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整体式移动的闸机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9590发布日期:2019-03-22 20:47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整体式移动的闸机机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闸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整体式移动的闸机机壳。



背景技术:

闸机,是一种通道阻挡装置(通道管理设备),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主要应用于地铁闸机系统、收费检票闸机系统。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实现一次只通过一人,可用于各种收费、门禁场合的入口通道处。

现有的闸机大多采用整体式机壳结构,机壳整体占用空间较大,整体重量较重,在安装或拆卸维修过程中,需要多人进行抬起搬运,劳动强度大,抬起搬运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整体式移动的闸机机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整体式移动的闸机机壳,包括机壳本体,所述机壳本体底部设置有底部支座,底部支座的底部端面分布设置有多个与地面接触的橡胶垫层,机壳本体内部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轮体升降组件,轮体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滚轮组件驱动连接,轮体升降组件的输入端与把手组件驱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轮体升降组件包括倒扣固定在机壳本体底壁的升降罩壳,升降罩壳内部竖向滑动插装有插装柱,插装柱顶端开设有插装槽,插装槽内固定有丝杠螺母座,所述升降罩壳顶部转动安装有升降丝杠,所述升降丝杠下端穿过丝杠螺母座并伸入插装槽内,且升降丝杠与丝杠螺母座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升降丝杠上端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升降罩壳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伸入升降罩壳内部的端部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的齿圈与第一锥形齿轮的齿圈啮合连接,所述转动轴另一端穿出机壳本体的侧壁且与机壳本体的侧壁转动配合,所述转动轴伸出机壳本体的端部固定有与机壳本体的侧壁平行的摆动连接杆,摆动连接杆端部安装有把手组件;所述插装柱底部安装有滚轮组件。

优选的,所述滚轮组件包括轮轴、轮架以及滚轮,所述轮架底部转动安装有轮轴,轮轴两端固定有滚轮,所述轮架顶部固定有转动座,转动座通过回转支撑与插装柱底部的柱座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摇把杆体,摇把杆体端部通过销轴与摆动连接杆端部转动连接,摇把杆体的转动平面与摆动连接杆的长度延伸方向的轴线平行,摇把杆体上转动套装有把套。

优选的,所述机壳本体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包覆把套的U型橡胶卡座。

优选的,所述机壳本体为U型壳体,U型壳体的两端顶部通过横向壳体连接,所述横向壳体的两侧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分布开设有多个用于红外线感应条安装的上感应条安装口,机壳本体底部的两侧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分布开设有多个用于红外线感应条安装的下感应条安装口;横向壳体底部与U型壳体之间转动安装有摆动挡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摇动把手组件,转动轴就会转动,继而,依次带动第二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以及升降丝杠转动,升降丝杠会带动丝杠螺母座以及插装柱的升降,从而实现滚轮组件的升降,在搬运时,通过滚轮组件与底面接触,推动机壳本体,即可实现整个壳体的搬运转移,无需大量人工抬起搬运,劳动强度低,大大提高转移搬运效率;进行机壳本体与底面的安装时,将滚轮组件收缩进机壳本体内部,橡胶垫层与地面接触,确保壳体的安装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结构布置合理,在搬运转移时,无需大量人工抬起搬运,劳动强度低,大大提高转移搬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便于整体式移动的闸机机壳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便于整体式移动的闸机机壳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便于整体式移动的闸机机壳中轮体升降组件与滚轮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便于整体式移动的闸机机壳中轮体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本体,11-下感应条安装口,12-底部支座,13-橡胶垫层,2-横向壳体,21-上感应条安装口,3-摆动挡门,4-把手组件,41-摆动连接杆,42-把套,5-U型橡胶卡座,6-轮体升降组件,61-升降罩壳,62-插装柱,63-柱座,64-丝杠螺母座,65-升降丝杠,66-转动轴,67-第一锥形齿轮,68-第二锥形齿轮,69-同步带,610-同步轮,7-滚轮组件,71-滚轮,72-轮架,73-转动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整体式移动的闸机机壳,包括机壳本体1,所述机壳本体1底部设置有底部支座12,底部支座12的底部端面分布设置有多个与地面接触的橡胶垫层13,机壳本体1内部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轮体升降组件6,轮体升降组件6的输出端与滚轮组件7驱动连接,轮体升降组件6的输入端与把手组件4驱动连接。

所述轮体升降组件6包括倒扣固定在机壳本体1底壁的升降罩壳61,升降罩壳61内部竖向滑动插装有插装柱62,插装柱62顶端开设有插装槽,插装槽内固定有丝杠螺母座64,所述升降罩壳61顶部转动安装有升降丝杠65,所述升降丝杠65下端穿过丝杠螺母64座并伸入插装槽内,且升降丝杠65与丝杠螺母座64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升降丝杠65上端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67,所述升降罩壳61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轴66,转动轴66伸入升降罩壳61内部的端部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68,第二锥形齿轮68的齿圈与第一锥形齿轮67的齿圈啮合连接,所述转动轴66另一端穿出机壳本体1的侧壁且与机壳本体1的侧壁转动配合,所述转动轴66伸出机壳本体1的端部固定有与机壳本体1的侧壁平行的摆动连接杆41,摆动连接杆41端部安装有把手组件;所述插装柱62底部安装有滚轮组件。

进一步的,前端的轮体升降组件和后端的轮体升降组件的转动轴66上均安装有同步轮610,两个同步轮610之间通过同步带69或同步链条驱动连接,如此结构设置,只需要摇动一个把手组件,即可实现前端和后端的滚轮组件同时升降。

所述滚轮组件7包括轮轴、轮架72以及滚轮71,所述轮架72底部转动安装有轮轴,轮轴两端固定有滚轮71,所述轮架72顶部固定有转动座73,转动座73通过回转支撑与插装柱62底部的柱座63转动连接。

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摇把杆体,摇把杆体端部通过销轴与摆动连接杆41端部转动连接,摇把杆体的转动平面与摆动连接杆41的长度延伸方向的轴线平行,摇把杆体上转动套装有把套42。

所述机壳本体1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包覆把套42的U型橡胶卡座5。

不需要使用把手组件时,转动摇把杆体,使得摇把杆体与摆动连接杆41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将摇把杆体的把套42卡装进U型橡胶卡座5内,减少把手组件整体的占用空间。

所述机壳本体1为U型壳体,U型壳体的两端顶部通过横向壳体2连接,所述横向壳体2的两侧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分布开设有多个用于红外线感应条安装的上感应条安装口21,机壳本体1底部的两侧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分布开设有多个用于红外线感应条安装的下感应条安装口11;横向壳体2底部与U型壳体之间转动安装有摆动挡门3。

通过摇动把手组件,转动轴66就会转动,继而,依次带动第二锥形齿轮68、第一锥形齿轮67以及升降丝杠65转动,升降丝杠65会带动丝杠螺母座64以及插装柱62的升降,从而实现滚轮组件的升降,在搬运时,通过滚轮组件与底面接触,推动机壳本体1,即可实现整个壳体的搬运转移,无需大量人工抬起搬运,劳动强度低,大大提高转移搬运效率;进行机壳本体1与底面的安装时,将滚轮组件收缩进机壳本体1内部,橡胶垫层12与地面接触,确保壳体的安装更加稳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