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的开启机构、车门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910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车门的开启机构、车门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车辆领域,并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门的开启机构、车门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门的开启分为外开启和内开启。现有技术中,外开启一般是通过拉动外开手柄,带动拉杆、拉线或绳索,从而驱动车门锁解锁,打开车门。类似地,内开启一般是通过拉动内开手柄,带动拉杆、拉线或绳索,从而驱动车门锁解锁,打开车门。

参见CN1500672,该专利申请公开一种用于车辆的门把手,其具有把手,其在上部具有滑动孔,在滑动孔下部具有手柄;把手盖板,其固定于把手盖的后部;臂,其设置在把手盖板的上部,其中臂的上端可绕一枢轴为中心转动;绳索,其根据臂的转动状态而上下运动,从而打开和关闭门锁;按钮,其设置成在所述滑动孔内往复运动,从而使臂转动并使绳索上升/下降;以及按钮导向件,其在按钮被压入到滑动孔内后,通过一回复弹簧的弹性使滑动孔内的按钮回退到其不受压的初始位置。

现有的车门外开启机构通常设置在车门外板上,导致车门外板的整体造型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门的开启机构、车门以及车辆,以降低车门外板整体造型的难度。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门的开启机构,包括:车门外把手,所述车门外把手位于所述车门的侧边;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设置在所述车门外把手上,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车门的车门锁连接,并控制所述车门锁解锁。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门,包括: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所述车门的侧边设置有能够容纳车门开启机构的凹槽,所述车门开启机构包括:车门外把手,所述车门外把手位于所述车门的侧边;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设置在所述车门外把手上,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车门的车门锁连接,并控制所述车门锁解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关与车门锁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机械连接,还可以是电连接,或电磁连接。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门,所述车门包括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所述车门的侧边设置有能够容纳车门开启机构的凹槽,所述车门开启机构包括:车门外把手,所述车门外把手位于所述车门的侧边;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设置在所述车门外把手上,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车门的车门锁连接,并控制所述车门锁解锁。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为电动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车门锁电连接(或称电耦合),并以电动方式控制所述车门锁解锁。

电动方式可以是纯电动方式,也可以是电磁方式。

电动开关的使用能够避免机械开关故障率高的问题,提高车门开启的可靠性。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为机械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车门锁机械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以机械传动方式控制所述车门锁解锁。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包括:微动开关本体,所述微动开关本体上设置有传动元件;微动开关护套,所述微动开关护套套接在所述微动开关本体上;微动开关簧片,所述微动开关簧片设置在所述微动开关本体中,所述传动元件作用在所述微动开关簧片上,促使所述微动开关簧片末端的动触点与定触点接通,所述车门锁解锁。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车门锁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机和卡板,在所述动触点与定触点接通的情况下,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卡板旋转,对所述车门锁进行解锁。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还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与所述车门相连,所述车体的侧围外板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在所述侧围外板的位置与所述车门外把手在所述车门侧边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所述车门闭合时,通过所述凹陷部能够接触到所述车门外把手。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车门外把手包括容纳槽,所述第一开关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容纳槽卡接。

卡接方式能够方便第一开关与车门外把手之间的装配。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槽的横截面呈大致L形。

L形截面的容纳槽能够使得第一开关更加方便地安装在车门外把手上。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开关可以是普通的电动开关。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为微动开关。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车门开启机构还包括:锁芯安装部和应急钥匙孔,所述锁芯安装部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所述车门锁的锁芯的槽体,所述锁芯安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应急钥匙孔相连的通孔。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车门内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车门锁连接,并控制所述车门解锁。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为电动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车门锁电连接,并以电动方式控制所述车门锁解锁。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驾驶者可以拉动车门外把手的同时对第一开关形成按压,这样操作比较方便。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驾驶者可以先按动第一开关,使得车门锁解锁,然后再拉动车门外把手,打开车门。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通过柔性材料与所述车门内板卡接。卡接方式能够方便二者的装配。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辆为电动汽车,所述车辆还包括电池系统,所述电池系统为所述车辆提供动力。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开关可以是普通的电动开关。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开关可以是微动开关。

本申请中,车门外把手设置在车门侧边,这样一来,车门外板在造型时无需考虑车门外把手的位置,造型的自由度更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车门的开启机构的结构的示例图。

图2是从车辆的外侧观察到的车门的结构的示例图,图2中的车辆的车门外板被去除。

图3是车门在闭合时,从车辆的外侧观察到的车门的结构的示例图。

图4是车门锁的结构的示例图。

图5是车门外把手的安装方式的示例图。

图6是车门外把手与车门本体位置关系的示例图。

图7是车门外把手与第一开关的连接关系的示例图。

图8是车门内开启机构中的第二开关的安装位置的示例图。

图9是车门内开启机构中的第二开关的安装位置的示例图。

图10是车门内开启机构中的第二开关的安装方式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开关类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第一开关和/或第二开关可以是电动开关;又如,第一开关和/或第二开关可以是机械开关。下文主要以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是电动开关为例进行说明。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形式和传动方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第一开关和/或第二开关可以为按钮,通过按动的方式进行传动;又如,第一开关和/或第二开关可以是扳手,通过扳动的方式进行传动。

参见图1,车门10的开启机构可以包括车门外把手12和第一开关13。车门外把手12可以安装在车门10的侧边11上。

第一开关13可以安装在车门外把手12上,这样可以方便驾驶者在拉动车门外把手12的同时按动第一开关13。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开关13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第一开关13可以是机械开关,也可以是普通的电动开关,还可以是微动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微动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有驱动杆的一种开关,因为其开关的触点间距比较小,故名微动开关,又叫灵敏开关。电气文字符号为:SM。

微动开关具有行程短、响应快的优点。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开关13与车门外把手12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13可以固连在车门外把手1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13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到车门外把手1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13可以卡接安装在车门外把手12上。卡接的连接方式具有装配简单的优点。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车门外把手12在车门侧边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门外把手12可以设置在车门侧边的适于人手触摸的位置。

参见图2,车门开启机构还可以包括车门锁14。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车门锁14在车门中的安装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门锁14的安装位置可以位于车门内,即车门锁14可以位于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例如,在车门内,可以将车门锁14固定到车门内板的内侧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车门锁14在车门内板内侧的固定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地,车门锁14可以采用螺纹方式固定在车门内板内侧上,例如,车门锁14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在车门内板内侧的门锁加强件上;或者,车门锁14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固定在车门内板内侧上;或者,车门14可以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在车门内板内侧上。

又如,在车门内,可以将车门锁14固定在车门外板内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车门锁14在车门外板内侧的固定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地,车门锁14可以采用螺纹方式固定在车门外板内侧上。例如,车门锁14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车门外板内侧的门锁加强件上;或者,车门锁14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固定在车门外板内侧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开关13与车门锁14之间的传动方式不作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动方式可以指纯电动方式,也可以指电磁方式。

以第一开关13为微动开关为例,微动开关可以包括传动元件和动作簧片。外机械力通过传动元件(按销、按钮、杠杆、滚轮等)将力作用于动作簧片上,当动作簧片位移到临界点时产生瞬时动作,使动作簧片末端的动触点与定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

当传动元件上的作用力移去后,动作簧片产生反向动作力,当传动元件反向行程达到簧片的动作临界点后,瞬时完成反向动作。微动开关的触点间距小、动作行程短、按动力小、通断迅速。其动触点的动作速度与传动元件动作速度无关。

应理解,微动开关的种类较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微动开关的种类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地,微动开关按体积可以分为普通型、小型、超小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微动开关例如可以选用普通型微动开关。微动开关按防护性能可以分为有防水型、防尘型、防爆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微动开关例如可以是防水型。微动开关按分断形式可以分为有单联型、双联型、多连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微动开关例如可以使用多连型。微动开关按分断能力可以分为普通型、直流型、微电流型、大电流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微动开关例如可以是普通型。微动开关按使用环境可以分为普通型、耐高温型(250℃)、超耐高温陶瓷型(400℃),本实用新型中的微动开关例如可以选用普通型。

现有技术中的车门外把手一般设置在车门外板上,这样会破坏车门外板的整体造型。为了不破坏车门外板的整体造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车门外把手设置在车门10的侧边11上。图3示出了车门10在闭合时,从车辆外部观察到的车门和车体结构,从图3可以看出,由于车门外把手12位于车门侧边,不会破坏车门外板15的形状,提升车门外板的整体造型效果。

在车门闭合时,为了能够让用户触碰到车门外把手12,可以在车体侧板40(或称车体的侧围外板)上设置凹陷部16(图3中的斜线区域为车体侧板40所在区域)。

具体地,在需要开启车门时,用户可以将手伸入凹陷部16,四指顺势弯曲,则手指(例如,手指的腹部)可以接触车门外把手12上的第一开关13。然后,用户可以通过轻按该第一开关13,给车门锁14传递解锁信号,车门锁14动作,从而打开车门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凹陷部16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计成人手形状大小的凹陷部,这种情况下,人手可以方便地伸入凹陷部,触碰车门外把手上的第一开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不影响美观,可以将车身侧板40的凹陷部16的体积设计的尽量小。例如,凹陷部的体积可以设计成仅容纳一根或两根手指大小,这样可以避免破坏车身侧板40的美观和整体造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车门锁14的解锁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车门锁14可以包括电机17和卡板18。具体地,当车门锁14接收到第一开关13的解锁信号之后,电机17响应于该解锁信号而动作,驱动车门锁14内的卡板18旋转,进而解锁。解锁后,用户通过拉动车门外把手12即可打开车门10。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门锁14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解锁,例如,可以采用电磁方式解锁。

下面结合图5至图7,详细描述车门外把手12的示例性结构及其与第一开关13的示例性安装方式。

从图5可以看出,车门外把手12包括容纳槽19,容纳槽19能够容纳第一开关13。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容纳槽19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19的横截面可以呈大致L形。L形截面的容纳槽19能够很好地容纳第一开关13,方便第一开关13与车门外把手12的连接。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车门外把手12还可以包括应急钥匙孔和锁芯安装部。

车门锁14的锁芯可以安装在锁芯安装部中,当车辆遥控钥匙没电或整车断电时,可以起到应急开启车门的作用。

如图5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车门外把手12可以通过螺钉22与车门本体23螺纹连接。

上文提到第一开关13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与车门外把手12相连,这样可以方便二者之间的组装。下面结合图7,给出第一开关13与车门外把手12的卡接方式的示例。

第一开关13可以是微动开关,第一开关13可以包括微动开关本体24、微动开关护套25和微动开关簧片26。整个第一开关13可以卡接在车门外把手12内。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开关13与车门外把手可以在位置27和位置28处相互卡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描述的第一开关13与车门外把手的卡接方式仅仅是示例,实际中,第一开关13与车门外把手可以采用其他卡接方式,例如,第一开关13可以与车门外把手在更多(大于两个)位置卡接,使其更加牢固。

参见图8至图10,车门10还可以包括内开启机构,内开启机构可以设置在车门内板31上。内开启机构主要包括第二开关29(也可称为内开启开关)和车门锁14。通过按动第二开关29,可以给车门锁14传递解锁信号,驱动车门锁14内的电机17动作,进而解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按动第二开关29解锁后,用户可拉动车门内板上的把手结构(未示出),打开车门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车门内板上可以不设置把手结构,当用户按动第二开关29解锁后,可以直接推动车门内板,打开车门。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二开关29与车门内板31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关29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车门内板上,例如,第二开关29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车门内板的加强筋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关29可以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在车门内板上,例如,第二开关29可以采用铆钉固定在车门内板的加强筋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关29可以粘接在车门外把手12上。

参见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关29可以与车门内板31卡接(如在图10所示的位置30卡接)。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关29可以包括卡接突触结构,该卡接突出结构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也就是说,第二开关29可以通过柔性材料与车门内板31卡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上述柔性材料的材质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具有柔性的金属材料。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二开关29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第二开关29可以是机械开关,也可以是普通的电动开关,也可以是微动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微动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有驱动杆的一种开关,因为其开关的触点间距比较小,故名微动开关,又叫灵敏开关。电气文字符号为:SM。

微动开关具有行程短、响应快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二开关29与车门锁14之间的传动方式不作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动方式可以指纯电动方式,也可以指电磁方式。

以第二开关29为微动开关为例,微动开关可以包括传动元件和动作簧片。外机械力通过传动元件(按销、按钮、杠杆、滚轮等)将力作用于动作簧片上,当动作簧片位移到临界点时产生瞬时动作,使动作簧片末端的动触点与定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

当传动元件上的作用力移去后,动作簧片产生反向动作力,当传动元件反向行程达到簧片的动作临界点后,瞬时完成反向动作。微动开关的触点间距小、动作行程短、按动力小、通断迅速。其动触点的动作速度与传动元件动作速度无关。

应理解,微动开关的种类较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微动开关的种类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地,微动开关按体积可以分为普通型、小型、超小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微动开关例如可以选用普通型微动开关。微动开关按防护性能可以分为有防水型、防尘型、防爆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微动开关例如可以是防水型。微动开关按分断形式可以分为有单联型、双联型、多连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微动开关例如可以使用多连型。微动开关按分断能力可以分为普通型、直流型、微电流型、大电流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微动开关例如可以是普通型。微动开关按使用环境可以分为普通型、耐高温型(250℃)、超耐高温陶瓷型(400℃),本实用新型中的微动开关例如可以选用普通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开启机构无需复杂的传动结构,可以减轻车门的重量,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开启机构开启方式简单、人性化。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开启机构设置在车门侧边,不会破坏车门的整体造型,使得车门外板整体更加美观。

上文结合图1至图10,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开启机构和车门,下文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上文描述的车门开启机构和/或车门。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车辆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可以是机械传动的普通的汽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可以是通过电力传动的电动汽车。在车辆是电动汽车的情况下,该电动汽车还可以包括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整车控制器等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车辆可以是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的汽车既可以通过电力传动,也可以通过机械传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车辆可以是低速小型的电动汽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开启机构通过电力传动,非常适合电动汽车或小型电动汽车。

本文中术语“和/或”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的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