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容器用的切断刃以及具有该切断刃的包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499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装容器用的切断刃以及具有该切断刃的包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包装被滚筒状地卷绕在圆筒状芯子上的缠绕薄膜(wrap film,保鲜膜)的包装容器,特别涉及包装容器中所使用的切断刃。
背景技术
已知有各种形式的缠绕薄膜用包装容器。它们大多是厚纸制的,包括收纳被卷绕为滚筒状的缠绕薄膜的容器主体和与该容器主体设置成一个整体的盖体。然后,用安装在盖体前面壁内表面的锯齿状切断刃将从容器中拉出的缠绕薄膜切断。
作为这种切断刃,为了能够容易地切断薄膜,代替直线状形状的切断刃,开始使用使切断刃的中间部比侧部区域更接近容器底边的V字状形状的切断刃。该形状从切断刃的最突出的部分开始切断缠绕薄膜,所以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进行切断。
另外,切断刃一般使用金属制的,但近年来考虑到环境问题,开始研究纸制、树脂制的非金属制的切断刃。
但是,非金属制的切断刃难以发挥金属制的切断刃那样良好的切断性,特别是富于伸缩性的聚乙烯、聚丙烯、聚1,1-二氯乙烯等薄膜的切断需要较大的力,所以随着使用,容器或者齿受到损伤,有时会产生使用上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点,例如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4所公开那样,尝试着使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齿比其侧部的区域的齿大,或者相反使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齿比其侧部的区域的齿小,或者使齿的前端锋利,从而使切断性提高。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1292号公报专利文献2登记实用新型第2547868号公报专利文献3实开平7-11527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6-188285号公报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切断刃使纸制锯齿刃的各齿的顶端锋利,但各齿的大小完全相同,所以切断性有问题。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以及3的切断刃中,相比于侧部区域,中央区域设置了相当大的大齿,所以耐用性、切断时的感觉(感官)等有问题。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4的切断刃中,在配置于中央部的小刃牙和配置于两端部分的大刃牙之间设置了过渡刃牙,但切断时的感觉(感官)还不充分。该情况下,要求提供进一步提高了切断性能的非金属制的切断刃。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切断缠绕薄膜等滚筒状被包装物的非金属制的切断刃。另外,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该非金属制的切断刃的包装容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人反复进行锐意研究,结果发现,缠绕薄膜等的切断性与构成V字状的切断刃的齿的尺寸、齿尖角度、齿间间距、齿的形状等紧密相关,并受其影响。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发现而完成的,本发明的切断刃是被安装在用于包装缠绕薄膜等滚筒状被包装物的包装容器中的盖体前面壁内表面上的、非金属制的V字状的切断刃,其特征在于(a)包括中央区域和被配置在所述中央区域的两侧的侧部区域;(b)所述中央区域具有多个第1齿和比所述第1齿小的多个第2齿;(c)所述第1齿中的1个配置在所述中央区域的V字的顶点部,同时其他的第1齿以夹着所述顶点部的第1齿的方式以预定的间隔配置;(d)所述第2齿被配置在所述第1齿之间;(e)连结所述中央区域中的所述其他的第1齿的齿尖与所述顶点部的第1齿的齿尖的第1直线,与所述中央区域中的所述第2齿的齿尖相比,位于从所述盖体的前面壁离开的位置;(f)所述侧部区域具有多个侧部齿;(g)与所述第1直线平行、且连结所述第2齿的齿尖的第2直线,通过所述侧部区域中的所述侧部齿的齿尖,或者与所述侧部齿的齿尖相比,位于从所述盖体的前面壁离开的位置。
通过设置上述的结构的中央区域,作为介质的缠绕薄膜等的切断被分割为由中央区域进行的切断初期的“刺破”阶段和其后的由侧部区域进行的“切开”阶段这2个阶段。进而,在“刺破”阶段被分割为由第1齿进行的刺破工序和由第2齿进行的刺破工序这2个工序。切断初期,与缠绕薄膜接触的齿仅仅是第1齿,所以刺破所需要的力很小即可。另外,仅通过第1齿的话,由于第1齿之间的谷部的阻力,缠绕薄膜的刺破需要用力,但通过在由第1齿刺破后第2齿贯穿缠绕薄膜,能够圆滑顺利地刺破缠绕薄膜。
另外,优选的是,侧部区域具有交替配置的2种大小的侧部齿。
通过这样地在侧部区域上交替地配置2种大小的侧部齿,在从“刺破”阶段向“切开”阶段过渡进行时以及“切开”阶段时,能够使与缠绕薄膜14同时接触的侧部齿的个数减少。因此,与具备尺寸单一的多个侧部齿的情况相比,更圆滑顺利地进行从“刺破”阶段向“切开”阶段的过渡,同时能够以更小的力切开切断缠绕薄膜。
另外,本发明的切断刃优选的是,在侧部区域的外侧的端部上,包含比侧部区域的外侧的端部以外的部分中的侧部齿更大的齿。
通过这样地在侧部区域的外侧的端部上配置比侧部区域的其他部分中的侧部齿更大的齿,在从缠绕薄膜的外端开始切断缠绕薄膜时,也能够将缠绕薄膜的切断分割为“刺破”阶段和“切开”阶段这2个阶段。在切断初期,与缠绕薄膜相接触的齿仅有被配置在侧部区域的外侧的端部上的大齿,所以刺破所需要的力很小即可。因此,在从缠绕薄膜的端部开始缠绕薄膜的切断时以及从缠绕薄膜的中央部开始缠绕薄膜的切断时,都能容易地切断缠绕薄膜。
另外,优选的是,侧部齿为与第2齿相同大小或者比第2齿小。因此,由第2齿进行的切断后,不必特别用力便能通过侧部齿切开切断缠绕薄膜,而且通过比较小的齿能够得到良好的使用感。
另外,优选的是,将第1齿、第2齿以及侧部齿中的至少一个的斜边设为向内侧凹陷的圆弧状,即将齿的形状设为所谓的银杏叶的形状。
根据该形状,能够为了确保切断性而将齿尖角度设为锐角,同时能够使齿间间距扩大。由此,能够不增加一定长度下的齿的个数,还能够抑制缠绕薄膜的刺破所需要的力变大的情况。另外,由于越到末端宽度越大,所以也能得到齿的耐久性提高的效果。
另外,作为非金属制的切断刃,可以列举硬化纸板、树脂上胶纸、树脂制的切断刃,但其中优选为强度优异的树脂制的切断刃。作为所使用的树脂的例子,可以列举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缩乙醛树脂、聚苯硫醚、PEEK(聚醚醚酮树脂)、PES(聚醚砜树脂)等。进而,在树脂中优选的是对环境无害的生物降解性树脂。所谓生物降解性树脂,是在使用中具有与以往的树脂相同程度的功能、而在使用后废弃时、通过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活动而分解为低分子化合物、最终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能够提供对环境没有影响的切断刃。作为生物降解性树脂的例子,可以列举聚乳酸树脂、聚乙二醇酸树脂。
本发明的切断刃可以单独使用上述的树脂材料中的1种来形成,也可以使用将大于等于2种混合起来的树脂材料而形成。另外,在单独的树脂材料或者将大于等于2种混合起来的树脂材料中,也可以以相对于切断刃的材料整体5~70质量%的比例添加碳酸钙、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等无机粉末。通过添加无机粉末,能够提高机械强度。
本发明的切断刃可以这样形成在将这些材料加工成厚度0.05~0.5mm、优选为0.1~0.3mm的薄片状之后,由金属模进行冲裁加工。
在将本发明的切断刃粘接在包装容器上时,能够得到切断性优异的包装容器。
关于本发明的切断刃以及具备该切断刃的包装容器,在切断缠绕薄膜时不需要较大的力。另外,在第1阶段刺破缠绕薄膜,接下来在第2阶段切开缠绕薄膜,所以能够减轻作用在切断刃的各个齿上的负载,即使切断刃是树脂制的,也能提高其耐久性,进而也能够提高包装容器本身的耐久性。
该效果降低了使齿尖过度尖锐的必要性,所以也非常有助于齿本身的耐久性的提高。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包装容器10的形态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制的切断刃的中央部的放大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制的切断刃的中央部的放大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制的切断刃的一侧的侧部区域的部分放大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制的切断刃的一侧的侧部区域的部分放大图;图6是第一、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树脂制的切断刃的一侧的侧部区域的端部的部分放大图;图7是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制的切断刃的中央部的放大图;图8是表示クレラツプ(注册商标)切断力测定机以及测定方法的简图(纵剖面图);图9是在中央区域设置了5个大齿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图10是在中央区域设置了7个大齿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图11是在中央区域设置了7个大齿和6个中齿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
图12是将中央区域的齿的形状设为等腰三角形而设置了5个大齿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图13是将中央区域的齿的形状设为等腰三角形而设置了7个大齿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图14是将中央区域的齿的形状设为等腰三角形而设置了11个大齿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图15是将中央区域的齿的形状设为等腰三角形而将中央区域的大齿的齿尖角度(刃尖角)设为80°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图16是将中央区域的齿的形状设为等腰三角形而将齿的尺寸减小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图17是表示切断性试验3中的实施例5的包装容器的旋转力相对于旋转角度的推移的折线图;图18是表示切断性试验3中的实施例6的包装容器的旋转力相对于旋转角度的推移的折线图;图19是表示切断性试验3中的实施例7的包装容器的旋转力相对于旋转角度的推移的折线图;图20是表示由组1进行的感官试验2的评价分数的平均分的柱状图;图21是表示在由组2进行的感官试验2中、在3种包装容器中得到最高的评价分数的包装容器的测试者的人数的柱状图。
标号说明10......包装容器 12......纸管14......缠绕薄膜 16......容器主体18......盖体20......容器主体的后面壁的顶部边缘22......盖体的前面壁 24......切断刃26......容器主体的前面壁的底边28......中央区域 30......侧部区域31......侧部第1齿(侧部齿)32......侧部第2齿(侧部齿)
33......侧部第3齿(侧部齿)34......侧部第4齿(侧部齿)35......小齿 36......中齿(第2齿)37......侧部齿 38......大齿(第1齿)39......齿 40......推拉力计(push pull gauge)42......固定夹具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包装容器10的形态的立体图。该包装容器10由一张厚纸优选为白板纸(clay coated newsback board)制作。如图1所示,包装容器10包括用于收纳被滚筒状地卷绕在圆筒状纸管12上的缠绕薄膜14的容器主体16,和与该容器主体16设置成一个整体的盖体18。在关上盖时,该包装容器10的整体形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缠绕薄膜14由聚1,1-二氯乙烯构成。
容器主体16的上部作为用于将缠绕薄膜14拉出的开口部而开放。另外,盖体18从容器主体16的后面壁的顶部边缘20连续延伸。因此,盖体18能够相对于容器主体16而转动,也能够覆盖容器主体16的开口部。
盖体18的前面壁22的前端边缘成V字状,与该形状相一致,切断刃24也使用V字状的。在使用采用这样的V字状切断刃24的包装容器10来切断缠绕薄膜14时,如图1所示,用一只手把持住缠绕薄膜14的前端部,用另一只手握住包装容器10,同时使这只手的拇指贴近盖体前面壁22的中央部,向包装容器10的前侧、即箭头A的方向扭转。由此,位于V字状切断刃24的中央区域的齿贯穿缠绕薄膜14,接着牵拉缠绕薄膜14,便将缠绕薄膜14切开而切断。
接下来,更详细地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进行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制的切断刃的中央部的放大图。切断刃24是树脂制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环境保护因素而特别采用了生物降解性树脂。作为生物降解性树脂,可以列举聚乳酸、聚乙二醇酸等。其中,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日本专利第3573605号所公开的使聚乳酸类的树脂组成物在2个轴上延伸的材料。更具体地说,聚乳酸类的树脂组成物在2个轴上延伸而成的薄片上通过冲压加工、激光切削法等形成本发明所公开的形状的齿,由此能够得到切断刃24。另外,作为树脂以外的成分,除了日本专利第3573605号所公开的无机填充剂以外,还可以包括热稳定剂、光稳定剂、防潮剂、防水剂、脱模剂、颜料、染料等。
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以通过V字的顶点的中心线(图2的符号CL)为中心左右对称,被区分为中央区域28和位于其两侧的侧部区域30,共三个区域。
侧部区域30的齿(侧部齿)31的尺寸是一样的,使用的是与以往一般所使用的齿相同大小的比较小的齿。下面,将该尺寸的齿称为“小齿”。
本实施方式中的中央区域28如图2所示,由15个齿35、36、38构成。中央区域中的齿有3种与侧部区域30的侧部齿31相同尺寸的小齿35、比小齿35大的齿(第2齿下面称为“中齿”)36,以及比中齿36更大的齿(第1齿下面称为“大齿”)38。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中齿以及大齿的符号36、38上,适当地附加字母。
大齿38中的1个位于切断刃24的V字的顶点部(中央区域28的长度方向中心),其他的大齿38b、38c以中央的大齿38a为中心、以一定的间隔左右各配置2个。中央的第1个大齿38a的齿尖与位于左右每一侧的第2个和第3个大齿38b、38c的齿尖能够连成直线,左右每一侧的该直线(第1直线)L1位于比处于中央区域28的左右每一侧的中齿36的齿尖更靠近前侧(从盖体前面壁22的前端边缘离开一侧)的位置。
另外,中央区域28中的中齿36在左右每一侧各配置4个,合计8个。中央侧的4个中齿36a、36b以一定的间隔配置在大齿38a、38b、38c之间,其他的4个中齿36c、36d以同样的间隔配置在第3个大齿38c的外侧。左右每一侧的中齿36a、36b、36c以及36d的齿尖能够连结成直线(第2直线)L2,左右每一侧的直线L2基本上与所述直线L1平行,并且位于比所述直线L1更靠近后侧(与盖体前面壁22的前端边缘接近一侧)的位置。
另外,连结左右每一侧的侧部区域30中的侧部齿31的齿尖的直线(第3直线)L3基本上与同一侧的直线L1以及直线L2平行,并且位于比直线L1以及直线L2更靠近后侧(与盖体前面壁22的前端边缘接近一侧)的位置。即,左右每一侧的直线L2在直线L1以及L3之间延伸。
进而,在左右每一侧,在第3个和第4个中齿36c、36d之间配置有中央区域28的小齿35,其齿尖位于连结侧部区域30的侧部齿31的齿尖的直线L3的延长线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中,小齿35、中齿36、大齿38、侧部齿31的各自的齿尖角度α(图2)设为适于刺入缠绕薄膜14的角度。在缠绕薄膜14由聚1,1-二氯乙烯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齿尖角度α优选为30°~90°的范围,更优选为40°~70°的范围。这是因为,如果大于90°,则为了刺入缠绕薄膜14需要很大的力;如果小于30°,则有损齿31~38本身的耐久性。
另外,小齿35、中齿36、大齿38、侧部齿31的各自的形状可以是单纯的等腰三角形,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斜边形成为向内侧凹陷的圆弧状的逐渐展开的形状或者说银杏叶的形状。这是为了将齿尖角度α保持为上述锐角并提高耐久性。另外,在设为该形状时,在相同长度范围内,可以使齿的个数比设为等腰三角形时少,有助于减轻切断所需要的力,这一点在后面进行叙述。
接下来,对于使用具有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的包装容器10切断缠绕薄膜14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用一只手握住包装容器10,用另一只手把持住缠绕薄膜14的前端部,拉出所需量。然后,使握住包装容器10的手的拇指贴近盖体前面壁22的中央部,向包装容器10的前侧、即箭头A的方向扭转。
此时,最开始位于切断刃24的顶点部的第1个大齿38a与缠绕薄膜14接触并将其刺破。另外,大致同时,第2个大齿38b进而第3个大齿38c与缠绕薄膜14接触并将其刺破。这样,最开始与缠绕薄膜14接触的,仅仅是齿间间距较大的最大5个大齿38,所以在切断初期,使包装容器10扭转的力很小即可。即,由于各大齿38刺破缠绕薄膜14所必需的最小限度的力为一定,所以仅为该力的5倍的力成为使包装容器10扭转的最小的力。在以往的齿尖角度较小、齿间间距较小的切断刃中,与缠绕薄膜14接触的齿的个数较多,所以施加在包装容器10上的力必然较大,有损使用的感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这样的问题。
接下来,中齿36与缠绕薄膜14接触,缠绕薄膜14被这些中齿36所贯穿。在这里,如果假定没有中齿36,由于大齿38之间的间距较大,所以齿38之间的谷部变为阻力,从而缠绕薄膜14的切开需要较大的力。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紧接着由大齿38刺破缠绕薄膜14,中齿36贯穿大齿38之间的缠绕薄膜14,所以能够顺利刺破缠绕薄膜14。另外,同时与缠绕薄膜14接触的中齿36的数目最大为8个,但实际上同时与缠绕薄膜14接触的中齿36的数目少于8个,而且由于已经由大齿38刺破缠绕薄膜14而使得周边部脆弱化,所以由中齿36进行刺破所需要的力比由大齿38刺破时更小。由此,从由大齿38进行的第1阶段的切断到由中齿36进行的第2阶段的切断,都没有给使用者以阻力感而圆滑顺利地进行。
在进而使包装容器10向箭头A的方向扭转时,中央区域28的小齿35刺破第3个和第4个中齿36c、36d之间的缠绕薄膜14,缠绕薄膜14的切开部分向侧部区域30前进。只要在缠绕薄膜14上形成了充分大的初始刺破部,以后切断缠绕薄膜14就不需要特别大的力,在由侧部齿31构成的侧部区域30也能圆滑顺利地切开而切断缠绕薄膜14。
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在切断缠绕薄膜14时,不需要特别大的力,这减少了将各齿31、35、36、38的齿尖角度α设置得过小的必要性,进而能够提高各齿31、35、36、38的耐久性。
另外,在将大齿38以及中齿36的齿高(突出量)设置得过大时,切断刃24的距固定部的距离、即距盖体前面壁22的前端边缘的距离变长,有损其耐久性的危险。另外,如果齿高过大,也会有划破包装容器10的使用者的手的危险。因此,从切断性、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的方面可以这样设置中央区域28的大齿38的齿高H1优选设为1.0~4.0mm,更优选设为1.2~3.5mm,进而优选设为1.5~3.0mm;中齿36的齿高H2优选设为1.0~3.0mm,更优选设为1.2~2.5mm;小齿35的齿高H3优选设为0.5~2.5mm,更优选设为0.6~2.0mm。
另外,中央区域28的齿间间距可以这样设置大齿38之间优选设为3.0~9.0mm,更优选设为4.0~7.0mm,进而优选设为4.5~6.0mm;中齿36之间优选设为3.0~9.0mm,更优选设为4.0~7.0mm,进而优选设为4.5~6.0mm。这是因为,在齿间间距超过9.0mm时,在缠绕薄膜14的第1阶段的刺破中,缠绕薄膜14会挂在大齿38之间的谷部上从而给切断带来障碍;在齿间间距比3.0mm还小时,设置在中央区域28的齿的个数增加,其结果刺破所需要的力变大,无法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侧部区域30的侧部齿31的齿高H3优选设为0.3~2.5mm,更优选设为0.5~2.0mm。另外,侧部齿31的齿间间距优选设为1.0~3.2mm,更优选设为1.2~2.5mm。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制的切断刃的中央部的放大图。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在中央区域28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的中央区域28具有同样的齿的结构。但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在侧部区域30具备大小不同的2种侧部齿,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不同。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制的切断刃的一侧的侧部区域的部分放大图。图4的切断刃24包括尺寸与侧部区域30的小齿35相同的多个侧部齿(下面称为“侧部第1齿”)31,和由侧部第1齿31夹着、比侧部第1齿31小的侧部齿(下面称为“侧部第2齿”)32。在侧部区域30上,以与属于中央区域28的中刃36d相邻的方式配置侧部第1齿31,侧部第2齿32以及侧部第1齿31在切断刃24的长度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交替地配置。另外,在图4中,为了方便而仅表示出5个侧部齿,实际上侧部第1齿31以及侧部第2齿32一直交替地设置到切断刃24的末端。另外,在图4中仅表示出切断刃24的一个侧部区域,但该切断刃24在另一个侧部区域也对称地具有同样的齿的结构。
配置在侧部区域30的多个侧部第1齿31的齿尖与中央区域28的小齿35的齿尖能够连成直线,该直线(第3直线)L3基本上与连结大齿的齿尖的直线L1以及连结中齿的齿尖的直线L2平行,并且位于比直线L1以及直线L2更靠近后侧(与盖体前面壁22的前端边缘接近一侧)的位置。
另外,多个侧部第2齿32的齿尖能够连成直线,该直线(第4直线)L4基本上与所述直线L1、L2以及L3平行,并且位于比所述直线L1、L2以及L3更靠近后侧(与盖体前面壁22的前端边缘接近一侧)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中,小齿35、中齿36、大齿38、侧部第1齿31、侧部第2齿32的各自的齿尖角度α(图3)被设为适于刺入缠绕薄膜14的角度。在缠绕薄膜14由聚1,1-二氯乙烯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齿尖角度α优选为30°~90°的范围,更优选为40°~70°的范围。这是因为,如果大于90°,则为了刺入缠绕薄膜14需要很大的力;如果小于30°,则有损齿31~38本身的耐久性。
另外,小齿35、中齿36、大齿38、侧部第1齿31、侧部第2齿32的各自的形状可以是单纯的等腰三角形,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斜边形成为向内侧凹陷的圆弧状的逐渐展开的形状或者说银杏叶的形状。这是为了将齿尖角度α保持为上述锐角并提高耐久性。另外,在设为该形状时,在相同长度范围内,可以使齿的个数比设为等腰三角形时少,有助于减轻切断所需要的力。
接下来,对于使用具有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的包装容器10切断缠绕薄膜14的情况进行说明。
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首先,如图1所示,用一只手握住包装容器10,用另一只手把持住缠绕薄膜14的前端部,拉出所需量。然后,使握住包装容器10的手的拇指贴近盖体前面壁22的中央部,向包装容器10的前侧、即箭头A的方向扭转。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在中央区域28具有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同样的齿的结构。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缠绕薄膜14上容易形成充分大的初始刺破部。
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在侧部区域具有图4所示那样的齿的结构。因此,在由切断刃24的中央区域28进行缠绕薄膜14的“刺破”之后,配置在中央区域28附近的多个侧部第1齿31与缠绕薄膜14接触,开始进行“切开”。在由侧部第1齿31进行的“切开”进行到某种程度后,缠绕薄膜14与被配置在中央区域28附近的多个侧部第2齿32接触,使得缠绕薄膜14被切开切断。
通过使用如图4所示的、在侧部区域具备尺寸互不相同的2种侧部齿(侧部第1齿31以及侧部第2齿32)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在从“刺破”阶段向“切开”阶段进行时以及“切开”阶段的进行时,同时与缠绕薄膜14接触的侧部齿的个数变少,所以能够使从刺破阶段向切开阶段进行时所需要的力以及切开阶段的进行时所需要的力更小。
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在切断缠绕薄膜14时,不需要特别大的力,减少了将各齿31、32、35、36、38的齿尖角度α设置得过小的必要性,进而能够提高各齿31、32、35、36、38的耐久性。
另外,在将大齿38以及中齿36的齿高(突出量)设置得过大时,切断刃24的距固定部的距离、即距盖体前面壁22的前端边缘的距离变长,有损其耐久性的危险。另外,如果齿高过大,也会有划破包装容器10的使用者的手的危险。因此,从切断性、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的方面可以这样设置中央区域28的大齿38的齿高H1优选设为1.0~4.0mm,更优选设为1.2~3.5mm,进而优选设为1.5~3.0mm;中齿36的齿高H2优选设为1.0~3.0mm,更优选设为1.2~2.5mm;小齿35的齿高H3优选设为0.5~2.5mm,更优选设为0.6~2.0mm。
中央区域28的齿间间距可以这样设置大齿38之间优选设为3.0~9.0mm,更优选设为4.0~7.0mm,进而优选设为4.5~6.0mm;中齿36之间优选设为3.0~9.0mm,更优选设为4.0~7.0mm,进而优选设为4.5~6.0mm。这是因为,在齿间间距超过9.0mm时,在缠绕薄膜14的第1阶段的刺破中,缠绕薄膜14会挂在大齿38之间的谷部上从而给切断带来障碍;在齿间间距比3.0mm还小时,设置在中央区域28的齿的个数增加,其结果使得刺破所需要的力变大,无法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侧部区域30的侧部第1齿31的齿高H3优选设为0.3~2.5mm,更优选设为0.5~2.0mm。另外,侧部齿第2齿32的齿高H4优选设为0.3~1.5mm,更优选设为0.5~1.2mm。另外,侧部第1齿31以及侧部齿第2齿32的齿间间距优选设为1.0~3.5mm,更优选设为1.2~3.0mm。由于切断刃24在侧部区域30具备这样的齿的结构,所以能够更圆滑顺利地进行缠绕薄膜的切断。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制的切断刃的一侧的侧部区域的部分放大图。虽然未图示,但图5的切断刃24在中央区域28具有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的中央区域28同样的齿的结构。但是图5的切断刃24在侧部区域30具备比小齿35小的侧部齿(下面称为“侧部第3齿”)33,和由侧部第3齿33夹着、比小齿35大而比中齿36小的多个侧部齿(下面称为“侧部第4齿”)34;这一点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不同。在侧部区域30上,以与属于中央区域28的中刃36d相邻的方式配置侧部第3齿33,侧部第3齿33以及侧部第4齿34在切断刃24的长度方向上交替地配置。另外,在图5中,为了方便而仅表示出4个侧部齿,实际上侧部第3齿33以及侧部第4齿34一直交替地设置到切断刃24的末端。另外,在图5中仅表示出切断刃24的一个侧部区域,但该切断刃24在另一个侧部区域也对称地具有同样的齿的结构。
配置在侧部区域30的多个侧部第4齿34的齿尖能够连成直线,该直线(第5直线)L5基本上与连结大齿的齿尖的直线L1以及连结中齿的齿尖的直线L2平行,并且位于比直线L1以及直线L2更靠近后侧(与盖体前面壁22的前端边缘接近一侧)的位置。
另外,多个侧部第3齿33的齿尖能够连成直线,该直线(第6直线)L6基本上与所述直线L1、L2以及L5平行,并且位于比所述直线L1、L2以及L5更靠近后侧(与盖体前面壁22的前端边缘接近一侧)的位置。另外,中央区域的小齿35的齿尖位于所述直线L5与直线L6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中,小齿35、中齿36、大齿38、侧部第3齿33、侧部第4齿34的各自的齿尖角度α(图5)被设为适于刺入缠绕薄膜14的角度。在缠绕薄膜14由聚1,1-二氯乙烯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齿尖角度α优选为30°~90°的范围,更优选为40°~70°的范围。这是因为,如果大于90°,则为了刺入缠绕薄膜14需要很大的力;如果小于30°,则有损齿33~38本身的耐久性。
另外,小齿35、中齿36、大齿38、侧部第3齿33、侧部第4齿34的各自的形状可以是单纯的等腰三角形,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斜边形成为向内侧凹陷的圆弧状的逐渐展开的形状或者说银杏叶的形状。这是为了将齿尖角度α保持为上述锐角并提高耐久性。另外,在设为该形状时,在相同长度范围内,可以使齿的个数比设为等腰三角形时少,有助于减轻切断所需要的力。
接下来,对于使用具有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的包装容器10切断缠绕薄膜14的情况进行说明。
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首先,如图1所示,用一只手握住包装容器10,用另一只手把持住缠绕薄膜14的前端部,拉出所需量。然后,使握住包装容器10的手的拇指贴近盖体前面壁22的中央部,向包装容器10的前侧、即箭头A的方向扭转。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在中央区域28具有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同样的齿的结构。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缠绕薄膜14上容易形成充分大的初始刺破部。
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在侧部区域具有图5所示那样的齿的结构。因此,在由切断刃24的中央区域28进行缠绕薄膜14的“刺破”之后,配置在中央区域28附近的多个侧部第4齿34与缠绕薄膜14接触,开始进行“切开”。在由侧部第4齿34进行的“切开”进行到某种程度后,缠绕薄膜14与被配置在中央区域28附近的多个侧部第3齿33接触,从而使得缠绕薄膜14被切开切断。
如图5所示,在使用具备比小齿35大的第4齿34的切断刃24时,能够更圆滑顺利地进行从“刺破”阶段向“切开”阶段的过渡。另外,由于在侧部区域30具备尺寸互不相同的2种侧部齿(侧部第3齿33以及侧部第4齿34),所以在“切开”阶段,同时与缠绕薄膜14接触的侧部齿的个数少,所以能够使“切开”的进行所需要的力更小。
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在切断缠绕薄膜14时,不需要特别大的力,这减少了将各齿33、34、35、36、38的齿尖角度α设置得过小的必要性,进而能够提高各齿33、34、35、36、38的耐久性。
另外,在将大齿38以及中齿36的齿高(突出量)设置得过大时,切断刃24的距固定部的距离、即距盖体前面壁22的前端边缘的距离变长,有损其耐久性的危险。另外,如果齿高过大,也会有划破包装容器10的使用者的手的危险。因此,从切断性、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的方面可以这样设置中央区域28的大齿38的齿高H1优选设为1.0~4.0mm,更优选设为1.2~3.5mm,进而优选设为1.5~3.0mm;中齿36的齿高H2优选设为1.0~3.0mm,更优选设为1.2~2.5mm;小齿35的齿高H3优选设为0.5~2.5mm,更优选设为0.6~2.0mm。
中央区域28的齿间间距可以这样设置大齿38之间优选设为3.0~9.0mm,更优选设为4.0~7.0mm,进而优选设为4.5~6.0mm;中齿36之间优选设为3.0~9.0mm,更优选设为4.0~7.0mm,进而优选设为4.5~6.0mm。这是因为,在齿间间距超过9.0mm时,在缠绕薄膜14的第1阶段的刺破中,缠绕薄膜14会挂在大齿38之间的谷部上从而给切断带来障碍;在齿间间距比3.0mm还小时,设置在中央区域28的齿的个数增加,其结果造成刺破所需要的力变大,无法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侧部区域30的侧部第3齿33的齿高H6优选设为0.3~1.5mm,更优选设为0.5~1.2mm左右。另外,侧部齿第4齿34的齿高H5优选设为0.5~2.0mm,更优选设为1.7~1.8mm左右。另外,侧部第3齿33以及侧部齿第4齿34的齿间间距优选设为1.0~3.0mm,更优选设为1.5~2.5mm。由于切断刃24在侧部区域30具备这样的齿的结构,所以能够更圆滑顺利地进行缠绕薄膜的切开。
图6是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切断刃的一侧的侧部区域的端部的部分放大图。图6的切断刃24在侧部区域30的外侧的端部、即切断刃24的两端部上,具备比侧部区域30的外侧的、端部以外的部分中的侧部齿大的齿39。
在侧部区域30的外侧的端部上,齿39与侧部齿(侧部第1齿31)在切断刃24的长度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交替地配置。齿39的齿尖能够连成直线,该直线L7基本上与连结配置在侧部区域30的其他部分上的侧部齿的齿尖的直线(例如直线L3以及L4)平行,并且位于比这些直线更靠近前侧(与盖体前面壁22的前端边缘离开一侧)的位置。在图6中仅表示出切断刃24的一个侧部区域,但该切断刃24在另一个侧部区域也对称地具有同样的齿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的切断刃24在各侧部区域30分别具备2个齿39。
根据具有该结构的切断刃24,即使在从端部开始切断缠绕薄膜时,也能通过配置在侧部区域30的外侧的端部上的齿39,进行缠绕薄膜14的“刺破”。然后,配置在侧部区域30的端部附近的多个侧部齿与缠绕薄膜14接触,开始进行“切开”。由此,缠绕薄膜14被圆滑顺利地切开切断。
另外,从切断性、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的方面考虑,配置在侧部区域30的外侧的端部上的齿39的齿高H7优选设为1.0~4.0mm,更优选设为1.2~2.5mm。另外,配置在侧部区域30的外侧的端部上的齿39的齿间间距优选设为3.0~9.0mm,更优选设为4.0~7.mm,进而优选设为4.5~6.5mm。通过使切断刃24在侧部区域30的外侧的端部具有这样的齿的结构,即使在从缠绕薄膜的端部开始缠绕薄膜的切断时,也能够圆滑顺利地进行缠绕薄膜的切断。另外,切断刃24上所具有的齿39的个数优选为2~10个左右。
上面,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图7是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制的切断刃的中央部的放大图。在图7的切断刃的侧部区域30,长度方向上交替地设有大小互不相同的2种侧部齿31、37。而且,连结中央区域28的中齿36的齿尖的直线L2通过侧部区域30的侧部齿37的齿尖。另外,连结中央区域28的小齿35的齿尖与侧部区域30的侧部齿31的齿尖的直线L3,基本上与连结中央区域28的大齿38的齿尖的直线L1以及所述直线L2平行,并且位于比所述直线L1以及直线L2更靠近后侧(与盖体前面壁22的前端边缘接近一侧)的位置。在使用该图7所示的切断刃24时,也与上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同样,能够通过较小的力在缠绕薄膜的中央部形成初始刺破部,然后圆滑顺利地将其切开并容易地将其切断。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缠绕薄膜由聚1,1-二氯乙烯构成,但对于由其他的树脂构成的缠绕薄膜,也能应用本发明。此时,齿高、齿间间距、齿尖角度等可从上述尺寸作适当变更。
另外,构成中央区域的齿的个数也可以比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多或少,但必要条件是使缠绕薄膜分2个以上的阶段与齿相接触。
进而,滚筒状被包装物不仅限于缠绕薄膜,也可以是铝箔或纸。
另外,切断刃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优选设为生物降解性树脂,但也可以是其他的树脂,另外本发明也可以使用树脂以外的非金属,例如硬化纸板(vulcanized fiber)或树脂上胶纸等。
实施例接下来,对于根据本发明而制作的切断刃,通过下述方法评价缠绕薄膜的切断性。另外,请注意,是在试制作、仔细研究、评价下述的比较例1~8所示的切断刃之后,创制出本发明的。
<切断性试验1>
在该试验中,准备了9种使中央区域的齿的结构、齿高、齿间间距、齿的形状以及齿尖角度不同的生物降解性树脂制薄片(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产品名レイシア LACEA TOF-250厚度0.25mm)制的切断刃。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齿的结构如表1所示。另外,在各切断刃的侧部区域上具有图2所示那样的以往的小齿。各切断刃被粘接在由株式会社吴羽(クレハ)制造、出售的注册商标“NEWクレラツプ”中所使用的包装容器(长约31cm、宽4.5cm、高4.5cm的白板纸制的容器)上。然后,将收纳在该包装容器内的聚1,1-二氯乙烯的缠绕薄膜实际地切断。
切断力使用图8所示的测定机测定。图8是表示クレラツプ(前述注册商标)切断力测定机以及测定方法的简图(纵剖面图)。下面对该测定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包装容器10设置在测定器的纸板盒(carton)设置台上,将从包装容器10拉伸出来的缠绕薄膜14固定在具有推拉力计40的测定器的固定夹具42上(图8(a))。接下来,一边以盖体18不从包装容器10离开的方式固定,一边使包装容器10向箭头B的方向以每秒90°的旋转速度、以缠绕薄膜的纸管12的轴心P为中心旋转(图8(b))。由此将缠绕薄膜14按压在切断刃24上。通过推拉力计40测定由切断刃24切断缠绕薄膜14所需要的旋转力。将测定的切断缠绕薄膜14时的旋转力的最大值为切断力。将测定的切断力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1)使用具有图2所示的切断刃的包装容器进行测定。切断力为330g,在所测定的生物降解性树脂制切断刃中显示了最好的切断性。
(比较例1)图9是在中央区域设置了5个大齿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使用具备该切断刃的包装容器进行了切断力测定。切断初期的缠绕薄膜的刺破工序为1阶段,由大齿刺破时的间距比实施例1小,所以需要比实施例1更大的切断力。
(比较例2)图10是在中央区域设置了7个大齿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使用具备该切断刃的包装容器进行了切断力测定。与比较例1相同,切断初期的缠绕薄膜的刺破工序为1阶段,由大齿刺破时的间距比实施例1小,所以需要比实施例1更大的切断力。
(比较例3)图11是在中央区域设置了7个大齿和6个中齿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使用具备该切断刃的包装容器进行了切断力测定。为了使从中央区域到侧部区域的切开变得圆滑顺利,没有交替配置齿高不同的齿,而是在中心部排列大齿,在其外侧排列中齿,但在切断初期的缠绕薄膜的刺破工序中,由大齿刺破时的间距比实施例1小,所以需要比实施例1更大的切断力。可知即使这样单纯地将大齿、中齿并列,也得不到切断力降低的效果。
(比较例4)图12是将中央区域的齿的形状设为等腰三角形而设置了5个大齿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使用具备该切断刃的包装容器进行了切断力测定。与中央区域的大齿的个数同样为5个的比较例1相比较,齿间间距较窄,所以需要比比较例1更大的切断力。
(比较例5)图13是将中央区域的齿的形状设为等腰三角形而设置了7个大齿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使用具备该切断刃的包装容器进行了切断力测定。与中央区域的齿的个数同样为7个的比较例2相比较,齿间间距较窄,所以需要比比较例1更大的切断力。
(比较例6)图14是将中央区域的齿的形状设为等腰三角形而设置了11个大齿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使用具备该切断刃的包装容器进行了切断力测定。中央区域的尺寸与比较例2相同,但齿的个数比比较例2增加,所以在切断初期的缠绕薄膜的刺破时需要较大的力,所以所需要的切断力比比较例2更大。
(比较例7)图15是将中央区域的齿的形状设为等腰三角形而将中央区域的大齿的齿尖角度设为80°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使用具备该切断刃的包装容器进行了切断力测定。与中央区域的齿的个数相同但中央区域的大齿的齿尖角度为60°的比较例5相比,需要更大的切断力。可以认为是因为在使齿尖角度增大时,在切断最开始的缠绕薄膜的刺破时需要更大的力。
(比较例8)图16是将中央区域的齿的形状设为等腰三角形而将齿的尺寸减小的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放大图。使用具备该切断刃的包装容器进行了切断力测定。与齿的个数同样为11个但使用中齿的比较例6相比,需要更大的切断力。可以认为是因为齿变小了,所以在切断初期刺破缠绕薄膜时需要更大的力。与中央区域宽度大致相同的比较例5相比,也需要更大的切断力。可以认为是因为在齿的个数变多时,在切断最开始的缠绕薄膜的刺破时需要更大的力。
表1

<切断性试验2>
接下来,准备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的切断刃、但切断刃的刃宽度d不同的3种切断刃,进行切断性试验2。具体地说,实施例2的刃宽度d为6mm,实施例3的刃宽度d为7mm,实施例4的刃宽度d为8mm。另外,这些各切断刃的材质、中央区域以及侧部区域的齿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切断刃相同。各切断刃与切断性试验1同样地被粘接在包装容器上。然后,与切断性试验1同样地将收纳在该包装容器内的聚1,1-二氯乙烯的缠绕薄膜实际地切断,并测定切断力。
(实施例2、3、4)将测定结果表示在表2中。实施例2、3、4的平均值都为450g~460g。即使改变切断刃的刃宽度,切断力也基本上没有观察到差异。另外,根据本测定方法测定的现有的注册商标“NEWクレラツプ”所使用的金属制切断刃的切断力为300g~500g。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2、3、4的生物降解性树脂切断刃具有与现在的金属制切断刃同等的切断力。
另外,由于切断性试验1中所使用的切断刃的刃宽度d为7mm,所以实施例1与实施例3的切断刃相同。切断性试验1与切断性试验2的切断力的值之所以不同,可以认为是,这些试验中所使用的切断刃是1个1个地手工制作成的,齿尖边缘的精度或者包装容器的强度、包装容器与切断刃之间的粘接状态等各不相同。
表2

<感官试验1>
使用与在实施例2、3、4中所使用的包装容器同等的包装容器,进行了感官试验1。10个测试者(monitor)进行从上述包装容器拉出的缠绕薄膜的切断,用“良好”、“稍稍良好”、“普通”、“不良”来判定切断时的切断感觉。
感官试验1的结果,实施例2、3、4的切断感觉全都为“良好”或“稍稍良好”。另外,在使用以往的金属制的切断刃时,具有瞬间将缠绕薄膜割裂的感触,但在树脂制的切断刃的情况下,在切断初期具有扑哧扑哧的刺破感触,这一点与金属制的切断刃不同。
<耐久性试验>
将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的实施例1的切断刃安装在注册商标“NEWクレラツプ”的包装容器上,进行了将聚1,1-二氯乙烯的缠绕薄膜切断200次的耐久性试验。其结果,基本上没发现生物降解性树脂制的切断刃的损伤,可知实际应用上没有问题。
<切断性试验3>
在该试验中,准备3种侧部区域的齿的结构不同的切断刃。另外,这些各切断刃的材质、厚度以及中央区域的齿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切断刃相同。各切断刃被粘接在与切断性试验1同样的包装容器上。然后,与切断性试验1同样地将收纳在该包装容器内的聚1,1-二氯乙烯的缠绕薄膜实际地切断,并测定切断力。
(实施例5、6、7)具体地说,切断性试验3中所使用的切断刃为图2所示的切断刃(实施例5),具有图3所示的齿的结构的切断刃(实施例6),以及在中央区域具有图3所示的齿的结构、在侧部区域具有图5所示的齿的结构的切断刃(实施例7)。即,3种切断刃的中央区域的齿的结构是相同的,但侧部区域的齿的结构互不相同。另外,实施例5的切断刃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切断刃相同。将各切断刃的侧部区域中的侧部齿的结构表示在表3中。
表3

图17是表示切断性试验3中的实施例5的包装容器的旋转力相对于旋转角度的推移的折线图。图18是表示切断性试验3中的实施例6的包装容器的旋转力相对于旋转角度的推移的折线图。图19是表示切断性试验3中的实施例7的包装容器的旋转力相对于旋转角度的推移的折线图。图17、图18、图19所示的各个(a)、(b)、(c)以及(d)这4个折线图所示的结果是使用同一包装容器用相同测定方法测定的。
图17、图18、图19的横轴为包装容器的旋转角度(°),纵轴为旋转力(旋转所必需的力(g))。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的包装容器的切断刃都表示出了良好的切断性。
<感官试验2>
使用与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中所使用的包装容器同样的包装容器,进行了感官试验2。10个测试者(组1)和不属于组1的17个测试者(组2)进行缠绕薄膜的切断,用表4所示的判定基准进行评价。
表4

图20是表示由组1进行的感官试验2的评价分数的平均分的柱状图。图20中,(a)为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包装容器的情况,(b)为使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包装容器的情况,(c)为使用与实施例7相同的包装容器的情况。
根据图20所记载的结果可知,与实施例5的包装容器的切断刃相比,实施例6以及实施例7的包装容器的切断刃能够更良好地进行切断。这是由于,在侧部区域交替配置大小2种侧部齿的实施例6以及实施例7的切断刃与在侧部区域仅具有尺寸相同的侧部齿的实施例5的切断刃相比,缠绕薄膜的切断中的从刺破阶段向切开阶段的过渡以及切开阶段的进行更加圆滑顺利。
图21是表示在由组2进行的感官试验2中、在3种包装容器中得到最高的评价分数的包装容器的测试者的人数的柱状图。图21中,(a)为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包装容器的情况,(b)为使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包装容器的情况,(c)为使用与实施例7相同的包装容器的情况。
根据图21所记载的结果可知,在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中,实施例6的包装容器的切断刃最良好地进行切断。可知,对于实施例6的包装容器的切断刃中的侧部区域的齿的结构,在缠绕薄膜的切断时,从刺破阶段向切开阶段的过渡进行以及切开阶段的进行更加圆滑顺利。
权利要求
1.一种包装容器用的切断刃,它是被安装在用于包装滚筒状被包装物的包装容器中的盖体前面壁内表面上的、非金属制的V字状的切断刃,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区域和被配置在所述中央区域的两侧的侧部区域;所述中央区域具有多个第1齿和比所述第1齿小的多个第2齿;所述第1齿中的1个配置在所述中央区域的V字的顶点部,同时其他的第1齿以夹着所述顶点部的第1齿的方式以预定的间隔配置;所述第2齿被配置在所述第1齿之间;连结所述中央区域中的所述其他的第1齿的齿尖与所述顶点部的第1齿的齿尖的第1直线,与所述中央区域中的所述第2齿的齿尖相比,位于从所述盖体的前面壁离开的位置;所述侧部区域具有多个侧部齿;与所述第1直线平行、且连结所述第2齿的齿尖的第2直线,通过所述侧部区域中的所述侧部齿的齿尖,或者与所述侧部齿的齿尖相比位于从所述盖体的前面壁离开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容器用的切断刃,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区域具有交替配置的2种大小的侧部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容器用的切断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部区域的外侧的端部上,包含比所述侧部区域的所述外侧的端部以外的部分中的所述侧部齿更大的齿。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容器用的切断刃,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齿为与所述第2齿相同大小或者比所述第2齿小。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容器用的切断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齿、所述第2齿以及所述侧部齿中的至少一个的斜边形成向内侧凹陷的圆弧状。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容器用的切断刃,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刃由树脂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容器用的切断刃,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为生物降解性树脂。
8.一种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切断刃。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以很轻的力将缠绕薄膜等滚筒状被包装物切断的非金属制的V字状切断刃,和具备该切断刃的包装容器。本发明的切断刃(24)包括中央区域(28)和被配置在该中央区域的两侧、由多个侧部齿(31)构成的侧部区域(30),在中央区域上配置有多个中齿(36)和多个大齿(38)。大中的1个配置在V字的顶点部,其他的大齿以夹着顶点部的齿的方式以预定的间隔配置。中齿被配置在大齿之间。大齿比中齿突出。通过该结构,在切断开始时,大齿最先刺破缠绕薄膜(14),接下来中齿刺破缠绕薄膜。由于通过这样的2个阶段刺破缠绕薄膜,所以切断所需要的力较小。
文档编号B26D1/02GK101081669SQ20071010545
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31日
发明者秀冈诚, 海野诚, 梅津正, 那须麻子, 关孝幸 申请人:株式会社吴羽,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