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可拆装高气压密封筒封装生产情况下使用的工装。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在管状柱结构超高压、可拆装高气压密封筒封装生产情况下的工装组件。
背景技术:
在直径小于40mm的管柱结构中形成100KV以上的超高直流电压,为防止电晕(或电弧)放电而导致高压失效,管柱两端需要密封,且筒内需充入高压缘气体;绝缘气体压强最高可以达到2MPa,同时,为了维修与器件更新,必须设计成可拆装、低漏率的密封筒。
通常情况下,密封筒的结构如图1所示,待装密封筒400上分布对称的2个键孔401,密封头300上设置有双层O型密封圈结构301,以保证充气后维持低漏率,在组装过程中,将密封头推入密封筒内,安装到位后,键槽302与键孔401的位置重合后,放入弧形键,起到限位的作用。
而在传统装配加工中,其多数采用手工完成,但因密封圈的强力弹性,在推入密封筒400和经过键孔401时,很难保障胶圈对称、平行、均匀同步进入密封筒,甚至会有密封圈在推入过程中从键孔401中被挤出的现象发生,同时用手工挤压时容易划伤密封圈而漏气,不能保障充气后的密封质量,且生产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管状超高压密封件的工装组件,其操作简便、高效,且保障产品质量,使密封头能对称、平行、均匀同 步进入密封筒而不伤及胶圈,能够广泛用于可拆装管柱结构超高压、高真空密封筒的装配,防止装配中密封件损坏而导致气压降低,引起超高压组件因电晕而失效,既保障装配质量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管状超高压密封件的工装组件,所述密封件包括一具有键孔的待密封筒,以及与其相配合的密封头,包括:
一与所述待密封筒外侧壁相配合的第一夹具;
其中,所述第一夹具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以将键孔填平的第一圆弧凸台。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
一与所述待密封筒端部相配合,并与所述第一夹具邻接的第二夹具;
其中,所述第二夹具的内侧壁上具有以供密封头的密封端顺利伸入待密封筒内的第一锥形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夹具包括:
分别与所述待密封筒的外侧壁相配合以构成一圆筒状的两块第一弧形卡箍,每块所述第一弧形卡箍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与键孔相配合的第一圆弧凸台。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夹具还包括:
一与各第一弧形卡箍相配合以对其结构稳定进行限定的第一外套筒,所述第一外套筒的一侧端部设置有以对各第一弧形卡箍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的第一止挡部。
优选的是,其中,两块所述第一弧形卡箍构成的第一圆筒,其最小内径与待密封筒的内径相同,且
所述第一外套筒的最小内径与待密封筒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外套筒的最大内径与第一圆筒的外径相同。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二夹具包括:
分别与所述待密封筒端部的外侧壁相配合以构成一圆筒状的两块第二弧形卡箍,每块所述第二弧形卡箍的一侧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以对密封头推入至待密封筒内进行过渡引导的第二圆弧凸台,所述第二圆弧凸台与第二弧形卡箍之间具有以对密封头进行导向的第二锥形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二夹具还包括:
一与各第二弧形卡箍相配合以对其结构稳定进行限定的第二外套筒,所述第二外套筒的一侧端部设置有以对各第二弧形卡箍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的第二止挡部。
优选的是,其中,两块所述第二弧形卡箍构成的第二圆筒,其最小内径与待密封筒的外径相同,且
所述第二外套筒的最小内径与第二圆筒的最大内径相同,所述第二外套筒的最大内径与第二圆筒的外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实用新型用工装替代人工装配,保障装配过程中密封圈对称同步、均匀进入密封筒,提高了装配质量。
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夹具上设置的第一圆弧凸台填平了键孔,以保持筒内壁光滑平整,不损伤密封件,提升了密封件的工作寿命,同时防止密封圈跑偏现象的发生,极大的提高了装配质量。
其三,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第二夹具上设置的第一锥形部,对密封头进入待密封筒进行引导,使其装配效率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批生产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管状超高压密封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装组件的爆炸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工装组件与管状超高压密封件的爆炸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工装组件装配过程中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工装组件装配过程中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管状超高压密封件的工装组件的实现形式,其中包括:
用于管状超高压密封件的工装组件,所述密封件包括一具有键孔401的待密封筒400,以及与其相配合的密封头300,包括:
一与所述待密封筒外侧壁相配合的第一夹具100;
其中,所述第一夹具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以将键孔填平的第一圆弧凸台102,其通过用第一圆弧凸台填平键孔,以保持筒内壁光滑平整,进而在密封头推入时不损伤密封件,同时防止密封圈的变形弹出不对称同步,而对装配质量造成的影响。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利于实施,产品质量可控度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2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还包括:
一与所述待密封筒端部相配合,并与所述第一夹具邻接的第二夹具200,其用于对待密封筒的待密封端进行延长,以利于密封头伸入并在后期对密封头的进入进行引导;
其中,所述第二夹具的内侧壁上具有以供密封头的密封端顺利伸入待密封筒内的第一锥形部203,其用于在密封头装配过程中对其进行引导,以使其更容易与待密封筒的内侧壁相配合。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稳定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2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第一夹具包括:
分别与所述待密封筒的外侧壁相配合以构成一圆筒状的两块第一弧形卡箍101,其通过将第一弧形卡箍做成两件,进而在合并后形成完整的圆形筒状结构,利于拆装,使其装配更为简单,每块所述第一弧形卡箍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与键孔相配合的第一圆弧凸台,其用于在装配过程点点将键孔填平,以 使待密封筒的内侧壁保持完整,利于装配质量的提高。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2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第一夹具还包括:
一与各第一弧形卡箍相配合以对其结构稳定进行限定的第一外套筒110,其用于箍住两个第一弧形卡箍,以对其进行固定并止动,确保通过第一弧形卡箍构成的圆筒筒内壁平整,利于推进,所述第一外套筒的一侧端部设置有以对各第一弧形卡箍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的第一止挡部111,其用于确保通过第一弧形卡箍构成的圆筒位置稳定,并起到支撑作用。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辨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两块所述第一弧形卡箍构成的第一圆筒,其最小内径与待密封筒的内径相同,且
所述第一外套筒的最小内径与待密封筒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外套筒的最大内径与第一圆筒的外径相同。采用这种方案对第一夹具中各部件的具体尺寸进行限定,以使其具有更好的装配效果和装配精度,提高装配质量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2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第二夹具包括:
分别与所述待密封筒端部的外侧壁相配合以构成一圆筒状的两块第二弧形卡箍201,其通过将第二弧形卡箍做成两件,进而在合并后形成完整的圆形筒状结构,利于拆装,使其装配更为简单,每块所述第二弧形卡箍的一侧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以对密封头推入至待密封筒内进行过渡引导的第二圆弧凸台202,其用于实现密封头与待密封筒内侧壁的对接,同时防止在推入密封头过程中,在力的作用下第二夹具发生位移,影响装配效果,所述第二圆弧凸台与第二弧形卡箍之间具有以对密封头进行导向的第二锥形部,其用于对密封头进行导向,以使其推进更加顺畅。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2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第二夹具还包括:
一与各第二弧形卡箍相配合以对其结构稳定进行限定的第二外套筒210,其用第二弧形卡箍止动,确保合并后构成的圆筒内壁平整,
所述第二外套筒的一侧端部设置有以对各第二弧形卡箍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的第二止挡部211,其用于确保通过第一弧形卡箍构成的圆筒位置稳定,并起到支撑作用。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两块所述第二弧形卡箍构成的第二圆筒,其最小内径与待密封筒的外径相同,且
所述第二外套筒的最小内径与第二圆筒的最大内径相同,所述第二外套筒的最大内径与第二圆筒的外径相同。采用这种方案对第二夹具中各部件的具体尺寸进行限定,以使其具有更好的装配效果和装配质量,同时提高装配效率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
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整体工装由密封筒第一夹具100和密封头第二夹具200二部分构成,按图标示顺序分别为:第一弧形卡箍101,在第一弧形卡箍上加工的的第一圆弧凸台102;第一外套筒110(端头平台为内套平齐);带锥度的第二弧形卡箍201;第二圆弧凸台(止动平台)202;第二外套筒210。
本实用新型工装在装配操作过程中,如图3所示,将工装100的2个夹具构件101上的第一圆弧凸台102分别填入密封筒400上的键孔401,其凸台的大小与键孔尺寸应一致,以在O型圈在经过键孔时,由于凸台的作用,使O型圈不会变形;将第一外套筒110卡在2个第一弧形卡箍101外面,起到固定作用;2个带锥度的第二弧形卡箍201装贴到密封筒400端头的壁口上,第二弧形凸台202的高度应与密封筒的壁厚相同,进而使得第二锥形部的最小内径应与密封筒的内径完全一致,使O型圈推入时均匀挤压;第二外套筒210卡在第二弧形卡箍201外部。
在上述两步完成后,按图4所示方向,可将装好O型圈的密封头平行推进,由于第二弧形卡箍201中的椎形度进行过渡引导,进而使得密封头300 的O型密封圈可以很顺利的推入密封筒400的端头,当两层O型圈都进入密封筒后,取下夹具200,并继续推入密封头,如图5所示,待键孔与键槽平行时,装配到位,至此,将密封筒外套筒110退出,取下2个半圆构件101,填入定位键,装配完成。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管状超高压密封件的工装组件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