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钻的冲击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159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击钻的冲击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击钻的冲 击切换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传统的冲击钻,通常具有三种工作模式, 这三种工作模式分别是电动螺丝批、电钻和冲击钻,三种工作模式 对应三个功能档,其通过旋转一个扭力杯来调节输出扭力及各功能 档间的切换。这种冲击钻包括牙箱前壳、扭力杯、输出主轴、套接 在输出主轴上的上棘轮、下棘轮、内齿圈、齿轮组和马达,扭力杯 通过调整螺母与牙箱前壳的上端螺纹连接,下棘轮与上棘轮啮合, 调整螺母下方设有跳档垫片和设置在跳档垫片与调整螺母之间的压 縮弹簧,内齿圈与跳档垫片之间设有钢珠,当旋转扭力杯时,扭力 杯和调整螺母便会压迫其下的压縮弹簧、跳档垫片和钢珠等,从而 调整输出扭力;当切换到冲击档时,上棘轮上行造成两棘轮间存在 轴向冲击间隙,输出主轴通过上棘轮与下棘轮的相互作用而轴向往 复运动,从而实现冲击功能。这种冲击钻通常将冲击档设在扭力杯 最大扭力档的位置,然而,冲击钻出于安全问题考虑,在市场上的 产品在使用前或结束使用后均是要切换到最小扭力档,使用冲击钻 时,经常要在最小扭力档和冲击档之间切换,每次切换要旋转的角度较大,并且切换时需要将马达停止运转后才能进行,使用不方便,
安全性低,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在任何 时候进行各功能档间切换的冲击钻的冲击切换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冲击钻的冲击切换装置,它包括有上棘轮和下棘轮,上棘轮与 输出主轴紧密配合,下棘轮与上棘轮啮合,它还包括有锁定圈、伸 出牙箱前壳外的柱形冲击旋钮、与牙箱前壳固定的支座、滑块、上 行销、自锁弹片,下棘轮外侧表面设有凸块,锁定圈活动设置在下 棘轮的下方,锁定圈内侧表面设有与凸块对应的卡槽,滑块与支座 滑动连接,支座上开设有套孔,冲击旋钮的一端转动穿设在套孔中 并与滑块相抵顶,冲击旋钮的外表面设有可与自锁弹片相抵顶的环 形凸台,凸台上开设有与自锁弹片错开的通槽,自锁弹片的一端固 定在套孔的内壁上,另一端向着冲击旋钮的后端弯曲,滑块上端设 有斜型槽,上行销的上端固定与锁定圈接触,其下端抵顶在斜型槽 中。
所述滑块的后端设有连接滑块与牙箱前壳的回复弹簧。 所述冲击旋钮与支座之间设有压縮弹簧,冲击旋钮靠近前端的
外表面上设有定位孔,支座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固定孔,压縮弹簧的
一端卡设在定位孔中,另一端卡设在固定孔中。 所述冲击旋钮的前端面上设有拧转条。所述自锁弹片为两片,两片自锁弹片对称设置在套孔的内壁上。
所述自锁弹片的一端开设有插槽,套孔的内壁上开设有轴向插 孔,插孔中设有卡条,自锁弹片插接在插孔中,且插槽与卡条卡接。
所述冲击切换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跳档垫片与内齿圈之间的跳档 销轴,跳档销轴上设有轴肩,滑块上设有与轴肩卡接的卡块,轴肩 位于卡块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上棘轮和下棘轮, 上棘轮与输出主轴紧密配合,下棘轮与上棘轮啮合,它还包括有锁 定圈、伸出牙箱前壳外的柱形冲击旋钮、与牙箱前壳固定的支座、 滑块、上行销、自锁弹片,下棘轮外侧表面设有凸块,锁定圈活动 设置在下棘轮的下方,锁定圈内侧表面设有与凸块对应的卡槽,滑 块与支座滑动连接,支座上开设有套孔,冲击旋钮的一端转动穿设 在套孔中并与滑块相抵顶,冲击旋钮的外表面设有可与自锁弹片相 抵顶的环形凸台,凸台上开设有与自锁弹片错开的通槽,自锁弹片 的一端固定在套孔的内壁上,另一端向着冲击旋钮的后端弯曲,滑 块上端设有斜型槽,上行销的上端固定与锁定圈接触,其下端抵顶 在斜型槽中;使用冲击功能时,按下冲击旋钮,冲击旋钮与滑块一
起随按压方向滑动,斜型槽将上行销和锁定圈往上顶起,锁定圈的 卡槽与下棘轮的凸块卡接,从而将下棘轮的圆周方向锁死,输出主 轴通过上棘轮与下棘轮的相互作用而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冲击 功能,这种结构的冲击档切换与扭力大小调节相互独立,冲击档切 换通过冲击旋钮控制,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冲击档与扭力档之间的切换操作,在马达工作的过程中仍可以进行切换操作,使用方便, 安全性高,工作效率高。
另外,按下冲击旋钮后,冲击旋钮上的凸台滑动至自锁弹片弯 曲的一端时,自锁弹片在弹力的作用下抵顶并锁紧凸台,从而将冲
击旋钮锁定在冲击档的位置;如果需要将冲击档复位切换为扭力档 时,只需旋转冲击旋钮,使冲击旋钮凸台上的通槽与自锁弹片对齐 形成避空,自锁弹片与凸台分离,冲击旋钮的锁定被解除,使得冲 击旋钮能够滑动并恢复到初始状态,同时滑块、上行销、锁定圈、 下棘轮恢复原始状态,冲击钻切换成扭力档状态,从而实现电钻或 打螺丝功能, 一个冲击旋钮就可以实现冲击档切换和扭力档复位的 功能操作,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冲击旋钮的结构示意图4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冲击钻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 4,冲击 钻的冲击切换装置,它包括有上棘轮12和下棘轮20,上棘轮12与 输出主轴ll紧密配合,下棘轮20与上棘轮12啮合,它还包括有锁 定圈21、伸出牙箱前壳10外的柱形冲击旋钮22、与牙箱前壳10固 定的支座25、滑块23、上行销24、自锁弹片26,下棘轮20外侧表面均匀设有多个凸块201,锁定圈21活动设置在下棘轮20的下方, 锁定圈21内侧表面设有与凸块201对应的卡槽211,锁定圈21可沿 牙箱前壳10上下移动,锁定圈21上移时卡槽211与下棘轮20的凸 块201卡接,而将下棘轮20的圆周方向锁死,锁定圈21下移时则 与下棘轮20分离,下棘轮20恢复自由转动状态。滑块23与支座25 滑动连接,支座25上开设有套孔251,冲击旋钮22的一端转动穿设 在套孔251中并与滑块23相抵顶,冲击旋钮22的外表面设有可与 自锁弹片26相抵顶的环形凸台221,凸台221上开设有与自锁弹片 26错开的通槽222,自锁弹片26的一端固定在套孔251的内壁上, 另一端向着冲击旋钮22的后端弯曲,滑块23上端设有斜型槽231, 上行销24的上端固定与锁定圈21接触,其下端抵顶在斜型槽231 中,斜型槽231可推动上行销24与锁定圈21上下移动。
滑块23的后端设有连接滑块23与牙箱前壳10的回复弹簧27。 冲击旋钮22与支座25之间设有压縮弹簧28,冲击旋钮22靠近前端 的外表面上设有定位孔223,支座25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固定孔252, 压縮弹簧28的一端卡设在定位孔223中,另一端卡设在固定孔252 中。冲击旋钮22的前端面上设有拧转条224,方便手动旋转冲击旋 钮22。
自锁弹片26为两片,两片自锁弹片26对称设置在套孔251的 内壁上,两片自锁弹片26同时作用在冲击旋钮22的凸台221上, 冲击旋钮22受力较平衡。自锁弹片26的一端开设有插槽261,套孔 251的内壁上开设有轴向插孔253,插孔253中设有卡条254,自锁弹片26插接在插孔253中,且插槽261与卡条254卡接。
冲击切换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跳档垫片13与内齿圈14之间的跳 档销轴30,跳档销轴30上设有轴肩301,滑块23上设有与轴肩301 卡接的卡块233,轴肩301位于卡块233的下方。按下冲击旋钮22 后,滑块23上的卡块233卡死跳档销轴30上的轴肩301,使跳档销 轴30不会在内齿圈14的作用下产生轴向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冲击功能时,按下冲击旋钮22, 冲击旋钮22与滑块23 —起随按压方向滑动,斜型槽231将上行销 24和锁定圈21往上顶起,锁定圈21的卡槽211与下棘轮20的凸块 201卡接,从而将下棘轮20的圆周方向锁死,输出主轴11通过上棘 轮12与下棘轮20的相互作用而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冲击功能, 在此同时,冲击旋钮22上的凸台221滑动至自锁弹片26弯曲的一 端后,自锁弹片26在弹力的作用下抵顶并锁紧凸台221,从而将冲 击旋钮22锁定在冲击档的位置;如果需要将冲击档复位切换为扭力 档时,只需旋转冲击旋钮22,使冲击旋钮22凸台221上的通槽222 与自锁弹片26对齐形成避空,自锁弹片26与凸台221分离,冲击 旋钮22的锁定被解除,使得冲击旋钮22能够滑动并恢复到初始状 态,同时滑块23、上行销24、锁定圈21、下棘轮20恢复原始状态, 冲击钻切换成扭力档状态,从而实现电钻或打螺丝功能。这种结构 的冲击档切换与扭力大小调节相互独立,冲击档切换通过冲击旋钮 22控制,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冲击档与扭力档之间的切换操作,在 马达工作的过程中仍可以进行切换操作,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工作效率高;并且一个冲击旋钮22就可以实现冲击档切换和扭力档复 位的功能操作,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扭力杯15从最小扭力档顺时针转动,只能转至电钻档,输出扭 力逐步上升,通过旋转扭力杯15不能实现冲击档的切换,只能实现 螺丝档与电钻档切换,要切换到冲击档只有按下冲击旋钮22才可实 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 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 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冲击钻的冲击切换装置,它包括有上棘轮(12)和下棘轮(20),上棘轮(12)与输出主轴(11)紧密配合,下棘轮(20)与上棘轮(12)啮合,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锁定圈(21)、伸出牙箱前壳(10)外的柱形冲击旋钮(22)、与牙箱前壳(10)固定的支座(25)、滑块(23)、上行销(24)、自锁弹片(26),下棘轮(20)外侧表面设有凸块(201),锁定圈(21)活动设置在下棘轮(20)的下方,锁定圈(21)内侧表面设有与凸块(201)对应的卡槽(211),滑块(23)与支座(25)滑动连接,支座(25)上开设有套孔(251),冲击旋钮(22)的一端转动穿设在套孔(251)中并与滑块(23)相抵顶,冲击旋钮(22)的外表面设有可与自锁弹片(26)相抵顶的环形凸台(221),凸台(221)上开设有与自锁弹片(26)错开的通槽(222),自锁弹片(26)的一端固定在套孔(251)的内壁上,另一端向着冲击旋钮(22)的后端弯曲,滑块(23)上端设有斜型槽(231),上行销(24)的上端固定与锁定圈(21)接触,其下端抵顶在斜型槽(231)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钻的冲击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23)的后端设有连接滑块(23)与牙箱前壳(10)的回 复弹簧(27)。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钻的冲击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旋钮(22)与支座(25)之间设有压縮弹簧(28),冲击旋钮(22)靠近前端的外表面上设有定位孔(223),支座(25)的前 端面上开设有固定孔(252),压縮弹簧(28)的一端卡设在定位孔 (223)中,另一端卡设在固定孔(252)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钻的冲击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旋钮(22)的前端面上设有拧转条(224)。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钻的冲击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弹片(26)为两片,两片自锁弹片(26)对称设置在套孔(251)的内壁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钻的冲击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锁弹片(26)的一端开设有插槽(261),套孔(251)的内壁 上开设有轴向插孔(253),插孔(253)中设有卡条(254),自锁弹 片(26)插接在插孔(253)中,且插槽(261)与卡条(254)卡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钻的冲击切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切换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跳档垫片(13)与内 齿圈(14)之间的跳档销轴(30),跳档销轴(30)上设有轴肩(301), 滑块(23)上设有与轴肩(301)卡接的卡块(233),轴肩(301) 位于卡块(233)的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冲击钻的冲击切换装置,它包括有上棘轮、下棘轮、锁定圈、柱形冲击旋钮、支座、滑块、上行销、自锁弹片,滑块与支座滑动连接,支座上开设有套孔,冲击旋钮的一端转动穿设在套孔中并与滑块相抵顶,冲击旋钮的外表面设有环形凸台,自锁弹片的一端固定在套孔的内壁上,另一端弯曲,滑块上端设有斜型槽,上行销的上端固定与锁定圈接触,其下端抵顶在斜型槽中,按下冲击旋钮则可实现冲击功能,这种结构的冲击档切换与扭力大小调节相互独立,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冲击档与扭力档之间的切换操作,一个冲击旋钮就可以实现冲击档切换和扭力档复位的功能操作,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工作效率高。
文档编号B25D16/00GK201239943SQ20082005010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日
发明者任溪仁, 夏燃燃, 白志伟 申请人:东莞群胜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