重复利用了车位锁的使用时间。本实用新型车位锁信息能通过通讯单元发送给服务器端,用户手机端能够通过服务器端查看各车位锁的状态,并进行预约,避免用户到达后而无车位锁可用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对车位锁进行预约,只有当前预约的用户才能进入车位,避免了车位被他人占用,方便用户进行停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框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防撞机构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离合导向槽展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防撞机构在车位锁未锁定状态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防撞机构在车位锁定后受力转动后状态的一直结构示意图。

1-用户手机端 2-服务器端 3-车位锁集群 4-通讯单元 5-分时预约单元 6-车位锁 7-车辆检测单元 8-充电检测单元 9-固定套 10-转轴 11-离合头 12-第一齿体 13-第二齿体 14-滑条 15-第一复位弹簧 16-滑槽 17-触发支架 18-离合导向槽 19-触发槽 20-导向卡头 21-触发卡头 22-第二复位弹簧 23-提升槽 24-保持槽 25-插入管 26-滑动部 27-挡圈 28-挡臂 29-电控锁 30-锁孔 31-活动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分时预约的智能车位锁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用户手机端1、服务器端2、若干车位锁集群3。车位锁集群包括若干车位锁6、分时预约单元5、通讯单元4,分时预约单元控制分别与各车位锁控制相连,通讯单元与分时预约单元相连,通讯单元通过网络与服务器端连接,用户手机端与服务器端相连;

其中,分时预约单元:能够根据用于预约停车时间,选取合适的空闲时间段车位锁分配给预约用户。

车位锁包括有用于检测车位锁上是否有车辆的车辆检测单元7、用于检测对应车位锁的充电桩的充电情况的充电检测单元8,车辆检测单元、充电检测单元都分别与分时预约单元相连。

车位锁包括挡臂28、电控锁29和驱动装置,挡臂两端连接在驱动装置上,电控锁和驱动装置分别与分时预约单元连接,在挡臂与驱动装置之间设置有防撞机构。如图2所示,防撞机构包括活动套31和固定套9,活动套远离固定套一端设有空心状的插入管25,挡臂端头为筒状,插入管的外径与挡臂端头的内径一样,插入管插入在挡臂端头内,并通过螺栓固定。驱动装置包括有转轴,固定套固定在转轴内侧位置上,固定套与活动套并排相贴,在活动套上设置有对活动套和固定套进行离合的离合机构,在活动套和固定套下方的驱动装置内设置有触发离合机构离合的触发支架17,电控锁29设置在活动套下方,在活动套表面设置有锁孔30,在离合机构表面上设置有离合导向槽18,在固定套表面上设置有触发槽19,在车位锁锁止状态时,电控锁卡入在锁孔内,触发支架分别与离合导向槽、触发槽配合相接。

离合机构包括离合头11,活动套前端的侧壁内缩,形成直径小于活动套直径的滑动部26,离合头套在滑动部上。如图2,离合头朝向固定套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齿体12,该第一齿体为若干个齿构成,这些齿呈中心放射状结构分布。在固定套上对应离合头位置设置有一圈第二齿体13,活动套和固定套相贴紧时,第一齿体与第二齿体相啮合,将离合头和固定套联动在一起。在离合头通孔的内壁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四个轴向延伸的滑条14,在滑动部上对应设置有四个滑槽16,滑条嵌入在滑槽内,滑动部端与活动套表面之间形成有挡圈27,在离合头后端与挡圈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15。离合导向槽设置在离合头表面上。

如图3所示,其为离合导向槽平面展开的结构,离合导向槽包括提升槽23和两段保持槽24,提升槽由两段倾斜的槽构成的V形结构的槽体,提升槽V形的开口朝向固定套所在方向,保持槽在图3中示意为直槽,但设置在离合头上,其为沿圆周设置的弧形槽,两段保持槽位于同一圆周面上,提升槽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保持槽相连接。该离合导向槽提升槽的中间为嵌入点,离合导向槽在离合头上设置的位置为当挡臂竖立时,该离合导向槽的嵌入点朝向正下方。如图4所示,触发槽19为一个槽孔,其设置位置也是当挡臂竖立时,该触发槽朝向正下方。

触发支架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卡头20和触发卡头21,导向卡头位于离合头11下部并顶在离合头上,触发卡头位于固定套下部并顶在固定套上,在活动套、固定套转动时,导向卡头卡入在离合导向槽内,触发卡头卡入到触发槽内,在触发支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15。

在用户要将车停入到车位锁上时,用户通过手机用户端发送指令到车位锁,车位锁将信号发送至驱动装置和电控锁上,电控锁解锁,同时驱动装置工作,使得挡臂放下,此时用户就可以将车辆停入。当用户将车开走后,车辆检测单元检测到车辆离开,将信号发送至车位锁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将挡臂立起,进入锁定状态。

在防撞方面,当车位锁处于解锁状态时,即挡臂还未放平或未完全直立时,如图4所示,此时滑动套与固定套是相啮合联动的,且此时固定套上的触发槽未转动至触发支架触发卡头处,触发卡头是顶在固定套表面上,则触发支架另一端上的导向卡头不会卡入到离合导向槽内。此时电机转动转轴,固定套转动同时带动活动套转动,进而带动挡臂摆动。当车位锁进入锁止状态,挡臂竖立,如图2所示,此时电控锁卡入到锁孔内,触发卡头卡入到触发槽内,则导向卡头也卡入到离合导向槽内。若此时用户车辆碰撞车位锁,在用户车辆靠近车位锁时,电控锁解锁,防撞机构解锁,在外力达到一定强度时,挡臂受力摆动,但此时由于是锁定状态,固定套不动,活动套受力转动,如图5所示,离合导向槽的提升槽先与导向卡头接触,这使得离合头向外位移,离合头与固定套脱离啮合,活动套进行空转,这样使得挡臂不会被撞弯,保护了车位锁。若其他车辆碰撞车位锁时,电控锁处于锁定状态,防撞机构锁定,其他车辆无法停入在车位锁上,若继续强行进入,就会撞坏车位锁,车辆也受到损坏。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用户手机端、服务器端、车位锁集群、通讯单元、分时预约单元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