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锁及使用该挂锁的自行车停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137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挂锁及使用该挂锁的自行车停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自行车停放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挂锁及使用该挂锁的自行车停车架。



背景技术:

最近,共享单车迅速风靡各大城市,主要包括无桩停放和有桩停放两种模式,其中,以无桩停放模式为主。对于无桩停放模式来说,能够给人们带来便利,但是,由于没有固定的停放地点,导致了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以及道路通畅。对于有桩停放模式来说,人们需要将有桩单车放在指定的停车架上,才能将单车归还,这就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同时,现有的有桩单车停车架的车锁结构复杂,停车时需要进行扫码、开锁、将车推进停车架后再将车锁住等复杂的操作,比较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挂锁,以解决在使用现有的停车架的过程中存在的锁车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停车架,以解决现有的自行车停车架存在的锁车操作复杂且不适用于无桩单车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挂锁,包括锁壳、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第一锁杆、第二锁杆和旋杆;所述锁壳用于与停车架固定连接,所述锁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止挡部铰接,所述锁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止挡部铰接;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锁壳铰接,且所述第一锁杆能够与所述第一止挡部相接触;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锁壳铰接,且所述第二锁杆能够与所述第二止挡部相接触;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能够使所述第一锁杆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锁杆的自由端相接触;

所述锁壳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旋杆与所述传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旋杆驱动所述传动装置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止挡部绕其与所述锁壳的一端之间的第一铰接轴向远离所述第一锁杆的方向转动,同时使所述第二止挡部绕其与所述锁壳的另一端之间的第二铰接轴相远离所述第二锁杆的方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位于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之间的多个第三链轮、与所述第一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和多个所述第三链轮相配合的传动链、与所述第二链轮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一止挡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链轮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铰接轴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止挡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铰接轴的轴线重合;

所述旋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链轮传动连接,所述旋杆与所述锁壳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装置为绳索,所述绳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止挡部固定连接,所述绳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止挡部固定连接,所述绳索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与所述旋杆连接,且所述绳索能够卷绕在所述旋杆上;所述旋杆与所述锁壳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杆的位于所述锁壳的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绳索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位于所述卡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旋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绳索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绳索为钢丝绳或尼龙绳。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停车架,包括支撑架、弯曲轨道和所述的挂锁,所述支撑架用于安装于道路边,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弯曲轨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挂锁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用于锁定自行车前轮;所述弯曲轨道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弯曲轨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凹槽的槽底的下表面与路面相切。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支撑自行车后轮的辅助支撑装置,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卡块和踏板装置,所述卡块和所述踏板装置固定连接,且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凹槽中,用于与所述自行车后轮抵接;所述凹槽的一个槽壁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远离所述路面的槽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槽,所述踏板装置能够沿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踏板装置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使所述踏板装置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装置包括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与所述卡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脚踏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的靠近所述路面的槽壁抵接;所述脚踏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装置包括连接杆和脚踏板,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卡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脚踏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脚踏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路面接触;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滑槽中,且所述连接杆能够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锁,通过设置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和传动装置,能够快速实现对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的限位与释放,从而缩短了停车与取车的时间。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锁安装在停车架上,并使得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的转动平面与地面之间呈倾角设置,以使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转动。其中,第一止挡部能够对第一锁杆起到限位作用,第二止挡部能够对第二锁杆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第一锁杆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锁杆的自由端相接触,在需要放车时,将自行车推上停车架,使自行车前轮推开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在自行车前轮逐渐靠近锁壳的过程中,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均会在重力作用下向反方向转动,直到第一锁杆与第一止挡部接触,第二锁杆与第二止挡部接触,此时,第一锁杆的自由端与第二锁杆的自由端相接触,也就是说,第一锁杆、第二锁杆和锁壳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以对自行车前轮进行锁定,防止自行车下滑。当需要取车时,使用者旋转旋杆,使得第一止挡部绕第一铰接轴转动,从而解除对第一锁杆的限位作用,同时使得第二止挡部绕第二铰接轴转动,从而解除对第二锁杆的限位作用,这样的方式使得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解除对自行车前轮的锁定,从而可以很方便地将自行车取走。将自行车取出之后,使用者向相反方向旋转旋杆,使得第一止挡部向与之前相反的方向转动,同时使得第二止挡部向与之前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转动,以使第一锁杆的自由端和第二锁杆的自由端相接触,以便于下一次放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停车架,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锁,能够快速实现对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的限位与释放,从而缩短了停车与取车的时间,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无桩停放模式的单车,解决了无桩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在使用时,将支撑架安装在道路边,当需要放车时,直接将自行车推上弯曲轨道,挂锁将自行车前轮锁定,其中,凹槽的槽壁能够对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自行车发生晃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挂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挂锁与挂锁固定杆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挂锁在放车时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挂锁在取车时的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挂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挂锁在放车时的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挂锁在取车时的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旋杆与横向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绳索卷绕在另一种旋杆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自行车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0的主视图;

图13为图12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自行车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自行车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1-支撑架;102-弯曲轨道;103-第一止挡部;104-第二止挡部;105-第一锁杆;106-第二锁杆;107-旋杆;108-横向部;109-第一竖向部;110-第二竖向部;111-第一铰接轴;112-第二铰接轴;113-第一链轮;114-第二齿轮;115-第三链轮;116-第二链轮;117-传动链;118-卡块;119-第一斜面;120-第二斜面;121-第一滑槽;122-限位槽;123-弹簧;124-脚踏板;125-限位块;126-支撑板;127-连接杆;128-凹槽;201-挂锁固定杆;202-延长杆;203-第一绳索段;204-第二绳索段;205-第一连接点;206-第二连接点;207-第一导向轮;208-第二导向轮;209-卡槽;210-通孔;211-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挂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挂锁与挂锁固定杆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挂锁在放车时的原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挂锁在取车时的原理图。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挂锁,包括锁壳、第一止挡部103、第二止挡部104、第一锁杆105、第二锁杆106和旋杆107;锁壳用于与停车架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参见图2所示,停车架包括挂锁固定杆201,在使用时,将本实施例提供的挂锁安装在挂锁固定杆201上,并使得第一锁杆105和第二锁杆106的转动平面与地面之间呈倾角设置,以使第一锁杆105和第二锁杆106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转动。锁壳的一端与第一止挡部103铰接,锁壳的另一端与第二止挡部104铰接;作为优选,锁壳为U形的管状结构,具体而言,锁壳包括横向部108、第一竖向部109和第二竖向部110,横向部108的一端与第一竖向部109的一端连通,横向部108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部110的一端连通,横向部108的中间部分与挂锁固定杆201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挂锁固定杆201设置有供横向部108穿过的孔;优选地,第一竖向部109的轴线与第二竖向部110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挂锁固定杆20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α为25~45°,且第一竖向部109的轴线与第二竖向部110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略大于自行车前轮的宽度,使得自行车前轮限位于第一竖向部109与第二竖向部110之间,防止自行车前轮发生晃动;第一竖向部109的另一端与第一止挡部103铰接,第二竖向部110的另一端与第二止挡部104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锁杆105与第一竖向部109两端之间的部分铰接,且第一锁杆105能够与第一止挡部103相接触;第二锁杆106与第二竖向部110两端之间的部分铰接,且第二锁杆106能够与第二止挡部104相接触;第一止挡部103和第二止挡部104能够使第一锁杆105的自由端和第二锁杆106的自由端相接触,也就是说,第一止挡部103能够对第一锁杆105起到限位作用,第二止挡部104能够对第二锁杆106起到限位作用;在需要放车时,将自行车推上停车架,使自行车前轮推开第一锁杆105和第二锁杆106,其中,参见图3所示,第一锁杆105能够沿箭头方向A转动,第二锁杆106能够沿箭头方向B转动;在自行车前轮逐渐靠近横向部108的过程中,第一锁杆105和第二锁杆106均会在重力作用下向反方向转动,直到第一锁杆105与第一止挡部103抵接,第二锁杆106与第二止挡部104抵接,此时,第一锁杆105的自由端与第二锁杆106的自由端抵接,也就是说,第一锁杆105、第二锁杆106和锁壳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以对自行车前轮进行锁定,防止自行车向后滑动。本实施例提供的锁壳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装置,旋杆107与传动装置传动连接,旋杆107驱动传动装置运动,以使第一止挡部103绕其与锁壳的一端之间的第一铰接轴111向远离第一锁杆105的方向转动,同时使第二止挡部104绕其与锁壳的另一端之间的第二铰接轴112相远离第二锁杆106的方向转动。具体而言,参见图4所示,当需要取车时,使用者旋转旋杆107,使得第一止挡部103绕第一铰接轴111沿箭头方向C转动,从而解除对第一锁杆105的限位作用,同时使得第二止挡部104绕第二铰接轴112沿箭头方向D转动,从而解除对第二锁杆106的限位作用,这样的方式使得第一锁杆105和第二锁杆106解除对自行车前轮的锁定,从而可以很方便地将自行车取走。将自行车取出之后,使用者向相反方向旋转旋杆107,使得第一止挡部103沿与箭头方向C相反的方向转动,同时使得第二止挡部104沿与箭头方向D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锁杆105和第二锁杆106转动,以使第一锁杆105的自由端和第二锁杆106的自由端抵接,第一锁杆105、第二锁杆106和锁壳再次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以便于下一次放车。

本实施例提供的挂锁,通过设置第一止挡部103、第二止挡部104和传动装置,能够快速实现对第一锁杆105和第二锁杆106的限位与释放,从而缩短了停车与取车的时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延长杆202,参见图2所示,延长杆202的一端与横向部108固定连接,延长杆202的另一端与挂锁固定杆20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延长杆202,使得第一铰接轴111和第二铰接轴112与挂锁固定杆201之间的垂直距离增大,以给自行车前轮留出更多的放置空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3和图4所示,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链轮113、第二链轮116、位于第一链轮113与第二链轮116之间的多个第三链轮115、与第一链轮113、第二链轮116和多个第三链轮115相配合的传动链117、与第二链轮116同轴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以及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14;第一链轮113与第一止挡部103固定连接,且第一链轮113的中心与第一铰接轴111的轴线重合;第二齿轮114与第二止挡部104固定连接,且第二齿轮114的中心与第二铰接轴112的轴线重合;旋杆107的一端与第一链轮113传动连接,旋杆107与锁壳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第一竖向部109设置有螺纹孔,旋杆107上设置有与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第一链轮113位于第一止挡部103的内部,第二齿轮114位于第二止挡部104的内部。当需要取车时,使用者顺时针旋转旋杆107,第一止挡部103沿箭头方向C转动,经过多个第三链轮115以及第二链轮116的传动,第二齿轮114与第二止挡部104一起沿箭头方向D转动,从而可以将自行车取走。将自行车取出之后,使用者逆时针旋转旋杆107,第一止挡部103沿与箭头方向C相反的方向转动,经过多个第三链轮115以及第二链轮116的传动,第二齿轮114与第二止挡部104一起沿与箭头方向D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锁杆105和第二锁杆106转动,以使第一锁杆105的自由端和第二锁杆106的自由端抵接,第一锁杆105、第二锁杆106和锁壳再次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以便于下一次放车。由于旋杆107与第一竖向部109螺纹连接,使用者离开后,旋杆107不会自动旋转,保证了第一锁杆105、第二锁杆106和锁壳能够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为了增强旋杆107与第一竖向部109之间的摩擦力,也可以在旋杆107与第一竖向部109之间设置垫圈或防滑橡胶垫。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挂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挂锁在放车时的原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挂锁在取车时的原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旋杆与横向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绳索卷绕在另一种旋杆上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挂锁,本实施例的挂锁描述了传动装置的另一种实现方案,除此之外的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也属于该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描述。相同的零部件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照对实施例一的描述。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至图7所示,传动装置为绳索,绳索的一端与第一止挡部103固定连接,绳索的另一端与第二止挡部104固定连接,绳索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与旋杆107连接,且绳索能够卷绕在旋杆107上;为了清楚描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绳索分为两段,其中,与第一止挡部103连接的一段命名为第一绳索段203,与第二止挡部104连接的一段命名为第二绳索段204,第一绳索段203与第一止挡部103之间的第一连接点205位于第一铰接轴111与第一止挡部103的自由端之间,第二绳索段204与第二止挡部104之间的第二连接点206位于第二铰接轴112与第二止挡部104的自由端之间,作为优选,旋杆107与横向部108螺纹连接。

在放车时,第一绳索段203和第二绳索段204分别缠绕在旋杆107上,均处于绷紧状态,以对第一锁杆105和第二锁杆106起到限位作用。当需要取车时,使用者顺时针旋转旋杆107,使得缠绕在第一绳索段203和第二绳索段204同时从旋杆107上释放下来,从而使得第一止挡部103沿箭头方向C转动,第二止挡部104一起沿箭头方向D转动,从而可以将自行车取走。将自行车取出之后,使用者逆时针旋转旋杆107,使得第一绳索段203和第二绳索段204分别缠绕在旋杆107上,并处于绷紧状态,第一止挡部103沿与箭头方向C相反的方向转动,第二止挡部104沿与箭头方向D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锁杆105和第二锁杆106转动,以使第一锁杆105的自由端和第二锁杆106的自由端抵接,第一锁杆105、第二锁杆106和锁壳再次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以便于下一次放车。由于旋杆107与第一竖向部109螺纹连接,使用者离开后,旋杆107不会自动旋转,保证了第一锁杆105、第二锁杆106和锁壳能够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作为优选,锁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向轮207和第二导向轮208,这样的方式能够对绳索起到导向作用,并且能够节省转动旋杆107所需要的力。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8所示,旋杆107的位于锁壳的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卡槽209,绳索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位于卡槽209中。旋杆107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211,能够与横向部108上的内螺纹相配合。

本实施例的另一可选方案中,旋杆107上设置有通孔210,绳索穿设于通孔210中。作为优选,参见图9所示,通孔210的中心线与旋杆107的轴线之间呈倾角设置,这样的方式能够防止第一绳索段203和第二绳索段204缠绕在一起,在旋转旋杆107时,第一绳索段203和第二绳索段204能够分别缠绕在通孔210的轴线的两侧,互不干扰。作为优选,倾角β的角度范围为30~70°。

本实施例提供的绳索为钢丝绳或尼龙绳。

需要说明的是,绳索可以为两根,分别命名为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第一绳索的一端与第一止挡部103固定连接,第一绳索的另一端与旋杆107固定连接,第二绳索的一端与第二止挡部104固定连接,第二绳索的另一端与旋杆107固定连接,随着旋杆107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能够绕设在旋杆107上或从旋杆107上释放,以使第一止挡部103和第二止挡部104分别对第一锁杆105和第二锁杆106起到限位作用,或使第一止挡部103和第二止挡部104同时对第一锁杆105和第二锁杆106解除限位作用。

实施例三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自行车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图10的主视图;图13为图12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参见图10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停车架,包括支撑架101、弯曲轨道102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挂锁,支撑架101用于安装于道路边,支撑架101与弯曲轨道102的一端固定连接,挂锁与支撑架101固定连接,用于锁定自行车前轮;弯曲轨道102设置有凹槽128,凹槽128的长度方向与弯曲轨道102的长度方向一致,凹槽128的槽底的下表面与路面相切。作为优选,弯曲轨道102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圆弧段和水平段,支撑架101为纵杆,纵杆的轴线与路面垂直,圆弧段的自由端与纵杆的两端之间的部分固定连接。由于不同品牌的自行车的外胎的宽度不尽相同,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凹槽128的宽度,以适用于多种品牌的自行车。水平段的自由端呈平缓的坡状,以便于使用者将车推上弯曲轨道102,同时也能够减小对车胎的撞击。本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停车架,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挂锁,能够快速实现对第一锁杆105和第二锁杆106的限位与释放,从而缩短了停车与取车的时间,同时,本实施例能够适用于无桩停放模式的单车,解决了无桩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在使用时,将支撑架101安装在道路边,当需要放车时,直接将自行车推上弯曲轨道102,挂锁将自行车前轮锁定,其中,凹槽128的槽壁能够对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自行车发生晃动。

需要说明的是,弯曲轨道102也可以呈圆弧形,且弯曲轨道102的长度小于与弯曲轨道102的半径相同的四分之一圆弧的长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用于支撑自行车后轮的辅助支撑装置,由于不同品牌的自行车的长度不同,辅助支撑装置能够沿弯曲轨道102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根据不同长度的自行车进行位置调整,以与自行车后轮抵接。

参见图11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卡块118和踏板装置,卡块118和踏板装置固定连接,且卡块118位于凹槽128中,用于与自行车后轮抵接;作为优选,卡块118的截面形状为钝角三角形,且钝角的两条边的长度不相等,靠近支撑架101的一条边较短,使得卡块118与自行车后轮相抵接的第一斜面119坡度较大,以保证对自行车后轮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而远离支撑架101的一条边较长,使得卡块118远离自行车后轮的第二斜面120坡度较小,以减小卡块118对自行车前轮前进的阻力,便于使用者轻松地将自行车推上弯曲轨道102。作为优选,第一斜面119与第二斜面120之间圆滑过渡。本实施例中,凹槽128的一个槽壁设置有第一滑槽121,其中,卡块118能够沿第一滑槽121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第一滑槽121的远离路面的槽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槽122,踏板装置能够沿第一滑槽121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踏板装置设置有弹簧123,弹簧123用于使踏板装置限位于限位槽122中。

通常情况下,人们推车时,车位于人的右侧,因此,凹槽128的一个槽壁是指当使用者将自行车推上弯曲轨道102上时,位于使用者与自行车之间的槽壁,在该槽壁上设置第一滑槽121,能够便于使用者调节踏板装置的位置,以使卡块118与自行车后轮抵接。在使用时,用脚踩下踏板装置,弹簧123处于压缩状态,调节好卡块118的位置后,松开踏板装置,在弹簧123的弹力作用下,踏板装置能够限位于限位槽122中,以实现对自行车后轮的有效支撑作用。

参见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踏板装置包括脚踏板124,脚踏板124与卡块118固定连接;弹簧123的一端与脚踏板1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弹簧123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121的靠近路面的槽壁抵接;脚踏板124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块125,限位块125能够限位于限位槽122中。

在使用时,先将自行车前轮锁定在挂锁中,然后用脚踩下脚踏板124并沿第一滑槽121的长度方向移动脚踏板124,使得卡块118与自行车后轮抵接,并进行微调,使得限位块125对准位于限位槽122,松开脚踏板124,在弹簧123的弹力作用下,限位块125限位于限位槽122中。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弹簧123的另一端设置滚珠,在滚珠的轴线的位置穿过一个转轴,滚珠能够绕转轴转动,转轴的两端均位于滚珠的外部,转轴的轴线与第一滑槽121的长度方向垂直,并将转轴限位于弹簧123的相邻的两个线圈之间,在移动脚踏板124时,能够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使得操作过程更加省力,同时,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减小弹簧123对槽壁的磨损。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支撑板126,支撑板126固定安装在道路边,且支撑板126的板面与路面平行;支撑架101与支撑板126固定连接,弯曲轨道102的另一端与支撑板126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板126,能够增大停车架与路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停车架的抗风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一中的延长杆202也适用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四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自行车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参见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停车架,本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停车架,描述了踏板装置的另一种实现方案,除此之外的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也属于该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描述。相同的零部件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照对实施例一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踏板装置包括连接杆127和脚踏板124,连接杆127的一端与卡块118固定连接,连接杆127的另一端与脚踏板124固定连接;弹簧123的一端与脚踏板1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弹簧123的另一端与路面接触;连接杆127位于第一滑槽121中,且连接杆127能够限位于限位槽122中。

本实施例中,脚踏板124位于弯曲轨道102的外部,即脚踏板124没有在第一滑槽121中,连接杆127的直径小于脚踏板124的宽度,这样的方式使得在第一滑槽121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卡块118的移动范围更大,增强了停车架的适用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弹簧123的另一端与支撑板126的上表面接触,作为优选,支撑板126的上表面可以设置为光滑的表面,这样既可以便于使用者移动脚踏板124,也能够较小对弹簧123的磨损。

实施例五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自行车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6所示,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停车架,本实施例的自行车停车架使用了实施例二提供的挂锁,除此之外的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也属于该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描述。相同的零部件使用与实施例三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照对实施例三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停车架,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挂锁,能够快速实现对第一锁杆105和第二锁杆106的限位与释放,从而缩短了停车与取车的时间,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无桩停放模式的单车,解决了无桩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在使用时,将支撑架101安装在道路边,当需要放车时,直接将自行车推上弯曲轨道102,挂锁将自行车前轮锁定,其中,凹槽128的槽壁能够对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自行车发生晃动。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四提供的踏板装置的技术方案,也适用于本实施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