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牵引远距离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483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绳牵引远距离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程序控制机械手领域的绳牵引远距离操作平台,包括:动平台、若干支链和驱动缆绳、静平台、柔性管束导引绳、若干独立电机以及控制系统,其中:各个独立电机由控制系统控制,经由柔性管束导引绳的传输分别驱动对应的驱动缆绳,各条驱动缆绳和支链设置于动平台和静平台之间,动平台的运动由各条驱动缆绳分别驱动且受各条支链的约束进行运动。本发明将驱动结构和运动约束结构分离,充分利用缆绳柔性和传输距离基本不受限制的特点,实现远距精确操控和深入狭小复杂空间的功能。
【专利说明】绳牵引远距离操作平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自动化机器人【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绳牵引远距离操 作平台。

【背景技术】
[0002] 操作平台作为一种常用的机械结构,可以用以搭载需要特定的整体动作的仪器, 机械等,广泛应用于军事,航天,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典型的应用场合譬如模拟 飞行器训练,振动模拟,外科手术,战斗机的矢量喷管等。通常的操作平台分为串联结构和 并联结构两种。串联结构的优点在于设计简单,易于控制,但是响应操控效果受到机构惯 性的影响和运动解耦的特点,在需要快速响应时其速度和精度的状况下难以满足要求;并 联结构的优点在于承载力强,响应迅速,有较好的各项同性,但是结构比较复杂,控制相对 也较为复杂,工作空间有限。两种平台现有产品的共同点在于,其驱动力产生于其约束结 构的运动副中,即其驱动结构,比如电机,气缸等通常位于约束结构内。在某些严苛的工作 条件下,驱动结构不允许进入平台工作空间,或者要求动作结构尽量精简缩小,驱动结构和 运动约束结构结合为整体的传统结构操作平台无法满足要求,简单缩小结构的办法不仅会 使成本显著提升,也会降低机构的可靠性,有时甚至无法满足驱动力和结构强度、刚度的需 要。而多自由度机构的的操作信号采集复杂,运动学反解解算困难,控制效率低,响应实时 性差,也成为限制其发展应用的瓶颈。
[0003]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3878764,
【公开日】2014-6-25, 公开了一种三自由度气动混合驱动并联平台,如图1所示,其通过连接在动平台和静平台 之间的气缸和气动肌肉组实现对动平台位姿的控制,这样的结构适用于普通工作条件下且 工作区域充裕的条件,但是对于严苛的工作条件下的平台工作空间,或者要求动作结构尽 量精简缩小等工况下,并联机构由于驱动部分的空间限制而难以应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绳牵引远距离操作平台,能够在 减小整体体积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动作精度。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动平台、若干活动连接机构、静 平台、柔性管束导引绳、若干独立电机以及控制系统,其中:动平台与静平台之间通过各个 活动连接机构相连接,独立电机通过柔性管束导引绳与对应的活动连接机构相连,控制系 统分别控制各个独立电机,以实现动平台在各个活动连接机构的约束下的运动。
[0006] 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信息输入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和信号输出单元,其中:信息 输入单元采集运动指令,由信息处理单元解算成运动信号,信号输出单元将该运动信号传 输至各个独立电机。
[0007] 所述的信息输入单元包括二自由度的运动角度采集器,该运动角度采集器采集姿 态信息并传输至信息处理单元,使得控制者根据姿态信息和需求,实时调整输入位姿。
[0008] 所述的信息处理单元接受信息输入单元采集的控制信号,通过对控制信号的识 另IJ,得出控制者需要的动作末端分别相对于相互正交的两水平轴的旋转角度,并插入默认 至少一条缆绳的长度不变的条件,解算得到各条缆绳的长度变化,转化为电机卷动的控制 信号并传输至信号输出单兀。
[0009] 所述的识别的具体过程为:输入绕水平面内正交两轴的绝对角位移信号,即笛卡 尔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的旋转角度,建立动平台法向量数学表达式,以动平台上三个运动 支链固定点组成的正三角形中心为假设的定点二自由度转动的旋转中心,假设动平台绕水 平面内正交的两轴做旋转运动,对应输入信号的两个旋转轴和旋转角度,比较在输入的目 标位姿下,做出此种运动时分别与三根支链的平行的单位矢量同动平台单位法向量的内积 大小,得出内积最大的支链即为适合设定为长度不变的支链;若存在两个内积同为最大时, 此时对应两支链的长度均保持最大,具体的步骤包括:
[0010] 步骤一、以动平台中心为坐标系原点设定动平台铰点.

【权利要求】
1. 一种绳牵引远距离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平台、若干活动连接机构、静平 台、柔性管束导引绳、若干独立电机以及控制系统,其中:动平台与静平台之间通过各个活 动连接机构相连接,独立电机通过柔性管束导引绳与对应的活动连接机构相连,控制系统 分别控制各个独立电机,以实现动平台在各个活动连接机构的约束下的运动; 控制系统包括:信息输入单元、信息处理单元和信号输出单元,其中:信息输入单元采 集运动指令,由信息处理单元解算成运动信号,信号输出单元将该运动信号传输至各个独 立电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牵引远距离操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信息输入单元包 括二自由度的运动角度采集器,该运动角度采集器采集姿态信息并传输至信息处理单元, 使得控制者根据姿态信息和需求,实时调整输入位姿。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绳牵引远距离操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信息处理单 元接受信息输入单元采集的控制信号,通过对控制信号的识别,得出控制者需要的动作末 端分别相对于相互正交的两水平轴的旋转角度,并插入默认至少一条缆绳的长度不变的条 件,解算得到各条缆绳的长度变化,转化为电机卷动的控制信号并传输至信号输出单元。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绳牵引远距离操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识别的具体过程 为:输入绕水平面内正交两轴的绝对角位移信号,即笛卡尔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的旋转角 度,建立动平台法向量数学表达式,以动平台上三个运动支链固定点组成的正三角形中心 为假设的定点二自由度转动的旋转中心,假设动平台绕水平面内正交的两轴做旋转运动, 对应输入信号的两个旋转轴和旋转角度,比较在输入的目标位姿下,做出此种运动时分别 与三根支链的平行的单位矢量同动平台单位法向量的内积大小,得出内积最大的支链即为 适合设定为长度不变的支链;若存在两个内积同为最大时,此时对应两支链的长度均保持 最大,具体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以动平台中心为坐标系原点设定动平台铰点A,B,C 设定静平台对应铰 步骤二、设绕X轴,Y轴的旋转角度分别为α和β,则动平台法向量Z=ζ(α,β)且 ζ- [Z1Z2ζ3],IζI- 1 ; 步骤三、令和Ψ分别为Z与绝对坐标系Z轴的夹角,Z在XY平面内投影与X轴的角度, 均为z的函数,
分别与三根支链的平行的单位矢I
然后比较以上三个单位向量与绝对坐标系Z轴的内积大小,最大内积对应的杆为最长杆。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绳牵引远距离操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解算的具体过程 为:已知最长杆,假设一个最长杆的共线矢量方向,即垂直于最长杆的R副旋转矢量,此矢 量与Z轴的夹角为未知量γ,由此描述最长杆与动平台的铰点A,动平台另外两个支链的 铰点B,C与此点A的距离均为L,因此处于以最长杆铰点为球心的球面上,同时,这两个支 链的铰点B,C均处于由A和已知位姿确定的法向量表征的平面内,两个面的交线是一个空 间圆弧;B,C点又分别在各自所在杆的运动平面内,因此空间圆弧与此两平面交点即分别 为B,C,此时B,C的空间位置描述均为γ的一元函数,此时以B,C点的距离L为同一'f生 条件建立等式,即解得Y,进而得到B,C点,最终求得其余两杆的杆长,与现有杆长比较, 转化为各个独立电机的行程,具体的过程为:以最长杆的工作平面为XZ平面,静平台圆心 为坐标原点,X轴正向为原点至最长杆R副方向
IJ B,C点所在圆弧满足表达?
B点运动所在平面为 J-具x= 0 ,C点运动所在平面为,+姜x= 0,联立上述等式解得Β(γ)和C(γ),此时有it= |ii(7)_a/)| =i,由此解出Υ,再代入B和C的表达式即解出Β'和C',则其余两杆的 L = 长度即为 :, ? /2 = |c-c,I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绳牵引远距离操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活动连接机构包 括:两端分别与动平台和静平台相连接的支链和驱动缆绳,支链和驱动缆绳的数量相对应 且均为二条。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绳牵引远距离操作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的支链包括:连接顺 序为转动副、移动副和球面副的RPS机构;或者连接顺序为转动副、移动副、万向关节和转 动副的RPUR机构。
【文档编号】B25J9/00GK104440887SQ201410778110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5日
【发明者】张树桉, 吴林立梓, 李沁驰, 潘登, 郭为忠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