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917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扣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盖板、后盖板、锁杆、锁舌以及把手;

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形成一装配腔体,该装配腔体供所述锁舌及把手装配设置,且装配腔体的上端和下端呈敞口状;所述锁杆对应所述装配腔体的上端敞口设置;

所述扣锁具有锁定和解锁两个状态,在锁定状态下,所述锁杆向下进入装配腔体并通过所述锁舌与所述把手的共同配合锁定;在解锁状态下,所述锁杆向上脱离装配腔体,所述锁舌与把手抵靠定位;

所述锁舌及所述把手均转动设置于所述装配腔体内;所述锁舌的上端为转动端,锁舌的下端为一作用头部;所述把手的上端为一锁钩,下端为一解锁手柄,该解锁手柄伸出装配腔体的下端敞口,把手的中部为转动支点,构成所述把手为一杠杆,锁钩与解锁手柄分列该杠杆的两端;其中,所述把手的锁钩对应所述锁舌设置,与所述锁舌配合在扣锁的锁定状态下对所述锁杆进行锁定,所述锁舌朝向把手的一侧为一作用侧;

所述装配腔体内还设有两弹性部件;第一弹性部件作用于所述锁舌,使锁舌的作用头部以转动端为轴保持对所述把手的运动趋势;第二弹性部件作用于所述把手,使把手的锁钩以转动支点为轴保持对所述锁舌的运动趋势;两所述弹性部件共同作用驱使所述锁舌与所述把手配合,以达成扣锁的锁定、解锁状态;

还包括至少三个限位点;第一限位点为一凸起部,该凸起部形成于所述把手的锁钩上朝向所述锁舌的一侧;所述锁舌的作用头部上则设有一凹部,以与所述凸起部适配;第二限位点及第三限位点均设于所述装配腔体中;其中,所述第二限位点抵靠作用于把手,避免把手的锁钩在扣锁的锁定状态下由于第二弹性部件的作用过位移;所述第三限位点亦抵靠作用于把手,避免把手的锁钩在扣锁的解锁状态下由于锁舌的作用过位移;

在扣锁的解锁状态下,所述锁杆未进入装配腔体内,所述锁舌由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作用,锁舌的作用头部朝向所述把手的锁钩由下向上转动,构成锁舌的作用侧朝上转动,挡在锁杆的下移路径上;同时所述把手由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作用,把手的锁钩朝向所述锁舌转动,构成把手的凸起部与锁舌的凹部卡扣配合,达成锁舌与把手的定位,且把手通过所述第三限位点限位;

锁定时,所述锁杆向下朝向装配腔体内移动,锁杆挤压锁舌的作用侧,使锁舌的作用头部向下转动,以解除锁舌的凹部与把手凸起部的卡扣配合,所述把手的锁钩得以由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作用继续朝向锁舌转动,对继续向下移动的锁杆发生卡扣;此时所述把手对锁杆的卡扣由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保持,同时锁舌由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作用,使得所述锁舌的作用侧配合把手的锁钩共同将锁杆定位;而把手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点限位,至此构成扣锁的锁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扭簧;第一扭簧的一端作用于所述锁舌,另一端抵靠于装配腔体内的一第四限位点;第二扭簧的一端作用于所述把手,另一端抵靠于装配腔体内的一第五限位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上朝向锁舌的一侧具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与所述第二限位点抵靠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的移动路径与所述把手的转动支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或者,所述锁杆的移动路径偏向于所述把手的转动支点的右侧,所述锁舌位于所述把手的左侧。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