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8379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服务性机器人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从事迎宾接待、引导促销、辅助工作、讲解宣传、引导就医、信息查询与定制等工作。

服务性机器人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而越来越受到欢迎和普及,但是服务性机器人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的服务性机器人的高度固定,无法进行调节,而限制了使用范围;尤其是对于餐饮行业中的送餐机器人而言,在餐厅就餐的人们身高各不相同,对于身高与服务性机器人的高度不对应的人来说,只能弯腰或者举高手臂进行取餐,由此导致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以解决现有的机器人高度固定、无法调节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机器人头部,机器人主体和底座,所述底座设有容腔;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容腔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驱动部和升降部,所述机器人主体与所述升降部相连,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升降部上下移动,使得所述升降部带动所述机器人主体上下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机器人头部,机器人主体和底座,底座设有容腔;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安装在容腔中,升降机构包括安装架,以及安装在安装架上的驱动部和升降部,机器人主体与升降部相连,驱动部驱动升降部上下移动,使得升降部带动机器人主体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的升降机构安装在容腔中,机器人主体的下端设置在容腔中,机器人主体的内壁与升降机构的升降部相连,升降部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得机器人主体上下移动,进而可以对机器人的身高进行调节,以使得机器人的身高可以和使用者身高相匹配,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使用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的升降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的升降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的升降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的安装架的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的U型支架和从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的滑轨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部分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的滑动块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的固定块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机器人头部100,机器人主体200和底座300,底座300设有容腔310;还包括升降机构400,升降机构400安装在容腔310中,升降机构400包括安装架410,以及安装在安装架410上的驱动部420和升降部430,机器人主体200与升降部430相连,驱动部420驱动升降部430上下移动,使得升降部430带动机器人主体200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的升降机构400安装在容腔310中,机器人主体200的下端设置在容腔310中,机器人主体200的内壁与升降机构400的升降部430相连,升降部430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得机器人主体200上下移动,进而可以对机器人的身高进行调节,以使得机器人的身高可以和使用者身高相匹配,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使用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如图6所示,安装架410包括底板411和垂直设置在底板411两侧的安装臂412,底板411通过螺栓安装在容腔310中,底板411上设有两个电机安装板413;安装臂412的上端均设有U型支架440,两个U型支架440相对设置。

优选地,安装架410可以由金属材料一体成型或者塑料注塑成型。

优选地,容腔310中设有安装板320,安装板320上设有多个螺孔,底板411上设有多个通孔,利用多个螺栓对应穿过底板411上的多个通孔,并与安装板311上的多个螺孔螺纹连接,从而可以将安装架410安装在容腔310中。两个安装臂412相对称且垂直设置在底板411两侧,两个电机安装板413垂直设置在底板411上,两个电机安装板413分别与两个安装臂412相邻设置;两个电机安装板413在同一个平面上,电机安装板413所在的平面与安装臂412所在的平面相垂直,电机安装板413上设有输出轴孔414。

如图7所示,U型支架440包括第一连接板441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板441两侧且互相平行的第二连接板442,第二连接板442上设有轴承孔443,两个轴承孔443相对应。第一连接板441上设有通孔,安装臂412的上端设有螺孔,利用螺栓对应穿过连接板441上的通孔,并与安装臂412的上端的螺孔螺纹连接,从而可以将U型支架440安装在安装臂412的上端。优选地,U型支架440可以由金属材料一体成型或者塑料注塑成型。

如图3-图5所示,驱动部420包括安装在电机安装板413上的主动轮421和电机422,主动轮421和电机422的输出轴相连;还包括安装在U型支架440上的从动轮423,还包括安装在主动轮421和从动轮423上的皮带424;电机422转动使得主动轮421转动,进而通过皮带424带动从动轮423转动,使得皮带424沿着主动轮421和从动轮423转动。

优选地,电机422通过螺栓安装在电机安装板413的一侧,主动轮421设置在电机安装板413的另一侧,电机422的输出轴通过输出轴孔414与主动轮421相连;电机422转动,通过输出轴可以带动主动轮421转动。如图7所示,U型支架440的两个轴承孔443中安装有轴承444,两个轴承444之间设有转轴445,从动轮423设置在转轴445上。电机422的输出轴与主动轮421可以过盈配合连接或者通过螺钉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3-图5所示,升降部430包括滑轨板470和滑动块450,滑轨板470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臂412上,滑动块450设置在滑轨板470上且能沿着滑轨板470上下移动,滑动块450的一侧与机器人主体200相连,另一侧通过固定块460与皮带424固定相连;皮带424转动使得滑动块450沿着滑轨板470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机器人主体200上下移动。如图4所示,靠近滑轨板470的一段皮带424所在的直线与滑轨板470相平行,由此可以保证皮带424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滑动块450沿着滑轨板470上下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如图8和图9所示,滑轨板470包括滑轨连接板471和设置在滑轨连接板471上的滑轨472;本实施例中,滑轨连接板471上设有两个平行的第一滑轨板473,两个第一滑轨板473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第二滑轨板474,第二滑轨板474可以为圆柱体状,第二滑轨板474不与滑轨连接板471相接触,第二滑轨板474与第一滑轨板473相连接的部位形成有第一凹槽475和第二凹槽476;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滑轨板473和两个第二滑轨板474形成了滑轨472。滑轨连接板471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臂412上,从而使得滑轨板470安装在安装臂412上。优选地,滑轨板470可以由塑料注塑成型。

如图10所示,滑动块450包括第一滑动块451,第一滑动块451可以为U型结构,第一滑动块451的两侧设有第二滑动块452,第一滑动块451的内侧的中间位置设有滑板453,第一滑动块451与滑板453相连的部位的两侧均依次设有第三凹槽454和第四凹槽455,第一滑动块451的两侧设有滑动凸起456。第二滑动块452通过螺栓与机器人主体200相连,从而使得滑动块450与机器人主体200相连。优选地,滑动块450可以由塑料注塑成型。

安装时,将滑动块450插设在滑轨板470上,其中,第一滑轨板473设置在第四凹槽455中,第二滑轨板474设置在第三凹槽454中,第一滑轨板473和第二滑轨板474相连接的部位形成的第一凹槽475和第二凹槽476可以便于将第一滑轨板473设置在第四凹槽455中,同时可以便于将第二滑轨板474设置在第三凹槽454中;滑板453设置在滑轨472中,滑板453两侧的滑动凸起456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凹槽476中,可以使得滑动块450稳固地插设在滑轨板470上,防止滑动块450与滑轨板470相脱离;滑板453可以沿着滑轨472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得滑动块450沿着滑轨板470上下移动。

如图11所示,固定块460包括固定部461,固定部461可以为拱形结构,固定部461的两侧设有连接部462,固定部461的内侧滚轧花纹或者抛丸处理或者喷砂处理。连接部462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滑动块451的外侧,从而使得固定块460安装在滑动块450上。皮带424的一段固定在固定部461与第一滑动块451围成的空间内,以使得皮带424与滑动块450固定连接;皮带424与固定部461的内侧相抵触,固定部461的内侧滚轧花纹或者抛丸处理或者喷砂处理,由此可以增加皮带424和固定部46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保证皮带424与滑动块450固定连接的稳固性和有效性。优选地,每根皮带424通过两个固定块460与滑动块450固定连接,以保证皮带424与滑动块450固定连接的稳固性和可靠性。优选地,固定块460可以由金属材料一体成型。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高度的机器人对机器人主体200进行高度调节的过程如下:

机器人主体200向上移动:左侧的电机422转动并带动主动轮421顺时针转动,进而通过左侧的皮带424带动左侧的从动轮423顺时针转动,使得左侧的皮带424沿着左侧的主动轮421和左侧的从动轮423进行顺时针转动;同时,右侧的电机422转动并带动主动轮421逆时针转动,进而通过右侧的皮带424带动右侧的从动轮423逆时针转动,使得右侧的皮带424沿着右侧的主动轮421和右侧的从动轮423进行逆时针转动;左侧的皮带424进行顺时针转动,可以带动左侧的滑动块450向上移动,同时右侧的皮带424进行逆时针转动,可以带动右侧的滑动块450向上移动,由此可以带动机器人主体200向上移动,进而可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的高度。

机器人主体200向下移动:左侧的电机422转动并带动主动轮421逆时针转动,进而通过左侧的皮带424带动左侧的从动轮423逆时针转动,使得左侧的皮带424沿着左侧的主动轮421和左侧的从动轮423进行逆时针转动;同时,右侧的电机422转动并带动主动轮421顺时针转动,进而通过右侧的皮带424带动右侧的从动轮423顺时针转动,使得右侧的皮带424沿着右侧的主动轮421和右侧的从动轮423进行顺时针转动;左侧的皮带424进行逆时针转动,可以带动左侧的滑动块450向下移动,同时右侧的皮带424进行顺时针转动,可以带动右侧的滑动块450向下移动,由此可以带动机器人主体200向下移动,进而可以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的高度。

本实施例定义的左、右两个方位是以图3和图4所示的视图方向关系确定的,并不是对本实施例的限制,只是为了清楚地反应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已。

为了清楚直观的显示出升降机构400的形状结构,以及升降机构400与机器人主体200的连接关系,图4和图5中只给出了机器人主体200的部分结构;本实施例中,机器人主体200为壳体结构,第二滑动块452通过螺栓与机器人主体200的内壁相连,从而使得滑动块450与机器人主体200相连。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