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0636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



背景技术:

扭力梁式悬挂是汽车后悬挂类型的一种,通过一个扭力梁来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由于扭力梁式后悬架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容易维修且占用车底空间较小,可降低车底盘的高度,从而车内空间得以增加,因此,扭力梁式后悬架非常广泛。

通常,扭力梁的两端设置有拖拽臂,拖拽臂的前端用于与车身连接;扭力梁上还设置有弹簧下安装座,以使扭力梁还通过螺旋式的弹簧与车身连接,也即弹簧需要卡在扭力梁与车身之间,并且依靠后减震器锁死,现有技术中,在安装及拆装弹簧的过程中,都需要先通过专用的举升平台将车辆托起,导致弹簧的安装及拆卸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便于对弹簧的安装或者拆卸,能够有效提高扭力梁的安装、拆装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包括:杆状主体;所述杆状主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用于与车身上的套管配合;杆状主体上还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用于与扭力梁上的弹簧下安装座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抵接部包括设置在杆状主体的第二端的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抵接部包括设置在杆状主体上的支撑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套设在杆状主体上的卡盘。

进一步地,所述卡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扭力梁的弹簧上安装座上的卡槽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卡盘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杆状主体与所述卡盘之间设置有轴承,以使所述杆状主体与所述卡盘之间具有相对旋转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卡盘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杆状主体的第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引导部。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部呈锥形。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通过杆状主体与车身上的套管的配合,以及与扭力梁上的弹簧下安装座抵接的抵接部,能够压缩或者放松弹簧,并能够实现车身与扭力梁之间的相对运动,以便于在扭力梁与车身处于合适位置时,对弹簧进行安装或者拆卸,操作简单便捷,能够有效提高扭力梁的安装、拆装效率;此外,该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结构简单,还能够节省生产或者维修汽车过程中的专用工具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与车身、扭力梁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中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中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用于与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配合的扭力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1-杆状主体;11a-第一端;11b-引导部;12-抵接部;121-手柄;122-卡盘;122a-凸起;123-轴承;123a-环形凹槽;20-车身;21-扭力梁;211-卡槽;22-弹簧;23-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图1为本发明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与车身、扭力梁的装配示意图。

请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扭力梁21后悬架的拆装工具,包括:杆状主体11;杆状主体11的第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用于与车身20上的套管23配合;杆状主体11上还设置有抵接部12,抵接部12用于与扭力梁21上的弹簧下安装座抵接。

具体地,车身20上设置有套管23以及弹簧上安装座,弹簧上安装座用于安装弹簧22的首端;套管23设置有内螺纹孔,用于与杆状主体11的第一端11a配合;其中,弹簧上安装座上开设有通孔,以供杆状主体11能够穿过弹簧上安装座并与套管23配合。本实施例对于抵接部1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其与扭力梁21上的弹簧下安装座抵接的功能即可。

在安装弹簧22时,将弹簧22的首端与弹簧上安装座连接,将弹簧22的尾端与弹簧下安装座连接;将杆状主体11穿过弹簧下安装座以及弹簧上安装座;旋转杆状主体11,以使杆状主体11的第一端11a进入套管23并与套管23配合,并且,在抵接部12的作用下压缩弹簧22,直至弹簧22安装到位。

在拆卸弹簧22时,旋转杆状主体11,以放松弹簧22,并使扭力梁21与车身2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当扭力梁21相对于车身20运动至合适位置时,拆卸弹簧22。其中,当扭力梁21相对于车身20运动至合适位置时,扭力梁21上的弹簧下安装座与车身20上的弹簧上安装座之间具有运动距离。本实施例对于运动距离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也可以由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该运动距离只要能够为拆卸弹簧22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扭力梁21后悬架的拆装工具,通过杆状主体11与车身20上的套管23的配合,以及与扭力梁21上的弹簧下安装座抵接的抵接部12,能够压缩或者放松弹簧22,并能够实现车身20与扭力梁21之间的相对运动,以便于在扭力梁21与车身20处于合适位置时,对弹簧22进行安装或者拆卸,操作简单便捷,能够有效提高扭力梁21的安装、拆装效率;此外,该用于扭力梁21后悬架的拆装工具结构简单,还能够节省生产或者维修汽车过程中的专用工具费用。

图3为本发明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3,进一步地,抵接部12可以包括手柄121,手柄121设置在杆状主体11的第二端,用于与扭力梁21上的弹簧下安装座抵接。其中,手柄121可以与杆状主体11一体成型,或者将手柄121与杆状主体11焊接固定,手柄121还能便于操纵杆状主体11。

进一步地,杆状主体11的第一端11a的端部设置有引导部11b,引导部11b的径向尺寸小于弹簧上安装座上的通孔孔径,且小于套管内螺纹孔的孔径,以使杆状主体11的第一端11a能够顺利穿过弹簧上安装座并进入套管。较佳地,引导部11b呈锥形。

图4为本发明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中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中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用于与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扭力梁后悬架的拆装工具配合的扭力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4-7,进一步地,抵接部12可以包括设置在杆状主体11上的支撑件,支撑件用于与扭力梁21上的弹簧下安装座抵接,以支撑扭力梁21。可以理解的是:杆状主体11上可以同时设置有手柄121与支撑件,以杆状主体11的第一端11a为上方,则手柄121设置在支撑件的下方,通过设置手柄121能够便于对杆状主体11的操纵。

具体地,支撑件可以包括套设在杆状主体11上的卡盘122,卡盘122用于支撑扭力梁21。其中,卡盘122可以与杆状主体11固定设置,例如焊接、螺接、一体成型;此时,卡盘122与杆状主体11的第一端11a的端面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或者,卡盘122可以套设在杆状主体11上,且卡盘122与杆状主体11之间设置有轴承123,以通过轴承123实现卡盘122与杆状主体11之间的相对旋转,例如当旋转杆状主体11时,卡盘122并不随杆状主体11转动,且卡盘122相对于扭力梁21上的弹簧下安装座静止。

具体地,轴承123上设置有环形凹槽123a,卡盘122卡设在轴承123的环形凹槽123a中,以避免卡盘122与轴承123之间发生轴向移动,保证拆装工具能够顺利工作。

进一步地,卡盘1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122a,凸起122a用于与扭力梁21的弹簧上安装座上的卡槽配合。

当卡盘122上的凸起122a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凸起122a均匀设置在卡盘122上;此时,扭力梁21的弹簧下安装座上设置有卡槽,且卡槽的数量与凸起122a的数量相同。通过卡盘122上的凸起122a与扭力梁21的弹簧下安装座上的卡槽的配合,还对扭力梁21有固定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