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桥涵下穿铁路斜交顶进的滑动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81124发布日期:2021-04-06 12:2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用于桥涵下穿铁路斜交顶进的滑动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桥涵下穿铁路斜交顶进的滑动支座。
背景技术
:随着既有铁路的改造和列车旅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地方道路与铁路的交叉也越来越多,原来采用的平交道口己经不能适应铁路和道路高速行车要求,城市干道与铁路平交道口成为制约城市交通发展和铁路提速的一个主要问题。对于此问题,主要采用立交桥的形式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很多立交采用了道路下穿既有铁路的方式。先在需要顶进的地方挖工作坑,在坑内做一滑板,在滑板上预制框架桥,准备后背顶梁、千斤顶,顶进框架桥箱身的前端安装钢刃脚,最后以千斤顶并借助后背的反力将桥涵框架顶入路基,但桥涵框架在顶进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大,施工难度大。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桥涵下穿铁路斜交顶进的滑动支座,旨在改善传统的桥涵下穿铁路斜交顶进的施工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桥涵下穿铁路斜交顶进的滑动支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下侧用于支承于桥涵框架的顶部;以及,顶板,设于所述底板上侧,所述顶板上侧用于与铁路的架空梁滑动配合;其中,所述顶板的上侧面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底板的下侧面的摩擦系数,以使得当桥涵框架被顶进移动时,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随所述桥涵框架一同移动。可选地,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在上下向呈间隔设置;所述滑动支座还包括高度调节件,所述高度调节件支撑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用以调节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间距。可选地,所述高度调节件包括多个支撑块,多个所述支撑块沿所述顶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或者,多个所述支撑块沿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布设。可选地,其中一所述支撑块的上侧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顶板朝背离顶进的方向移动。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凸设于其中一所述支撑块的上侧面的凸起,所述凸起用以抵接于所述顶板沿顶进方向的末端。可选地,所述凸起的高度小于所述顶板的厚度。可选地,所述支撑块设置为方木;和/或,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块之间通过扒钉连接。可选地,所述顶板的上侧面涂布有润滑油。可选地,所述滑动支座还包括设于所述顶板上侧面的橡胶板。可选地,所述底板的材质设置为枕木;和/或,所述顶板设置为钢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有顶板和底板,且顶板上侧面的摩擦系数小于底板的下侧面的摩擦系数,使得在所述用于桥涵下穿铁路斜交顶进的滑动支座放置于桥涵框架与架空梁之间时,所述顶板的上侧面用于支撑架空梁,所述底板的下侧面用于与桥涵框架相接触,从而可使得桥涵框架在顶进过程中与架空梁之间的摩擦阻力更小,从而可使桥涵框架可更容易被顶进路基,可有效减小施工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桥涵下穿铁路斜交顶进的滑动支座(安装于桥涵和架空架之间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述细节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述所述桥涵下穿铁路斜交顶进的滑动支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述桥涵下穿铁路斜交顶进的滑动支座的俯视图;图5为图3中所述桥涵下穿铁路斜交顶进的滑动支座的主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滑动支座311凸起1底板4扒钉2顶板200桥涵框架3支撑块300架空梁31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在实际工程中,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很多立交采用了道路下穿既有铁路的方式。先在需要顶进的地方挖工作坑,在坑内做一滑板,在滑板上预制框架桥,准备后背顶梁、千斤顶,顶进框架桥箱身的前端安装钢刃脚,最后以千斤顶并借助后背的反力将桥涵框架顶入路基,但桥涵框架在顶进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大,施工难度大。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桥涵下穿铁路斜交顶进的滑动支座,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用于桥涵下穿铁路斜交顶进的滑动支座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桥涵下穿铁路斜交顶进的滑动支座100包括底板1和顶板2,所述底板1下侧用于支承于桥涵框架200的顶部;所述顶板2设于所述底板1上侧,所述顶板2上侧用于与铁路的架空梁300滑动配合;其中,所述顶板2的上侧面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底板1的下侧面的摩擦系数,以使得当桥涵框架200被顶进移动时所述底板1和所述顶板2可一起沿架空梁300移动。所述上侧面和所述上侧面为当所述滑动支座100放置于所述桥涵框架200上时,所述底板1的下侧面为所述底板1与所述桥涵框架200相接触的表面,所述顶板2的上侧面为所述底板1与所述铁路的架空梁300相接触的表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有顶板2和底板1,且所述顶板2上侧面的摩擦系数小于底板1的下侧面的摩擦系数,使得在所述桥涵下穿铁路斜交顶进的滑动支座100放置于桥涵框架200与架空梁300之间时,所述顶板2的上侧面用于与所述铁路的架空梁300滑动配合,所述底板1的下侧面用于与桥涵框架200相接触,从而可减小桥涵框架200与架空梁300之间的摩擦阻力更小,使得桥涵框架200可更容易被顶进路基,可有效减小施工难度。进一步地,因桥涵框架200在顶进时与铁路的架空梁300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为了使得所述桥涵框架200可更好的被顶进,可参阅图3,可将所述底板1和所述顶板2在上下向呈间隔设置;所述滑动支座100还包括高度调节件,所述高度调节件支撑于所述底板1和所述顶板2之间,用以调节所述顶板2和所述底板1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使得所述滑动支座100的适用范围更广,以更适应施工需求。所述高度调节件的设置形式有多种,例如,所述高度调节件可设置为可伸缩杆,当桥涵框架200与架空梁300之间的间距不一致时,可适当调节所述伸缩杆的长度,从而调节所述滑动支座100的高度,以与桥涵框架200和架空梁300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度调节件可包括多个支撑块3,多个所述支撑块3沿所述顶板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当然,多个所述支撑块3也可沿所述顶板2的宽度方向间隔布设,以根据施工需求来合理的布设所述支撑块3。在施工场地,应尽量选用现有的型材,所述支撑块3可选用方木,如东北松方木,通过现成的材料来组装,以更节约成本,且可一物多用。可参阅图4,所述底板1一般选用枕木,所述底板1可由多个枕木拼接而成,所述顶板2一般选用钢板,所述底板1和所述支撑块3通过扒钉4即可连接,使得所述滑动支座100的组装和拆卸都较为方便。且这些材料在施工场所一般都较为常见,且成本也较低,当桥涵框架200顶进完成后,还可再次利用。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顶板2设置为钢板时,所述钢板可直接放置于所述支撑块3上,为了使所述滑动支座100的顶进更稳定,可在其中一所述支撑块3的上侧设置限位结构31,所述限位结构31用以限制所述顶板2朝背离顶进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使桥涵框架200的顶进更顺畅。具体地,可参阅图5,所述限位结构31包括凸设于其中一所述支撑块3的上侧面的凸起311,所述凸起311用以抵接于所述顶板2沿顶进方向的末端,从而使得所述顶板2不会相对所述底板1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凸起311的高度小于所述顶板2的厚度,以避免与架空梁300发生干涉,以产生摩擦阻力。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顶板2的上侧面可涂布有润滑油,以进一步减小所述顶板2与架空梁300之间的摩擦阻力。在还一实施例中,也可在所述顶板2的上侧面还设置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可以生产为一面光一面毛,所述橡胶板的光面朝上,且将所述橡胶板的上侧面加工出光滑度较高,以使其与架空梁300之间摩擦力更小,从而有利于桥涵的顶进。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