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螺母的拆装工具。
背景技术:
圆盘剪主要是用于剪切钢板边部,剪下的废边条再由碎断剪切断收集。
圆盘剪,其剪切原理是钢板通过辊道和夹送辊输送进入圆盘剪,圆盘刀片滚切将钢板两侧的边部切下,剪下的废边条送入碎断剪进行碎断并掉入收集链。圆盘剪刀座和碎断剪刀座装在转动轴上由液压螺母将其锁紧,圆盘剪刀片和碎断剪刀片使用一段时间剪钝了需要拆下来更换,必须先拆下液压螺母才能将刀座拆下来。
液压螺母由液压螺母锁紧圈、液压螺母内套、液压螺母外套组成。
参见图1 ,液压螺母的工作原理是液压螺母内套12和液压螺母外套16构成其实为液压缸原理,当液压螺母注入高压油后,液压螺母内套12和外套16沿转动轴11轴线方向涨开,转动轴受液压螺母拉伸产生预应力并拉长,使液压螺母锁紧圈14发生松动可旋。
安装圆盘剪刀座17和圆盘刀片18组合在一起是通过行车吊入转动轴11上,液压螺母自重43公斤只能采用人工搬运方式边托住边旋转进入转动轴11螺纹上, 通过液压螺母打压将液压螺母外套16紧紧贴住圆盘剪刀座17端面,用圆棒15头部圆销段插入锁紧圈14圆孔内,人工进行锁紧圈14旋紧,释放液压螺母打压压力,转动轴受液压螺母拉伸长度部分回缩并留有部分预应力,防止液压螺母松动。
更换圆盘剪刀座17和圆盘刀片18时,通过液压螺母打压注入高压油液压螺母内套12和外套16沿转动轴11轴线方向涨开,转动轴受液压螺母拉伸产生预应力并拉长,使液压螺母锁紧圈14发生松动,人工用圆棒15头部圆销段插入锁紧圈14圆孔内进行旋松。释放液压螺母打压压力,转动轴11受液压螺母拉伸长度部分全部回缩消除预应力并使液压螺母锁紧圈14与液压螺母外套16留有间隙,再用圆棒13头部圆销段插入液压螺母内套12圆孔内进行旋松整个液压螺母直至旋出转动轴11。
这种人工插入圆棒拆装液压螺母的方式在使用中存在的缺点包括:
1)由于液压螺母自重有43公斤,在拆装液压螺母时极易发生操作人员托不住而掉落砸伤人和物的安全事故。
2)液压螺母的锁紧圈14旋转方式是采用圆棒15头部圆销段φ10插入锁紧圈14圆孔内进行旋转,由于螺纹比较紧,最多只能2根180 °布置圆棒15进行转动,经常发生螺纹阻力大而人工转动力矩不够转不动或圆棒15头部圆销段φ10强度不够易弯曲现象发生。
3)液压螺母整体旋转依靠2根180 °布置圆棒13头部圆销段φ10插入液压螺母的内套12圆销孔中,由于螺纹比较紧加液压螺母自身重,转动的平衡受力点人为的不好控制,也经常发生螺纹阻力大而人工转动力矩不够转不动或圆棒13头部圆销段φ10强度不够导致弯曲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液压螺母的拆装工具,简化液压螺母拆装操作,提高拆装操作的便利性,减轻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圆盘剪刀座锁紧液压螺母的拆装工具,所述液压螺母螺接在转动轴上,包括液压螺母锁紧圈、液压螺母内套和液压螺母外套,拆装工具包括拆装手盘、第一螺栓,第一定位螺栓、第二定位螺栓,所述拆装手盘的内侧具有环向包边,所述环向包边与液压螺母锁紧圈相匹配而能够环包住液压螺母锁紧圈;所述第一螺栓轴向螺接在转动轴的外端,所述拆装手盘上开设有中心螺孔,所述第一螺栓与中心螺孔相配合而让拆装手盘挂在第一螺栓上并通过旋转动作而实现相对液压螺母进退移动;所述环向包边和液压螺母锁紧圈上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贯通的第一定位螺孔,所述第一定位螺栓与对准好的倆第一定位螺孔配合而实现拆装手盘与液压螺母锁紧圈的固定连接;所述拆装手盘与所述液压螺母内套上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贯通的第二定位螺孔,所述第二定位螺栓与对准好的倆第二定位螺孔配合而实现拆装手盘与液压螺母内套的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栓上螺接有防止拆装手盘脱离该第一螺栓的限位螺母。
优选地,第一定位螺孔至少有四组,圆周面内互成90°布置,确保拆装手盘能够带动液压螺母锁紧圈转动并受力均匀。
优选地,第二定位螺孔至少有四组,圆周面内互成90°布置,确保拆装手盘能够带动整个液压螺母转动并受力均匀。
较好的选择是,所述第一定位螺栓和第二定位螺栓采用M16高强度定位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在转动轴中心螺孔上设置第一螺栓,可解决转动拆装手盘和液压螺母整体旋出来后,仍可挂在第一螺栓上,由第一螺栓提供主要支撑力而省去了人工托举的麻烦,具体操作是用吊车将拆装手盘和液压螺母整体吊起,然后拧走限位螺母,慢慢移出第一螺栓并吊走。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避免了因液压螺母整体旋出后自身过重而让操作人员托不住掉下来砸伤人和物的安全事故发生。
2)采用液压螺母拆装手盘和4个M16高强度第一定位螺栓固定来旋转液压螺母锁紧圈,旋转力均衡,不会出现因原先采用圆棒旋转时存在的旋转力不均或弯曲的现象。实际作业过程中,当力矩不够而转不动时,可进一步在拆装手盘边缘筋上加装钢丝绳,配合行车吊住手动葫芦和钢丝绳来施加更大的旋转力,确保液压螺母锁紧圈被有效转动。
3)采用液压螺母拆装手盘和4个M16高强度第二定位螺栓固定来旋转液压螺母内套,旋转力均衡,不会出现因原先采用圆棒旋转时存在的旋转力不均或弯曲的现象。实际作业过程中,当力矩不够而转不动时,可在拆装手盘边缘筋上加装钢丝绳,配合行车吊住手动葫芦和钢丝绳来施加更大的旋转力,确保液压螺母内套被有效转动,使整个液压螺母进退自如。
同时,由于拆装手盘轴向和径向分别各有4个M16高强度第一定位螺栓和M16高强度第二定位螺栓来固定整个液压螺母,因而液压螺母被可靠固定在装拆手盘22上,一起吊上和吊下,无需人工搬运、托举,减轻了劳动强度和提高作业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液压螺母的拆装工具的作业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压螺母拆装工具的作业结构示意图。
图1中:11转动轴、12液压螺母内套、13、圆棒 14、液压螺母锁紧圈 15、圆棒 16、液压螺母外套 17、圆盘剪刀座 18、圆盘刀片;
图2中:21第一定位螺栓、22拆装手盘、23第一螺栓、24限位螺母、25转动轴、26第二定位螺栓、27液压螺母内套、28液压螺母锁紧圈、29液压螺母外套、210圆盘剪刀座、211圆盘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圆盘剪刀座锁紧液压螺母的拆装工具,液压螺母螺接在转动轴25上,包括液压螺母锁紧圈28、液压螺母内套27和液压螺母外套29,拆装工具包括拆装手盘22、全螺纹第一螺栓23、限位螺母24、第一定位螺栓21、第二定位螺栓26,拆装手盘22的内侧具有环向包边,该环向包边与液压螺母锁紧圈28相匹配而能够环包住液压螺母锁紧圈,限位螺母24作为拆装手盘22相对第一螺栓23移动的端部限位。
第一螺栓23轴向螺接在转动轴25的外端,拆装手盘22上开设有中心螺孔,第一螺栓23与中心螺孔相配合而让拆装手盘22挂在第一螺栓23上并通过旋转动作进退移动;环向包边和液压螺母锁紧圈28上分别开设有四组相互对应贯通的第一定位螺孔,四组第一定位螺孔圆周面内互成90°布置,第一定位螺栓21与对准好的两第一定位螺孔配合而实现拆装手盘22与液压螺母锁紧圈28的径向固定连接。
拆装手盘22与液压螺母内套27上分别开设有四组相互对应贯通的第二定位螺孔,四组第二定位螺孔圆周面内互成90°布置,第二定位螺栓26与对准好的倆第二定位螺孔配合而实现拆装手盘22与液压螺母内套27的轴向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螺栓21和第二定位螺栓26采用M16高强度定位螺栓。
上述拆装工具拆卸液螺母的操作如下:
在转动轴25中心螺孔上旋上第一螺栓23,将液压螺母拆装手盘22的中心孔穿入第一螺栓中,再在穿过拆装手盘22外面旋上限位螺母24,挡阻拆装手盘22防止掉落。
旋转液压螺母装拆手盘22直至环向包边刚好套在液压螺母锁紧圈28外周,转动手拆装盘22使环向包边上的四个第一定位螺孔与液压螺母锁紧圈28上的第一定位螺孔对准,用4个M16高强度第一定位螺栓21旋入第一定位螺孔,在液压螺母注入高压油,使之液压螺母内套27和外套29沿转动轴25轴线方向涨开,这样拆装手盘22作逆时针转动就能带动液压螺母锁紧圈28转松5mm间隙作用,卸去高压油压力,转动轴25预应力释放,整个液压螺母处于松动状态。
然后转动拆装手盘22使液压螺母拆装手盘22端面上的第二定位螺孔与液压螺母内套27上的第二定位螺孔对准,用4个M16高强度第二定位螺栓26旋入第二定位螺孔,这样拆装手盘22逆时针转动就能带动整个液压螺母转动并一起从转动轴25退下。
拆装手盘22和整个液压螺母通过轴向和径向分别各有4个M16高强度第二定位螺栓26和M16高强度第一定位螺栓21固定液压螺母,固定可靠后由拆装手盘带动液压螺母旋转并退至第一螺栓23外端,当旋转力矩不够转不动时,可在拆装手盘22边缘筋上加装钢丝绳,用行车吊住手动葫芦和钢丝增大施力。用吊车将转动手盘22和液压螺母整体吊起,卸掉限位螺母24,整体慢慢移出第一螺栓23并吊走。
使用实用新型的拆装工具在安装液压螺母过程反之按上逆向操作即可,因而达到了简化圆盘剪刀座锁紧液压螺母装拆操作的目的。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