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冲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677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模具冲切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冲切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冲切机构,其可以自动定位、冲制、直至成为成品,可以更好的节省人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产量、提升品质、以及促进产品规格的标准化,具体包括冲切架、冲切导向架和冲切模具,冲切模具通过其底板安装在冲切架上,冲切导向架设置在冲切模具的正上方,所述冲切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带有减速器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控制端通过偏心轮冲切导向架的动力连杆连接,在动力连杆的运动最高点设有定位检测传感器;定位检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伺服电机的信号控制端连接。

但是控制器位于箱体中,在控制器及其箱体内往往空气中水分含量很高,这样箱体中的控制器的部件就会受到这些含量很高的水分的侵蚀,以致导致损害和运行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模具冲切机构,避免了现有技术箱体中的控制器的部件受到含量很高的水分的侵蚀而导致损害和运行出现问题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冲切机构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模具冲切机构,包括冲切架、冲切导向架和冲切模具,冲切模具通过其底板安装在冲切架上,冲切导向架设置在冲切模具的正上方,所述冲切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在冲切导向架的动力连杆的运动最高点设有定位检测传感器;定位检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而控制器安装在电气箱的箱体中,围绕所述箱体101外表面架设有塑料层102,于所述塑料层102和所述箱体101间具有冷却腔路,在箱体101一边的顶部上带有用来排气的贯通槽101A,同所述用来排气的贯通槽101A相对的塑料层102的壁面上带有用来排气的腔路102A,于所述用来排气的腔路102A位置带有排气扇103,在所述用来排气的贯通槽101A与用来排气的腔路102A间的冷却腔路内带有导引条104;

在箱体101另一边的底部开有第一用来送气的贯通槽101B,在同所述第一用来送气的贯通槽101B相对的塑料层102的壁面的上部带有第二用来送气的贯通槽102B,所述第一用来送气的贯通槽101B与第二用来送气的贯通槽102B间经由处在冷却腔路中的引导条105相连,在所述第二用来送气的贯通槽102B处在塑料层102外表面的那一端安装有脱水罐106,所述脱水罐内有多层吸水筛板并同所述塑料层102的外表面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经由排气扇103把箱体101中的气体排出,让箱体101把含有大量水分的气体带出,让箱体101得到去湿之际也可进行冷却。这样外界的气流经由吸水筛板之际,气流内的水分就 会被吸水筛板带走,避免空气中的水分到箱体101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冲切机构机械架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连接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模具冲切机构,包括冲切架、冲切导向架和冲切模具,冲切模具通过其底板安装在冲切架上,冲切导向架设置在冲切模具的正上方,所述冲切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在冲切导向架的动力连杆的运动最高点设有定位检测传感器;定位检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而控制器安装在电气箱的箱体中,围绕所述箱体101外表面架设有塑料层102,于所述塑料层102和所述箱体101间具有冷却腔路,结合这样的腔路让箱体带有更佳的可靠性与制冷性能,在箱体101一边的顶部上带有用来排气的贯通槽101A,同所述用来排气的贯通槽101A相对的塑料层102的壁面上带有用来排气的腔路102A,于所述用来排气的腔路102A位置带有排气扇103,在所述用来排气的贯通槽101A与用来排气的腔路102A间的冷却腔路内带有导引条104;

在箱体101另一边的底部开有第一用来送气的贯通槽101B,在同所述第一用来送气的贯通槽101B相对的塑料层102的壁面的上部带有第二用来送气的贯通槽102B,所述第一用来送气的贯通槽101B 与第二用来送气的贯通槽102B间经由处在冷却腔路中的引导条105相连,在所述第二用来送气的贯通槽102B处在塑料层102外表面的那一端安装有脱水罐106,所述脱水罐内有多层吸水筛板并同所述塑料层102的外表面相连接。

所述罐体为长方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为:结合这样的架构,经由排气扇103把箱体101中的气体排出,让箱体101得到把含有大量水分的气体带出,让箱体101得到去湿之际也可进行冷却。这样外界的气流经由吸水筛板或生石灰之际,气流内的水分就会被吸水筛板或生石灰带走,避免空气中的水分到箱体101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