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装周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2561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工装周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装配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工装周转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造业中,为了提高安装定位的效率,通常会设计有相应的工装进行安装操作。尤其在需要精密装配的发动机制造行业,有各种的工装在工厂内部循环使用,即在生产线的一道工序中安装后,要在产品下线前拆除在返回到前以工序中。

其中弯头形工装是较常见的工装形状,但因其形状特殊,通常的容纳箱等无法使弯头形工装稳定保持在一定状态,工装之间一旦相互接触,则容易使工装上的关键部分,例如螺纹或者其他限位结构等发生损伤,造成工装无法发挥正常功能。

另外,工装通常需要油液等进行润滑或者在试运行过程接触油液,因此在工厂内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油液残留,影响工装本身及在工装使用工序中接触的其他部件的清洁度。

为了减轻工装之间的磕碰,通常在容纳箱中放置棉布等软性材料,但是仍然无法完全消除工装之间的磕碰损伤,而且取拿不便。另外,棉布容易吸收油液,需要经常更换,容易造成大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装周转装置,该工装周转装置能够确保弯头型工装位置固定,避免工装之间的磕碰损坏关键部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装周转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工装的支架板和用于容纳固定有所述支架板的外壳体。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具有周壁部,和封闭所述周壁部一端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周壁部上设置有支架板固定部以使所述支架板距离所述外壳体底部间隔有预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手柄部。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手柄配合槽,所述手柄配合槽与所述手柄部相应设置,以容纳另一所述外壳体的所述手柄部插入。

优选地,所述支架板包括主体板和形成在所述主体板上的安装部,所述主体板上形成有多个工装支撑部以将所述工装保持在所述支架板上。

优选地,所述工装支撑部包括能够与所述工装的至少部分侧面接触的有底槽和/或能够容纳所述工装的至少部分贯穿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工装为L形弯头,所述有底槽的宽度与所述L形弯头的一端的宽度配合,所述通孔能够容纳所述L形弯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L形弯头的另一端的长度小于所述支架板到所述外壳体的距离,以使所述工装悬置在所述外壳体中。

优选地,所述有底槽上形成有镂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倾倒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工装周转装置中设置有能够对工装进行支撑的支架板,因而能够确保弯头型工装位置固定,避免工装之间的磕碰。另外,还能够通过外壳体使得多个支架板并行排列,从而便于放置和搬运。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工装周转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主视)。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工装周转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俯视)。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工装周转装置示意图(主视)。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工装周转装置示意图(俯视)。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架板10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部21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工装

10 支架板 11 主体板

12 工装支撑部 13 有底槽

14 通孔 15 倾倒口

16 安装部

20 外壳体 21 手柄部

22 工装 23 周壁部

24 底部 25 支架板固定部

30 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装周转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工装 1的支架板10和用于容纳固定有支架板10的外壳体20。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工装周转装置,不但能够利支架板保持工装,避免工装之间的磕碰。而且还能够通过外壳体使得多个支架板并行排列,从而便于放置和搬运。

外壳体20能够形成为各种形状,优选形成便于加工的矩形,此时支架板11的形状也相应地形成为矩形板。另外,当工装无需控油时,外壳体20 也能够仅由周壁部23形成,此时,还可用于工装或者零件的干燥处理等。

如图3所示,外壳体20具有周壁部23,和封闭周壁部23一端的底部 24,悬置在支架板11上的工装的油液能够通过周壁部23和底部24所围成的盒装收集,在利用下述的倾倒口15或者其他结构,例如底部24上设置塞部等进行定期处理。

周壁部23上设置有支架板固定部25以使支架板10距离外壳体20的底部24间隔有预定距离。支架板固定部25设置位置能够决定支架板11相对于底部24的角度,如图1和图3所示,支架板固定部25距部24间隔相同的距离,则支架板11性对于底部24平行。另外,支架板11也能够形成为各种折弯形状,利用折弯形状的凹处进行工装的限位。

外壳体20的顶部设置有手柄部21。手柄部21能够形成为便于操作人员把持的任意形状,以便于循环周转使用过程中的搬运。优选如图6所示,该手柄部21形成为U字形,并在外壳体多个20的周壁部23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外壳体20的底部设置有手柄配合槽22,手柄部配合槽22与手柄21相应设置,以容纳另一外壳体20的手柄部21插入。具体如图1和图3所示,在图1中,箭头A所指的为放置桌面或者地面,工装周转装置堆叠有3个,也能够向上堆叠有更多。所述手柄配合槽22为U 形槽,利用手柄配合槽22限制手柄部21能够使得工装周转装置可靠地进行堆叠。

支架板10包括主体板11和形成在主体板11上的安装部16,主体板11 上形成有多个工装支撑部12以将工装1保持在。支架板10上。该安装部16 优选为通孔或者螺纹孔,此时,设置在周壁部23上的支架板固定部25也可相应地形成通孔或者螺纹孔,利用螺栓插入安装部16和支架板固定部25中,使支架板10保持在外壳体20中。

工装支撑部12包括能够与工装1的至少部分侧面接触的有底槽13和/ 或能够容纳工装1的至少部分贯穿的通孔14。工装支撑部12能够仅通过有底槽13对工装进行限位,此时,可以通过在有底槽底部设置镂空结构,进行控油等。另外,工装支撑部12也能够仅通过通孔14进行工装的限位,例如,当工装的形状为大致的U字形式,可以通过将其两个端部分别插入到通孔14中进行限位固定。

该通孔14能够为任意形状,优选与工装1的形状相配合。另外,优选通孔14的边缘处开设有倒角,或安装有缓冲材,例如橡胶圈等,以防止工装1在插入过程中的碰撞,进一步可靠地避免工装的碰撞。

本实用新型所述工装周转装置通过设置工装支撑部12的配合形状,能够应用于各种工装,也可以用于零件或者其他物品的放置。尤其适用于弯头形工装,弯头形工装能够为任意角度的任意形状,例如截面为方形、菱形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工装1为L形弯头,有底槽13 的宽度与L形弯头的一端的宽度配合,通孔14能够容纳L形弯头的另一端穿过,预定距离大于L形弯头的另一端的长度,以使工装1悬置在外壳体 20中。

如图2所示,支架板11上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有10组工装支撑部12,每组工装支撑部12能够放置两个L形弯头。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工装周转装置还能够使操作人员容易点算工装的个数,便于生产流程中部件的转移记录,有效地追踪工装。

支架板10上设置有倾倒口15。该倾倒口15能够设置在靠近外壳体20 的周壁部23的任意位置,形状、数量以及大小均可以根据工装附着的油量而适宜地设置。优选如图4和图5所示,该倾倒口设置在支架板10的一个角部,利用角部作为油液的引导部,使油液的倾倒更为容易。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