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车顶盖骨架存放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9812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车顶盖骨架存放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车顶盖骨架存放工装,适用于车身顶盖骨架的存放。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车身骨架分为前围、后围、侧围、顶盖、底架单个焊接部件,焊接之后再进行总拼。但是,顶盖是将蒙皮都焊好之后才进行总拼,批量生产时如果堆放在一起容易使蒙皮受挤压变形,如果单个放在车间对场地要求太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一种存放整车顶盖骨架的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车顶盖骨架存放工装,整个工装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适用于所有客车顶盖骨架存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整车顶盖骨架存放工装,包括固定板、底座、支撑梁与支撑立柱;所述底座的四个拐角处分别焊接在四个支撑立柱上;

四个所述支撑立柱的内侧自下而上分别设有四组相对的固定板,每组固定板由两个独立的固定板构成,该固定板呈L型形状,其一端部设有一固定插孔和两个活动插孔;

每组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一支撑梁;支撑梁的一端部通过固定插销转动安装在固定板的固定插孔内,另一端设有相垂直的挡板;支撑梁通过活动插销与固定板的活动插孔配合固定在固定板上。

所述底座为一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内设有与其端部纵梁相平行的三个加强纵梁,在端部纵梁与加强纵梁、以及相邻加强纵梁之间设有斜撑;所述底座中部焊接有加强支撑。

每组所述两个独立固定板之间的间隔为40mm;两个所述活动插孔分别与固定插孔之间的圆心连接线呈90度夹角设置。

L型的所述固定板内侧开口与支撑立柱的内侧直角处相配合连接。

每个所述支撑梁之间的距离为3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梁在固定板上的转动设置,将整车顶盖骨架放置在支撑梁上,实现整车顶盖骨架存放,满足车间的周转需要,节省了大量的场地。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焊接在支撑立柱上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梁安装在固定板上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固定板1、固定插销2、活动插销3、挡板4、底座5、支撑梁6、支撑立柱7、斜撑51、加强纵梁52、加强支撑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作出如下说明:

一种整车顶盖骨架存放工装,参见图1-3,包括固定板1、底座5、支撑梁6与支撑立柱7;其中,底座5为一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内设有与其端部纵梁相平行的三个加强纵梁52,在端部纵梁与加强纵梁、以及相邻加强纵梁之间设有斜撑51;底座5的四个拐角处分别焊接在四个支撑立柱7上,底座5中部焊接有加强支撑71;

四个支撑立柱7的内侧自下而上分别设有四组相对的固定板,每组固定板由两个独立的固定板1构成,两个独立固定板1之间的间隔为40mm;参见图4-5,该固定板1呈L型形状,其一端部设有一固定插孔9和两个活动插孔10,两个活动插孔10分别与固定插孔9之间的圆心连接线呈90度夹角设置;L型的固定板1内侧开口与支撑立柱7的内侧直角处相配合连接;

参见图3与图6,每组固定板之间设有一支撑梁6,每个支撑梁之间的距离为300mm;支撑梁6的一端部通过固定插销2转动安装在固定板1的固定插孔9内,另一端设有相垂直的挡板4;支撑梁6通过活动插销3与固定板1的活动插孔10配合固定在固定板1上;

工作时,当需要放置顶盖8时,将支撑梁6转动到一活动插孔的位置,然后通过活动插销3来实现支撑梁6的固定,将顶盖两边的纵梁放置在支撑梁6上面,挡板4可防止顶盖滑落;当顶盖8取出之后,取出活动插销3,将支撑梁6转动到另一活动插孔的位置,再通过活动插销3来固定,然后可以接着取下一层的顶盖,整个工装可存放五个顶盖(包括底座上存放一个),两个本结构的工装完全满足车间的周转需要,节省了大量的场地。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