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差吸引液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4416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压差吸引液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压差吸弓I液体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第93111612号「气压差吸引装置」发明专利案,其是应用于一气压差制 造器及一物件之间,该装置包含一连通管,连通于该气压差制造器,因应该气压差制造器的 动作而使该连通管内处于小于外界压力的状态;一轴承,具有一第一环及一第二环,该第一 环活动套合于该第二环并可进行同轴枢转,该第一环固定套合于该连通管;一握持部,供使 用者握持,连通于该连通管,套合于该轴承的该第二环,并利用该轴承的该第一环及第二环 为活动接合的特性,而可与该连通管进行同轴枢转,并保持内部小于外界压力的状态;以及 一吸引器,连通于该握持部,利用该握持部内部小于外界压力的状态而产生吸附力以吸附 该物件。其中该握持部外侧为一种塑性体,利用塑性体具有弹性的特性而可紧密套合该轴 承的该第二环,以具有气密效果。其中该轴承可为熟知现有的滚珠轴承,该第一环为一内 环,而该第二环为一外环。其中该握持部更包含有一轴封。其中该轴封为一种塑性体,其形 状与该轴承及该连通管的形状相配合,位于该握持部内部并活动套合该连通管的末端,利 用塑性体具有弹性的特性而可紧密套合于该连通管的末端,且与该轴承紧密接触,以具有 气密效果。其中该装置更包含有一泄气孔,位于该握持部表面,并与该握持部连通,因应操 作者的按掣而保持该握持部内部小于外界压力的状态,以及因应操作者的松开而使该握持 部内部气压接近外界压力的状态。其中该吸引器更包含有一针管连通于该握持部;以及 一吸盘连通于该针管。其中该吸盘底部具有一孔道,该孔道与该针管连通,因应操作者的按 掣该泄气孔而保持该孔道内部小于外界压力的状态,产生吸附力以使该吸盘吸附该物件, 以及因应操作者的松开该泄气孔而使该孔道内部气压接近外界压力的状态,失去吸附力使 该吸盘无法吸附该物件,但此专利案是提供在吸附集成电路芯片、或其它电子零件,故在求 理想、实用与进步的今日,诚为一极待努力追求改善使用于吸引液体装置的目标。然而经查,还有中国台湾第87201660、第94100176号及第96206008号专利案揭示 数种先行利用空压吸引力的技术的构造都与本实用新型构造不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 供一种气压差吸引液体装置,其达到吸引液体作业上更省力、方便、快速,且达到警示使用 者已盛满液体的作用,并且能降低高压空气急速流动所产生的共鸣音量,暨得凝聚残留在 该气体中的水气的功效。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压差吸引液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导吸管身、浮标筒、组装本体、空 压源阀组件、气压差制造器、导气管、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外罩管体主要构件,其中;该导 吸管身近底部内周设有内凹环沟组套内扣环,而近上段管壁环布多个贯穿的吸入口,且在顶段外周设有外螺纹,其是借该外螺纹锁接在组装本体的下方内螺纹上;该浮标筒乃设呈 一开口朝下的圆管段,是由上而下容置在该导吸管身的内部,且受内扣环止挡着;该组装本 体底段设有内螺纹与外螺纹,是借该内螺纹与该导吸管身的外螺纹相串接组合,靠近外螺 纹隔邻上段是设呈相连的六角螺帽部,中央设有贯穿孔及容室,其相邻处则预留稍小径的 挡环,以在该容室组植入气压差制造器与密封圈,且受挡环抵挡着,另在该容室偏上方管壁 设贯穿的侧向内螺纹孔,以供螺组空压源阀组件,又于顶段设内螺纹与外螺纹,而该内螺纹 俾螺接导气管,至于该外螺纹供螺接外罩管体;该气压差制造器略呈一中空圆管段体,中 央贯穿孔为一真空吸引道,靠近上段外周车制成细径颈部,于其顶端预留阔径环缘,又在该 阔径环缘管壁分布多个纵向通气孔,整体由上而下组植入该组装本体的容室中,其底部受 挡环抵挡住定位,恰令其细径颈部位于该组装本体侧向空压源阀组件处而成互通状,且于 顶端凹入环处组套密封圈;该导气管为一中空圆管段体,靠近底端设有外螺纹,能锁接在该 组装本体的顶部内螺纹上,并使其底面紧密压贴在该气压差制造器的密封圈上,于其外周 缘车设数道凹环沟各自提供组置外扣环,且靠该外扣环以适当距离定位第一挡板及第二挡 板;该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设为相同的圆环板体,将圆周一处切平使其略呈D字状,且各 自受外扣环嵌固定在该导气管外缘适处,必须在组装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时错开切平的位 置;该外罩管体是一管段体,靠近上段管壁环布多个贯穿的空气排出口,于下、上二端内周 分别设内螺纹,是借该下内螺纹锁接在该组装本体的外螺纹上串接,以其且围护着导气管 及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而顶端内螺纹供螺锁顶封端盖;[0007]依据上述的组合,整体总成是借该组装本体的外螺纹与六角螺帽部配合活动扳手 的夹持,锁固在容纳筒的顶盖上,开启空压源阀组件引入高压空气,快速流动经过气压差制 造器的细径颈部,再通过多个纵向通气孔喷射入该导气管内,转从该外罩管体的空气排出 口吹排出,于上述高压空气从气压差制造器的多个纵向通气孔喷射出时,其中央真空吸引 道会产生气压差吸引力,通过该导吸管身环绕的多个贯穿的吸入口、及容纳筒的蛇管吸取 液体,而让液体滞留在容纳筒中;该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是用来让空压源高压空气及吸取 的雾气环绕,如此,能降低急速流动的高压空气所产生的共鸣声音量,同时凝聚残留在该气 体中的水气;使该容纳筒内的液体逐渐地升高,也会将该浮标筒往上推高,直至该浮标筒赌 住该组装本体的贯穿孔时即自动停止再吸取。前述的气压差吸引液体装置,其中组装本体的六角螺帽部,亦可设为适用的非圆 段。前述的气压差吸引液体装置,其中空压源阀组件锁接在组装本体的侧向内螺纹孔 上,且得以软管延接至空气压缩机上,能调控压缩空气的流量大小,如此设定吸引液体的吸 力大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达到吸引液体作业上更省力、方便、快速,且达到警 示使用者已盛满液体的作用,并且能降低高压空气急速流动所产生的共鸣音量,暨得凝聚 残留在该气体中的水气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差吸引流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组合剖面图。图中标号说明11导吸管身111内凹环沟112内扣环113吸入口114外螺纹12浮标筒121开口13组装本体131内螺纹132外螺纹133六角螺帽部134贯穿孔135容室136挡环137侧向内螺纹孔138内螺纹139外螺纹14空压源阀组件15气压差制造器151真空吸引道152细径颈部153阔径环缘154纵向通气孔155凹入环156密封圈16导气管161外螺纹162凹环沟163夕卜扣环17第一挡板171切平I8第二挡板I8I切平19外罩管体191空气排出口192下内螺纹193上内螺纹194顶端封盖21容纳筒22顶盖23蛇管30高压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阅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气压差吸引液体装置,其包括导吸 管身11、浮标筒12、组装本体13、空压源阀组件14、气压差制造器15、导气管16、第一挡板 17、第二挡板18及外罩管体19主要元件,其中;该导吸管身11内周靠近底部设有内凹环沟111,以在该内凹环沟111的中组置 内扣环112,而于靠近上段管壁环布多个贯穿的吸入口 113,且在外周靠近顶段设有外螺纹 114,其借由该外螺纹114锁接在该组装本体13的底部内螺纹131上;该浮标筒12呈一开口 121朝下的圆管段,整体由上而下容置在该导吸管身11内 部,且受内扣环112止挡着;该组装本体13底段设有内螺纹131与外螺纹132,其借由该内螺纹131与该导吸 管身11的外螺纹114相串接组合,靠近外螺纹132的隔邻上段设为一体相连的六角螺帽部 133,其内部设有贯穿孔134及容室135,于下方预留有稍小径的挡环136,以在该容室135 组植入气压差制造器15与密封圈155,且受挡环136抵挡着,乃在该容室135偏上方管壁 车设贯穿的侧向内螺纹孔137,该侧向内螺纹孔137供螺组空压源阀组件14,另于顶段设有内螺纹138与外螺纹139,而该内螺纹138螺接导气管16,且该外螺纹139供螺接外罩管体 19 ;该空压源阀组件14锁接在该组装本体13的侧向内螺纹孔136上,且得以软管延接至空气压缩机上,而得调控压缩空气的流量大小,也就是说设定吸引液体的吸力大小;该气压差制造器15为一中空圆管段体,中央贯穿孔为一真空吸引道151,靠近上 段外周则车制成细径颈部152,乃于其顶端预留阔径环缘153,又在该阔径环缘153管周壁 分布数个纵向通气孔154,整体是由上而下组植入该组装本体13的容室134中,底部受挡环 135抵挡住定位,且让其细径颈部152恰(正好)位于该组装本体13侧向空压源阀组件14 处而成互通状,并在其顶端凹入环155组套密封圈156 ;该导气管16为一中空圆管段体,靠近底端设有外螺纹161,借由该外螺纹161锁接 在该组装本体13的顶部内螺纹137上,并使其底面紧密压贴着该气压差制造器15的密封 圈156,于其外周缘车设数道凹环沟162,以在该凹环沟162的中组置外扣环163,同时利用 该外扣环163以适当距离定位第一挡板17及第二挡板18 ;该第一挡板17及第二挡板18设为相同的圆环板体,乃将圆周适处切平171及181 以使其略呈D字状,且各自被外扣环163紧密嵌固定在该导气管16外部恰当位置,于组装 第一挡板17及第二挡板18时必须相对错开切平171和181的位置;该外罩管体19依然是一管体段,于其靠近上段管壁环布多个贯穿的空气排出口 191,乃于下、上二端的内周缘各自设有内螺纹192、193,其借由该内螺纹192螺接在该组装 本体13的外螺纹138上相串接;且围护着导气管16及第一挡板17以及第二挡板18,至于 顶端内螺纹193以供螺锁顶端封盖194。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气压差吸引液体装置』其的各组件相关联构造及位置 的概述。其次,遂将本实用新型『气压差吸引液体装置』其使用动作情形阐述如下再请配合参看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整个总成借由该组装本体13的外螺纹132,再 靠六角螺帽部133配合活动扳手的夹持,锁定在容纳筒21的顶盖22上,开启空压源阀组件 14引入恰当的高压空气30,快速流动经过气压差制造器15的细径颈部152、再通过多个纵 向通气孔154喷射入该导气管16内,辗转从该外罩管体19的空气排出口 191吹排出,于上 述高压空气30从气压差制造器15的多个纵向通气孔154喷射出时,其中央真空吸引道151 即产生气压差吸引力,通过该导吸管身11环绕的多个贯穿的吸入口 113,及容纳筒21的蛇 管23吸取液体及固体以及气体,而让具有重量的液体及固体滞留在容纳筒21之中;其中,本实用新型该第一挡板17及第二挡板18是用来让空压源高压空气30及吸 取的气体环绕,如此,降低急速高压空气所产生的共鸣声音量,同时也可以凝聚残留在该气 体中的水气,据此获得一吸引液体作业上更迅速的进步功效。再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该容纳筒21内的液体逐渐盛满亦会随着将该浮标筒12 往上推高,直至该浮标筒12赌住该组装本体13的贯穿孔134时即自动停止再吸取运作,提 示使用者已盛满液体。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 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005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 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一种气压差吸引液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导吸管身、浮标筒、组装本体、空压源阀组件、气压差制造器、导气管、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外罩管体主要构件,其中;该导吸管身近底部内周设有内凹环沟组套内扣环,而近上段管壁环布多个贯穿的吸入口,且在顶段外周设有外螺纹,其是借该外螺纹锁接在组装本体的下方内螺纹上;该浮标筒乃设呈一开口朝下的圆管段,是由上而下容置在该导吸管身的内部,且受内扣环止挡着;该组装本体底段设有内螺纹与外螺纹,是借该内螺纹与该导吸管身的外螺纹相串接组合,靠近外螺纹隔邻上段是设呈相连的六角螺帽部,中央设有贯穿孔及容室,其相邻处则预留稍小径的挡环,以在该容室组植入气压差制造器与密封圈,且受挡环抵挡着,另在该容室偏上方管壁设贯穿的侧向内螺纹孔,以供螺组空压源阀组件,又于顶段设内螺纹与外螺纹,而该内螺纹俾螺接导气管,至于该外螺纹供螺接外罩管体;该气压差制造器略呈一中空圆管段体,中央贯穿孔为一真空吸引道,靠近上段外周车制成细径颈部,于其顶端预留阔径环缘,又在该阔径环缘管壁分布多个纵向通气孔,整体由上而下组植入该组装本体的容室中,其底部受挡环抵挡住定位,恰令其细径颈部位于该组装本体侧向空压源阀组件处而成互通状,且于顶端凹入环处组套密封圈;该导气管为一中空圆管段体,靠近底端设有外螺纹,能锁接在该组装本体的顶部内螺纹上,并使其底面紧密压贴在该气压差制造器的密封圈上,于其外周缘车设数道凹环沟各自提供组置外扣环,且靠该外扣环以定位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该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设为相同的圆环板体,将圆周一处切平使其略呈D字状,且各自受外扣环嵌固定在该导气管外缘适处,必须在组装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时错开切平的位置;该外罩管体是一管段体,靠近上段管壁环布多个贯穿的空气排出口,于下、上二端内周分别设内螺纹,是借该下内螺纹锁接在该组装本体的 外螺纹上串接,以其且围护着导气管及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而顶端内螺纹供螺锁顶封端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差吸引液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本体的六角螺 帽部,亦可设为适用的非圆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差吸引液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源阀组件锁接 在组装本体的侧向内螺纹孔上。
专利摘要一种气压差吸引液体装置,其包括导吸管身近底部内周设有内凹环沟组套内扣环,而近上段管壁环布多个贯穿的吸入口;浮标筒乃设呈一开口朝下的圆管段,是由上而下容置在该导吸管身的内部;组装本体底段设有内螺纹与外螺纹,借该内螺纹与该导吸管身的外螺纹相串接组合;气压差制造器略呈一中空圆管段体,中央贯穿孔为一真空吸引道;导气管为一中空圆管段体,靠近底端设有外螺纹,能锁接在该组装本体的顶部内螺纹上;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设为相同的圆环板体,将圆周一处切平使其略呈D字状;外罩管体是一管段体,靠近上段管壁环布多个贯穿的空气排出口,于下、上二端内周分别设内螺纹。本实用新型达到吸引液体作业上更省力、方便、快速。
文档编号B25B11/00GK201720779SQ20102011478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1日
发明者吴天生 申请人:吴天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