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2378发布日期:2020-04-28 21:50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该装置为可转动式,可用于宽大截面高墩身混凝土浇筑。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飞跃式发展,人们出行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便捷,各种用途、各种形式的桥梁也应运而生。在桥梁受力结构体系中,桥梁下部结构主要是将桥梁所受到外部荷载和桥梁上部结构自重传递到基础上,所以桥梁下部结构承载力的大小与桥梁的各主要性能指标息息相关。墩身混凝土浇筑一般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通过料斗分流至各个施工面,即先由泵管将混凝土运送至料斗处,再通过设有多个固定溜槽的料斗将混凝土同时分流至各个工作面。

目前,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桥梁设计跨径逐渐加大,对应的墩身截面也相应变大、变宽,宽大截面的高墩身混凝土浇筑时组织难度大,人工需求多。而如果使用固定溜槽的料斗,其现场适应性比较差,工作面铺展很大,连续浇筑困难,耗费成本高,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在用于宽大截面高墩身浇筑时,既能增强对宽大截面高墩身的适应能力,减少宽大结构尺寸对其使用的限制性,又能在人工需求少的条件下完成混凝土浇筑,同时节省材料,提升浇筑后的混凝土外观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可用于高墩身宽大截面的混凝土浇筑,包括支架和料斗;料斗设于支架上部,料斗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下方正对一溜槽的入料端,溜槽的入料端下方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旋转轴杆,旋转轴杆上套设有旋转轴套,旋转轴套固定于支架中部,旋转轴杆下端通过可伸缩的支撑杆与溜槽的出料端下方连接,旋转轴杆、溜槽和支撑杆相互可转动地连接构成三角形结构。

料斗主要用于接收泵管内泵送的混凝土和将混凝土分流至溜槽;溜槽主要用于输送料斗内的混凝土至布料点;旋转轴杆可水平转动,以水平调整溜槽的布料位置;溜槽和支撑杆可绕各自与旋转轴杆的连接处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以调整溜槽的高度,来适应布料口的高度。

更进一步地,旋转轴杆与溜槽、支撑杆通过连接件作销轴连接,支撑杆与溜槽通过连接件也作销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料斗设有若干出料口,出料口的数量根据设计需求而定,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四个,甚至更多,优选地设有两个对称的出料口,对应地设有两套所述溜槽、旋转轴杆、旋转轴套和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设有阀门装置,采用电动控制或手动控制;

更进一步地,所述阀门装置为弧形的阀板,阀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出料口侧壁上,阀板板面正对所述出料口,阀板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阀板上设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为丝杠、气缸、油缸、液压推杆、电液推杆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为丝杠,丝杠的一端设有转动手柄,通过转动手柄,可调节丝杠的伸缩长度。

进一步地,支架下部为底座,底座下方设有操作平台,操作平台边缘设有护栏。

进一步地,该混凝土浇筑装置还包括主承重梁,作为主要受力结构,主承重梁承受混凝土浇筑装置自身的重力、料斗内混凝土的重量及操作平人员的重量;

更进一步地,主承重梁与所述支架、料斗固定连接;主承重梁与所述支架、料斗也可以是滑动连接,所述支架、料斗可相对于主承重梁滑动,从而进一步扩大布料范围;

更进一步地,所述主承重梁采用钢结构,纵梁采用工字钢,横梁和梁柱采用角钢。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该可转动的混凝土浇筑装置,用于高墩身宽大截面的混凝土浇筑,能够突破宽大结构尺寸对混凝土浇筑装置使用的限制性,增强施工的方便性,可操作性强,材料投入少,人工需求少,经济性好。

1、操作性强

使用时将料斗吊至设计位置,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料斗吊至墩下即可,安拆过程非常方便。在使用中,通过旋转轴杆的转动可以水平调整溜槽的位置,来满足现场布料口的平面布置要求;通过可伸缩支撑杆可以竖向调整溜槽的高度,来适应布料口的高度,操作简便。

2.施工效率高

采用该可转动式的混凝土浇筑装置进行宽大截面高墩身混凝土浇筑作业,可以有效保证快速到达各个布料点的位置,并且可实现连续浇筑作业,不需要等待混凝土振捣好后再次放料,节省了中间再次放料的等待时间;虽然减少了出料口的数量,但是大幅增加了布料点处混凝土的的进料速度,有效减少了等待振捣混凝土的时间间隔。

3.经济性好

该可转动式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节省大量的人工,可利用桥梁施工现场的现有构件进行搭建,减少材料投入,经济性好。

4.浇筑质量高,外观好

基于装置的可转动性,可以将出料口转动至墩身截面处的任意一点进行浇筑,对混凝土分层均匀和层高控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为混凝土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主承重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操作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料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溜槽与支撑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是旋转轴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承重梁,2-支架,21-底座。3-料斗,31-出料口,4-操作平台,5-溜槽,6-旋转轴杆,61-旋转轴套,62-第一连接件,63-第二连接件,7-支撑杆,71-第三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参见图1-8,本实施例中,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主承重梁1、支架2和料斗3,在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可用于高墩身宽大截面的混凝土浇筑;主承重梁1采用钢结构,纵梁采用工字钢,横梁和梁柱采用角钢,主承重梁1与支架2、料斗3固定连接;支架1下部为底座21,底座21下方设有操作平台4,操作平台4边缘设有护栏;料斗3设于支架2上部,料斗3底部设有出料口31,出料口31的下方正对一溜槽5的入料端,溜槽5的入料端下方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旋转轴杆6,旋转轴杆6上套设有旋转轴套61,旋转轴套61固定于支架2中部,旋转轴杆6下端通过可伸缩的支撑杆7与溜槽5的出料端下方连接,旋转轴杆6与支撑杆7、溜槽5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62、第二连接件63作销轴连接,支撑杆7与溜槽5通过第三连接件71也作销轴连接,旋转轴杆6、溜槽5和支撑杆7的连接构成三角形结构。

料斗3设有若干出料口31,出料口31的数量根据设计需求而定,可以一个、两个或四个,甚至更多;本实施例中,料斗3设有两个对称的出料口31,对应地设有两套所述溜槽5、旋转轴杆6、旋转轴套61和支撑杆7及其他辅助结构(如,第一连接件62、第二连接件63等)。

出料口31还设有阀门装置,可以采用电动控制或手动控制;本实施例中,阀门装置为弧形的阀板,阀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出料口31侧壁上,阀板板面正对出料口31,阀板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阀板上设有把手,通过手动拉拔来打开或关闭出料口。

可伸缩的支撑杆7可以是丝杠、气缸、油缸、液压推杆、电液推杆,或者是其他具有同种功能的伸缩装置;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7为丝杠,丝杠的一端设有转动手柄,通过转动手柄,可调节丝杠的伸缩长度。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做了如下改进:

主承重梁1与支架2、料斗3是滑动连接,支架2、料斗3可相对于主承重梁1滑动,从而进一步扩大布料范围。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