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833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具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定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借由结构组件组设位置的变
化,即可达到不同方向脱出起子杆功效的工具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手工具是家庭及工厂中常见且必备的工具,其中以螺丝起子最为常见,而螺丝起 子又包括一字、十字、六角形及梅花形,样式多样及使用范围广泛,进行维修作业时,如要面 面倶到,则必须携带多种的工具,如此不仅重量重且浪费空间,故起子头应运而生,利用多 样的起子头与快脱接杆结合,不但节省了重量及空间,更能加速作业时更换起子的时间。 现有的工具快脱接杆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案号第M330893号,「快脱接杆结 构改良」专利,其是一种快脱接杆结构改良,包括一套体、一杆体及一卡掣件,其中该套体 为中空形态,且该套体套接于杆体外;该杆体一端为一套合部;该卡掣件装置于套体与杆 体之间并受套体连动控制,该卡掣件设有一凸部,该卡掣件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 端,当第一状态时,该卡掣件受限于凸部,使得该卡掣件的第一端沿杆体径向朝外移动,并 退至该套合部外,当第二状态时,该卡掣件的第一端沿杆体径向朝内移动,并深入该套合部 内,用以限位卡固;借由上述结构达到快速释放与插接的目的,以及避免卡掣件无法复归至 第一状态的功效。 然而,此种现有的工具快脱接杆虽可利用套体相对杆体活动,而使套体内壁推迫 卡掣件端部进入杆体内,并令卡掣件端部与起子头外侧的缺槽卡扣定位,借此让起子头与 杆体结合固定以利进行驱动作业,但其套体及杆体的结构型态仅能让套体以相对杆体作既 定方向的位移,然而在进行驱动作业时,该种快脱接杆的使用方式是必须与手工具的杆身 插设结合,而手工具杆身在设计型态上又有所不同,有的仅是开设工具孔,工具孔内并无固 定快脱接杆的结构,有的除了开设有工具孔外,更在工具孔壁增设向内夹迫的钢珠等物,因 此快脱接杆与手工具杆部组设时,若是手工具杆部并没有设置固定结构,而套体又只能相 对杆体往手工具杆部另一方向移动时,则快脱接杆将会随套体受推动的力量一并由手工具 杆部脱出,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而或许业者会设计套体相对杆体往手工具方向移动的结构来克服上述的缺点,但 事实上要是手工具杆部设置有固定装置时,套体相对杆体往手工具杆部另一方向移动的设 计会是较佳的,因为使用者在推动套体时可顺势将起子头一并取下,而不需一手扶住快脱 接杆,一手将起子头拔取出来,以减少更换起子头的步骤程序,因此前述两种套体相对杆体 的活动方式都有存在的必要性; 而为了生产两种套体活动方向不同的快脱接杆,其在制造过程中造成了相当大的 困扰,因为套体相对杆体的活动方向不同,则内部结构设计、组件型态、组合关系也相对不 同,因此在制造时必须分别设计不同型态的构造组件,或套体与杆体上的凹凸位置也要有 所调整,故必须另外开模制造,耗费了大笔的资金及组装过程,因此其设计上仍不够理想, 有必要加以研发具有相同的结构组件,只要改变组件组设位置即可达成不同方向脱出起子杆功效的快脱接杆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 供一种工具定位结构,其可兼顾使用形式上的便利性,生产上更为迅速并简化流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工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供工具头插设的中心杆件、一套设于中心 杆件外的第一套件、一同时套设于中心杆件及第一套件外的第二套件、以及一设于中心杆 件外径上的卡掣件,其中该第一套件与第二套件连动组设,且第一套件内壁设有一突肋, 该突肋两侧均设有一套设于中心杆件外的套环、以及一两端分别与突肋及套环弹抵的外套 弹簧,因而第一套件相对中心杆件活动时,突肋根据第一套件的活动方向压迫对应位置的 外套弹簧,并由外套弹簧提供第一套件连带第二套件复位的作用;该卡掣件包括设有一突 出状的迫动部、及一与迫动部衔接并伸入中心杆件内,并当迫动部受到压迫时可与插入中 心杆件内的工具头嵌卡固定的顶固端;该第二套件内壁设有一与卡掣件位置对应的推迫 部,该推迫部包括一闪避槽、以及位于闪避槽两侧用以压抵迫动部的一第一抵部及一第二 抵部,该第二套件根据相对第一套件的组设位置,使第一抵部或第二抵部分别与迫动部抵 顶定位,且第一套件根据第一抵部及第二抵部与迫动部的抵顶位置决定活动方向,当第一 抵部与迫动部抵顶时,第一套件的活动方向带动第二套件使第二抵部向迫动部接近,而第 二抵部与迫动部抵顶时,第一套件的活动方向带动第二套件使第一抵部向迫动部接近,并 当第二套件受第一套件带动至闪避槽与迫动部相对应时,顶固端即脱离与工具头的嵌卡固 定,而使工具头脱出于中心杆件外;因而借该第二套件相对第一套件组设位置的调整,以令 第一套件产生不同活动方向带动第二套件的释放工具头效用,并由外套弹簧推抵突肋提供 第一套件带动第二套件复位的功效。 前述的工具定位结构,其中第一套件外侧上套设有一扣环,而该第二套件内壁结 合有一位于扣环一侧的迫环、及一位于扣环另一侧设于第二套件内壁上的斜推段,该斜推 段末端设有一抵面,该扣环是根据第一套件相对中心杆件的活动方向以推抵迫环或抵面带 动第二套件。 前述的工具定位结构,其中中心杆件、第一套件及第二套件上是设有指示第一套 件活动方向的指示标志。 前述的工具定位结构,其中推迫部于第二套件内壁呈凹入状,且闪避槽的深度较 第一抵部及第二抵部深。 前述的工具定位结构,其中中心杆件一端结合有一与手工具组设的插接件,而另 一端容设有一用以将工具头弹性推出的活动部,该活动部包括一相互套设的一第一容置座 及一第二容置座,该第一容置座内设有一用以吸附工具头的磁性件,而该第二容置座内设 有一弹簧,该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容置座及插接件弹抵。 前述的工具定位结构,其中第一容置座及第二容置座外侧上各设有一抵固缘,而
该中心杆件外侧上套设有一扣件,该扣件一端设有一伸入中心杆件内,并位于两抵固缘之
间的定位端,该定位端是用以与抵固缘抵顶,以防止活动部脱出于中心杆件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可兼顾使用形式上的便利性,生产上更为迅速并简化流程。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具定位结构各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具定位结构第一设置型态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具定位结构第一设置型态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4、图5、图6是本实用新型工具定位结构第一设置型态的动作方式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工具定位结构第二设置型态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8、图9、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工具定位结构第二设置型态的动作方式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中心杆件11突肋12套环13外套弹簧14扣环15插接件16指示标志2第一套件21迫环22斜推段221抵面23指示标志3第二套件31推迫部311闪避槽312第一抵部313第二抵部32指示标志4卡掣件41迫动部42顶固端5活动部51第一容置座511抵固缘52第二容置座521抵固缘53磁性件54弹簧55扣件551定位端6工具头61角槽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工具定位结构,请参阅
图1至图6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 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可供工具头6插设的中心杆件1、一套设于中心杆件1外的第一套件 2、一同时套设于中心杆件1及第一套件2外的第二套件3、以及一设于中心杆件1外径上的 卡掣件4,其中 该中心杆件1是呈长管状,而该第一套件2及第二套件3是皆呈圆管状,且第二套 件3的外径较第一套件2为大,以及该第一套件2套设于中心杆件1的中段外,而该第二套 件3于中心杆件1 一端同时套设第一套件2及中心杆件1之外,形成中心杆件1外套设该 第一套件2,而第二套件3 —端套设中心杆件l,另一端套设第一套件2的型态; 该第一套件2内壁设有一呈环形突出状的突肋11,且该突肋11两侧各设有一套设 于中心杆件1外的套环12,以及突肋11与套环12间设有一外套弹簧13,该外套弹簧13两 端分别与突肋11及套环12抵顶,由于套环12与中心杆件1套设固定,因而第一套件2借 由外套弹簧13与突肋11及套环12的抵顶,而与中心杆件1活动结合,当第一套件2相对 中心杆件1活动时,突肋11根据第一套件2的活动方向压迫对应位置的外套弹簧13,以图 6所示为例,当第一套件2相对中心杆件1往左边活动时,突肋11左侧的外套弹簧13受到 突肋11压迫,而突肋11右侧的外套弹簧13并无受到影响,而相对地,若第一套件2相对中心杆件1往右边活动时,突肋11右侧的外套弹簧13是受到突肋11压迫,而突肋11左侧的 外套弹簧13并无受到影响,并当第一套件2解除受力后,外套弹簧13即推抵突肋11使第 一套件2回复至原先相对中心杆件1的位置上; 该第一套件2外套设有一扣环14,而该第二套件3内壁结合有一位于扣环14 一侧 的迫环21,及一位于扣环14另一侧设于第二套件3内壁上的斜推段22,该斜推段22末端 设有一垂直平切状的抵面221,借此使第一套件2与第二套件3连动结合,且该扣环14是 根据第一套件2相对中心杆件1的活动方向以推抵迫环21或抵面221带动第二套件3,以 图6所示为例,当第一套件2往左边移动时,第一套件2内的扣环14是推迫第二套件3内 壁的迫环21而带动第二套件3往左边移动,并使突肋11压迫突肋11左侧的外套弹簧13, 而相对地,当把第二套件3相对第一套件2及中心杆件1调整移动至抵面221与扣环14相 接触的位置时,如
图10所示,第一套件2若往右边移动,则第一套件2内的扣环14推迫第 二套件3内壁的抵面221而带动第二套件3往右边移动,并使突肋11压迫突肋11右侧的 外套弹簧13,并当第一套件2解除受力后,外套弹簧13即推抵突肋11使第一套件2带动第 二套件3回复至原先相对中心杆件1的位置上; 该卡掣件4包括设有一突出状的迫动部41、及一与迫动部41衔接并伸入中心杆件 1内,并当迫动部41受到压迫时可与插入中心杆件1内的工具头6嵌卡固定的顶固端42, 且卡掣件4相对迫动部41的另一端亦与中心杆件1嵌合,而令卡掣件4整体概呈口字去掉 下面一横形结构样,借此使卡掣件4与中心杆件1结合限位; 该中心杆件1 一端是结合有一可与手工具组设的插接件15,而另一端容设有一用 以将工具头6弹性推出的活动部5,该活动部5包括一相互套设的一第一容置座51及一第 二容置座52,该第一容置座51内设有一可用以吸附工具头6的磁性件53,而该第二容置座 52内设有一弹簧54,该弹簧54两端分别与第二容置座52及插接件15弹抵,且该第一容置 座51及第二容置座52外侧上各设有一抵固缘511、521,而该中心杆件1外侧上套设有一 扣件55,该扣件55 —端设有一伸入中心杆件1内,并位于两抵固缘511、521之间的定位端 551,该定位端551用以与抵固缘511、521抵顶,以防止活动部5脱出于中心杆件1夕卜,因而 如图4及图5所示,当工具头6插设进入中心杆件1时,工具头6推抵第一、二容置座51、52 往插接件15方向移动,并使弹簧54受到压縮,且该磁性件53可吸附工具头6使其不易脱 出于中心杆件1夕卜,而当工具头6欲退出时,该弹簧54即推抵第一、二容置座51、52使工具 头6推出于中心杆件1夕卜,而由于扣件55端部的定位端551位于第一、二容置座51、52的 两抵固缘511、521之间,因此无论第一、二容置座51、52往内或往外的移动,都会因为抵固 缘511、521与定位端551的抵顶,而不会自行脱出于中心杆件l外; 该第二套件3内壁设有一与卡掣件4位置对应的推迫部31,该推迫部31包括一 闪避槽311、以及位于闪避槽31两侧用以压抵迫动部41的一第一抵部312及一第二抵部 313,且该推迫部31于第二套件3内壁呈凹入状,且闪避槽311的深度较第一抵部312及第 二抵部313深,及该第二套件3根据相对第一套件2及中心杆件1的设置位置,使第一抵部 312或第二抵部313分别与迫动部41抵顶定位,而第一套件2根据第一抵部312或第二抵 部313与迫动部41的抵顶位置决定活动方向,当第一抵部312与迫动部41抵顶时,第一套 件2的活动方向带动第二套件3使第二抵部313向迫动部41接近,而第二抵部313与迫动 部41抵顶时,第一套件2的活动方向带动第二套件3使第一抵部312向迫动部41接近,并当第二套件3受第一套件2带动至闪避槽311与迫动部41相对应时,顶固端42即脱离与 工具头6的嵌卡固定,而使工具头6可脱出于中心杆件1外; 另外,该中心杆件1、第一套件2及第二套件3上设有指示第一套件2活动方向的 指示标志16、23、32,其中该中心杆件一端部的指示标志16为一指向外端的箭头符号,而第 一套件2上指示标志23的箭头符号于第一套件2与中心杆件3套设后,呈指向相反于中心 杆件1上指示标志16箭头符号的方向,该第二套件3上的指示标志32分为两款图像, 一款 为说明第二套件3相对第一套件2组设为位于中心杆件1的前端位置时,提示可对第一套 件2后拉以退出工具头6,而另一款图像说明第二套件3相对第一套件2组设为位于中心杆 件1偏向中段位置时,提示可对第一套件2前推以退出工具头。 图2至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套件3相对第一套件2及中心杆件1的第一设置型 态,其中该第二套件3相对第一套件2的设置位置使推迫部31的第一抵部312与迫动部41 抵顶接触,而扣环14与迫环21抵顶接触,此时卡掣件4的迫动部41即受到第一抵部312 的压迫(如图4),因而当工具头6插入中心杆件1时,由于工具头6外侧上开设有角槽61, 因此顶固端42即受推迫嵌入角槽61中,而令工具头6与中心杆件1结合固定(如图5); 当欲退出工具头6时,使用者可对第一套件2施力,使第一套件2往第二套件3的 相反方向移动,并由扣环14推抵迫环21,使第二套件3受到第一套件2的带动,此时第二套 件3内推迫部31的第一抵部312脱离与迫动部41的抵顶状态,并使闪避槽311与迫动部 41对位,则迫动部41即因为受压迫力量的解除而使顶固端42对角槽61失去夹固力量,并 令工具头6能受活动部5推抵而出(如图6),而第一套件2解除受力后,外套弹簧13即推 抵突肋11使第一套件2带动第二套件3回复至如图4所示第一抵部312与迫动部41抵顶 定位,及扣环14与迫环21接触抵顶的状态下; 另外,在该第一设置型态下,第一套件2上的指示标志23露出于第二套件3之外, 并指示为第一套件2可活动往第二套件3的相反方向,令使用者得知可对第一套件2施力 往何方向带动第二套件3使工具头6退出于中心杆件1之外。 图7至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套件3相对第一套件2及中心杆件1的第二设置型 态,其中可将第二套件3施力往第一套件2方向推移调整位置,令该第二套件3相对第一套 件2的设置位置使推迫部31的第二抵部313与迫动部41抵顶接触,而扣环14与抵面221 抵顶接触,此时卡掣件4的迫动部41即受到第二抵部313的压迫(如图8),令进入中心杆 件1的工具头3可被顶固端42嵌卡固定(如图9); 当欲退出工具头6时,使用者可对第一套件2施力,使第一套件2往第二套件3方 向移动,并由扣环14推迫抵面221,使第二套件3受到第一套件2的带动,此时第二抵部313 即可脱离与迫动部41的抵顶状态,并令闪避槽311与迫动部41对位,工具头6即可脱出于 中心杆件1外(如
图10),而第二套件3解除受力后,外套弹簧13即推抵突肋11使第一套 件2带动第二套件3回复至如图9所示第二抵部313与迫动部41抵顶定位,及扣环14与 抵面221接触抵顶的状态下; 另外,在该第二设置型态下,中心杆件1端部的指示标志16露出于第二套件3之 外,并指示为第一套件2可活动往第二套件3方向,令使用者得知可对第一套件2施力往何 方向带动第二套件3使工具头6退出于中心杆件1之外。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型态叙述可知其具有下述的优点[0050] 1、本实用新型借调整该第二套件3相对第一套件2及中心杆件1的组设位置,以 令第一套件2可产生不同活动方向带动第二套件3的释放工具头6效用,并由外套弹簧13 推抵突肋11提供第一套件2带动第二套件3复位的功效,因此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手 动调整第二套件3相对第一套件2的组设位置,而得出第一套件2两种活动方向带动第二 套件3推出工具头6的效用,以兼顾使用形式上的便利性。 2、由于本实用新型仅需改变第二套件3相对第一套件2及中心杆件1的组设位 置,即可提供两种脱出工具头6效用的型态,且所使用的结构组件都完全相同,也不需另对 结构组件做型态变化,因此不需因应使用形式需求而耗费额外的成本去设计或生产结构组 件,在使用过程上亦只需调整第二套件3相对第一套件2的组设位置即可,故生产上可更为 迅速并简化流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 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 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 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一种工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供工具头插设的中心杆件、一套设于中心杆件外的第一套件、一同时套设于中心杆件及第一套件外的第二套件、以及一设于中心杆件外径上的卡掣件,其中该第一套件与第二套件连动组设,且第一套件内壁设有一突肋,该突肋两侧均设有一套设于中心杆件外的套环、以及一两端分别与突肋及套环弹抵的外套弹簧,因而第一套件相对中心杆件活动时,突肋根据第一套件的活动方向压迫对应位置的外套弹簧,并由外套弹簧提供第一套件连带第二套件复位的作用;该卡掣件包括设有一突出状的迫动部、及一与迫动部衔接并伸入中心杆件内,并当迫动部受到压迫时可与插入中心杆件内的工具头嵌卡固定的顶固端;该第二套件内壁设有一与卡掣件位置对应的推迫部,该推迫部包括一闪避槽、以及位于闪避槽两侧用以压抵迫动部的一第一抵部及一第二抵部,该第二套件根据相对第一套件的组设位置,使第一抵部或第二抵部分别与迫动部抵顶定位,且第一套件根据第一抵部及第二抵部与迫动部的抵顶位置决定活动方向,当第一抵部与迫动部抵顶时,第一套件的活动方向带动第二套件使第二抵部向迫动部接近,而第二抵部与迫动部抵顶时,第一套件的活动方向带动第二套件使第一抵部向迫动部接近,并当第二套件受第一套件带动至闪避槽与迫动部相对应时,顶固端即脱离与工具头的嵌卡固定,而使工具头脱出于中心杆件外;因而借该第二套件相对第一套件组设位置的调整,以令第一套件产生不同活动方向带动第二套件的释放工具头效用,并由外套弹簧推抵突肋提供第一套件带动第二套件复位的功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件外侧上套设有一 扣环,而该第二套件内壁结合有一位于扣环一侧的迫环、及一位于扣环另一侧设于第二套 件内壁上的斜推段,该斜推段末端设有一抵面,该扣环是根据第一套件相对中心杆件的活 动方向以推抵迫环或抵面带动第二套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件、第一套件及第二 套件上是设有指示第一套件活动方向的指示标志。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迫部于第二套件内壁呈 凹入状,且闪避槽的深度较第一抵部及第二抵部深。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件一端结合有一与 手工具组设的插接件,而另一端容设有一用以将工具头弹性推出的活动部,该活动部包括 一相互套设的一第一容置座及一第二容置座,该第一容置座内设有一用以吸附工具头的磁 性件,而该第二容置座内设有一弹簧,该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容置座及插接件弹抵。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具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座及第二容置座 外侧上各设有一抵固缘,而该中心杆件外侧上套设有一扣件,该扣件一端设有一伸入中心 杆件内,并位于两抵固缘之间的定位端,该定位端是用以与抵固缘抵顶,以防止活动部脱出 于中心杆件外。
专利摘要一种工具定位结构,其包括一可供工具头插设的中心杆件、一套设于中心杆件外的第一套件、一同时套设于中心杆件及第一套件外的第二套件、以及一设于中心杆件外径上的卡掣件,其中本实用新型是可借由改变第二套件相对第一套件的设置位置,而令第二套件内壁相对卡掣件的抵顶位置做调整,使第二套件受第一套件带动相对中心杆件移动时,其可依据相对卡掣件抵顶位置作两种不同活动方向的推出工具头作用。本实用新型可兼顾使用形式上的便利性,生产上更为迅速并简化流程。
文档编号B25B23/00GK201437227SQ20092009732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5日
发明者赖进财 申请人:赖进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