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431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冶金辅助装置,尤其涉及ー种辊道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辊底炉的辊道是由若干个单独的辊道构成的,每组辊道是ー个单独的辊道模块,其包括辊道架、陶瓷辊、传动马达、传动装置。当辊道发生故障时,发生故障的辊道模块就必须整体进行更换。更换辊道的 过程是先将发生故障的辊道整体从辊底炉炉体内抽出,再将待更换辊道重新装入炉体内,从而完成辊道的更换。由于每组辊道均由陶瓷辊子构成,陶瓷辊子的材质较脆,因此在更换过程中常常是检修人员手抬棒撬,但是由于缺少对辊道的有效支撑和固定,从而容易造成辊道内陶瓷辊子弯折断裂,使得维修成本明显上升,并且更换的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该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应当在更换辊道的过程中有效支撑和固定辊道,从而避免辊道在更换过程中的损坏;此外,该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应当能够有效提高辊道更换的效率。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其与辊底炉炉体固定连接,所述更换装置包括一第一组件和一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设于辊底炉炉体的ー侧,所述第二组件相对于第一组件设于辊底炉炉体的另ー侧;其中所述第一组件包括—托架,其与所述辊底炉炉体固定连接;一推杆,其靠近炉体的一端设置为可与辊底炉辊道的一端固定连接;一第一导轮组和一第二导轮组,其均设于所述托架上,并对称地分别设于所述推杆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二导轮组的转轴中心处开设有一径向的螺纹通孔;一第三导轮组,其设于所述推杆的下方,并沿推杆的长度方向设于第二导轮组的后方,所述第三导轮组的转轴与第二导轮组的转轴平行;一可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伸縮的顶杆,其一端具有ー活动顶头,其另一端具有ー调节手柄,所述顶杆贯穿螺纹通孔以使其活动顶头始终贴合辊底炉炉体的ー侧;所述第二组件包括ー导轨,其固定设于辊底炉炉体的另ー侧;ー滑块装置,其包括一固定件和一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可沿着导轨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所述固定件设置为可与辊底炉辊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进行辊道更换作业时,首先将辊道两端分别与推杆和滑块装置固定连接;然后在推杆远离炉体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此时由于第三导轮组作为支点,辊道与推杆连接端会受到ー个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得到支撑;辊道另一端由滑块装置与导轨提供支撑,从而使得辊道两端都得到支撑;再慢慢推动推杆,使辊道慢慢移出炉体,直到辊道整体移出炉体。此时,拆除辊道两边与推杆和滑块装置的连接,就可以拆下辊道,并安装新辊道了。安装新辊道的步骤与拆卸辊道的步骤相反,首先将新辊道搬上导轨,并将其两端分别与推杆和滑块装置固定连接;然后在推杆远离辊道的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由于第三导轮组作为支点,辊道与推杆的连接端受到ー个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得到支撑;辊道另一端由滑块装置与导轨提供支撑,从而使得辊道两端都得到支撑;再慢慢拉动推杆,使得辊道慢慢移入炉体,直到辊道完全进入炉体就位;最后拆下辊道两边的连接,从而完成整个辊道更换过程。在上述的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中,所述第二组件还包括ー框架,其支撑地设于所述导轨的下方。在上述的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中,所述框架的底部还设有ー对对称设置的调节螺栓,用以调节导轨的高度和水平位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较之现有的辊底炉辊道的更换方法,其能够在更换辊底炉辊道时,使辊道得到有效支撑,且受カ均匀、稳定,从而避免了辊道折 断破损的情況,降低了维护成本;此外,该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还能够提高更换效率,从而节约了辊道跟换作业的时间。

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做进ー步的详细说明。图I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图2为图I的俯视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分为两部分组件,第一组件均安装于辊底炉炉体2的ー侧,第二组件均安装于辊底炉炉体2的另ー侧。第一组件包括托架4、推杆3、第一导轮组5、第二导轮组6、第三导轮组7以及顶杆8。其中,托架4通过四个螺栓固定在炉体2上。推杆3靠近炉体2的一端通过辊道I一端的定位销可拆卸地与辊道I固定连接。第一导轮组5、第二导轮组6以及第三导轮组7均设于托架4上,第一导轮组5和第二导轮组6对称地分别设于推杆3的上方和下方,第二导轮组6的转轴中心处开设有一径向的螺纹通孔;第三导轮组7设于推杆3的下方,并沿推杆3的长度方向设于第二导轮组6的后方,其转轴与第二导轮组6的转轴平行。可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縮的顶杆8通过贯穿第二导轮组6转轴中心处的螺纹通孔与托架4连接,并且可以通过其一端的调节手柄,使其另一端的活动顶头贴合炉体2的ー侧,从而可以调整并固定托架4的水平位置。第二组件包括导轨10、滑块装置9、框架11以及调节螺栓12。其中,两个导轨10贯穿滑块装置9,并通过其两端的螺纹分别与炉体2的另ー侧以及框架11螺纹连接。滑块装置9可以沿导轨10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并通过其上的固定件与辊道I另一端螺栓连接。框架11底部设有ー对对称设置的调节螺栓12,用以调节导轨10的高度和水平位置。请继续參阅图I、图2,在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进行辊道更换作业时,首先分别拆下炉体2两侧的两块盖板,安装盖板的螺纹孔分别与托架4的螺栓以及导轨10的螺纹匹配。然后将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分别安装到炉体2的两侧,通过顶杆8和调节螺栓12分别调整托架4与导轨10的水平位置。再将辊道I两端分别通过定位销和螺栓与推杆3和滑块装置9固定连接。随后在推杆3远离炉体2 —端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此时由于第三导轮组7作为支点,辊道I与推杆3连接端会受到ー个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得到支撑;辊道I另一端由滑块装置9与导轨10提供支撑,从而使得辊道I两端都得到支撑;再慢慢推动推杆3,使辊道I慢慢移出炉体2,直到辊道I整体移出炉体2。此时,拆除辊道I两边与推杆3和滑块装置9的连接,就可以拆下辊道1,并安装新辊道I 了。安装新辊道I的步骤与拆卸辊道I的步骤相反,首先将新辊道I搬上导轨10,并将其两端分别通过定位销和螺栓与推杆3和滑块装置9固定连接;然后在推杆3远离辊道I的一端施加 一个向下的作用力,由于第三导轮组7作为支点,辊道I与推杆3的连接端受到ー个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得到支撑;辊道I另一端由滑块装置9与导轨10提供支撑,从而使得辊道I两端都得到支撑;再慢慢拉动推杆3,使得辊道I慢慢移入炉体2,直到辊道I完全进入炉体2就位;最后拆下辊道I两端的连接,同时拆下炉体2两侧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并将两块盖板安装到炉体2上,从而完成整个辊道更换过程。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有着许多的类似变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果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其与辊底炉炉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装置包括 一第一组件和一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设于辊底炉炉体的ー侧,所述第二组件相对于第一组件设于辊底炉炉体的另ー侧;其中所述第一组件包括 ー托架,其与所述辊底炉炉体固定连接; 一推杆,其靠近炉体的一端设置为可与辊底炉辊道的一端固定连接; 一第一导轮组和一第二导轮组,其均设于所述托架上,并对称地分别设于所述推杆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二导轮组的转轴中心处开设有一径向的螺纹通孔; 一第三导轮组,其设于所述推杆的下方,并沿推杆的长度方向设于第二导轮组的后方,所述第三导轮组的转轴与第二导轮组的转轴平行; 一可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伸縮的顶杆,其一端具有ー活动顶头,其另一端具有一调节手柄,所述顶杆贯穿螺纹通孔以使其活动顶头始终贴合辊底炉炉体的ー侧; 所述第二组件包括 ー导轨,其固定设于辊底炉炉体的另ー侧; ー滑块装置,其包括一固定件和一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可沿着导轨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所述固定件设置为可与辊底炉辊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还包括一框架,其支撑地设于所述导轨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底部还设有ー对对称设置的调节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其与辊底炉炉体固定连接,更换装置包括一第一组件和一第二组件,第一组件设于辊底炉炉体的一侧,第二组件相对于第一组件设于辊底炉炉体的另一侧;其中第一组件包括一托架、一推杆、一第一导轮组、一第二导轮组、一第三导轮组和一顶杆;第二组件包括一导轨与一滑块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能够在更换辊底炉辊道时,使辊道得到有效支撑,且受力均匀、稳定,从而避免了辊道折断破损的情况,降低了维护成本;此外,该辊底炉辊道的更换装置还能够提高更换效率,从而节约了辊道跟换作业的时间。
文档编号B25B27/14GK202592316SQ20122005161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7日
发明者刘海, 徐琪, 金冰忠, 沈侃毅, 周琳, 张仁彪, 章培莉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