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桥梁的缓冲减震伸缩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643发布日期:2018-11-09 20:4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桥梁的缓冲减震伸缩缝。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桥梁伸缩缝结构有两类,一类是支撑式的,这类伸缩缝直接支承车辆载荷,如板式橡胶伸缩缝、钢板伸缩缝,他们有如下不足,结构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容易变形损坏、养护维修困难、密封性能较差、价格比较昂贵,另外车辆经过时会有明显感觉,甚至会出现跳车现象,另一类是对接式的,这类伸缩缝不直接承载车辆荷载,如橡胶伸缩缝、填灌式伸缩缝,前者由于橡胶本身弹性小、易老化,因而容易出现橡胶断裂、脱落、跳起等危害,从而丧失其应有的功能,后者由于填缝料与粘结界面之间受力机理复杂,同时填缝料本身的质量、结构形式、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桥梁梁体伸缩变化规律的不易掌握,使得填缝料与粘结界面之间易产生裂缝,桥梁伸缩缝有时需要进行维修,便于进行修复同样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桥梁的缓冲减震伸缩缝。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桥梁的缓冲减震伸缩缝,包括桥梁体,所述的桥梁体包括第一桥梁体、第二桥梁体,所述的第一桥梁体与第二桥梁体之间为桥梁体间隙,桥梁体间隙内设置有固定装置、减震缓冲装置,固定装置位于第一桥梁体与第二桥梁体之间且靠近桥梁体的底部,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一支撑板、支撑柱、第一支撑垫、第二支撑垫,所述的固定板为水平段与竖直段构成的倒T型,固定板的水平段的一端伸入第一桥梁体,固定板的水平段的另一端伸入第二桥梁体,所述的固定板的竖直段设置于固定板水平段的中间位置,固定板竖直段的顶部水平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的固定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竖直设置有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固定板竖直段的两侧,支撑柱的顶部通过第一支撑垫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柱的底部通过第二支撑垫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震缓冲装置设置于固定装置上方,减震缓冲装置的顶部与桥梁体的上表面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减震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弹性板、第二弹性板、弹性混凝层、沥青层、第二支撑板,所述的第一弹性板竖直设置于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的第一弹性板为若干个且均匀竖直排列,相邻两第一弹性板之间通过圆弧固定连接,第一弹性板的上方水平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浇注有弹性填充物,所述的第二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弹性板、所述的第二弹性板水平设置,第二弹性板为若干个且均匀排列,两相邻第二弹性板之间通过圆弧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板的上方水平设置有弹性垫,第二弹性板与弹性垫之间浇注有沥青层,所述的弹性垫与桥梁体的上表面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桥梁体的顶部设置有防护装置,所述的防护装置包括活动盖板、固定盖板、铰接轴、销钉,所述的固定盖板水平设置于第一桥梁体的上表面,固定盖板的中心位置竖直插入销钉用于固定,所述的固定盖板的一端且靠近第一桥梁体与第二桥梁体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活动盖板,所述的活动盖板的一端与固定盖板之间通过铰接轴铰接,铰接轴的铰接轴芯线垂直于桥梁的长度方向,活动盖板能够沿铰接轴的铰接轴芯线旋转,活动盖板的长度大于第一桥梁体与第二桥梁体之间的距离,活动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耐磨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减震缓冲作用,稳固性较好,使用与维护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1、第一桥梁体;2、第二桥梁体;3、固定板;4、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支撑柱;7、第一支撑垫;8、第二支撑垫;9、第一弹性板;10、第二弹性板;11、弹性填充物;12、沥青层;13、弹性垫;14、活动盖板;15、铰接轴;16、固定盖板;17、销钉;18、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参照图1,一种应用于桥梁的缓冲减震伸缩缝,包括桥梁体,所述的桥梁体包括第一桥梁体1、第二桥梁体2,所述的第一桥梁体1与第二桥梁体2之间为桥梁体间隙,桥梁体间隙内设置有固定装置、减震缓冲装置,固定装置位于第一桥梁体1与第二桥梁体2之间且靠近桥梁体的底部,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3、第一支撑板4、支撑柱6、第一支撑垫7、第二支撑垫8,所述的固定板3为水平段与竖直段构成的倒T型,固定板3的水平段的一端伸入第一桥梁体1,固定板3的水平段的另一端伸入第二桥梁体2,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固定板3的水平段能够更好的固定于第一桥梁体1与第二桥梁体2之间,保持固定板3的稳定性,所述的固定板3的竖直段设置于固定板3水平段的中间位置,固定板3竖直段的顶部水平设置有第一支撑板4,所述的固定板3与第一支撑板4之间竖直设置有支撑柱6,所述的支撑柱6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固定板3竖直段的两侧,支撑柱6的顶部通过第一支撑垫7与第一支撑板4固定连接,支撑柱6的底部通过第二支撑垫8与固定板3固定连接,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第一支撑垫7能够增大支撑柱6与第一支撑板4之间的接触面,第二支撑垫8能够增大支撑柱6与固定板3之间的接触面,使整个固定装置更加稳固,所述的减震缓冲装置设置于固定装置上方,减震缓冲装置的顶部与桥梁体的上表面齐平。

更为优化的,所述的减震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弹性板9、第二弹性板10、弹性混凝层11、沥青层12、第二支撑板5,所述的第一弹性板9竖直设置于第一支撑板4的上方,所述的第一弹性板9为若干个且均匀竖直排列,相邻两第一弹性板9之间通过圆弧固定连接,第一弹性板9的上方水平设置有第二支撑板5,第一支撑板4与第二支撑板5之间浇注有弹性填充物11,所述的弹性填充物11为一种聚氨酯材料,聚氨酯材料的适应性较强,耐磨性能与粘接性能好,并且具有较好的弹性与耐候性,使用寿命较长,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弹性填充物11能够较好的粘接于第一弹性板9上,使第一弹性板9的结构更加稳固,同时,弹性填充物11具有较好的减震与缓冲作用,加强了减震缓冲装置的缓冲效果,所述的第二支撑板5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弹性板10、所述的第二弹性板10水平设置,第二弹性板10为若干个且均匀排列,两相邻第二弹性板10之间通过圆弧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板10的上方水平设置有弹性垫13,第二弹性板10与弹性垫13之间浇注有沥青层12,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沥青层12的粘接效果较好且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减震缓冲效果较好,所述的弹性垫13与桥梁体的上表面齐平。

更为完善的,所述的桥梁体的顶部设置有防护装置,所述的防护装置包括活动盖板14、固定盖板16、铰接轴15、销钉17,所述的固定盖板16水平设置于第一桥梁体的上表面,固定盖板16的中心位置竖直插入销钉17用于固定,所述的固定盖板16的一端且靠近第一桥梁体1与第二桥梁体2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活动盖板14,所述的活动盖板14的一端与固定盖板16之间通过铰接轴15铰接,铰接轴15的铰接轴芯线垂直于桥梁的长度方向,活动盖板14能够沿铰接轴15的铰接轴芯线旋转,活动盖板14的长度大于第一桥梁体1与第二桥梁体2之间的距离,活动盖板14的上表面设置有耐磨层18,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耐磨层18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延长了活动盖板14的使用寿命,当第一桥梁体1与第二桥梁体2之间的固定装置、减震缓冲装置需要维修时,打开活动盖板14,便于对桥梁伸缩缝进行维护。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实用新型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定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